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假期吃吃吃不完全指南 | 六百年天津卫 这些地道小吃里是天津人过日子的态度

假期吃吃吃不完全指南 | 六百年天津卫 这些地道小吃里是天津人过日子的态度

时间:2021-03-13 13:12:44

相关推荐

天津卫

天津卫,自明朝永乐年间设卫筑城以来,五方杂处,商贾云集。市贩成群,经济繁荣。餐饮行业尤为发达,曾享有“美食之都”之美誉。

自清末开始

天津小吃大型聚集处不断出现

南市三不管

河北鸟市

河西谦德庄

河东地道

南开新三不管

五大聚集地号称“小吃五鲜”

天津小吃盛极一时

独具天津特色

早年间

天津人有“卫嘴子”的雅号

能吃能做

更有“吃尽穿绝天津卫”的说法

在这些小吃里

是六百年天津卫的魂

也是天津人对待生活乐观豁达的态度

【熬糖马家】

这一口糖,让天津卫甜了两百年。1825年,道光皇帝刚刚登基五年。当时还属直隶的的青县郝伯镇的马永富一家来到天津的西北角定居。旧天津西北角曾设有很多衙门,也曾建有最早的城隍庙,是天津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马永富一家在此定居之后,以熬糖为营生。久而久之,“熬糖马家”的字号开始被人熟知。到了19时,熬糖马家的字号已经在津门叫响。豆根糖、麻酱糖、果仁酥、橘子瓣糖……是多少天津人儿时的回忆,那种甜长长久久的留在天津人的心中。

【白皮儿点心】

天津人讲理儿、好面儿,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更是特别讲究。这白皮儿点心,更是天津人串门必备的礼物。白皮儿点心又称“八件儿”点心,是采用山楂、玫瑰、青梅、白糖、豆沙、枣泥、椒盐、葡萄干等八种馅心制成,在点心上也会印上“福”“禄”“寿”“喜”等象征吉祥的文字或者图案。

老一辈的天津人,提上一盒“八件儿”点心,那真是特别有面儿。

【津味捞面】

天津人吃捞面的讲究,那可谓全国“独一份”。在天津卫,捞面能单独成席。四五月份有皮皮虾卤,尝着鲜美;夏天有麻酱卤、花椒油卤(俗称果子卤),吃着爽口;中秋的时候有蟹肉卤,吃个应景。但最讲究、最有名的还是四碟捞面。四碟凉菜、四碟炒菜、四碟面菜、四碟面码、两碟面卤,这些才是天津人吃捞面的精髓。

清末民初,号称八十大饭庄之首的“先得月”,首先推出了天津正宗风味的“捞面席”。而且春夏秋冬各不相同,自成系列,也第一次将津门老百姓的平常饭“捞面条”搬上了大雅之堂。

【糕干】

糕干始创于明朝永乐年间,源于云片糕,是典型的运河文化的产物。当年清康熙皇帝南巡路过天津,品尝糕干后龙颜大悦,亲口嘉誉为贡品,特供南方优质稻米作原料,并御笔亲题“女孺恩物”四个大字。

天津卫制作糕干的店铺很多,因做法不同,热食松软可口,冷食干糯香甜。19巴拿马运河开通不久,糕干曾作为中国的一件特产同茅台酒等一起送到巴拿马赛会,获得“佳禾”铜质奖章。

天津卫漕运发达,各地商贾云集。不少小吃由外地传入之后,又在津门扎根繁衍,成为天津人可心的一味小吃。

喇嘛糕当年是从北京传到天津,相传起源于蒙古族。因为蒸得松软,所以牙口不好的老年人也能吃,年轻人和小孩子对这种味道也非常欢迎,每天不变样的就是一碗锅巴菜就着一块喇嘛糕。

【龙嘴大铜壶】

龙嘴大铜壶是天津民俗文化的象征之一, 1988年,由张仲编著的小说《龙嘴大铜壶》被改编为电视剧,再现了天津民俗文化别样的风情。

龙嘴大铜壶也叫茶汤壶、莲子粥铜壶,用以冲制茶汤。茶汤的主料是秫米面(高梁米面)、糜子面,调料有红糖、白糖、青丝、红丝、芝麻、核桃仁、什锦果脯、葡萄干、京糕条、松子仁。铜壶盖旁的小汽笛"呜呜"响着,冲茶汤的师傅一手端碗,一手掀起铜壶,壶嘴向下倾斜,一股沸水直冲碗内,刹那间水满茶汤熟。

【煎焖子】

天津人逢年过节的“妈妈例儿”不少,就是一出正月的“二月二”这天,天津人讲究要“龙抬头”,青年男子要剃头,家家户户要煎焖子。在《天津卫志》中,就已经有了关于吃焖子的记载:“煎饼、煎膏粉”,其中“膏粉”就是焖子、

旧时二月二这天,天津人还会从水边“引龙”回家。因为焖子成块状,下锅煎炒之后又呈金色,因此天津人又觉得焖子是引回家的龙身上的“龙鳞”。

卖熟梨糕的小贩,大部分是推着小车沿街售卖,也有部分是挑担子兜售,走街串巷,只要一听到那“嗡儿嗡儿”的汽笛声,天津卫的娃娃会从四面八方闻声蜂拥而至,争相购买。

熟梨糕其实与梨无关,它里面的“梨”字应该与“哩”字相通,意思是“熟哩儿”。在清嘉庆时期出版的《竹枝词》中,对熟梨糕已经有相当形象的描述了,即“果馅鲜鲜欲蒸熟,响鸣阵阵绕耳朵”。

正宗的糖炒栗子应该用“特制颗粒圆形炒砂”,用巨大的搅拌机和着黑色的炒栗石不停地炒,然后往里倒麦芽糖和精制植物油,成品后美名曰:“糖炒栗子。出锅新栗热气炙手趁热剥食,内外皮皆落,栗肉香甜软糯。

“天津栗子”享有盛名,秋冬之际。凡甘鲜果店均于肆门前设一灶,炒栗招客。

清嘉庆时期出版的《竹枝词》中写道,“雪晴满路是泥塘,车畔呼儿走不忙。三尺动摇风欲行,葫芦一串蘸冰糖。”天津人管冰糖葫芦叫“糖堆儿”,天津有句老话“五更吃个山里红,到老一家不受穷”,指的就是除夕夜晚要吃糖堆儿;而天津的习俗,过年时要给姑奶奶送礼,糖堆儿是必不可少的一项。

天津的“糖堆儿”一般都用本地的大红果,有的加豆馅、核桃仁、瓜条等果料,酸酸甜甜,无论大人小孩儿都爱吃这口。

药糖起源于天津卫,旧时,卖药糖人胸前挎一阶梯式玻璃盒子,约50厘米宽,上下3层,每层四五个小格。盒顶端有干电池,中间有一小灯,两侧有绒制的龙形,名曰“二龙戏珠”。

1930年左右,串街走巷卖药糖的逐渐多起来,肩上斜垮着一个大口玻璃瓶,用一只大竹夹夹糖,不用手取,这就卫生多了。做这种生意的,一般都是中青年,很少有上年纪的,边走边吆喝,声音象肤板,合辙押韵,吆喝起来一套一套很动听。

明天就是五一假期啦

来一场说吃就吃的旅行呗

基地营业时间

每天11:00-14:00 16:30-21:00

市集地址

天津市河东区新开路与华龙道交口金湾赶集小镇

-交通指南 -

地铁:

地铁2号线、地铁3号线、津滨轻轨9号线

(有吃货建议可以选择天津站8出口)

4.26小吃市集 |时间:明天地点:内藏最全交通指南大波福利恭候明天不见不散!

民间小吃嘉年华 | 4.26最好吃哒现场地道的津味吃货的狂欢没赶上的没事儿市集永久落户啦

如果觉得《假期吃吃吃不完全指南 | 六百年天津卫 这些地道小吃里是天津人过日子的态度》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