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外耳道胆脂瘤的预防方法

外耳道胆脂瘤的预防方法

时间:2023-09-14 09:14:58

相关推荐

外耳道胆脂瘤多见于30岁以上的成年人,主要表现为单侧慢性钝性耳痛,同时伴耳漏,分泌物有特殊臭味。肉芽形成时,还可以有脓血性耳漏。听力减退者罕见。可见典型的灰白色的角蛋白碎屑,外耳道皮肤糜烂,骨质暴露,

1外耳道胆脂瘤的五个症状 外耳道胆脂瘤食疗方介绍

外耳道胆脂瘤多见于30岁以上的成年人,主要表现为单侧慢性钝性耳痛,同时伴耳漏,分泌物有特殊臭味。肉芽形成时,还可以有脓血性耳漏。听力减退者罕见。可见典型的灰白色的角蛋白碎屑,外耳道皮肤糜烂,骨质暴露,死骨形成,骨性外耳道下壁或后壁常有骨质缺损。病变部位可见肉芽组织和恶臭的脓性分泌物。鼓膜完整。

外耳道胆脂瘤的五个症状

在疾病之初期,若无感染,由于胆脂瘤较小并无特殊不适症状。随着团块的不断堆积,胆脂瘤体积不断增加,会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1、耳部闷堵感:当外耳道胆脂瘤体积增大堵塞外耳道时会出现耳部闷堵感。

2、 听力下降:外耳道管径被阻塞2/3以上时,可能会出现听力下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传导性听力下降。有时当局部继发炎症时,导致外耳道皮肤肿胀,可致听力骤降,应与特发性突聋鉴别。

3、耳痛:外耳道胆脂瘤具有破坏性,常常继发感染,可出现剧烈的耳痛。

4、耳漏:如果继发感染可有耳部流脓,脓液具有特殊臭味,或带血的血性分泌物。

5、其他:巨大的外耳道胆脂瘤可破坏外耳道下、后壁,通过破坏处进而侵犯到乳突、鼓窦及上鼓室,广泛破坏乳突骨质,并发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也可侵犯面神经乳突段引起周围性面瘫、侵犯鼓索神经引起味觉障碍。胆脂瘤进一步增大,病情严重者可出现颈侧脓肿、瘘管、眩晕及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内症状。

外耳道胆脂瘤预防措施

1、平时注意耳部卫生,戒除挖耳等不良习惯。凡有耳部湿疹、耳疖肿、化脓性中耳炎者,应格外注意耳道局部的洁净与干燥,耳痒时不要搔抓,可以用3%硼酸酒精滴耳液涂擦耳道。

2、耳部有阻塞或炎症时切忌水洗。若有污物或痂皮堆积,及时到医院找专科医生取出。

3、如两侧听力不同、耳闷胀感者,游泳前最好到医院检查耳道和及时清理。外耳道阻塞并外耳道炎症时禁止游泳。

外耳道胆脂瘤食疗方

[食疗膳]

1、蛤蚧鹧鸪:鹧鸪1只,蛤蚧1对,生姜2片,酒少许。将蛤蚧和鹧鸪剥开洗净,去内脏,切成小块,用酒浸洗,然后与生姜置炖盅内隔水炖3小时,加入调味即可服用。

2、鹿茸枸杞水鸭汤:水鸭1只,鹿茸5片,枸杞20克,生姜2片。将水鸭去毛与内脏,切块,与鹿茸、枸杞、生姜同炖3小时,加入调味食之。

3、巴戟苁蓉羊肉汤:羊肉60克,巴戟15克,苁蓉15克,薏苡仁20克,生姜3片,大蒜30克。将羊肉洗净切块,与上同煮,煮时先武火煮开,改文火煮3小时,调味服用。

[临床表现] 耳内脓液色白或可见黄稠,听力下降,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多梦、口苦咽干、潮热,舌红无苔,脉细数。

[食疗膳]

1、二地二冬猪脊汤:猪脊髓200克,熟地15克,生地15克,麦冬20克,天冬20克。将全部用料洗净后放人炖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炖3小时调味食用。

2、枣肉圆肉枸杞粥:枣肉15克,圆肉20克,枸杞20克,粳米100克,煮粥,粥煮好后加适量白糖调味服用。每日2次。

3、熟地海参汤:熟地30克,海参60克,同放入炖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炖2小时调味食用。

2外耳道胆脂瘤是怎样诊断呢

外耳道胆脂瘤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先天性者常合并有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系胚胎发育过程中,胚源性外胚层组织遗留所致。后天性者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5类,包括:自发型、外伤型、术后医源型、外耳道狭窄型和外耳道阻塞性。根据Holt分期方法将本病分为3期:1期外耳道无或轻度扩大,局限性小凹形成;2期外耳道明显扩大,骨质破坏严重,局部囊袋形成;3期侵及乳突或(和)上鼓室。

检查时可以见到外耳道内有灰白色或者黄色角蛋白碎屑、上皮样物堵塞,表面被多层鳞片状物包裹,外耳道皮肤充血、肿胀、糜烂,可伴有肉芽形成。较大的胆脂瘤清除后可以见到外耳道的骨质暴露,被破坏、吸收,外耳道骨段明显扩大,软骨段一般无明显改变。鼓膜一般是完整的,或充血,内陷,如果被胆脂瘤破坏,则会导致穿孔、萎缩和粘连。

耵聍栓塞

是指外耳道内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使耵聍在外耳道内聚集成团,阻塞外耳道,可导致耳闷胀感及听力轻度减退,遇水泡胀后引起外耳道炎后亦可疼痛难忍,容易与其混淆。但耵聍栓塞物中无上皮样结构,无骨质破坏。耵聍栓塞大多数患者在门诊即可取出,无严重后遗病变。

中耳胆脂瘤

当中耳胆脂瘤破坏至外耳道或形成的肉芽组织脱垂并阻塞外耳道,两者容易混淆。颞骨高分辨率CT显示骨性耳道骨质破坏和扩大以资鉴别。

慢性外耳道炎

由于耳道皮肤肥厚、脱屑,伴发急性炎症时,耳道肿胀狭窄,深部检查困难时容易与之混淆。仔细检查可发现鼓膜多正常,一般听力不受影响。颞骨CT外耳道无骨质破坏,中耳及乳突正常。

坏死性外耳道炎

起病较急,耳痛剧烈,有浆液、脓性、血性耳漏,有臭味,听力下降,下颌关节运动障碍。一般抗炎治疗无明显效果。常累及腮腺、下颌关节、乳突、颅底、脑神经和临近的大血管。如不能控制,最终因出血、脑膜炎、脑脓肿等危及病人生命。CT显示骨质破坏。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其他

外耳道异物、色素痣或外耳道骨疣、乳头状瘤等造成耳道狭窄和阻塞,深部上皮堆积。结合病史、专科检查和颞骨CT以及病理可明确诊断。

外中耳恶性肿瘤

病史短,年龄相对较大,分泌物为血性,肉芽反复增生,耳深部持续性疼痛,但早期即出现张口困难,面瘫及其他颅神经侵犯症状,听力下降明显。局部淋巴结转移时出现颈部包块。CT检查可见明显而广泛的骨质虫蚀样破坏。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外耳道胆脂瘤 - 辅助检查

1、影像学特点:颞骨CT多表现为外耳道内软组织密度影,呈膨胀性生长,可侵入乳突及中耳,破坏骨质边缘光滑,与中耳胆脂瘤表现类似。但外耳道胆脂瘤的病变首先位于外耳道且以外耳道骨部下、后壁破坏为主,经此破坏可侵入乳突腔,造成乳突大片骨质损伤,面神经垂直段骨管破坏,硬脑膜暴露,而远离外耳道的乳突气房常存在,鼓室腔结构仍可保持完整。

2、听力学检查:一般呈现传导性聋,主要是因为声波经空气传导途径传导时受到外耳道、中耳病变的阻碍,到达内耳的声能减弱,致使不同程度听力减退。病变进展累及内耳后也可呈现感音神经性聋。

3外耳道胆脂瘤的症状到底有哪些

外耳道胆脂瘤多见于30岁以上的成年人,主要表现为单侧慢性钝性耳痛,同时伴耳漏,分泌物有特殊臭味。肉芽形成时,还可以有脓血性耳漏。听力减退者罕见。可见典型的灰白色的角蛋白碎屑,外耳道皮肤糜烂,骨质暴露,死骨形成,骨性外耳道下壁或后壁常有骨质缺损。病变部位可见肉芽组织和恶臭的脓性分泌物。鼓膜完整。

组织病理学检查:外耳道胆脂瘤侵蚀骨性外耳道壁,形成腔状或袋状骨质缺损,腔内被覆复层鳞状角化上皮。病变周围有局限性充血和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外耳道深部充满角蛋白碎屑,排列松散无规则,内含死骨和脓性碎屑。鼓膜完整。

在疾病之初期,若无感染,由于胆脂瘤较小并无特殊不适症状。随着团块的不断堆积,胆脂瘤体积不断增加,会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1、耳部闷堵感:当外耳道胆脂瘤体积增大堵塞外耳道时会出现耳部闷堵感。

2、 听力下降:外耳道管径被阻塞2/3以上时,可能会出现听力下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传导性听力下降。有时当局部继发炎症时,导致外耳道皮肤肿胀,可致听力骤降,应与特发性突聋鉴别。

3、耳痛:外耳道胆脂瘤具有破坏性,常常继发感染,可出现剧烈的耳痛。

4、耳漏:如果继发感染可有耳部流脓,脓液具有特殊臭味,或带血的血性分泌物。

5、其他:巨大的外耳道胆脂瘤可破坏外耳道下、后壁,通过破坏处进而侵犯到乳突、鼓窦及上鼓室,广泛破坏乳突骨质,并发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也可侵犯面神经乳突段引起周围性面瘫、侵犯鼓索神经引起味觉障碍。胆脂瘤进一步增大,病情严重者可出现颈侧脓肿、瘘管、眩晕及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内症状。

4外耳道胆脂瘤常见的病因是什么

胆脂瘤亦称表皮样囊肿,是起源于异位胚胎残余组织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可为多发,无明显性别差异,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高峰年龄均在40岁。胆脂瘤是一种慢性生长、具有包膜的炎性肿块,也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常见的并发症。不同部位的胆脂瘤,临床症状也不尽相同。对于胆脂瘤的治疗,应首先选择手术治疗,特别是出现视力障碍等症状的胆脂瘤患者;值得留意的是,手术切除尽管是根除术,但是对于胆脂瘤则不建议行完全切除术,以免导致残废或是死亡。

Love和Kernohan在1936年第一次描述了表皮样囊肿为先天性上皮肿瘤。后来研究证实,该肿瘤是在神经管闭合时含有异位上皮细胞而形成的异常生长。Dia和Walker首先提出此为原胚形成胚胎期中的异常变异,在胚胎发育中的第三至第四周中继发干扰了神经管闭合。1954年Choremis注意到腰穿后产生表皮样囊肿,从而支持了外伤起因的学说。

总体来看、胆脂瘤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前者被认为起源于胚源性残留上,皮常见于岩尖,乳突和中耳,后天性胆脂瘤则分为两种:继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称后天继发性胆脂瘤,继发于中耳渗液者称为后天原发性胆脂瘤,而颅内胆脂瘤目前认为系胚胎期(妊娠-周)神经管闭合时混入了外胚层成分所导致。外伤也被认为是胆脂瘤起源的原因之一。

但是有关专家表示,病因尚不明确,观点不一。目前大多数认为与外耳道皮肤受到各种病变,如耳外伤、耵聍栓塞、异物、炎症、真菌感染、手术等的长期刺激,而使外耳道皮肤上皮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局部皮肤生发层中的基底细胞生长活跃、角化上皮细胞脱落异常增多,并且由于外耳道受到不良刺激产生慢性充血,导致狭窄,使得脱落物向外移行排除受阻,便堆积于外耳道内,形成团块。久之团块中心便会腐败、分解、变性,最终产生胆固醇结晶。与局部的引流,湿度密切相关。

5外耳道胆脂瘤该怎么治疗呢

外耳道胆脂瘤由于其生物学行为的侵袭性,决定了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早期彻底清除病灶,彻底清除胆脂瘤和死骨,防止胆脂瘤残留和复发,是根治本病、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唯一手段。术后应随访观察,清除残余或再生的胆脂瘤。早期治疗和治疗方法对于减少外耳道骨质的吸收和以后听力的恢复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对EACC的治疗方法是清除胆脂瘤、抗感染、刮除肉芽、外耳道成形、改良乳突根治或乳突根治术。Holt一期可行外耳道胆脂瘤清除术;二期经外耳道或耳后进路清除胆脂瘤,再作外耳道成形术, 游离皮瓣修复皮肤缺损区;三期行耳后切口改良乳突根治术或鼓室成形术,有外耳道狭窄者可同时行外耳道成形术。面神经受胆脂瘤侵袭而出现面瘫时, 手术时应仔细清理分离与面神经外膜粘连的胆脂瘤上皮并以筋膜覆盖神经, 面瘫多能恢复。如听骨链明显破坏中断则需行听骨链重建。

具体治疗方法:

1、器械去除法

没有完全阻塞外耳道的胆脂瘤,可以用耵聍钩沿着外耳道的壁缓慢伸入胆脂瘤内侧将其钩出。由于在外耳道各壁中后上壁的敏感性较差,所以可先从后上壁夹取胆脂瘤。贴近鼓膜的胆脂瘤团块或不能合作的患儿均不宜采用此种方法,以免损伤外耳道及中耳其他重要结构。

2、外耳道冲洗法

胆脂瘤坚硬难以用器械法取出者,可先用3%—5%碳酸氢纳溶液或硼酸甘油等滴耳,每日3—4次,3日后用冲洗器将软化的胆脂瘤一次或分次冲洗干净。冲洗时注意:有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鼓膜穿孔者忌用;冲洗液应接近体温,过冷或者过热,都可能会引起迷路刺激症状,导致患者头晕;冲洗时方向必须斜对外耳道后上壁,如果直对鼓膜,可引起鼓膜损伤,直对异物,则有可能将其冲至外耳道深部而更难取出。合并感染者,应先抗炎治疗,可滴入3%硼酸甘油或4%酚甘油,每日数次,必要时口服或静脉用抗生素,3~4日待炎症控制后再取。但单纯的炎症控制很难彻底,根据经验最好边控制感染边分次逐渐取出胆脂瘤。

3、全麻下内镜下或手术显微镜下取出法

对于感染严重、取出十分困难的患者可考虑用此法。同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术后须随诊观察,若有残余或再生的胆脂瘤随时清理干净。

乳突根治术及鼓室成形术手术治疗

外耳道胆脂瘤侵入乳突和(或)中耳者应行乳突根治术及鼓室成形术手术治疗。 手术原则为彻底清除胆脂瘤组织及破坏的死骨,扩大外耳道,恢复听力。彻底清理外耳道底是避免复发的关键。在局麻或全麻下,行耳内或耳后切口,于显微镜下行胆脂瘤取出术,同时根据不同的病变情况行耳甲腔成形术及鼓室成形术。术后换药至术腔完全上皮化。

术后外耳道胆脂瘤的治疗

此类胆脂瘤一般都可在门诊局麻下通过耳内入路来清除干净。方法为打开囊壁吸出胆脂瘤,建议取干净后在外耳道放置一张硅胶片,持续3周,可以防止粘连及复发。

如果觉得《外耳道胆脂瘤的预防方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