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骨肌影像]“畸形性骨炎”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要点及鉴别诊断~~~

[骨肌影像]“畸形性骨炎”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要点及鉴别诊断~~~

时间:2024-07-17 01:25:08

相关推荐

畸形性骨炎

临床资料

患者,女,45岁。肢体乏力、疼痛3年。

图1A

图1B

图1C

图1D

图1E

图1F

影像学报告描述

左肱骨正位(图1A),左侧肱骨皮质增厚,并呈分层状改变,肱骨头及皮质内多发囊状低密度区,可见病理骨折。头颅侧位(图1B),颅底内外板增厚。腰椎侧位(图1C),腰2、腰4、腰5及骶椎密度增高,不均匀,部分区域呈棉团样高密度影,椎间隙不窄。骨盆正位(图1D),双侧耻骨、坐骨、髂骨及腰骶椎骨质密度不均匀增高,皮、髓质分界不清,呈粗大骨梁表现。右股骨正位(图1E),股骨中下段皮质分层状改变,皮髓质分界不清,并可见多发囊状及条形低密度区。CT冠状位重组(图1F),皮质改变更清晰。

影像诊断与最后诊断

均为:多发畸形性骨炎。

临床与影像学要点

畸形性骨炎又名Paget病,欧洲地区为常见病,亚洲罕见。90%患者年龄在55岁以上,40岁以下罕见。发病部位以骨盆、脊柱、颅骨和下肢骨多见。患者症状不明显,可有轻微疼痛。由于骨的畸形产生各种异常表现,如颅骨受累时,头颅不断增大,需逐年更换更大的帽子;脊椎受累时,腰痛、驼背;下肢受累时,肢体弯曲及短缩;脑神经受累时,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化验检查活动期血清钙、磷正常而血碱性磷酸酶增高,尿钙、羟脯氨酸排泄增加。病理上病变早期由于破骨细胞作用将骨小梁吸收成为隧道样,脂肪性骨髓转变为纤维组织。较晚时出现镶嵌结构,是由于编织骨或板状骨形成,在某骨形成病灶和另一病灶相联接处,可见明显的粘合线。

本病两种最基本的影像征象:一是破骨,二是成骨,两者在病变发展过程中交替进行。①以破骨为主的病变表现为患骨密度减低,骨皮质、骨松质和髓腔消失,代之以粗大的网状骨梁,常引起病理骨折;②以成骨为主的表现为患骨粗大,骨皮质增厚,骨梁粗大,髓腔变窄;③成骨与破骨相间的表现为患骨的密度极不均匀。颅骨的典型表现为颅骨增厚、外板膨出,板障间有大量棉团样骨化阴影,常致头颅不对称增大变形;发生于四肢骨的典型表现为患骨粗大,骨结构被不均匀骨化、囊状破坏和纵形骨梁代替;发生于椎骨者典型表现为“画框样”,椎体粗大,皮质增厚,骨纹变粗,呈网状骨梁,亦可出现多囊状破坏,椎体压缩变形。

CT表现:比X线片更早期发现骨内病变及小病灶,病变骨膨胀、粗糙,骨皮质分层并增厚,骨质密度不均,髓腔变窄,骨小梁粗大,内有斑点状高密度改变。

MRI表现:早期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病变骨增生硬化时T1WI、T2WI均呈低信号,混合型T1WI、T2WI信号不均匀。

鉴别诊断

1.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全身骨质疏松,可见指骨骨膜下骨吸收及囊状纤维性骨炎,血清钙高、磷低,甲状旁腺素增高。

2. 纤维结构不良化验检查无异常,一般无皮质分层样改变。

小结

畸形性骨炎好发于中老年人,常见于长管骨和颅骨,骨质吸收与成骨同时存在。长管骨病变主要累及骨皮质,呈分层状改变,骨纹粗大、毛糙,皮质的两侧干骺端可出现V字征。骨体增大,但无明显髓腔扩大。

如果觉得《[骨肌影像]“畸形性骨炎”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要点及鉴别诊断~~~》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