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西医对纵隔肿瘤的治疗

西医对纵隔肿瘤的治疗

时间:2019-10-15 00:52:34

相关推荐

胸骨后甲状腺肿是前上纵隔常见的肿瘤。研究表明:大多数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血管供应仍来自甲状腺上、下动脉,只有胸内迷走甲状腺肿的血供来源于胸内血管;且有完整包膜,呈膨胀性生长,因此绝大多数胸骨后甲状腺肿可通过颈部低位领状切口切除。但巨大胸骨后甲状腺肿(直径均≥10cm)的外科治疗还有其特殊之处:因瘤体巨大、生长时间较长,可能与纵隔的大血管存在粘连,或造成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移位,术中应避免血管损伤;另外,颈部低领切口为非直视下手术,加之瘤体巨大,纵隔解剖关系复杂,易出现重要血管、神经损伤。因此,我们认为术前检查提示胸骨后肿物边界不清,或与纵隔大血管有粘连者,应加作胸骨正中半劈开切口。巨大胸骨后甲状腺肿切除后需特殊注意的是气管软化的问题,气管长期受到瘤体压迫,可能会出现软化或狭窄,我们建议对已存在或怀疑气管软化或狭窄者应行预防性气管切开,以保证患者术后安全。

恶性纵隔肿瘤易于侵犯临近器官,特别以上腔静脉受侵较为常见。因根治切除难度大,以往常被视为手术禁忌。在48例纵隔肿瘤侵及上腔静脉的患者进行分析,证实完全切除肿瘤可显著延长生存时间并改善预后。还有报道指出手术切除纵隔肿瘤并重建上腔静脉者5年存活率为45.5%,而姑息切除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1~7个月。我们认为纵隔肿瘤单纯侵犯上腔静脉并致梗阻者不应成为手术禁忌,应在积极切除肿瘤基础上根据肿瘤类型辅以相应的放、化疗,从而减少肿瘤复发,延长生存时间。总结我们的经验,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的适应症应为受侵范围大于上腔静脉周径的1/2;侵犯范围小于上腔静脉周径的1/2的患者可行上腔静脉部分切除自体心包片修补。

纵隔肿瘤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因此对于复发的纵隔肿瘤或经第1次手术未能完整切除的纵隔肿瘤,应再次手术。纵隔肿瘤的再次手术,无论从手术的难度和危险性,相比第一次手术都要复杂得多,因此术前应进行详细准备,充分了解肿瘤生长情况,包括部位、大小、有无包膜及周边脏器受累程度,以决定手术径路及术式。纵隔肿瘤破裂颇为罕见,多见于畸胎瘤,肿瘤破裂后易引起纵隔感染。因纵隔结构极其复杂,主动脉、头臂干动脉、上腔静脉、左右头臂静脉、迷走神经等重要血管神经分布其中。感染后纵隔内备器官及血管神经呈冻结状态,间隙消失,此时肿瘤已无明确界限,手术难度和危险性极大。

如果觉得《西医对纵隔肿瘤的治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