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叠合预制楼板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叠合预制楼板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时间:2020-11-18 13:16:49

相关推荐

本公开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合预制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使用预制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目前,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其做法是在混凝土预制板的上表面(并非楼板结构完成面)设置桁架钢筋,并在现场浇筑混凝土叠合层将桁架钢筋覆盖,使之成为整体混凝土结构,共同承受荷载。设置桁架钢筋导致含钢量增加,增加成本。

混凝土预制楼板上的现浇叠合层需要在现场浇筑大量混凝土,湿作业较多,并且叠合层混凝土的凝固需要一定时间,而预制墙等构件的支撑装置需要固定在楼板上,这一工序必须要等叠合层混凝土凝固后才能进行,导致施工效率低。

通常,混凝土预制板的侧面需要伸出钢筋(胡子筋)以实现与相邻板块或板支座的连接,而胡子筋的存在极大的降低了混凝土预制板工业化生产的效率,并且不同项目、不同板块的胡子筋所需要的间距不尽相同,导致制作混凝土预制板的侧模重复利用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了以下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叠合预制楼板,包括:

基板,由混凝土预制形成;

层板,由混凝土预制形成在所述基板的顶面,所述层板与所述基板接触的面积小于所述基板的面积,且所述层板的顶面为楼板结构完成面;以及

板底钢筋,所述板底钢筋设置在所述基板且被覆盖在所述基板的内部;

其中,所述基板未与所述层板接触的区域形成混凝土现浇区。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基板的至少部分边缘设置有用于放置连接钢筋的凹槽,所述凹槽从所在的边缘向所在的边缘的内侧延伸。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层板设有板顶钢筋,且所述板顶钢筋被覆盖在所述层板的内部。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层板的至少部分边缘设置有用于放置连接钢筋的所述凹槽,所述凹槽从所在的边缘向所在的边缘的内侧延伸。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板底钢筋和/或所述板顶钢筋为钢筋网。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凹槽底部的所述基板的厚度范围为20mm-60mm;所述基板与所述层板的总厚度不小于80mm。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凹槽的断面形状为矩形、梯形、v形、半圆形或门洞形。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凹槽的内壁设置为凹凸不平的表面。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凹槽的内壁设置有波纹槽,以形成所述凹凸不平的表面。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凹槽从所在的边缘向所在的边缘的内侧延伸的方向上,所述凹槽的宽度相同或者所述凹槽的宽度变大,以形成外窄内宽的形状。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凹槽从所在的边缘向所在的边缘的内侧延伸的方向上,所述凹槽的深度相同或者所述凹槽的深度变小。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凹槽的底面包括斜面和/或阶梯面。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基板的内部预埋有管线,所述基板为矩形;

所述基板的四个角部设置有扩大的凹槽,所述管线伸出到所述扩大的凹槽内以进行连接;或者所述管线从所述基板的侧面伸出以进行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层板的内部预埋有管线,所述层板为矩形;

所述管线伸出到所述混凝土现浇区内以进行连接;或者所述层板的四个角部设置有扩大的凹槽,所述管线伸出到所述扩大的凹槽内以进行连接;或者所述管线伸出到所述基板的侧面外部以进行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如上所述的叠合预制楼板的施工方法,包括:

将所述叠合预制楼板设置到位;

在所述基板用于连接的边缘设置凹槽,在所述凹槽中放置连接钢筋;以及

至少在所述混凝土现浇区和所述凹槽内浇筑混凝土。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在所述凹槽内放置至少两根所述连接钢筋,使至少两根所述连接钢筋在同一水平面内间隔排列;或者在所述凹槽内放置至少两根支座负弯矩钢筋,使至少两根所述支座负弯矩钢筋在同一水平面内间隔排列。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叠合预制楼板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叠合预制楼板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叠合预制楼板的又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实施例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叠合预制楼板的又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实施例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叠合预制楼板中基板采用薄边形式的板与板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叠合预制楼板中基板采用开槽形式的板与板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叠合预制楼板中凹槽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的示例性叠合预制楼板中设置有板顶钢筋的连接结构俯视图。

图13是图12所示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公开叠合预制楼板在施工中采用角钢支撑的示意图。

图15a至图15d是本公开叠合预制楼板中凹槽的不同断面形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a至图16c是本公开叠合预制楼板中凹槽宽度的不同变化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7a和图17b是本公开叠合预制楼板中凹槽底面的不同变化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8a和图18b是本公开叠合预制楼板的施工方法中凹槽内连接钢筋或支座负弯矩钢筋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现有的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需要在整个预制部分的上面现场浇筑混凝土,在现浇部分与预制部分的叠合面处需要配置桁架钢筋,而桁架钢筋的存在明显提高了楼板的含钢量(单位面积的钢筋含量),增加了建筑结构的造价,成为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阻碍。施工时需要在现场浇筑大量混凝土,湿作业较多,并且叠合层混凝土的凝固需要一定时间,而预制墙等构件的支撑装置需要固定在楼板上,这一工序必须要等叠合层混凝土凝固后才能进行,导致施工效率低。

另外,目前采用的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的胡子筋极大的降低了混凝土预制板部分工业化生产的效率,并且不同项目、不同板块的胡子筋所需要的间距不尽相同,导致制作混凝土预制板的侧模重复利用率低下。

为解决以上存在的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叠合预制楼板1,该叠合预制楼板1包括基板11、层板12以及板底钢筋3。基板11和层板12通过向模具中浇筑混凝土预制形成,其形状在此不做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相应的不同形状,例如通常的矩形、正方形,以及l形或带有弧线的形状等。在基板11和层板12预制成型时,通过在模台上设置相应的模具,向模具中浇筑混凝土形成基板11和层板12,使层板12直接形成在基板11的顶面。层板12的形状在此也不做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相应的不同形状,例如通常的矩形、正方形,以及l形或带有弧线的形状等;但层板12与基板11接触的面积小于基板11的面积,也就是说,基板11的顶面只有部分被层板12覆盖,还有部分基板11的顶面没有被层板12覆盖,基板11顶面未与层板12接触的区域(没有被覆盖的区域)形成混凝土现浇区,在施工时向混凝土现浇区浇筑混凝土进行填充,形成整体受力楼板。在形成基板11和层板12时直接根据楼板的目标厚度预制形成,使基板11与层板12的总厚度达到楼板的目标厚度。其中,基板11厚度过小,容易在运输和施工过程中损坏,故基板11的厚度不小于20mm。基板11与层板12的总厚度也就是楼板的目标厚度不小于80mm,以增加预制楼板的刚度。层板12的顶面为楼板结构完成面,楼板结构完成面是符合钢筋混凝土楼板使用要求的结构楼板面,在施工现场不需要再在层板12的顶面浇筑混凝土即可满足设计所需的结构楼板厚度,减少现场的湿作业,并且叠合预制楼板1设置到位后不需要等待混凝土的凝固时间,预制墙等构件的支撑装置可以直接支持固定在楼板上,提高了施工效率。通过基板11和层板12组合的方式,使叠合预制楼板1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可替代传统叠合板中桁架钢筋的作用,由此减少了桁架的钢筋用量,节约构件成本。

在基板11的内部设置有板底钢筋3,板底钢筋3就是在板的下面铺设的受拉筋,板底钢筋3设置在基板11的下部(靠近基板11底部的位置),钢筋下表面距离基板11底面满足保护层要求,且板底钢筋3被覆盖在基板11的内部,没有从基板11的侧面伸出基板11,也即没有胡子筋,在基板11中也没有桁架钢筋。在制作本公开的基板11时,在模具中设置好相应的板底钢筋3,然后向模具中浇筑混凝土形成一整体受力结构,避免了不同项目、不同板块的胡子筋所需要的间距不相同,导致制作混凝土预制板的侧模重复利用率低下的问题,提高了叠合楼板的预制板部分工业化生产的效率。现有预制楼板中桁架钢筋的作用主要是在预制板运输、吊装过程中增加预制板的刚度。当浇筑混凝土叠合层后,桁架钢筋对楼板的整体刚度几乎没有贡献,其对叠合楼板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叠合面的抗剪承载力。本公开的叠合预制楼板1的基板11和层板12为一次浇筑成型,故此本公开的内部不需要再设置桁架钢筋,减少了钢筋的使用量。

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本公开的叠合预制楼板1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实施例。

在本公开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板底筋的与相邻板块或板支座连接的功能,其中在基板11的至少部分边缘(用于进行连接的边缘)设置有用于放置连接钢筋5的凹槽13。凹槽13的一端开设在基板11的边缘,使边缘形成豁口,以便连接钢筋5能从豁口伸出该边缘,凹槽13从所在的边缘向所在的边缘的内侧延伸,可以沿直线方向延伸,延伸的方向可以是主要受力方向。凹槽13的断面不限于矩形,也可以采用如梯形、v形、半圆形或门洞形等其他形状;门洞形是指半圆形和矩形的组合形式,即在凹槽的下部是半圆形,在半圆形的上部紧邻的是矩形。同时,凹槽13沿延伸的长度方向还可以改变断面的形状、宽度以及深度等参数。在施工时,没有了胡子筋,混凝土预制板可以方便地进行吊装、组合等操作,在设置到位后,可以通过在相应的凹槽13内放置连接钢筋5,然后在凹槽13内现场浇筑混凝土,使连接钢筋5与现浇的混凝土结合形成连接。凹槽13底部的基板11的厚度过大,则钢筋无法实现有效搭接,故凹槽13底部的基板11的厚度不大于60mm。

参见图15a所示的凹槽的断面形式,凹槽131的断面可以采用矩形,且矩形凹槽131的底部拐角处可以进行倒圆角设置。采用矩形断面的生产模具简单,在底部拐角处倒圆角便于模具的拆除。

参见图15b所示的凹槽的断面形式,凹槽131的断面可以采用梯形,凹槽131上部的宽度大于底部的宽度。该形状的模具稍复杂,但便于拆除,便于浇筑同时实现较大的齿底和槽顶的宽度。

参见图15c所示的凹槽的断面形式,凹槽131的断面可以采用v形,v形凹槽131的底部可以稍作平滑,例如做出倒圆角或倒平角。采用v形断面,模具稍复杂,但便于拆除,便于浇筑,同时凹槽131的底部兼具钢筋限位的作用。

参见图15d所示的凹槽的断面形式,凹槽131的断面可以采用门洞形,门洞形是指凹槽131的下部采用半圆形断面,在半圆形断面的上面是矩形断面,两种形状的断面组合形成门洞形断面。采用该形状的断面,模具比较复杂,但是便于模具的拆除。

可选的,参见图16a、图16b和图16c所示的凹槽宽度的不同变化实施方式示意图,在凹槽131从所在的基板11或层板12的边缘向该边缘的内侧延伸的方向上,也就是在凹槽131的长度方向上,凹槽131的宽度可以设置为相同(图16a),或者基板11或层板12边缘处凹槽131的宽度设置为小于该边缘内侧的凹槽131的宽度,以形成外窄内宽的倒楔形。可以逐渐变宽(图16b),也可以在边缘内侧的部分长度上变宽(图16c)。采用外窄内宽的倒楔形凹槽131,有利于槽内后浇混凝土形成倒楔形,增强锚固作用,采用这种形态的凹槽,有可能取消槽内后放的连接钢筋,直接由混凝土实现预制与现浇的连接。

可选的,参见图17a和图17b所示的凹槽底面的不同变化实施方式示意图。在凹槽131从所在的基板11或层板12的边缘向该边缘的内侧延伸的方向上,也就是在凹槽131的长度方向上,凹槽131的深度可以设置为相同,或者基板11或层板12的边缘处凹槽131的深度设置为大于该边缘内侧的凹槽131的深度,也就是从外向内凹槽131的深度变小。例如,凹槽的底面可以包括从内向外逐渐倾斜的斜面或台阶形变化的阶梯面,也可以同时包括斜面和阶梯面。采用从外向内凹槽深度变小的效果是,下部连接钢筋需要的长度较短,而上部连接钢筋的长度较长。另外,采用该方式可以减少现场后浇混凝土量,且凹槽越浅,脱模越容易,生产越方便。

可选的,可以将凹槽13的内壁设置为凹凸不平的表面,例如图11所示的凹槽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该实施方式中,凹槽13的内壁设置有波纹槽131,使凹槽13的内壁形成波纹状起伏的表面,以在凹槽13内浇筑混凝土后增加与后浇筑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增加增大连接力和牢固程度。也可以在凹槽13的内壁设置多个凹坑,或多个凸起,只要是将凹槽13内壁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结构均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公开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板底筋的与相邻板块或板支座连接的功能,其中在基板11的至少部分边缘(用于进行连接的边缘)对基板11的厚度进行减薄。该方案可以看做是开设凹槽13的其中一种形式,即基板11的边缘减薄区域均看做是开设的凹槽13。连接钢筋5放置在基板11的减薄表面上面,浇筑混凝土将连接钢筋5埋入其中。

在本公开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参见图12所示的设置有板顶钢筋的连接结构的俯视图,以及图13所示的设置有板顶钢筋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层板12的上部(靠近层板12顶部的位置)可以设有板顶钢筋4,钢筋上表面距离层板12顶面满足保护层要求,且板顶钢筋4被覆盖在层板12的内部,没有从层板12的侧面伸出层板12,也即没有胡子筋。板顶钢筋4是设置在板上部的钢筋,主要承受负弯矩以及防止板面开裂。在制作层板12时,在模具内先铺设好板顶钢筋4,然后向模具内浇筑混凝土。

在本公开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层板12的至少部分边缘(用于进行连接的边缘)也设置有用于放置连接钢筋5的凹槽13,凹槽13从所在的边缘向所在的边缘的内侧延伸。在设置有板顶钢筋4的情况下,凹槽13需要避开板顶钢筋4,避免两者产生干涉,以免板顶钢筋4暴露在凹槽13内。凹槽13的形式和设置方式与基板11边缘的凹槽13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公开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减小层板12的面积来避让放置的连接钢筋5。连接钢筋5放置在基板11的上面,基板11的厚度未减薄,浇筑混凝土将连接钢筋5埋入其中。

也就是说,不同的连接方式是由在基板11的连接边缘开设凹槽13或者将基板11边缘进行减薄与在层板12的连接边缘开设凹槽13或者将层板12面积减小,这四种方式进行不同的组合形成的,参见图1至图8所示的不同实施例及其连接方式。其中,图1和图2是基板11和层板12均开设凹槽13的实施例;图3和图4是基板11开设凹槽13,层板12减小面积的实施例;图5和图6是基板11边缘减薄,层板12开设凹槽13的实施例;图7和图8是基板11边缘减薄,层板12减小面积的实施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状况进行相应的选择。

例如,参见图9所示的基板11采用薄边形式的板与板的连接方式示意图,连接钢筋5放置在两块基板11的减薄的边缘,浇筑混凝土至与层板12表面齐平。或者参见图10所示的基板11采用开槽形式的板与板的连接方式示意图,连接钢筋5放置在两块基板11的对应的一组凹槽13内,浇筑混凝土至与层板12表面齐平。

可选的,凹槽13可以设置有多个,多个凹槽13与板底钢筋3或板顶钢筋4间隔布置。如果凹槽13的断面形状选择为矩形,则凹槽13的宽度范围为50mm-300mm,相邻的凹槽13之间的混凝土齿的宽度范围为50mm-300mm。

在本公开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板底钢筋3或板顶钢筋4可以采用在同一水平面内平行间隔排列的多条钢筋构成,板底钢筋3和板顶钢筋4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互垂直。可选的,板底钢筋3和板顶钢筋4可以都采用钢筋网或其中之一采用钢筋网,另外一个采用其他形式。钢筋网是由纵向和横向钢筋十字交叉通过绑扎或焊接制作而成的网,是一平面结构。采用钢筋网可以提高钢筋工程质量,提高施工速度,增强混凝土抗裂能力。也比较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网片可由机械自动焊接成网,由机械手投放到预制楼板模板内。

在本公开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基板11为矩形,凹槽131在基板11的边缘中间区域均匀地间隔分布,也就是说,基板11的四个边缘均设置有多个凹槽131,且多个凹槽131沿着每个边缘中间区域分布,凹槽131的延伸方向与所在的边缘相垂直,其中一组相对边缘的凹槽131与另一组相对边缘的凹槽131的延伸方向垂直,在基板11的四个角部可以开设覆盖面积较大的扩大的凹槽132,例如覆盖整个角部区域的正方形凹槽132,相当于将基板11四个角部的厚度减薄。这种设置方式适用于进行双向连接的板,即在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均需要进行连接。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凹槽131也可以只在其中一组相对的两个边缘设置,即对边设置,这种设置方式适用于进行单向连接的板,即只需要在一个方向上进行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层板12的边缘不限于直线形,可以包括曲线段。例如可做成折线形或不规则曲线,有利于增大后浇混凝土与预制混凝土接触面积,增强二者之间的粘结作用。

可选的,可以通过减小层板12平面尺寸的大小(如小于支座负弯矩钢筋长度)来避让支座负弯矩钢筋,简化构件生产,加快现场施工速度。支座负弯矩钢筋是用来搭接两块叠合预制楼板1中板顶钢筋4用的连接钢筋。

在本公开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果基板11和层板12的形状均为矩形时,基板11与层板12的几何中心重合,且层板12的边缘与基板11上与其位置对应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基板11较短边长的1/4,以便能满足放置支座钢筋的要求。

在本公开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基板11的内部预埋有管线(图中未示出),基板11设置为矩形。混凝土叠合预制楼板在现场拼接成整体,在施工现场需要把每块预制板中的管线连接起来。管线的连接是指在现场将管线进行连接后再浇筑混凝土,因此管线的连接需要在有后浇混凝土的地方进行。根据不同的连接位置,设置以下两种不同的实施结构。

第一种方式:基板11的四个角部设置有扩大的凹槽132,凹槽132可以覆盖整个角部区域,从而使基板11的四个角部的厚度减薄,基板11内埋置的管线伸出到基板11四个角部的凹槽132内,由于凹槽132内有后浇混凝土,因此可以在凹槽132进行连接,然后浇筑混凝土。

第二种方式:基板11内埋置的管线从基板11的侧面伸出,由于与预制板配合的梁有叠合层的位置,在叠合层的位置有后浇混凝土,因此从基板11侧面伸出的管线可以在叠合层的位置进行连接,然后浇筑混凝土。

可选的,层板12的内部也可能预埋有管线(图中未示出),层板12设置为矩形,其管线的连接方案与在基板11内预埋管线的连接方案类似。或者所述管线以进行连接。。。。。由于层板12与基板11的结构形成有混凝土现浇区,因此可以形成以下三种不同的实施结构。

第一种方式:层板12内埋置的管线从层板12的侧面伸出到混凝土现浇区内,由于混凝土现浇区内有后浇混凝土,因此可以将管线在混凝土现浇区内进行连接,然后浇筑混凝土。

第二种方式:层板12的四个角部设置有扩大的凹槽132,凹槽132可以覆盖整个角部区域,从而使层板12的四个角部的厚度减薄,层板12内埋置的管线伸出到层板12四个角部的凹槽132内,由于凹槽132内有后浇混凝土,因此可以将管线在凹槽132内进行连接,然后浇筑混凝土。

第三种方式:层板12内埋置的管线从层板12的侧面伸出基板11的侧面外部,由于与预制板配合的梁有叠合层的位置,在叠合层的位置有后浇混凝土,因此伸出基板11侧面外部的管线可以在叠合层的位置进行连接,然后浇筑混凝土。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叠合预制楼板1的施工方法,该叠合预制楼板1的结构包括基板11、叠置在基板11顶面的层板12以及设置在基板11的板底钢筋3。基板11和层板12均由混凝土预制形成;层板12与基板11接触的面积小于基板11的面积,且层板12的顶面为楼板结构完成面;板底钢筋3被覆盖在基板11的内部。其中,基板11未与层板12接触的区域形成混凝土现浇区。该施工方法包括:

将叠合预制楼板1设置到位;可以通过吊装和支撑装置将叠合预制楼板1与目标部件对接后固定。

其中,将叠合预制楼板1设置到位的施工方法可以采用在板的底部设置竖向支撑的方式,可选的,也可直接在板支座6,例如墙或梁上设置角钢等支撑楼板,从而可以免除竖向支撑的安装,提高施工效率。参见图14所示的本公开叠合预制楼板在施工中采用角钢支撑的示意图,采用角钢31的形式来支撑叠合预制楼板1,其中,角钢31的上端面支撑住叠合预制楼板1,角钢31的另一端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板支座6上,通过上述角钢31的支撑方法,可以免去需要安装大量竖向支撑的步骤,从而减少人工,提高效率并节约了造价成本。

在基板11用于连接的边缘设置凹槽13,在凹槽13中放置连接钢筋5;并使连接钢筋5的至少一部分伸出到凹槽13外部;如果在层板12中埋置有板顶钢筋4,也可以在层板12的连接边缘开设相应的凹槽13;此时需要在凹槽13中放置支座负弯矩钢筋7。

其中,连接钢筋5或支座负弯矩钢筋7的放置方式可以在每个凹槽13内放置一根。可选的,参见图18a和图18b所示的本公开叠合预制楼板的施工方法中凹槽内连接钢筋或支座负弯矩钢筋的设置方式示意图,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在凹槽13内放置至少两根连接钢筋,使至少两根连接钢筋在同一水平面内间隔排列。图18a示出的是凹槽13的槽宽较小的情况,槽宽为150mm-200mm,在凹槽13内的两侧分别设置一根连接钢筋。图18b示出的是凹槽13的槽宽较大的情况,槽宽为200mm-250mm,在凹槽13内的两侧分别设置一根连接钢筋。同样的,也可以在凹槽13内放置至少两根支座负弯矩钢筋7,使至少两根支座负弯矩钢筋7在同一水平面内间隔排列。在设置有支座负弯矩钢筋7的情况下,图18a和图18b是从上向下看的俯视图,由于连接钢筋位于支座负弯矩钢筋7的正下方,因此被遮挡未示出,凹槽13的宽度和两根支座负弯矩钢筋7的设置位置与两根连接钢筋的情况相同。

至少在混凝土现浇区和凹槽13内浇筑混凝土,使现浇混凝土和叠合预制楼板1形成整体受力板,并使得叠合预制楼板1通过连接钢筋5和被浇筑的混凝土与目标部件形成连接。

浇筑混凝土的高度可以等于层板12顶面的高度,使层板12的顶面和浇筑的混凝土顶面形成一体的楼板结构完成面。

可选的,也可以使现场浇筑的混凝土的高度低于层板12顶面的高度,根据工程需要做相应的处理,后续再通过其他工艺使浇筑的混凝土顶面和层板12的顶面形成一体的楼板结构完成面。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叠合预制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由混凝土预制形成;

层板,由混凝土预制形成在所述基板的顶面,所述层板与所述基板接触的面积小于所述基板的面积,且所述层板的顶面为楼板结构完成面;以及

板底钢筋,所述板底钢筋设置在所述基板且被覆盖在所述基板的内部;

其中,所述基板未与所述层板接触的区域形成混凝土现浇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预制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至少部分边缘设置有用于放置连接钢筋的凹槽,所述凹槽从所在的边缘向所在的边缘的内侧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预制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层板设有板顶钢筋,且所述板顶钢筋被覆盖在所述层板的内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合预制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层板的至少部分边缘设置有用于放置连接钢筋的所述凹槽,所述凹槽从所在的边缘向所在的边缘的内侧延伸。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合预制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底钢筋和/或所述板顶钢筋为钢筋网。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合预制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底部的所述基板的厚度范围为20mm-60mm;所述基板与所述层板的总厚度不小于80mm。

7.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合预制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断面形状为矩形、梯形、v形、半圆形或门洞形。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预制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内壁设置为凹凸不平的表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叠合预制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内壁设置有波纹槽,以形成所述凹凸不平的表面。

10.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合预制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从所在的边缘向所在的边缘的内侧延伸的方向上,所述凹槽的宽度相同或者所述凹槽的宽度变大,以形成外窄内宽的形状。

11.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合预制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从所在的边缘向所在的边缘的内侧延伸的方向上,所述凹槽的深度相同或者所述凹槽的深度变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叠合预制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底面包括斜面和/或阶梯面。

13.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合预制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内部预埋有管线,所述基板为矩形;

所述基板的四个角部设置有扩大的凹槽,所述管线伸出到所述扩大的凹槽内以进行连接;或者所述管线从所述基板的侧面伸出以进行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合预制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层板的内部预埋有管线,所述层板为矩形;

所述管线伸出到所述混凝土现浇区内以进行连接;或者所述层板的四个角部设置有扩大的凹槽,所述管线伸出到所述扩大的凹槽内以进行连接;或者所述管线伸出到所述基板的侧面外部以进行连接。

1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预制楼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所述叠合预制楼板设置到位;

在所述基板用于连接的边缘设置凹槽,在所述凹槽中放置连接钢筋;以及

至少在所述混凝土现浇区和所述凹槽内浇筑混凝土。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叠合预制楼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槽内放置至少两根所述连接钢筋,使至少两根所述连接钢筋在同一水平面内间隔排列;或者在所述凹槽内放置至少两根支座负弯矩钢筋,使至少两根所述支座负弯矩钢筋在同一水平面内间隔排列。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叠合预制楼板,包括基板、叠置在基板顶面的层板以及设置在基板的板底钢筋。基板和层板均由混凝土预制形成;层板与基板接触的面积小于基板的面积,且层板的顶面为楼板结构完成面;板底钢筋被覆盖在基板的内部。其中,基板未与层板接触的区域形成混凝土现浇区。本公开的叠合预制楼板的楼板结构完成面是符合钢筋混凝土楼板使用要求的结构楼板面,在施工现场不需要再在层板的顶面浇筑混凝土即可满足设计所需的结构楼板厚度,减少现场的湿作业,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马云飞;王景龙;张猛;杨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11.18

技术公布日:.02.28

如果觉得《叠合预制楼板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