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一种预制梁柱板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一种预制梁柱板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时间:2021-08-21 19:55:20

相关推荐

本公开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梁柱板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预制装配混凝土结构能有效节约资源和能源,提高材料在建筑节能和结构性能方面的效率,减少建筑垃圾和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符合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和绿色建筑的要求。在装配式结构中,装配混凝土框架结构能够应用到写字楼、学校、医院等大空间建筑中,属于建筑工程中应用最广的一种结构形式。

目前以实心预制柱为主的框架结构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和难点,实心柱构件自重大导致塔吊型号大,现场吊装困难,运输不便;柱纵向钢筋现场多数采用半灌浆套筒连接,钢筋连接困难,连接过程不可视,连接质量难以保证。目前的诸多因素导致装配式建筑效率低下,施工周期长,成本增加且质量难以保证。

在名称为“框架结构体系”、申请号为107382429的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了在空心叠合柱的连接节点处采用机械连接的形式,该连接形式连接过程可视,连接质量可控,但对预制构件精度要求高,现场钢筋无法准确对位,导致构架生产效率及现场连接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经过多年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和研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叠合混凝土柱及叠合框架结构体系的基础上我们研发出了一种新型预制梁柱板连接节点。叠合混凝土柱预制部分中心为空腔,重量轻,方便运输及现场吊装,预制柱上下端不出筋,可简化构件生产模具,提高构件生产效率,降低构件生产成本。叠合梁采用u形预制构件,u形预制构件重量轻,可用于大跨度框架不受塔吊吨位限制,预制构件端部不出筋便于生产。楼板可采用全预制楼板或叠合楼板,预制部分不出筋,设置槽口放置连接钢筋,构件不出筋方便生产,便于构件现场安装。搭接式连接节点可实现叠合柱现场吊装就位后纵向钢筋快速连接,免纵筋连接体,钢筋连接质量易于控制,连接性能优越,解决目前装配式实心预制框架柱存在的主要技术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预制梁柱板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预制梁柱板连接节点,包括:至少一个楼板,所述楼板周边均不出筋,沿所述楼板的至少部分边缘间隔设置若干槽口;至少两个叠合柱,每个叠合柱包括柱壳、柱壳围成的空腔以及柱钢筋笼,所述柱钢筋笼至少部分埋设在所述柱壳中;至少一个叠合梁,所述叠合梁包括u型梁壳以及梁钢筋笼,所述梁钢筋笼至少部分埋设在所述u型梁壳中,并且所述叠合梁的两个端部均不出筋;以及连接体,包括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和第三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用于所述叠合柱之间的搭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体用于所述叠合梁与楼板之间的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体用于所述叠合梁与叠合柱之间的连接;混凝土至少被浇筑在所述叠合柱的空腔、所述叠合梁的u型梁壳围成的空腔、楼板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由叠合柱和叠合梁围成的结合部,所述叠合柱、叠合梁以及楼板通过所述连接体和被浇筑的混凝土形成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两个叠合柱沿垂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体一端设置在一个叠合柱的空腔中,所述第一连接体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由叠合柱和叠合梁围成的结合部并延伸至另一叠合柱的空腔中。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两个叠合柱相邻的端部均不出筋,所述第一连接体为搭接钢筋笼。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沿所述楼板的至少部分边缘间隔设置若干槽口,所述第二连接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槽口中,所述第二连接体的另一端伸入叠合梁预定长度。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梁钢筋笼包括多个沿所述叠合梁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梁箍筋网片以及与所述多个梁箍筋网片连接的梁纵筋;所述梁纵筋包括埋设在u型梁壳中的第一梁纵筋,以及设置在u型梁壳空腔底部和所述梁箍筋网片顶部的第二梁纵筋,且所述第二梁纵筋伸入所述叠合柱预定长度或贯穿由所述叠合柱和叠合梁围成的结合部,所述第三连接体为第二梁纵筋。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凹槽从所述柱壳的一端面沿所述柱壳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柱壳第一预设位置或柱壳的另一端面。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柱纵筋的两端均不伸出所述柱壳时,所述柱壳的至少一端的内表面沿周向设置凹槽,所述凹槽从所述柱壳端面沿所述柱壳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柱壳第二预设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叠合柱空腔的横截面形状包括矩形、圆形、多边形、具有凹凸形的矩形、具有凹凸形的圆形或具有凹凸形的多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圆形或多边形中的一种。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的预制梁柱板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安装叠合柱;安装叠合梁和楼板的支撑;依次安装叠合梁和楼板至支撑上;安装叠合柱搭接钢筋笼;安装u形梁上下部纵向钢筋;安装楼板钢筋、局部设置模板;浇筑混凝土至叠合柱的空腔、叠合梁的u型梁壳围成的空腔、楼板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由叠合柱和叠合梁围成的结合部中。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上述安装叠合柱、叠合梁和楼板以及浇筑混凝土的步骤重复一次,施工上层。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叠合柱预制部分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叠合柱预制部分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u形梁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楼板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吊装叠合柱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安装叠合梁、楼板支架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安装叠合梁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安装楼板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安装叠合柱搭接钢筋笼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安装叠合梁第二梁纵筋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安装楼板连接钢筋、局部支模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浇筑混凝土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公开的安装上层柱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公开的楼板支撑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柱壳;2—柱空腔;3—柱箍筋网片;4—柱纵筋;5—u型梁壳;6—叠合梁;61—第一梁纵筋;62—第二梁纵筋;7—梁箍筋网片;8—楼板;9—槽口;10—连接钢筋;11—搭接钢筋笼;12-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新型预制梁柱板连接节点,叠合混凝土柱预制部分中心为空腔,重量轻,方便运输及现场吊装,预制柱上下端不出筋,可简化构件生产模具,提高构件生产效率,降低构件生产成本。叠合梁采用u形预制构件,u形预制构件重量轻,可用于大跨度框架不受塔吊吨位限制,预制构件端部不出筋便于生产。楼板可采用全预制楼板或叠合楼板,预制部分不出筋,设置槽口放置连接钢筋,构件不出筋方便生产,便于构件现场安装。搭接式连接节点可实现叠合柱现场吊装就位后纵向钢筋快速连接,免纵筋连接体,钢筋连接质量易于控制,连接性能优越,解决目前装配式实心预制框架柱存在的主要技术缺陷。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预制梁柱板连接节点,包括:至少一个楼板,楼板周边均不出筋,沿楼板的至少部分边缘间隔设置若干槽口;至少两个叠合柱,每个叠合柱包括柱壳、柱壳围成的空腔以及柱钢筋笼,柱钢筋笼至少部分埋设在柱壳中;至少一个叠合梁,叠合梁包括u型梁壳以及梁钢筋笼,梁钢筋笼至少部分埋设在u型梁壳中,并且叠合梁的两个端部均不出筋;以及连接体,包括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和第三连接体,第一连接体用于叠合柱之间的搭接连接,第二连接体用于叠合梁与楼板之间的连接,第三连接体用于叠合梁与叠合柱之间的连接;混凝土至少被浇筑在叠合柱的空腔、叠合梁的u型梁壳围成的空腔、楼板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由叠合柱和叠合梁围成的结合部,叠合柱、叠合梁以及楼板通过连接体和被浇筑的混凝土形成连接。叠合柱、叠合梁以及楼板的端部均不出筋,在施工过程中不会造成预制构件之间的相互干扰,从而更便于生产,而且叠合柱上下端不出筋,可简化构件生产模具,提高构件生产效率,降低构件生产成本。可选地,叠合柱的柱钢筋笼的两端均不延伸出柱壳外侧。下层叠合柱与上层叠合柱之间的连接避免了采用半灌浆套筒、直螺纹套筒等方式进行钢筋机械连接,而通过连接体采用搭接式连接,可快速实现叠合混凝土柱的快速吊装就位及连接,现场施工方便高效,节点整体性能优良。此外,叠合梁与叠合柱之间的连接也通过连接体锚固在叠合柱,叠合梁的端部不出筋,构件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现场安装便捷,同时u形梁壳可为施工现场钢筋放置提供更大的操作面,方便钢筋安装。预制楼板端部均不出筋,避免吊装钢筋碰撞,方便现场安装,同时提高构件生产效率。可选地,采用全预制楼板,避免施工进度受混凝土硬化强度的影响,提高现场施工进度。全预制楼板不需等待现浇混凝土到达强度即可继续后续安装施工,速度大大加快。可选地,预制楼板采用叠合楼板,预制部分的各个端部均不出筋,由于构件重量轻,方便运输及现场吊装。叠合梁采用u型梁壳预制构件,重量轻,可用于大跨度框架不受塔吊吨位限制,并且预制构件端部不出筋便于生产。梁钢筋笼的一部分梁纵筋(例如,第一梁纵筋)埋设在u型梁壳中,另一部分梁纵筋(例如,第二梁纵筋)在现场浇筑前穿过叠合梁与叠合柱的结合部成为连接体的一部分。叠合梁、叠合柱、楼板以及连接体全部安装到位后,在上述叠合柱的空腔、叠合梁的u型梁壳围成的空腔、叠合柱和叠合梁围成的结合部以及预制楼板的一部分中浇筑混凝土后形成预制梁柱板连接节点。

可选地,两个叠合柱沿垂直方向设置,第一连接体一端设置在一个叠合柱的空腔中,第一连接体的另一端贯穿由叠合柱和叠合梁围成的结合部并延伸至另一叠合柱的空腔中。当两个叠合柱相邻的的两端柱钢筋笼均不伸出柱壳时,连接体为搭接钢筋笼,搭接钢筋笼设置在一个叠合柱的空腔中,搭接钢筋笼的另一端贯穿由叠合柱和叠合梁围成的结合部并延伸至另一叠合柱中。由于柱钢筋笼的两端均不出筋,采用现场安装搭接钢筋笼来形成第一连接体,例如,搭接钢筋笼的一端放置在下层叠合柱的空腔中,搭接钢筋笼的另一端贯穿由叠合柱和叠合梁围成的结合部并延伸至另一叠合柱的空腔中形成搭接式连接。

可选地,沿楼板的至少部分边缘间隔设置若干槽口,槽口用于放置第二连接体,例如,第二连接体为连接钢筋。例如,楼板为矩形,楼板的四个边上均根据实际需要间隔设置多个槽口,槽口的方向垂直于所在的边,槽口的大小应方便放入第二连接体(例如连接钢筋等)及满足第二连接体搭接长度的要求,连接钢筋的一段放置在槽口中,连接钢筋的另一段则搭接在叠合梁的梁钢筋笼中。可选地,楼板的一部分边上间隔设置槽口,连接钢筋和槽口的设置避免了楼板边缘部位的出筋,生产模具得到了简化,方便生产,便于楼板的现场安装。

其中,上述柱钢筋笼包括多个柱箍筋网片以及与多个柱箍筋网片固定连接的柱纵筋,多个柱箍筋网片沿叠合柱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柱纵筋的至少一端不伸出柱壳。多个柱箍筋网片与柱纵筋之间固定连接,例如绑扎连接、焊接连接等,柱箍筋网片的周向钢筋埋设在柱壳中,柱纵筋的两端均不伸出柱壳的端面,柱纵筋全部埋设在柱壳中或者柱纵筋的一部分埋设在柱壳中,另一部分则位于柱壳围成的空腔中。上述柱纵筋两端不出筋,可简化构件生产模具,提高构件生产效率,降低构件生产成本。

梁钢筋笼包括多个梁箍筋网片以及与多个梁箍筋网片固定连接的梁纵筋,多个梁箍筋网片沿叠合梁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梁箍筋网片与梁纵筋之间固定连接,例如绑扎连接、焊接连接等,梁箍筋网片的一部分埋设在u型梁壳中,另一部分伸出u型梁壳的开口端用于形成连接体的一部分。梁纵筋分为两个部分,包括埋设在u型梁壳中的第一梁纵筋,以及第二梁纵筋,第二梁纵筋设置在u型梁壳空腔底部以及梁箍筋网片顶部,并且第二梁纵筋贯穿由叠合柱和叠合梁围成的结合部,第三连接体可以为第二梁纵筋。其中第一梁纵筋全部埋设在u型梁壳中,也即叠合梁的预制部分,第一梁纵筋从u型梁壳的两端均不伸出,方便生产和安装。第二梁纵筋不预制在叠合梁中,而是在现场浇筑前安装第二梁纵筋保证叠合梁吊装过程中的钢筋的相互干扰,例如一部分第二梁纵筋放置在u型梁壳空腔的底部,第二梁纵筋的另一部分则穿过梁箍筋网片伸出u型梁壳开口端的顶部并与梁箍筋网片固定连接在一起,例如通过绑扎连接、焊接连接等。第二梁纵筋的一端贯穿由叠合柱和叠合梁围成的结合部从而成为连接体的一部分,用于叠合梁与叠合柱之间、叠合梁之间的连接。可选地,梁钢筋笼还包括梁腰筋、梁拉筋,其中梁腰筋及梁拉筋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也可不设。

可选地,柱壳位于空腔一侧的内表面沿周向间隔设置若干凹槽,例如,凹槽从柱壳的一端面沿柱壳长度方向延伸至柱壳第一预设位置,凹槽位于柱壳的一个或两个端部而不贯通整个柱壳长度,在凹槽部分可以放置连接体,例如连接钢筋等,上下层预制叠合柱通过在空腔内放置连接钢筋实现搭接式连接,预制叠合柱内腔的凹凸形式减小了搭接钢筋间的距离,不会引起构件截面削弱,现场钢筋施工及定位简单,连接过程可视,质量易于控制及检测,保证了叠合柱内力的有效传递。还可选地,凹槽从柱壳的一端面沿柱壳长度方向延伸至柱壳的另一端面,凹槽在柱壳的整个长度范围内贯通柱壳。预制叠合柱端部内腔边界凹凸增大了新老混凝土的交界面面积,可使现场浇筑的混凝土与预制构件形成很好的咬合,叠合构件整体性强,预制叠合柱可有效减轻预制构件重量,方便现场吊装,构件性能优于传统实心预制柱。

可选地,柱纵筋的两端均不伸出柱壳,柱壳的一端的内表面沿周向设置凹槽,例如柱壳端部的壁厚小于中间部位的壁厚,也即空腔为变截面空腔,柱壳厚度可沿柱长度方向变化。还可选地,柱壳的两端的内表面沿周向均设置凹槽。上述凹槽从柱壳端面沿柱壳长度方向延伸至柱壳第二预设位置处(例如柱壳的中间位置处),凹槽用于放置连接体,柱端改进的叠合柱,柱中间区段可实现免简化或免模板,端部区段模板便于拆装,构件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提高。

可选地,叠合柱空腔的横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矩形、圆形、多边形、具有凹凸形的矩形、具有凹凸形的圆形或具有凹凸形的多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圆形或多边形中的一种。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预制梁柱板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包括:安装叠合柱;安装叠合梁和楼板的支撑;依次安装叠合梁和楼板至支撑上;安装连接体,局部设置模板;浇筑混凝土至叠合柱的空腔、叠合梁的u型梁壳围成的空腔、楼板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由叠合柱和叠合梁围成的结合部中。可选地,楼板为全预制楼板,需要浇筑楼板上的槽口。还可选地,楼板为叠合楼板,需要浇筑楼板上的槽口以及楼板的空腔或待浇筑部分。可选地,楼板支撑除了采用板底竖向支撑外,施工时楼板下部也可不设置支撑,采取梁侧面设置可调平支撑楼板的支撑件,例如,支撑件为角钢,直接在支座,例如墙或叠合梁上设置角钢等支撑楼板,从而可以免除竖向支撑的安装,提高施工效率。

可选地,安装连接体包括安装搭接钢筋笼至叠合柱中;安装叠合梁的第二梁纵筋以及楼板槽口的连接钢筋等。

可选地,在浇筑混凝土前,在叠合梁与叠合柱的结合部还需要局部支模板。

可选地,在浇筑混凝土后,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完成本层施工,重复以上安装顺序,施工上层预制构件。

本公开提供的预制梁柱板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1)叠合柱搭接式连接,避免现场采用半灌浆套筒、直螺纹套筒等方式进行钢筋机械连接,可快速实现叠合混凝土柱的快速吊装就位及连接,现场施工方便高效,节点整体性能优良;

2)叠合柱上下层柱纵筋搭接式连接,纵筋连接过程可视,质量易于控制及检测,保证了叠合柱力的有效传递。

3)上下层预制空心柱通过在空腔内放置连接钢筋实现连接,预制叠合柱内腔的凹凸形式减小了搭接钢筋间的距离,不会引起构件截面削弱,现场钢筋施工及定位简单,连接过程可视,质量易于控制及检测,保证了叠合柱内力的有效传递。

4)预制叠合柱端部内腔边界凹凸增大了新老混凝土的交界面面积,可使现场浇筑的混凝土与预制构件形成很好的咬合,叠合构件整体性强,预制空心柱可有效减轻预制构件重量,方便现场吊装,构件性能优于传统实心预制柱。

5)柱端改进的叠合柱,柱中间区段可实现免简化或免模板,端部区段模板便于拆装,构件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提高。

6)u形叠合梁,减轻构件重量,方便吊装,构件端部不出筋,构件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现场安装便捷。u形梁壳可为施工现场钢筋放置提供更大的操作面,方便钢筋安装。

7)预制楼板端部均不出筋,避免吊装钢筋碰撞,方便现场安装,同时提高构件生产效率。采用全预制楼板,避免施工进度受混凝土硬化强度的影响,提高现场施工进度。全预制楼板不需等待现浇混凝土到达强度即可继续后续安装施工,速度大大加快。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预制梁柱板连接节点详细地说明。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预制梁柱板连接节点,包括:至少一个楼板,楼板周边均不出筋,沿楼板的至少部分边缘间隔设置若干槽口;至少两个叠合柱,每个叠合柱包括柱壳、柱壳围成的空腔以及柱钢筋笼,柱钢筋笼至少部分埋设在柱壳中;至少一个叠合梁,叠合梁包括u型梁壳以及梁钢筋笼,梁钢筋笼至少部分埋设在u型梁壳中,并且叠合梁的两个端部均不出筋;以及连接体,包括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和第三连接体,第一连接体用于叠合柱之间的搭接连接,第二连接体用于叠合梁与楼板之间的连接,第三连接体用于叠合梁与叠合柱之间的连接;混凝土至少被浇筑在叠合柱的空腔、叠合梁的u型梁壳围成的空腔、楼板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由叠合柱和叠合梁围成的结合部,叠合柱、叠合梁以及楼板通过连接体和被浇筑的混凝土形成连接。其中叠合柱的两个端部均不出筋,下面将针对上述结构进行描述。

如图10至13所示,该预制梁柱板连接节点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楼板8、至少两个叠合柱和至少一个叠合梁以及连接体组成,其中图10为安装第三连接体(叠合梁第二梁纵筋)后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1a、1b、图2a至2d以及图5所示,柱钢筋笼括多个柱箍筋网片3和柱纵筋4,多个柱箍筋网片3沿叠合柱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柱箍筋网片3与柱纵筋4之间固定连接,例如绑扎连接、焊接连接等,柱箍筋网片3的周向钢筋埋设在柱壳1中,柱纵筋4的两端均不伸出柱壳的端面。柱纵筋4全部埋设在柱壳中或者柱纵筋4的一部分埋设在柱壳1中,另一部分则位于柱壳围成的空腔2中。上述柱纵筋两端不出筋,可简化构件生产模具,提高构件生产效率,降低构件生产成本。

如图3和图10所示,叠合梁包括u型梁壳5以及梁钢筋笼,梁钢筋笼至少部分埋设在u型梁壳5中,并且叠合梁的两个端部均不出筋,便于吊装,梁钢筋笼包括多个梁箍筋网片7以及与多个梁箍筋网片7固定连接的梁纵筋,多个梁箍筋网片7沿叠合梁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梁箍筋网片7与梁纵筋之间固定连接,例如绑扎连接、焊接连接等,梁箍筋网片7的一部分埋设在u型梁壳中,另一部分伸出u型梁壳的开口端用于形成连接体的一部分。其中梁纵筋包括第一梁纵筋61和第二梁纵筋62(第三连接体),第一梁纵筋61埋设在u型梁壳中并预制成型,第二梁纵筋62设置在u型梁壳5空腔底部以及梁箍筋网片7顶部,并且第二梁纵筋62贯穿或锚固(待浇筑混凝土后)在由叠合柱和叠合梁围成的结合部。第一梁纵筋61从u型梁壳5的两端均不伸出,方便生产和安装。第二梁纵筋62不预制在叠合梁中,而是在现场浇筑前安装第二梁纵筋62保证叠合梁吊装过程中的钢筋的相互干扰,例如一部分第二梁纵筋62放置在u型梁壳空腔的底部,第二梁纵筋62的另一部分则穿过梁箍筋网片7伸出u型梁壳5开口端的顶部并与梁箍筋网片7固定连接在一起,例如通过绑扎连接、焊接连接等。第二梁纵筋62的一端贯穿或锚固(待浇筑混凝土后)由叠合柱和叠合梁围成的结合部从而成为连接体的一部分,用于叠合梁与叠合柱之间、叠合梁之间的搭接连接。可选地,梁钢筋笼还包括梁腰筋、梁拉筋,其中梁腰筋及梁拉筋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也可不设。

如图4所示,楼板8为全预制楼板,楼板8周边均不出筋,例如端部均不出筋,在施工过程中不会造成预制构件之间的相互干扰,从而更便于生产。沿楼板的边缘部分间隔设置多个槽口9,槽口9用于放置连接体,槽口9的方向垂直于所在的边,槽口9的大小应方便放入连接体及满足连接体搭接长度的要求,此时槽口9中的连接体为连接钢筋10,连接钢筋10的一段放置在槽口9中,连接钢10筋的另一段则搭接在叠合梁的梁钢筋笼中。连接钢筋和槽口的设置避免了楼板边缘部位的出筋,生产模具得到了简化,方便生产。

如图12所示,混凝土浇筑在叠合柱的空腔2、叠合梁的u型梁壳5围成的空腔、叠合柱和叠合梁围成的结合部以及楼板8的槽口9中形成预制梁柱板连接节点。其中图12为浇筑混凝土的示意图。

如图9所示,柱纵筋4的两端均不伸出柱壳1时,第一连接体为搭接钢筋笼11,搭接钢筋笼11在安装连接体过程中设置在叠合柱的空腔2中,搭接钢筋笼11的一端贯穿由叠合柱和叠合梁围成的结合部并延伸至另一叠合柱空腔中。例如,搭接钢筋笼11的一端放置在下层叠合柱的空腔2中,搭接钢筋笼11的另一端延伸至由叠合柱和叠合梁围成的结合部中,并且搭接钢筋笼11的一部分进一步延伸至上层叠合柱的空腔2中形成连接体,在上层叠合柱与下层叠合柱之间形成搭接式连接。

如图1b以及图2b、2d所示,柱壳1位于空腔一侧的内表面沿周向间隔设置若干凹槽,在柱壳1的内表面形成凹凸相间的结构。凹槽位于柱壳1的端部,从柱壳1的一端面沿柱壳长度方向延伸至柱壳一定位置而不贯通整个柱壳长度,在凹槽部分可以放置连接体,例如连接钢筋等,上下层预制叠合柱通过在空腔内放置连接钢筋实现搭接式连接。叠合柱内腔2的凹凸形式减小了搭接钢筋间的距离,不会引起构件截面削弱,现场钢筋施工及定位简单。凹槽从柱壳1的一端面沿柱壳长度方向延伸至柱壳1的另一端面,凹槽在柱壳1的整个长度范围内贯通整个柱壳1。

柱壳1端部还可以在内表面沿周向设置一个凹槽,凹槽从柱壳1端面沿柱壳1长度方向延伸至柱壳第二预设位置处(例如柱壳的中间位置处)柱壳1端部的壁厚小于中间部位的壁厚,也即柱壳1厚度可沿柱长度方向变化。可选地,柱壳1两端的端部分别设置上述凹槽,凹槽用于放置连接体,柱端改进的叠合柱,柱中间区段可实现免简化或免模板。

如图2a至2d所示的叠合柱的俯视示意图,叠合柱空腔2的横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矩形、圆形、多边形、具有凹凸形的矩形、具有凹凸形的圆形或具有凹凸形的多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地,叠合柱的柱壳1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圆形或多边形中的一种。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预制梁柱板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如图5至13所示,包括:安装叠合柱(如图5所示);安装叠合梁和楼板的支撑12(如图6所示);依次安装叠合梁和楼板至支撑12上(如图7至8所示);安装连接体(如图8所示的安装搭接钢筋笼11至叠合柱中,如图9至11所示的安装叠合梁的第二梁纵筋62以及楼板槽口9的连接钢筋10);浇筑混凝土至叠合柱的空腔2、叠合梁的u型梁壳5围成的空腔、楼板8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由叠合柱和叠合梁围成的结合部中。可选地,楼板为全预制楼板,需要浇筑楼板上的槽口9。还可选地,楼板为叠合楼板,需要浇筑楼板上的槽口9以及楼板的空腔或待浇筑部分。其中,如图14所示,安装叠合梁和楼板的支撑12的步骤可以将楼板8的支撑不采用竖向支撑,也可以直接在叠合梁6侧面设置支撑12,例如角钢等方式支撑楼板,角钢的上端面支撑住楼板8,角钢的另一端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叠合梁6侧面上,从而可以免除竖向支撑的安装,提高施工效率。

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完成本层施工,重复以上安装顺序,施工上层预制构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预制梁柱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楼板,所述楼板周边均不出筋,沿所述楼板的至少部分边缘间隔设置若干槽口;

至少两个叠合柱,每个叠合柱包括柱壳、柱壳围成的空腔以及柱钢筋笼,所述柱钢筋笼至少部分埋设在所述柱壳中;

至少一个叠合梁,所述叠合梁包括u型梁壳以及梁钢筋笼,所述梁钢筋笼至少部分埋设在所述u型梁壳中,并且所述叠合梁的两个端部均不出筋;以及

连接体,包括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和第三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用于所述叠合柱之间的搭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体用于所述叠合梁与楼板之间的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体用于所述叠合梁与叠合柱之间的连接;

混凝土至少被浇筑在所述叠合柱的空腔、所述叠合梁的u型梁壳围成的空腔、楼板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由叠合柱和叠合梁围成的结合部,所述叠合柱、叠合梁以及楼板通过所述连接体和被浇筑的混凝土形成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梁柱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叠合柱沿垂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体一端设置在一个叠合柱的空腔中,所述第一连接体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由叠合柱和叠合梁围成的结合部并延伸至另一叠合柱的空腔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梁柱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

两个叠合柱相邻的端部均不出筋,所述第一连接体为搭接钢筋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梁柱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槽口中,所述第二连接体的另一端伸入叠合梁预定长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梁柱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梁钢筋笼包括多个沿所述叠合梁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梁箍筋网片以及与所述多个梁箍筋网片连接的梁纵筋;

所述梁纵筋包括埋设在u型梁壳中的第一梁纵筋,以及设置在u型梁壳空腔底部和所述梁箍筋网片顶部的第二梁纵筋,且所述第二梁纵筋伸入所述叠合柱预定长度或贯穿由所述叠合柱和叠合梁围成的结合部,所述第三连接体为第二梁纵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梁柱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壳内表面沿周向间隔设置若干凹槽,所述凹槽从所述柱壳的一端面沿所述柱壳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柱壳第一预设位置或柱壳的另一端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梁柱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柱钢筋笼的两端均不伸出所述柱壳时,所述柱壳的至少一端的内表面沿周向设置凹槽,所述凹槽从所述柱壳端面沿所述柱壳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柱壳第二预设位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梁柱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柱空腔的横截面形状包括矩形、圆形、多边形、具有凹凸形的矩形、具有凹凸形的圆形或具有凹凸形的多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制梁柱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柱的柱壳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圆形或多边形中的一种。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梁柱板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安装叠合柱;

安装u形梁和楼板的支撑;

依次安装叠合梁和楼板至支撑上;

安装叠合柱搭接钢筋笼;

安装u形梁上下部纵向钢筋;

安装楼板钢筋、局部设置模板;

浇筑混凝土至叠合柱的空腔、叠合梁的u型梁壳围成的空腔、楼板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由叠合柱和叠合梁围成的结合部中。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预制梁柱板连接节点,包括至少一个楼板,楼板周边均不出筋,沿楼板的至少部分边缘间隔设置若干槽口;至少两个叠合柱;至少一个叠合梁;以及连接体,包括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和第三连接体,第一连接体用于叠合柱之间的搭接连接,第二连接体用于叠合梁与楼板之间的连接,第三连接体用于叠合梁与叠合柱之间的连接;混凝土至少被浇筑在叠合柱的空腔、叠合梁的U型梁壳围成的空腔、楼板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由叠合柱和叠合梁围成的结合部,叠合柱、叠合梁以及楼板通过连接体和被浇筑的混凝土形成连接。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预制梁柱板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本公开可实现快速吊装就位及连接,节点整体性能优良。

技术研发人员:聂建国;聂鑫;陈光;樊健生;张猛;马云飞;杨悦;陈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技术研发日:.11.07

技术公布日:.02.14

如果觉得《一种预制梁柱板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