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浅说胃肠间质瘤

浅说胃肠间质瘤

时间:2023-10-04 00:00:38

相关推荐

历史

胃肠间质瘤(GIST)显微镜下表现与平滑肌瘤相似,过去往往诊断为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20世纪70年代电子显微镜和80年代免疫组化技术相继问世,人们才对GIST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983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病理专家Mazur和Clark首先提出GIST的概念。

临床特点

GIST属于消化道间叶性肿瘤,多呈CD117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可发生于各年龄段,高峰年龄为50-70岁。发病年龄越小,恶性可能性越大。男女均可发病。按照其在胃肠道发生率的高低排序依次为胃>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直肠>结肠。

GIST的症状与肿瘤的部位、大小和生长方式有关。最常见的症状是腹部隐痛不适,也可表现为溃疡或血便,其它少见症状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恶心、肠梗阻等。部分病人可无任何症状。也可毫无任何症状或体征而在体检偶尔发现。低位直肠的GIST通过肛门指诊检查可触及。

病因

c-kit属于原癌基因。在GIST中,c-kit基因发生功能获得性突变,在免疫组化上表达特殊的CD117/KIT抗体(c-kit原癌基因相关蛋白)。突变后细胞抗凋亡机制失效,促使肿瘤细胞快速生长。在GIST中,有一小部分检测不出C-kit基因的突变。研究发现:PDGFR-α突变也是GIST发生的一个重要病因。

GIST的手术适应症

对于病变局限和最大直径≥2cm,原则上应手术行完整切除。难以完全切除的GlST,可经新辅助靶向治疗待肿瘤缩小后切除。对于最大直径(见下表)

原发GIST切除术后危险度分级

危险度分级

肿瘤大小(cm)

核分裂数(每50个高倍视野)

肿瘤原发部位

极低

<2.0

≤5

任何部位

2.1~5.0

≤5

任何部位

中等

≤2

>5

非胃原发

2.1~5.0

>5

5.1~10.0

≤5

任何大小

任何大小

肿瘤破裂

>10.0

任何大小

任何部位

任何大小

>10

任何部位

>5.0

>5

任何部位

2.1~5.0

>5

非胃原发

5.1~10.0

≤5

非胃原发

手术原则

术中要保证肿瘤包膜的完整。间质瘤瘤体脆弱,破溃后可能发生肿瘤种植和转移,严重影响预后。如果肿瘤侵及邻近组织和器官,则应将瘤体连同受侵和粘连的组织与器官一并整块切除。GIST很少发生淋巴结转移,除非有明确淋巴结转移迹象,否则不必常规清扫。

由于解剖及生理方面的问题,直肠间质瘤有其特殊之处。直肠间质瘤术中剥离面广、影响神经,导致术后排便及排尿困难。对于较小的直肠间质瘤,可在保证R0切除的前提下行局部切除。随着近年来靶向药如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引入及应用,根据NCCN指南及ESMO指南,认为只要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就需先行药物治疗,再进行保留功能的手术。

如果觉得《浅说胃肠间质瘤》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