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前臂骨折的急救

前臂骨折的急救

时间:2018-07-31 13:32:59

相关推荐

前臂单纯骨折是指尺骨或桡骨骨折,或两者同时骨折,但皮肉未破而言的。急救固定时肘关节屈曲90度,五指伸张,拇指对向伤者鼻子的位置。选择从手腕至肘部长度的3~4块木板、硬纸片。木板用棉花、布片

1前臂骨折的急救

前臂单纯骨折是指尺骨或桡骨骨折,或两者同时骨折,但皮肉未破而言的。

急救固定时肘关节屈曲90度,五指伸张,拇指对向伤者鼻子的位置。选择从手腕至肘部长度的3~4块木板、硬纸片。木板用棉花、布片包裹后放在前臂周围,用绳索、绷带、手巾、布条松紧适宜地捆绑固定,然后再用布条或绳索打结成圈状,挂在患者颈部,并套托前臂将前臂吊在胸前。

2肱骨外科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常用的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肱骨外科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⑴在牵引下,用骨膜剥离器撬拨复位 ⑵复位后选用内固定 图1右肱骨外科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适应证]老年人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容易激发肩关节周围炎,功能恢复不良,手术与否应慎重考虑。其他的适应证如下:1.移位明显的内收型骨折,关节囊或肱二头肌腱夹在两折端之间,阻碍手法复位者。2.有移位的外展型骨折,并发大结节骨折,并有碎骨片嵌于肩峰之下,影响外展功能者。3.有移位的内收型骨折,外展型骨折或骨骺骨折,手法复位失败者。4.骨折已2~4周,但复位不满意者。5.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肱骨头脱位者。[术前准备]同骨折切开复位术和内固定术。[麻醉]一般选用全麻或斜角肌间臂丛麻醉。[手术步骤]1.体位仰卧位,伤侧肩部垫高30°。2.切口、显露用肩关节前侧显露途径,弧形切开皮肤。从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分开,将三角肌向外侧拉开,即可显露肩关节前侧。然后,循肱二头肌腱长头向上分离,即可显露骨折端。3.骨折复位骨折近段多呈外旋、外展移位,骨折远段呈内收、向上移位。故助手应握伤肢向下牵引,并旋转上臂,对准结节间沟后,术者用骨膜剥离器插入骨折端间撬开,利用杠杆作用使骨折端复位[图1 ⑴]。如复位有困难,特别是就医晚的伤员,应适当分离周围组织,清除两折端间的瘢痕和骨痂后,再进行复位。复位后助手继续牵引,或用巾钳夹住骨折端,维持对位。 4.内固定复位后可用1~2枚螺钉或钢针,自骨折线下2~3cm的肱骨外侧,斜向肱骨头钉入。如骨折不稳定,稍一活动即可发生移位者,应切断部分三角肌,显露肱骨大结节,选长度合适的髓内钉固定[图1 ⑵]。如有肱骨头骨骺分离,应改用1~2支克氏针固定,以减少对骨骺的损伤。 [术中注意事项]1.用螺钉作内固定时,螺钉应有足够长度;亦可用松质骨螺钉,以便牢固固定骨折段。2.用克氏针作内固定时,应在肱骨外面留0.5~1.0cm的针尾,并弯成钩形,以免针尾全部进入骨内,将来取针困难。3.骨折并发肱骨头脱位的病人,切开复位时,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切开关节囊和分离附着于大结节的软组织,以免损害肱骨头的血液供应。[术后处理]术后用外展支架将伤肢固定于外展前屈位3~4周,以后逐步进行肩关节的功能锻炼。]]

3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绝大多数新鲜骨折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疗效满意。部分病人肿胀严重,不宜手法复位者,亦可用尺骨鹰嘴骨牵引来解决。此外,儿童(特别是9岁以下)的塑造能力很强,即使手法复位不满意,畸形愈合,也不必急于手术。凡与肘关节活动方向一致的畸形,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自行矫正;而与肘关节活动垂直的畸形,如肘内、外翻,则可发生永久畸形,亦可待以后截骨矫形。因此,新鲜的肱骨髁上骨折,极少需作切开复位。只有出现下列情况时,才需手术。 ⑴肘前切口和浅层显露 ⑵显露肱肌及骨折端 ⑶分开肱肌,显露折端,撬拨复位 ⑷钢针内固定 图1右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适应证]1.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肱动脉或正中神经损伤者。2.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失败,特别是远折段有尺偏移位者。3.肱骨髁上骨折已2周,有肘内翻畸形,不能用手法复位或鹰嘴牵引复位者。[术前准备]同骨折切开复位术和内固定术。[麻醉]臂丛麻醉或全麻。[手术步骤]1.体位新鲜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因取前侧切口,故取仰卧位,伤侧上肢外展,前臂旋后,置于手术台旁的小桌上。对无血管损伤,仅有内翻畸形者,或骨折已有纤维愈合者,应取后侧切口,病人取仰卧位,伤肘置胸前。2.切口S形前切口,起自肘上内侧8cm,沿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间隙下行,至肘横纹横切达肘关节外侧,再沿肱桡肌内缘下行图 ⑴]。3.显露肱动、静脉切开皮肤,将皮瓣向两侧翻开,结扎、切断影响显露的正中静脉、沿肱二头肌内缘仔细切开肘前深筋膜(切开时注意勿损伤其下的肱动、静脉),清除深筋膜下的血肿,向下分离肱动、静脉和在其内侧下行的正中神经。在肘窝中心,动脉前方有肱二头肌腱膜覆盖[图1 ⑴]。切断腱膜,即可完全显露肱动、静脉,并可进行探查。向外侧拉开肱二头肌及其腱,即可显露位于其后的肱肌。肱骨髁上骨折时,肱肌多有断裂,骨折端可以突出肌外[图1 ⑵]。 4.处理血管如血管受压或损伤,应优先处理,尽早恢复前臂血运。肱骨髁上折,由于近折端前移,肱二头肌腱膜紧张,常使位于二者之间的肱动、静脉受压。一般,切断肱二头肌腱膜即可减压。有时肱动、静脉被骨折近端直接压迫,应在直视下细心施行手法牵引,将骨折端分开,把动、静脉分离出来,解除压迫。如有血管痉挛,用温盐水纱布热敷,臂丛麻醉,妥拉苏林25mg肌注或温热的2%普鲁卡因溶液温敷等,常可解除。如有血管破裂,应予修复。5.骨折复位纵行分离肱肌,向两侧拉开,即可见到肱骨髁上骨折的情况。助手握住前臂牵引,克服重叠移位;术者用骨膜剥离器撬开骨折端,手法复位,并用骨膜剥离器向后顶住骨折近端,暂时保持复位。注意骨折端间不要夹入软组织[图1 ⑶]。 6.内固定肱骨髁上骨折多用两枚克氏针交叉固定。先拉开内侧切口,显露肱骨内髁,在肱骨内髁处将克氏针与骨干成45°角斜行钉入,通过骨折面,直达对侧皮质骨。然后在外髁另作一小切口,同样钉入另一钢针,与对侧钢针交叉固定[图1 ⑷]。检查如骨折对合良好,即可将断裂的肱肌缝合。剪去多余的克氏针,使外露针尾长约0.5cm,并将其弯成钩状。最后缝合皮肤切口及外髁小切口,只缝合皮肤,不缝深筋膜。 [术中注意事项] 如肱动脉受压时间较长,或前臂肿胀严重,疑有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时,应同时行筋膜切开减压术,即于肱骨内髁与尺骨茎突连线的上1/3,切开皮肤及筋膜,分离尺侧屈腕肌和屈指浅肌后,只缝合皮肤或作二期缝合或植皮。[术后处理]1.术后用石膏托固定伤肢于屈时90°,并作紧握拳头等功能锻炼。2.儿童于3~4周后(成人于6~8周后)去石膏固定,并开始肘关节伸屈功能锻炼。3.骨折愈合后,拔除克氏针。]]

4肱骨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肱骨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肱骨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儿童时期的肱骨下端有4~5个骨化中心及骨骺线,出现于不同年龄[图44-40]。而且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嘴窝,髁部的骨支架比较薄弱,易发生骨折。由于肱骨外髁有伸肌群附着,内髁有屈肌群附着,所以髁部骨折极易发生翻转移位;而且移位后,难以用手法复位;即使手法复位成功,也极易因肌肉的牵拉而再移位。此外,髁部骨折常累及关节面和骨骺,如不及时给以恰当的治疗,不但可以影响关节的伸屈功能,而且还可以影响骨骺的发育,出现生长性畸形。常见的肱骨髁骨折有肱骨外髁骨折和内上髁骨折两种。内上髁骨折易并发尺神经损伤,检查时应注意。这两种髁部骨折块多为软骨,X线片不显影,有时易被忽视[图1]。 图1肱骨下端骨骺 ⑴肘外侧切口 ⑵显露骨折块 ⑶复位后钢针内固定 图2右肱骨外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⑴肘内侧切口,骨折块嵌入关节腔内 ⑵从关节腔内挑出骨折块 ⑶钢针内固定,尺神经移位至肘内前方 图3右肱骨内上髁骨折及骺分离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适应证]1.新鲜肱骨髁骨折有移位,手法复位失败,或手法复位后再移位者。2.就医较晚的肱骨髁骨折,有移位者。[术前准备]同骨折切开复位术和内固定术。[麻醉]臂丛麻醉或全麻。[手术步骤](一)肱骨外髁骨折1.体位、切口仰卧位,伤肢置胸前。肘外侧弧形切口,起自肱骨外上髁上5cm,止于桡骨颈部[图2 ⑴]。2.显露骨折处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在肱桡肌、桡侧伸腕长肌和肱三头肌间隙分离(桡神经从肱肌与肱桡肌之间穿向前侧,分离切口上端时需注意避免损伤),并分别向前后拉开,即可显露骨折。骨折块呈不同程度的旋转,常常是粗糙的骨折面向着肘关节外侧,而光滑的关节面向着肱骨干和滑车的骨折面[图2 ⑵]。骨折块远大于X线片所显影的大小(包括外上髁、肱骨小头骨骺、部分滑车骨骺和小块干骺端骨质)。显露时,注意不要切断骨折块的前臂伸肌腱附着处,以保存骨块的血运。 3.复位有时术中辨认延迟几周手术的骨折移位有一定困难。应在清除关节内血肿、折端肉芽、骨痂及骨屑后,对照X线片,反复辨认骨缺损外观及移位的骨折面。确认后,屈肘使前臂伸肌松弛,用巾钳夹住移位的骨块反向复位。4.内固定在巾钳维持复位下,用2根克氏针将外髁固定于肱骨干,其方向自外下斜向内上,呈40°~60°角,用手摇钻钻入[图2 ⑶]固定。 (二)肱骨内上髁骨折及骨骺分离 1.体位、切口仰卧位,伤肢外展置床旁小桌上,或屈肘置于胸前。肘内侧切口,以肱骨内上髁部位为中心,作纵行切口,长5cm[图3 ⑴]。 2.显露切开深筋膜,即可见肱骨内上髁部位有粗糙骨折面。探查位于其后内侧尺神经沟内的尺神经,并予以分离后拉开保护。3.复位内上髁骨折块常被夹入尺骨半月切迹与肱骨滑车之间,所以看不到骨折块,仅可见到屈肌及腱膜连同关节囊嵌入关节内[图3 ⑴],应仔细用弯止血钳挑出肌肉及骨折块[图3 ⑵]。骨折块有时未嵌入关节内,比较容易找到。复位时要屈肘,使前臂屈肌松弛,即可将骨折块完全复位。 4.内固定将骨折块复位并保持对位后,用克氏针从骨折块中心向上、向对侧斜行钻入肱骨下端松质骨内作内固定。骨折愈合后,尺神经沟会因骨质增生而变得狭小或不平,可能以后发生尺神经的迟发性瘫痪。一般应在内固定后同时行尺神经前移术[图3 ⑶]。 [术后处理]术后用石膏托固定伤肢于屈时90°,3周后去石膏外固定,并开始伸屈肘关节,进行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后,可拔除克氏针。]]

5桡骨颈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桡骨颈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桡骨颈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图1右桡骨颈横折钢针内固定术 [适应证]桡骨头除与肱骨小头构成肱桡关节,还与尺骨构成上尺、桡关节,两者具有旋转功能。如桡骨颈骨折导致成角移位,不但可以引起旋转功能障碍,而且可以引起损伤性关节炎。因此,移位超过30°~60°,手法复位失败,或在X线透视下用克氏针撬拨复位失败者,应行切开复位。[术前准备]同骨折切开复位术和内固定术。[麻醉]臂丛麻醉或局麻。[手术步骤]1.体位仰卧位,外展上肢,前臂旋前置于手术台旁小桌上,或伤肘置于胸前。2.切口、显露用桡骨头后侧显露途径,分开肘肌和尺侧伸腕肌间隙,切开关节囊,显露桡骨头部,注意避免损伤桡神经深支。3.复位、内固定显露桡骨头部后,清除血肿,可见桡骨头多呈成角移位。儿童的桡骨颈骨折常为青枝骨折。外侧骨膜多未断裂。复位时只需用手指轻轻向上推压桡骨头,矫正成角移位,切勿用力过猛或矫枉过正,使骨膜完全撕裂,桡骨头失去血供,而引起缺血性坏死。此外,禁用器械钳钳夹桡骨头,以免损伤骨骺。复位后旋转前臂,观察复位稳定情况,比较稳定的可不必用内固定,但必须试验在何种位置为最稳定(一般在屈肘135°的旋转中立位为最稳定),即可用石膏托固定于此位置。如很不稳定或骨骺分离者,应在屈肘90°位,用克氏针对准桡骨干纵轴,穿过肱骨小头,将桡骨颈骨折作髓腔内固定。克氏针要露出皮肤外或留在皮下[图1]。克氏针贯穿固定后,即不能再伸屈肘关节,以免克氏针折断。最后清洗关节腔,按层缝合,外露的克氏针妥善包扎后石膏外固定。[术后处理]克氏针如露出皮外,tulaoshi术后2周拔除,3周后即可解除外固定,逐步活动锻炼。]]

如果觉得《前臂骨折的急救》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