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中医治疗胃肠间质瘤_胃肠间质瘤临床表现_胃肠间质瘤诊断鉴别

中医治疗胃肠间质瘤_胃肠间质瘤临床表现_胃肠间质瘤诊断鉴别

时间:2019-08-15 20:25:18

相关推荐

胃肠间质瘤这种疾病在我们在生活中最好是采用手术去治疗它,因为中药治疗的方法是比较缓解的,而且不能完全让肿瘤消失,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可以去医院咨询医生的建议去治疗它。胃肠间质瘤这种疾病我们是可以吃中药来抑制病情的发展,但是想要治疗好胃肠间质瘤是不能够采用中药的。

1胃肠间质瘤临床表现

多发群体

胃肠道间质瘤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估计年发病率约为10-20/100万,多发于中老年患者,40岁以下患者少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GIST大部分发生于胃(50~70%)和小肠(20~30%),结直肠约占10~20%,食道占0~6%,肠系膜、网膜及腹腔后罕见。GIST病人20-30%是恶性的,第一次就诊时约有11~47%已有转移,转移主要在肝和腹腔。

疾病症状

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病程可短至数天长至,恶性GIST病程较短,多在数月以内,良性或早期者无症状。GIST的主要症状依赖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通常无特异性。胃肠道出血是最常见症状。贲门部GIST吞咽不适、吞咽困难症状也很常见。部分病人因溃疡穿孔就诊,可增加腹腔种植和局部复发的风险。常见症状有腹痛、包块及消化道出血及胃肠道梗阻等。腹腔播散可出现腹水,恶性GIST可有体重减轻、发热等症状。

2中医治疗胃肠间质瘤

应该服用中药调理一段时间,中药对消化道的肿瘤效果非常好,药力直达病灶,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补气养血,有利于术后体质恢复,消除体内残存癌细胞,改善食管内环境,增强体质,缓解症状,预防癌细胞复发转移。

患有胃间质瘤的病情,那一般还是要先以手术治疗为主的,手术后常规是要通过格列卫进行巩固治疗,这样会有很好的效果的。然后在同时辅助上中医来治疗是可以的,但中医治疗疾病是讲究辨症施治的,病人或家属最好是到医院去,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病情,症状来对症下药的。

人参皂苷Rh2对无血清培养后的胃癌MFC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亦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同时通过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早期凋亡等证明了人参皂苷Rh2亦可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诱导胃癌中MFC细胞发生典型凋亡,人参皂苷Rh2单方对细胞周期的有序调控可以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最后引致凋亡的目的。

同时人参皂苷rh2作为BRM类药物,可以提升胃癌病人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增强细胞的耐受性,正在进行放化疗的患者配合服用可消除毒副作用,增强药物的敏感性,提高疗效;同时能有效的缓解骨髓抑制,提升白细胞等,增进化疗效果。急、重、晚期癌症患者,体质较虚弱,服用人参皂苷RH2可提高自身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期限。

3胃肠间质瘤诊断鉴别

1.体检:部分肿瘤较大的患者可触及腹部活动肿块、表面光滑、结节或分叶状。

2. 实验室检查:患者可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大便潜血阳性。

3. 影像学特点:

3.1 胃镜及超声胃镜检查:

对于胃GIST,胃镜可帮助明确肿瘤部位及大小。超声内镜对于胃外生性肿瘤可协助诊断,协诊GIST位置、大小、起源、局部浸润状况、转移等。部分患者可获得病理学诊断。

3.2 CT 检查:

CT 平扫发现肿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 少数呈不规则形。良性肿瘤多小于5cm ,密度均匀,边缘锐利,极少侵犯邻近器官,可以有钙化表现。恶性肿瘤多大于6cm,边界不清,与邻近器官粘连,可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匀,中央极易出现坏死、囊变和出血, 肿瘤可出现高、低密度混杂, 钙化很少见。增强CT 可见均匀等密度者多呈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螺旋CT 尤以静脉期显示明显。这种强化方式多见于低度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坏死、囊变者常表现肿瘤周边强化明显。CT消化道三维重建对于肿瘤可协助诊断,协诊GIST位置、大小、局部浸润状况、转移等。

3.3 18FDG-PET和18FDG-PET/CT:

CT,MRI等影像学方法只是评估肿瘤的大小,肿瘤的密度以及肿瘤内的血管分布,不能反应肿瘤的代谢情况,用18氟脱氧葡萄糖的PET检查可以弥补以上物理学检查的不足,它的原理是胃肠道间质肿瘤是一种高代谢的肿瘤,利用肿瘤内强烈的糖酵解反应摄取高密度的18氟脱氧葡萄糖跟踪显影,对早期转移或者复发比CT敏感,并且在评估肿瘤对化疗药物的反应时明显优于其它物理学检查方法, PET与CT联合扫描方法能同时评估肿瘤的解剖和代谢情况,对肿瘤的分期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估优于CT,也为其它实体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疗效判断提供了一个参考。

3.4 其他辅助检查:

X线钡餐示边缘整齐、园形充盈缺损,中央可有“脐样”溃疡龛影,或表现为受压、移位。肠系膜上动脉DSA对于小肠GIST诊断、肿瘤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4. 病理学特点:

在大体标本中,胃肠道间质肿瘤直径从1-2cm到大于20cm不等,呈局限性生长,大多数肿瘤没有完整的包膜,偶尔可以看到假包膜,体积大的肿瘤可以伴随囊性变,坏死和局灶性出血,穿刺后肿瘤破裂,也可以穿透粘膜形成溃疡。肿瘤多位于胃肠粘膜下层(60%),浆膜下层(30%)和肌壁层(10%)。境界清楚,向腔内生长者多呈息肉样肿块常伴发溃疡形成,向浆膜外生长形成浆膜下肿块。临床上消化道出血与触及肿块是常见病征。位于腹腔内的间质瘤,肿块体积常较大。肿瘤大体形态呈结节状或分叶状,切面呈灰白色、红色,均匀一致,质地硬韧,粘膜面溃疡形成,可见出血、坏死、粘液变及囊性变。

显微镜下特点,70%的胃肠道间质肿瘤呈现梭形细胞,20%为上皮样细胞,包括梭形/上皮样细胞混合型和类癌瘤/副神经节型,目前学术界公认非梭形/上皮样细胞的细胞学形态可基本排除胃肠道间质肿瘤的诊断[2]。 胃肠道间质肿瘤的免疫组织化学的诊断特征是细胞表面抗原CD117(KIT蛋白)阳性,CD117在胃肠道间质肿瘤的细胞表面和细胞浆内广泛表达,而在所有非胃肠道间质肿瘤的肿瘤细胞内均不表达,CD117的高灵敏性和特异性使得它一直是胃肠道间质肿瘤的确诊指标[3]。CD 34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存在于内皮细胞和骨髓造血干细胞上,它在间叶性肿瘤的表达有一定意义,CD 34在60%~70%的胃肠道间质肿瘤中阳性,但由于它可在多种肿瘤中表达,仅对胃肠道间质肿瘤有轻度的特异性,平滑肌肌动蛋白( SMA) 、结蛋白(典型肌肉的中间丝蛋白)及S - 100 (神经标志物)一般阳性率分别是30% ~40%、1%~2% (仅见于局部细胞)及5% ,均没有诊断的特异性。

5. 基因突变诊断:

5-7%的胃肠道间质肿瘤中CD117表达是阴性的,此时胃肠道间质肿瘤的诊断要依靠基因突变类型检测,80%以上的胃肠道间质肿瘤的基因突变类型是KIT或者PDGFRA的突变,这些突变在肿瘤形成的早期就能检测到,已经发现的KIT的突变类型有4种,外显子9(10.3%),外显子11(87.2%),外显子13(2.1%),外显子17(0.4%),PDGFR的突变发生在没有KIT突变的肿瘤中,有三种突变类型外显子12(3%),外显子14(<1%),外显子18(97%)[4],基因突变的检测可以进一步的明确诊断CD117阴性的患者,诊断家族性胃肠道间质肿瘤,评价小儿胃肠道间质肿瘤,指导化疗,预测化疗的效果,基因突变的监测在的胃肠道间质肿瘤的诊治过程中都是势在必行。

DOG1(Discovered on GIST-1)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在GIST中特异表达的一种细胞膜表面蛋白,由DOG1基因编码,是一种功能尚不明确的蛋白,A.P.Dei Tos等发现在139例胃肠道间质肿瘤肿瘤组织中有136例有表达(敏感度97.8%),并且CD117阴性的胃肠道间质肿瘤中DOG1都有较强的表达,并且在438例非胃肠道间质肿瘤中仅有4例有DOG1的表达,这提示DOG1是一个特异的胃肠道间质肿瘤的诊断标准, 尤其适用于CD117以及KIT和PDGFRA突变基因检测阴性的胃肠道间质肿瘤的诊断。[2]

GIST 病理诊断流程如下图所示:

4胃肠间质瘤怎么预防

中医上说,胃主受纳,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所以胃肠上出现了问题,严重的威胁着身体健康,各个脏腑也都会受累出现病症,那么胃肠疾病怎么预防呢?下面我么一起分享一下胃肠疾病的护理知识吧。

1胃是先天之本,所以食物是最影响脾胃的因素,所谓“病从口入”,饮食上不当是造成胃肠疾病的主要原因,所以建议每一位经常性胃痛的患者及时去医院检查,不可以用简单的药物来控制, 长期以往会影响病症的更加复杂。

2我之前特别喜好吃辣的食物,尤其是辛辣刺激的食物感觉特别的爽,但是每一次吃饭肠胃都特别的难受,就像火烧一样非常的痛苦,所以医生建议我要想肠胃得到很好的治疗,就必须减少辛辣刺激的食物,尽量保持饮食上的清淡,在这里也需要提醒每一位患者朋友,要在饮食上合理的忌口,这样才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3大家的生活质量都提高了,所以大鱼大肉,肥甘厚腻的食物成了我们生活的主宰。其实疾病往往是无孔不入,越是丰盛的美食越影响肠胃的吸收,所以建议大家一荤一素合理搭配,保证膳食纤维的正常,减少肠胃疾病的隐患。

注意事项:肠胃疾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那么治疗还需要从日常生活的小事情做起。

5胃肠间质瘤的疾病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胃肠道间质肿瘤首选且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可行局部切除或行楔形切除,切缘距肿瘤边缘应超过2cm以上。GIST高危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高,可达55%~90%,80%在术后1~2年内有3/4局部复发,半数还同时出现肝转移,虽有可能再切除,但难以提高生存率,原发灶切除彻底无转移灶者5年生存率54%(50%~65%),不能彻底切除或转移者5年总生存期<35%,不能切除者总生存期 9~12月。

药物治疗

伊马替尼作为选择性kit/PDGFRA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应用于手术不可切除及转移性病例的治疗以及部分高度侵袭危险性病例的术后预防性化疗,使GIST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进步。手术切除后复发表现为:原发手术切除部位的新病变,原发病灶以外的部位出现转移灶,现存肿瘤体积的增大以及在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病人病灶中出现结节性高密度影。

复发或者转移的病人的手术预后与肿瘤分期,肿瘤风险评估以及首次手术后无瘤生存的时间有关,DeMatteo等在200例术后复发的病人中研究表明,完整切除复发的转移灶的病人的中位生存率是54个月,而不完整切除转移灶或者是有残余伴随病灶的中位生存率下降到5个月。不能手术切除的先行伊马替尼治疗4-12个月,在达到药物最大疗效及早行手术治疗,手术后继续伊马替尼的药物治疗,手术联合靶向分子药物的综合治疗方法明显的改善了胃肠道间质肿瘤患者的预后。

伊马替尼耐药的治疗

伊马替尼的耐药发生率据统计可高达63%,10-30%的胃肠道间质肿瘤表现出原发性耐药。原发性耐药的定义是用药6个月后肿瘤继续进展,这种进展往往是多灶性病变,这些耐药的GIST表达野生型的KIT或者Kit的外显子9的突变或者是PDGFRAD843V突变。

如果觉得《中医治疗胃肠间质瘤_胃肠间质瘤临床表现_胃肠间质瘤诊断鉴别》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