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2024年)探寻亚洲前列腺癌的特点:复旦肿瘤团队30年研究发现异同

(2024年)探寻亚洲前列腺癌的特点:复旦肿瘤团队30年研究发现异同

时间:2024-05-21 08:42:38

相关推荐

亚洲男性前列腺癌与欧美男性有啥区别?此前由于亚洲患者在全球患者中占比较小,针对亚洲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基因组学特点缺乏系统性归纳分析,阻碍了诊疗进展。

而今,这一空白得到弥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团队针对亚洲前列腺癌患者,回顾30年来流行病学变迁,系统性归纳发现:亚洲前列腺癌发病率显著低于欧美国家,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亚洲患者远处转移比例正显著降低,总生存率同步升高。日前,这项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 review urology 》,影响因子11.0。

数据显示: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增速分别高达8.92%,13.37%,均位列恶性肿瘤第一;死亡人数达5万多例,是美国的两倍。研究成果指出,亚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前列腺癌发病率相对越高。亚洲人群患前列腺癌高风险因素包括:高脂高蛋白饮食、吸烟、酗酒、超重与肥胖,防癌保护因素则包括:摄入果蔬、绿茶、咖啡及体育运动。

“随着经济水平持续发展,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将进一步升高。”叶定伟说,“不过积极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如高脂饮食、吸烟、肥胖等),可能有益于降低患病风险。亚洲地区积极推广psa前列腺癌筛查,也可极大改善初诊转移性前列腺癌‘高占比’现状。”

此次研究团队还发现,尽管亚洲患者与欧美患者在解剖学上均归类为“前列腺恶性肿瘤”,但分子层面却存在巨大差异。欧美患者erg融合突变率约为50%,东亚患者仅为15%左右。亚洲患者spop突变率则是欧美患者的两倍。至于foxa1突变率,亚洲患者显著高于欧美患者,pten缺失事件则显著低于欧美患者。基于欧美患者发现的147个前列腺癌易感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仅有11个位点在亚洲患者中被验证。

上述结果提示,照搬欧美数据对亚洲患者诊疗并不科学精准。叶定伟透露,过去我国学者跟随欧美国家开展大量相似性研究,但生存率提升不明显,今后团队将针对性开展具有亚洲患者特色的原创性、引领性研究,提升我国乃至亚洲前列腺癌诊治水平及患者生存率。

栏目主编:顾泳

本文作者:顾泳

文字编辑:顾泳

如果觉得《(2024年)探寻亚洲前列腺癌的特点:复旦肿瘤团队30年研究发现异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