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中医说“阳气决定生死” 一些现代人的通病是阳气不足 如何补充阳气?

中医说“阳气决定生死” 一些现代人的通病是阳气不足 如何补充阳气?

时间:2021-10-19 20:27:54

相关推荐

阳气旺盛,百病不侵。

中医讲:“冬不避藏,春必病温”。

冬季,是封藏的季节,只有秋冬往里存,阳气才能实现反哺,生化源源不断的元气供给全身。

冬天,又是唯一修复再生的季节,中医讲叫“复命”,慢性疾病要想康复,一定要抓住时机去修复与再生,让器官焕然一新,这样才能少生病。

阳气,生命之根

《内经》有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阳气之于人,好比太阳之于自然,自然界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人没有阳气就会减寿。

天气寒冷,一定要注意守护人体阳气,使冬季阳气充足,阴精敛藏而不外泄,从而保持阴阳平衡,提高抗病能力,使得冬季少生病。

阳气不足的人,一般会有4个表现

1、消化不良

阳气不足时,我们的脾胃会出现一些表现,比如脾胃虚寒,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胃口不好、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腹泻等一系列症状。

2、畏惧寒冷

冬季寒冷,现在虽然立冬了,但是气温还没有到最冷的时候,但是阳气不足的人,对冷空气是很敏感的!

阳气不足的人畏惧寒冷,进而会出现抵抗力不足、抵抗力低,易流感的现象。

3、无精打采

当人体阳气不足时,极容易导致肾功能受损,这主要是因为肾功能的正常运作需要阳气来辅助,而当人的肾功能受损就会导致人体出现浑身没力、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的症状。

4、嗜睡

阳气不足的人,睡眠质量往往都很差,虽然他们的睡眠时间长,但不代表睡得好。晚上睡觉容易做梦,白天动不动就犯困,活动的很少,但是身体却容易累,总是想要睡觉。

护阳气,做好三件事,阳气充足百病消!

第一件:食物补阳

冬至前后,懂得养生的人就知道要开始进补了。此时吃些温热属性的食物,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对抗寒冷天气,也能让身体阳气得到补充,加强身体血液循环、促进免疫能力的提升。

比较好的补阳食物包括:

1、牛羊肉

对于一些爱吃肉又需要补阳气的人来说,选择吃牛肉是极好的选择。因为牛肉本身就有补中益气的作用。牛肉属温热的食物,且蛋白质、钙质都较丰富,并能被肠胃很好的吸收,所以适量吃些可通过滋养脾胃达到补阳气的作用。

此外,铁是造血必需的矿物质。与鸡、鱼、火鸡中少得可怜的铁含量形成对比的是,牛肉中富含铁质,常吃牛肉可以让人气血充足,阳气自然不亏。

其实羊肉营养价值也不低,羊肉性温,凡肾阳不足、腰膝酸软、腹中冷痛、虚劳不足者皆可用它作食疗。

2、秀芝粉

灵芝是大家熟知的一种补益良药,丹芝是灵芝中功效绝佳的一个品种,将丹芝破壁,就会得到秀芝粉,经常食用,不仅可以补益阳气,还可固本扶元,增强免疫力,尤其适合体弱多病或大病初愈的人。

秀芝粉能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方面的功能,促进白细胞增加,提高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含量,诱导干扰素的生成,激活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性,增强免疫器官胸腺、脾脏、肝脏的重量,从而增强身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

此外,食用秀芝粉可明显改善因肾阳和心阳不足导致的失眠多梦、心悸盗汗、疲乏无力等周身不适。

3、韭菜

翠绿的韭菜不仅味道十分的鲜美,适量吃一些还可帮你散除体内的阴气、促进阳气的滋生。

关于韭菜补阳的说法,很多古医书,如《本草纲目》、《日华子本草》、《贵州民间方药集》、《本草经疏》、《本草拾遗》等都有记载。

《本草拾遗》明确指出韭菜:温中,下气,补虚,调和腑脏,令人能食,益阳,止泄臼脓、腹冷痛,并煮食之。

现代医学也表明,韭菜含有某种生物碱及皂苷,可以温补肝肾,固精壮阳。

所以,冬天里吃点韭菜炒鸡蛋,或者用韭菜包点饺子吃,都是不错的,都可以起到补阳防病的作用。

第二件:“热茶”代替“冷饮”,保护阳气

寒冷的秋冬,要注意,用热茶,代替冷饮,来保护阳气。

经常喝冷饮,有损身体脏腑阳气,造成阳虚。

因此,秋冬要多喝热茶,一方面保护人体阳气,另一当面,还可以驱寒暖身。

肾,为阳气生发之处,霜降过后,喝点养肾暖身茶饮,保护肾脏健康,有助于保护身体阳气。

可以自己动手,用龙须、玉竹、蒲公英、玫瑰花,做成奶汁草黄须茶,泡水喝,利尿消炎,有助肾脏健康。

黄须,入肾、膀胱经,可利尿、利胆,改善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等病,有利于促进肾脏排毒,减轻或消退浮肿,减低或消除尿蛋白等,有利于改善慢性肾炎。

玉竹,是一味养阴生津的良药,可除烦闷,止消渴,润心肺,补五劳七伤虚损。

古代医典中记载,蒲公英利尿通淋,也有“尿床草”之美誉,也就是说蒲公英有很很利尿功效,可以促进排毒,减轻肾脏负担!

玫瑰花,性质温和,起到中和调节之用。

霜降过后,用其泡水喝,可促进肾脏排毒,保护肾脏的同时,亦可保护身体阳气。

第三件:管理好睡眠,呵护阳气

养生常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阳气者,烦劳则张”。

所谓“张”,就是往外散,尤其是晚上,阳气应该内收,应该回归本位。

所以,管理好睡眠,对于呵护身体阳气,尤为重要。

如果,经常熬夜,睡眠不足,阳气就不能归位,就会慢慢耗散。

“子午”,按照旧时计时法,“子”是指夜半,夜间23点到凌晨1点之间。

“午”是指正午,白天11点到13点的时间段。

《黄帝内经》中睡眠理论认为,子时是阴气最盛、阳气衰弱之时,“阳气尽则卧”。

因此,子时,一定要进入睡眠状态,为身体健康助力。

而午时,是人体经气“合阳”的时候,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阴气尽则寐”。

睡好子午觉,“子时大睡,午时小憩”,有助于保护身体阳气,促进身体健康。

第四件:适当运动,生阳气

古人云:动则生阳。

所以,即使天气寒冷,也要做适量的运动。

如果,身体缺少运动锻炼,静多动少,则会阴气过剩,伤害人体的阳气。

动则阳升,让肢体动起来,还要让脏腑经络都动起来,这样才能充分地生发身体的阳气。

抱桩

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脚跟稍稍抬起,重心落在脚掌前2/3处,也就是涌泉穴上。

两臂交叉,在胸前环抱,全身都放松下来。

站立15~20分钟。

可促使人体气血的通畅,还可以疏通肾经,补肾气,有助于阳气生发。

晒后背

后背的督脉,主一身的阳气,晒晒后背,能起到补阳气的作用。

在寒冷的天气里,晒晒后背,还能驱除脾胃寒气,有助改善消化功能。

“背为阳,心肺主之”,晒后背,还能疏通背部经络,对心肺也很有好处。

后腰有两大穴位,命门和肾枢,让阳光晒一晒这两个穴位,可补充肾气。

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日光的承受能力不同,晒太阳时间的长短也各异。

一般婴幼儿,每次15~30分钟左右,中青年人,每次1~2小时,老年人每次20~30分钟即可。

如果觉得《中医说“阳气决定生死” 一些现代人的通病是阳气不足 如何补充阳气?》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