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夏季常“跑厕所”谨防胃肠道肿瘤

夏季常“跑厕所”谨防胃肠道肿瘤

时间:2023-03-01 14:50:47

相关推荐

近年来,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刘玉河介绍,胃肠道肿瘤与人们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如人们常吃的腌制食品中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

1年过40岁每年做次胃肠道

近年来,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刘玉河介绍,胃肠道肿瘤与人们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如人们常吃的腌制食品中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是诱发胃肠道肿瘤的危险因素。吸烟、大量饮用劣质酒也对人们胃肠道带来极大的损害。此外,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大气和环境、土地污染,也导致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刘主任提醒市民从改变生活习惯入手,预防消化道肿瘤。

粗细粮搭配吃 肠胃更健康

刘玉河主任介绍说,大肠癌是胃肠道肿瘤中常见的一种病症,在全世界的发病率都很高。除了遗传外,饮食是其最重要的致病因素。“高蛋白、高脂肪饮食的人群,大肠癌的患病率相对其他群体会高出不少。”刘主任介绍说,这是因为一些蛋白质食物在大肠内积蓄时间长,诱发大肠病变。胃癌的发病则与多进食熏制及腌制食品、摄入较多的含亚硝胺类化合物食物有关。

预防胃肠道肿瘤,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如不吃生冷、粗糙食物,不吃太硬、太烫、太辣的食物。饮食中一定主要粗细搭配,吃饭时细嚼慢咽,定时定量进食。要避免食用亚硝胺类物质含量高的食物,尽量少吃酸菜、咸鱼、腌肉、火腿、薰肠等腌制、薰烤、油炸的食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此外,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吸烟除了会导致肺癌以外,与口腔癌、食道癌、胃癌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酒精对食管胃粘膜有直接的刺激作用和损害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戒烟限酒也是预防胃肠道肿瘤的重要途径。

夏天贪吃凉 肠胃受不了

夏天到来后,各大医院胃肠道疾病接诊量不断上升。除了饮食不洁极易引发胃肠道疾病外,过度依赖冰箱,贪吃冷饮,也成为消化系统健康的“宿敌”。因此,夏天还要注意预防冰箱储存食物引起的胃肠炎。

刘主任介绍说,夏季不少人习惯于在冰箱中长期储存大量食物,又不定期清洁冰箱。食物在冰箱中保存时间过长,各类细菌尤其是大肠杆菌就会在湿冷的环境中滋生。冷藏食物从冰箱中取出接着食用,细菌就会侵入胃肠,引发疾病。刘主任建议市民定期清理冰箱,并注意生熟食物分开放置。熟食从冰箱中取出后,加热之后再食用。食物在冰箱中放置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夏季不少人喜欢边吃烧烤边喝扎啤或冰镇啤酒,刘主任告诉我们,烧烤食品不易消化,路边烧烤的卫生情况更得不到保证,而过凉的啤酒会刺激胃肠道,使胃部遇冷刺激收缩,对细菌的抵抗能力减弱。在这种情况下,正常人尚且易发生急性胃肠道疾病,对于有慢性胃炎、胃溃疡史的人来说,不易消化的饮食加上冰啤或冷饮的刺激,极易加重病情甚至导致穿孔或胃出血。因此,冷饮虽爽口,进食要有度,既不能喝得太多也不宜喝得太快。有慢性胃肠疾病史者,最好不要喝冷饮。

年龄过40 每年做胃肠道检查

胃肠道肿瘤每年的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且有年轻化趋势,但是目前来看,四十岁以上的人群,是该类恶性肿瘤的高发群体。刘主任建议,四十以上的中老年市民,每年都要定期做胃肠道检查,及早排查诊断胃肠道肿瘤,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每当出现胃部不适,就到药店买点治胃病痛的药物应付,直到后来到正规医院检查,有些病人被诊断为胃癌晚期,要特别引起注意!”刘玉河主任告诉我们,在收治的病人中,已经有多位出现过这种情况,出现了胃肠道肿瘤的早期症状,却一直不做检查,只是靠吃药“抗”过去,以为就没事了,却错过了最初的诊疗时机,失去了宝贵的“早诊早治”的机会,代价非常惨痛。

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注意身体发出的信号。如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有腹胀、不适、消化不良等,而后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带血,多数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不成形、排便前可有轻度腹痛。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良性疾病如痔疮、肛裂、肠息肉、痢疾、结肠炎、胃溃疡等,也常会出现大便带血而容易与结直肠癌相混。因此出现类似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做检查,排查病因。刘主任建议,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每年至少做一次胃肠道检查,可选择电子胃镜、电子肠镜、超声内镜、CT检查等,及时排查胃肠道肿瘤。

2夏季常“跑厕所”谨防胃肠道肿瘤

消化不良可能“大件事”

人的胃肠道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广东夏季天气湿热,不少人仍按冬天的习惯储存食物,一旦吃了不新鲜的食物,容易导致肠胃炎发作;天气等外界因素的不良刺激,也让人承受消化不良之苦。

此外,广东人偏爱生冷、腌制食物,爱喝早晚茶、热茶,爱吃热粥,饭前还爱喝汤,这些饮食习惯都可对肠胃造成不利影响,腌制食品和潮汕工夫茶甚至被广东医学界列入肠胃杀手行列。专家称,咸菜、腐乳等腌制食品含盐高,不但易导致高血压、加重肾负担,还会损害胃肠道黏膜,使人易得胃肠溃疡和炎症;潮汕工夫茶一味求烫,高温茶水刺激食道黏膜,久而久之可能导致食管癌;而饭前喝汤太多则不利消化。“没有垃圾食品,只有垃圾吃法,很多食品适度吃没问题”。专家认为,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预防20%的癌症。

1周1次消化不良要警惕胃肠道癌症

出现胃胀、胃口不好、肚子痛等症状,随便找几片药吃吃就挺过去的人很多。我国90%以上的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肠胃疾病。“消化不良、肝病和胃肠道肿瘤是最常见的胃肠疾病,胃肠溃疡、慢性胃炎等导致的消化不良的情况更是多见,癌肿也会导致消化不良等症状经常出现”。日常的肠胃不适容易被忽视,但这恰恰是肠胃严重疾病和胃肠道癌症(食管癌、胃癌、十二指肠癌、肝癌、胆管癌、大肠癌等)的主要元凶之一。专家称,当1周有1次或以上消化不良症状出现时,就该提高警惕,尤其是年纪在40岁以上的人。

“目前筛查消化道肿瘤的方法有钡餐、验血、验便、内镜等,其中钡餐、验血、验便等受客观条件影响较大,而消化道内镜则可确定息肉、肿瘤的大小、位置,还可直接取活检以判定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专家举例称,大肠癌一般由大肠息肉经过5年、发展转化为癌症,通过内镜检出有息肉时可即时在内镜下将它切除,对于预防肠癌来说能防患于未然。

40岁以上应定期筛查

“吞咽不适、饱胀、消瘦、食欲不振、便血、大便性状改变等,往往是胃肠道癌症的警示,应马上做胃肠镜检查。”等到了疼痛难忍时才去检查和求诊,往往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加大了治疗难度,也降低了生存希望。有数据显示,广东省早期胃癌检出率仅为13%,全国90%的胃癌患者被检出时已处于发展期甚至晚期,治疗难度更大。

据悉,在美国、日本等国家规定国民要定期做内镜检查,其中日本规定30岁以上的人每年的例行体检要包括胃镜检查。“我国还没有相关要求,但业内普遍认为40岁以上就应当进行相关筛查”。专家提醒,除了有吞咽不适、饱胀、便血等胃肠警示症状外,有胃癌家族史、饮食多油多肉者,应被视为重点筛查人群。至于做哪个部位的内镜,一般可根据医生建议和自身情况决定,如上消化道有不适的人应该做胃镜,肚脐附近疼痛的人可做钡餐、小肠镜、胶囊内镜等筛查,下腹痛的人较适合做大肠镜检查。

专家建议

胃镜肠镜应定期做检查

即使没有出现吞咽不适、饱胀、消瘦、食欲不振、便血、大便性状改变等明显的消化道警示症状,胃镜、大肠镜也应该作为某些人群的健康体检项目。

提倡40-45岁开始做第一次胃镜检查,若无明显病变3年复查一次,若有增生等病变则要半年或1年复查一次;大肠镜从50岁开始做第一次,无明显病变复查一次,否则需要2年-3年复查一次。

7个不痛症状会有癌症危险

癌症就在身边:5句话防癌

三步骤让你早期“揪”出癌症

常吃半成品食物易患上癌症

当心吃饭太快也会导致癌症发生

3胃肠道间质瘤等同于胃癌吗

不久前,我父亲因为胃出血被送入医院,没想到被诊断为罕见的胃肠道间质瘤。请问,这种病和胃癌有什么区别,是否需要手术?

名医解答: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在过去常常被误诊漏诊的疾病,近十年来才被正确认识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作为一类相对罕见的肿瘤,胃肠道间质瘤在上海的发病率约为100万分之23,占到胃肠道肿瘤的1%到4%。一般的发病年()龄在55岁到60岁。 60%到70%的胃肠道间质瘤发生于胃,20%到30%长在小肠,还有小部分发生于食管、结肠或直肠。

胃肠道间质瘤并不等同于胃癌或者肠癌。癌是指发生于上皮的恶性肿瘤,具有浸润性生长和容易复发和转移的特点。而胃肠道间质瘤则发生于胃肠道的间叶组织,其局部侵袭性并不如癌肿,较少通过淋巴结而是通过血液转移。这也就意味着这种肿瘤有三大特点:

一,对常规的放疗和化疗不敏感,外科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首选治疗方式,分子靶向药物也可用于辅助治疗。

二,手术后容易复发。虽然低风险级别的胃肠道间质瘤经完整切除后有较高的5年生存率,但随着风险级别的增加,其术后复发转移率高达40%到90%,一旦复发转移,生存时间仅为10到20个月,绝大多数患者复发于首次切除的两年内,有些甚至会在后复发。

三,早期诊断不易。由于症状不明显又缺乏特异性,胃肠道间质瘤往往难以早期发现,尤其是直径小于两厘米的肿瘤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多数患者常见的早期表现主要是消化道出血、腹痛、腹块、贫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肠梗阻症状。很多患者都是在肿瘤普查、体检或其他手术时无意中发现得了此病。

影像学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诊断主要依靠纤维内镜、内镜超声、B超和CT等。

特别提醒,一旦出现消化道出血,包括呕血、便血或黑便等症状,以及腹部发现包块、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或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贫血时,都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必要时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如果在胃镜检查中没有发现病灶,最好再进行小肠镜检查,以免漏诊。

4胃肠道间质瘤等同于胃癌吗?

不久前,我父亲因为胃出血被送入医院,没想到被诊断为罕见的胃肠道间质瘤。请问,这种病和胃癌有什么区别,是否需要手术?

名医解答: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在过去常常被误诊漏诊的疾病,近十年来才被正确认识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作为一类相对罕见的肿瘤,胃肠道间质瘤在上海的发病率约为100万分之23,占到胃肠道肿瘤的1%到4%。一般的发病年龄在55岁到60岁。 60%到70%的胃肠道间质瘤发生于胃,20%到30%长在小肠,还有小部分发生于食管、结肠或直肠。

胃肠道间质瘤并不等同于胃癌或者肠癌。癌是指发生于上皮的恶性肿瘤,具有浸润性生长和容易复发和转移的特点。而胃肠道间质瘤则发生于胃肠道的间叶组织,其局部侵袭性并不如癌肿,较少通过淋巴结而是通过血液转移。这也就意味着这种肿瘤有三大特点:

一,对常规的放疗和化疗不敏感,外科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首选治疗方式,分子靶向药物也可用于辅助治疗。

二,手术后容易复发。虽然低风险级别的胃肠道间质瘤经完整切除后有较高的5年生存率,但随着风险级别的增加,其术后复发转移率高达40%到90%,一旦复发转移,生存时间仅为10到20个月,绝大多数患者复发于首次切除的两年内,有些甚至会在后复发。

三,早期诊断不易。由于症状不明显又缺乏特异性,胃肠道间质瘤往往难以早期发现,尤其是直径小于两厘米的肿瘤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多数患者常见的早期表现主要是消化道出血、腹痛、腹块、贫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肠梗阻症状。很多患者都是在肿瘤普查、体检或其他手术时无意中发现得了此病。

影像学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诊断主要依靠纤维内镜、内镜超声、B超和CT等。

特别提醒,一旦出现消化道出血,包括呕血、便血或黑便等症状,以及腹部发现包块、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或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贫血时,都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必要时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如果在胃镜检查中没有发现病灶,最好再进行小肠镜检查,以免漏诊。

5胃肠道间质瘤等同于胃癌吗

不久前,我父亲因为胃出血被送入医院,没想到被诊断为罕见的胃肠道间质瘤。请问,这种病和胃癌有什么区别,是否需要手术?(浦东 金先生)

名医解答: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在过去常常被误诊漏诊的疾病,近十年来才被正确认识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作为一类相对罕见的肿瘤,胃肠道间质瘤在上海的发病率约为100万分之23,占到胃肠道肿瘤的1%到4%。一般的发病年龄在55岁到60岁。 60%到70%的胃肠道间质瘤发生于胃,20%到30%长在小肠,还有小部分发生于食管、结肠或直肠。

胃肠道间质瘤并不等同于胃癌或者肠癌。癌是指发生于上皮的恶性肿瘤,具有浸润性生长和容易复发和转移的特点。而胃肠道间质瘤则发生于胃肠道的间叶组织,其局部侵袭性并不如癌肿,较少通过淋巴结而是通过血液转移。这也就意味着这种肿瘤有三大特点:

一,对常规的放疗和化疗不敏感,外科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首选治疗方式,分子靶向药物也可用于辅助治疗。

二,手术后容易复发。虽然低风险级别的胃肠道间质瘤经完整切除后有较高的5年生存率,但随着风险级别的增加,其术后复发转移率高达40%到90%,一旦复发转移,生存时间仅为10到20个月,绝大多数患者复发于首次切除的两年内,有些甚至会在后复发。

三,早期诊断不易。由于症状不明显又缺乏特异性,胃肠道间质瘤往往难以早期发现,尤其是直径小于两厘米的肿瘤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多数患者常见的早期表现主要是消化道出血、腹痛、腹块、贫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肠梗阻症状。很多患者都是在肿瘤普查、体检或其他手术时无意中发现得了此病。

影像学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诊断主要依靠纤维内镜、内镜超声、B超和CT等。

特别提醒,一旦出现消化道出血,包括呕血、便血或黑便等症状,以及腹部发现包块、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或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贫血时,都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必要时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如果在胃镜检查中没有发现病灶,最好再进行小肠镜检查,以免漏诊。

如果觉得《夏季常“跑厕所”谨防胃肠道肿瘤》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