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赵春青 : 考古半生缘

赵春青 : 考古半生缘

时间:2020-01-11 11:13:49

相关推荐

自 序

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我已经年过半百。踏入考古行业已经足足有30个年头。30年来,我自觉有必要回溯往事,以利前行。于是,本书,不约而至。

是啊,30年前,我刚刚20岁,手里拎着小学老师送我上大学使用的小木箱,哼着流行小曲到洛阳工作单位报到。我住在单位门口的值班房里,整天高高兴兴地上班、下班。

最初,我跟随一名稍比我年长的技术工人下工地,学会了配合基本建设发掘古代墓葬,清理灰坑、房址、水井等各类遗迹。我遇到什么挖什么,周代的灰坑、汉代的粮仓、隋唐的墓葬等各种遗迹,纷至沓来,磨练了我的本领,锻造了我的技能。年轻的我从不因工作而叫苦。我发掘过北魏正光五年的侯掌墓,发掘过洛阳机车工厂东汉封土家,发掘过唐代含嘉仓粮窖,等等。此我还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不几我成了洛阳考古战线上一名20岁刚露头的新兵。

1989年,我考入北京大学考古系,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北大,优雅动人的校园环境,风流倜傥的名士风度,相得益彰的良师益友,把我变成了一名校园诗人,我一举夺得“第八届未名湖诗歌朗诵会”一等奖,成为北大诗坛破土而出的一名新秀。我们举办“烛光”诗歌朗诵会,骑自行车到康西草原踏青,举办1990年北京大学研究生迎新春文艺晚会,等等,一时间,我像多年迷失方向的幼童,终于找到回家的路。

我学的本来是新石器时代考古,可是,民族考古专业李仰松先生在给我们上课时透露出他要带领研究生前往海南岛实习的诱人计划,我征得系主任的同意之后,兴致勃勃地向李仰松先生提出,想跟随他改学民族考古,今后从事民族考古学研究。我这一近乎疯狂的请求居然被答应了,于是,海南岛成为我新的学术增长点,我由一名新石器时代考古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转行成为一名民族考古专业研究生。

硕士毕业之后,我回到洛阳原来的工作单位,仍然从事原来的工作,从梦幻状态回到现实中来。我的顶头上司挖苦我:“昨天,我让你朝东,你不敢朝西;今天,我让你朝西,你不敢朝东。你上研究生有何用?”让我哭笑不得。我只好一边埋头工作,一边寻找外出学习或工作的机会。说来也巧,迎面飞来的一场车祸,给了我8个月躺在医院里治病的“大好时光”。我利用这一难得的机会,暗暗备考博士研究生考试。随后,我战战兢兢地乘坐火车到北大应试。老天有眼,我再一次进入北大,成为堂堂正正的北大博士生!

洛阳,再见!

我再次进入北大,可再没有20多岁时的痴狂。北大诗人的光环,了无踪影。我认认真真地看书、学习,偶尔的浪漫邂逅,宛如烟花绽放,转瞬即逝。我想得更多的是一定要当一名优秀的北大博士生,力争毕业后做一名北大博士后。1999年,我35岁,终于实现了成为北大博士后的梦想!

我按照博士后导师的安排,来到河南密县新砦遗址,看看这里究竟有没有介于龙山文化与二里头文化之间的“新砦期”遗存。那时,国内正处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热潮中,论证新砦期就是断代工程的一个子课题。从此我开始与新砦结缘,在新砦寻找二里头文化的来源,寻找早期夏文化的痕迹,从新砦搭建我学术研究的另一个起点。

可是,决不能就此止步。我在新鲁工作的同时,将学术目光投向更广阔的至间。中原、中国,依次进入我的学术视野,韩国、俄罗斯远东地区渐次出现在我的面前。

我想,我们从事任何一项职业,都离不开前辈的指引和同辈学人的感召。难道不是吗?考古学界正有这样的传统。我所敬仰的张光直先生曾经亲笔给我回信,指引我前进的道路;俞伟超先生曾敲击残肢,大声鼓舞我努力前行;邹衡先生与我曾推心置腹地交流;樊力同学更为挚爱的考古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逝者如斯夫,我辈当如何?

考古工作者一定是戴着高度近视镜的学究模样吗?决不是!他们的业余生活一样多姿多彩、有滋有味。

时间,像一位十分严肃的老人,公允地主宰着世间的一切!50岁,不知不觉,使我已经走完了一半的人生之路!不过,50岁,也正好是人生下半场的起点。对此,我已做好了一切准备。

是为序。

基本信息:

作者:赵春青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4月

版次:1

印刷时间:4月

印次:1

ISBN:9787532579884

内容简介:

《考古半生缘》是刚接50岁的考古学者赵春青,对自己踏入考古行业至今30年往事的回溯。书中,“蹒跚学步”讲述了他在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的经历;“登堂入室”“燕园风光”则描述了他的北大生活;“海南之行”“情系中原”“走出国门”“文明之火”总结了他的考古旅程;“师友永恒”则回忆了考古生涯中印象深刻的四位老师与同学。《考古半生缘》是50岁的赵青春对前半生的总结,也是新的起点。

目录

自序

壹、蹒跚学步

我的“豆腐块”

蹒跚学步

洛阳北魏侯掌墓发掘记

我挖着个“金人”——东汉封土冢发掘记

贰、登堂入室

我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未名湖畔话洛阳——听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一席谈

十年断想

三见宿白

洛阳学子在北大

叁、燕园风光

“一塔湖图”

难忘的“大讲堂”

燕园,名人如梭

季羡林印象

李仰松老师的君子风度

未名湖四季

我们的班主任

同学阿朱

肆、海南之行

如云如裳,绚丽多彩——海南岛本地黎族妇女服饰趣谈

海南黎族的船形屋

海上遇险记

伍、情系中原

难忘的皂角树

中原最早的城址——郑州西山城址发掘记

初进新砦村

新砦期论证的纠葛

陆、走出国门

密林考古——俄罗斯远东沿海地区考古生活侧记

《新亚洲论坛》创刊记

柒、文明之火

“西山热”后细思量

陶寺城外看日出

禹都阳城添新证

启居黄台在何方?

神秘的花地嘴

探索夏文化的里程碑:偃师二里头

“大师姑”的新发现及其意义

折射中原文明进程的魔镜

老虎山传奇

来自较场铺的思考

从霍山到合肥

漫谈薛家岗

城头山——中国最早的城

文明温床古稻飘香

捌、师友永恒

我所经历的张光直先生

追忆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

病中的邹衡先生

痛悼英年早逝的樊力同学

后记

本文源于《考古半生缘》

若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开卷有益

如果觉得《赵春青 : 考古半生缘》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