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抗肿瘤药物 抗瘤氨酸

抗肿瘤药物 抗瘤氨酸

时间:2023-04-24 22:28:42

相关推荐

由于肺尖癌常常向肺外生长,并易侵犯胸壁、臂丛神经、交感神经、锁骨下血管、肋骨、颈胸椎骨等脏器而引起各种症状,很容易被病人和医师们漏、误诊。因此,获得早期诊断对提高手术切除率和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十分

1你得肺尖癌了吗?

肺尖癌,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肺尖部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少见,约占肺癌总数的5%。由于肺尖癌常常向肺外生长,并易侵犯胸壁、臂丛神经、交感神经、锁骨下血管、肋骨、颈胸椎骨等脏器而引起各种症状,很容易被病人和医师们漏、误诊。因此,获得早期诊断对提高手术切除率和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十分重要。

肺尖癌有哪些表现因为人的胸廓好像一个圆锥形,胸廓出口相对狭小,各种血管神经等重要脏器由此通过,加之肺尖癌位于肺的周边,呼吸道的症状,如咳嗽咳痰早期并不常见,有的病人可有咯血。大多病人像王老太太一样,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的疼痛,有的可波及肘部和手指引起肌肉萎缩和无力。当肿瘤侵犯肋间神经时可表现有上胸部无法忍受的疼痛,还有的病人可出现眼睑下垂、面部无汗、视物不清等症状。

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一般可先做胸部X线正侧位片和胸部CT扫描,了解肿瘤的部位、大小,周围骨受累与否。必要时行胸部核磁共振检查,以便更好地显示肿瘤与血管及神经的关系,了解肿瘤对周围骨侵犯范围。还可以做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简称PET)、纵隔镜和胸腔镜检查,以减少不必要的开胸探查。另外,肺癌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学,因此,可以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皮穿刺肺活检等,获取病理组织明确诊断。

如何治疗一旦明确诊断,肿瘤专科医生应将病人的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肺尖癌进行准确分期,对不是早期的肺尖癌病人可先行术前新辅助治疗,因为单纯的外科手术或单纯的放疗结果尚不能令人满意,有些只能减轻症状。而新辅助治疗(放疗和化疗联合治疗)能缩小肿瘤,提高外科切除率,延长生存时间。因此,通过新辅助治疗,病人的临床症状和病变范围可发生较大改善,为手术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近年来,由于外科手术技能的不断提高,肺尖癌肿侵犯邻近的锁骨下血管,单个椎体或椎板已不再是手术的禁忌。如果肿瘤已经侵犯椎管,甚至表现有脊髓压迫症状者、臂丛受侵者,脑部、腹部等远处转移者则不宜手术。

肺尖癌的治疗与其他任何恶性肿瘤的治疗一样,其目的在于力求达到局部控制和转移控制,最佳的治疗方案还是多种手段的综合治疗和规范化治疗。手术、放疗、化疗是肺尖癌的三大支柱性治疗。应该强调的是外科手术仍然是肺尖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在病人接受新辅助治疗后,外科医生可根据病变范围,切除包括部分胸壁、邻近受侵组织和肺叶。

如何早期发现肺尖癌 由于肺尖癌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特别是在早期可以无症状,很易漏诊。因此,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男性,50岁以上,吸烟量400支/年以上者,应定期做胸部X线片或胸部CT检查,一旦发现可疑病变,应采取有效手段尽快确诊;二是不明原因的颈肩部疼痛,经检查排除颈椎病者;三是顽固性胸痛,或上肢疼痛,对症治疗疼痛不能缓解者;四是原有的慢性咳嗽进行性加重或出现咯血、气急、声嘶等症状者;五是中青年肺癌有大量报道,切不可放松警惕,年轻人顽固的颈肩痛、关节痛应仔细寻找原因。

2抗肿瘤药物 抗瘤氨酸

通用名:抗瘤氨酸

别名:异氨基溶肉瘤素、异位溶肉瘤素、异芳芥、ß-氨基苯丙酸氮芥、ß-溶肉瘤素

英文名:Isosarcolysin,Sarcolysin,ß-Merphalan

作用特点

本品为溶肉瘤素的异构体,但毒性较低,等剂量时,疗效可能高于溶肉瘤素。

功能主治

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睾丸精原细胞瘤、网织细胞瘤有较好疗效。对恶性淋巴瘤(霍奇金病、淋巴肉瘤、网织肉瘤)、乳腺癌、蕈样肉芽肿病等有效。对某些骨髓转移的疼痛有止痛作用。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25mg,每日1次。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每次25mg,每日2~3次,维持量每2~3日12.5mg,总量0.5~1.0g为一个疗程。

不良反应

同溶肉瘤素,主要抑制骨髓、白细胞下降及胃肠道反应,其骨髓抑制较明显。

用药期间应严格检查血象。有蓄积作用,不可超量长期服用。恶液质者,有出血倾向和白细胞数低下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服用本品时,加服碳酸氢钠,每次1.0g,每日1~3次,可减轻胃肠道反应。

(2)白细胞降至4×109/L以下时,应慎用或停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若白细胞骤减,或降至2×109/L时,则应暂停使用。本品有蓄积作用,不可超量长期服用。

相互作用

服用本品同服碳酸氢钠,每次lg,可减轻胃肠道反应。

制剂规格

片剂:25mg。

贮藏

密闭,遮光贮存。

3中医排瘤疗法燃起肿瘤患者新的希望

中国癌症的现状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中国每年癌症患者发病人数大约250万,因癌症死亡人数约180万,而且呈现年轻化和逐年上升趋势,全国癌症的平均5年存活率目前仅为25%,其中肺癌为10%,肝癌为3-5%,胃癌20%,食道癌10%, 大肠癌40%, 鼻咽癌20%-40%, 乳腺癌70%,宫颈癌2期40%,3期30%, 卵巢癌30%, 脑瘤25%,肿瘤的防治形势不容乐观,其根本原因:手术不能解决肿瘤的转移和复发问题,化疗毒副作用大,有效率很低,不能根治。中医药治疗肿瘤有着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疗效,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今已经成为肿瘤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建国以来中医药防治肿瘤取得的成绩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医治疗体系的参与使肿瘤治疗的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医药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强的影响。如今,已开始走向世界,纵观半世纪的工作,主要在以下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一、在肿瘤的治疗方面

恶性肿瘤中医药防治体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半世纪以来,通过不断的实践与研究,中医肿瘤工作者们继承经验,与时具进,总结出了中医药治疗肿瘤必须坚持的几个原则性理论,如“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提出中医的治疗原则“早期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中期扶正祛邪并重;晚期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的总的原则。

为了更好的体现中医药的辅助作用,提出“阶段治疗”,即“手术后早期重建修复;手术恢复后清除残余病灶;长期巩固疗效,防止复发转移”。很好地指导了临床实践工作。

二、中草药研究方面

中医药防治肿瘤研究的现代化,最早是从抗癌中草药的筛选工作开始的,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已对3000余种中药和近300个复方进行抑瘤筛选,实验证实有效的中药有近200余种,其中半数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实验临床验证,研制开发了长春新碱、喜树碱等近40个抗癌新品种,也为更合理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依据现代药理学分类方法,按治疗作用可分为两大类:

1、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生物反应调节剂样作用药物

通过调节机体的阴阳气血平衡,改善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而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如有抑瘤作用的猪苓、茯苓、香菇等的多糖类成分;黄芪、白术、人参、补骨脂、淫羊藿等药物及其复方具有生物反应调节剂样作用,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发挥着抑制肿瘤的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实验研究结合,运用砒霜治疗邪毒深重的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取得世界公认的领先疗效,并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阐明“以毒攻毒”法对肿瘤细胞有诱导分化和促使细胞凋亡的作用。

2、抗癌中草药(细胞毒作用类药物)

对癌细胞有直接杀灭作用并经过了大宗临床验证的抗癌中药有青黛(靛玉红)、砒霜(三氧化二砷)、三尖杉等,并已制成了不同的制剂;

三、中医肿瘤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

在肿瘤发病方面诸家论述多与“虚”“毒”有关,其次为“瘀”和“痰”。外因是条件、决定性因素是内因的“内虚学说”,认为在外界环境条件大致相同,接触的致癌物质也大致相同的人群中,有人患癌症,有人不患癌症,说明决定因素还是在于机体的内在环境和因素。而“络病学说”则认为“肿瘤乃痰浊、瘀血等有形之阴邪凝聚于络脉而成”,其次还有广泛被中医肿瘤界所接受的“毒”、“瘀”、“痰”为肿瘤的主要致病因素的各种理论和学说。

4无水酒精瘤体注射—小肿瘤的福音

很多病人在开刀后没过多久就又长出新的肿块来,不适合再开刀。如果此时肿瘤又还小,酒精注射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其实无水酒精瘤体注射属于介入治疗的一种。肝癌患者选用此治疗方法类似于瘤体内注射化疗药物。

注射酒精不但损伤小,病人的生活质量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所以患者比较容易接受。再加上超声波的技术不断进步,注射的效果也有所提高,如今酒精注射后五年的存活率和复发率都与开刀差不多。一般来说,只要肿瘤不是很大,而且数目不是太多,不超过3个,就可以考虑注射酒精。

注射酒精的原理:

主要是利用纯酒精杀死癌细胞。注射时医生靠着超声波的引导,将针头直接插到肿瘤部位,先抽一些癌细胞出来,用来做病理学资料,之后再根据肿瘤的大小打入2到5毫升纯度为99.8%的酒精。注射时通常先打中间,再打周围,这样可以使得酒精均匀地扩散到整个肿瘤内。

一次注射的酒精最好不要超过10毫升,一般来说,10毫升的酒精也不是一次就打进去,而是仔细的,每隔几分钟2~3毫升。但因为酒精打进去后,不但破坏癌组织,也会阻塞血管,结果使肿瘤变得硬硬的,如果第一次注射的不够完全,几天后想再补加时,进针、注射都会困难得多,所以最好一次打足。

但如果肿瘤实在是没有办法一次处理完,最好是一周注射两、三次,不要一周只打一次,这样效果会差的多。

5带瘤生存是治疗肿瘤疾病的一个方向

肿瘤并非那么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偏激观念和固执的思维。一提到某某人患了“癌症”,人们自然会想到得马上手术、化疗、放疗。积极治疗是必要的,但又有多少人,包括患者和其家属想过这些“攻击性治疗”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多大影响吗?当然,人们的主观愿望是既延长寿命,又提高生存质量。但就目前医学水平要实现这个愿望仍要付出极大努力。既然目前不能有效彻底治愈和完全战胜肿瘤,那么何不让患者与肿瘤尽可能地和平共处呢?

带瘤生存是治疗方向

有识之士认为,肿瘤治疗不能以消灭肿瘤为惟一目标,如果一个治疗方案能让患者多存活数月,使肿瘤缩小若干个百分点,但却以损害患者生活质量为代价,则这种治疗实际上并无多大意义。目前,我们对肿瘤患者需要长期伴随治疗的整体认识及处理水平有待提高。肿瘤不属于临床急症。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诸多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都明显延长,即使进入中、晚期阶段也能有较长的带瘤生存时间。因此,传统的致力于将所有肿瘤消灭根治的治疗观点已不适用,现代治瘤理念是,通过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从根本上抵抗肿瘤细胞,以达到延长生命时间,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临床现实已经明确提示,在患者身体状况不佳、体内肿瘤负荷相对较大的情况下,应用攻击性较强的疗法,有可能出现癌细胞与患者生命“同归于尽”的治疗结果。近年来随着医学人性化的发展,我们认识到不管是健康人还是肿瘤患者,都应以“活得好”和“活得久”为最终目标。其中“活得好”是基础,只有生存质量高,延长寿命才更有价值。所以对中、晚期肿瘤患者来讲,应慎重对待没有肯定延长寿命作用的攻击性治疗;对某些不具有再次放、化疗指征的患者,一味地追求肿瘤局部的消退而不顾及全身情况,往往适得其反。

生存质量应是治疗目的

传统肿瘤治疗手段中存在着尚未突破的瓶颈,那就是转移和复发的概率居高不下:肿瘤患者在手术、放疗、化疗后的3个月内转移、复发比例接近半数,一年内的复发比例则更高。这是因为,手术、放化疗等都只能针对已知病灶进行治疗,潜在危险依然存在。而且单纯的肿块切除或大剂量、大面积放疗、化疗也并不一定能提高治愈率。同时,放疗、化疗只能杀灭一定比例的肿瘤细胞,无论重复多少次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将其清除,过度治疗造成的不良反应还会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严重下降。

因此,对肿瘤病人来说,仅仅解决肿瘤负载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治疗上重要的还是赢得有效时间,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依靠自身防御系统来对抗肿瘤。与西医肿瘤治疗法相比,中西医结合疗法更加专注于恢复机体内环境稳定,调节免疫功能,这就很好解决了手术、放化疗过程一直存在的“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难点。对于年龄大、体质虚弱或不能手术、放、化疗的患者来说,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技术,也可以明显控制肿瘤的增殖、扩散,减轻痛苦,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延长生命。临床实践证明肿瘤患者长期生存不再是梦想。

肿瘤治疗需要个体化

癌症早期靠手术,晚期靠调理,对医学而言,重点是中期癌症的合理治疗。中期的病人治疗并不是一概而论,也不是所有的癌治疗都有效果,而是要根据病人的什么部位,如肺癌、胃癌、肠癌、肝癌、食管癌等,这些不同的部位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同样还要看癌是什么类型,癌里面有分化好的、中的、差的,以及细胞有大细胞的,小细胞的等等,这时候要综合判断一下,在一个特定的癌症病人身上哪一种方法可以得到最佳的效果,要避免那些无效的治疗。

总之,治疗上应遵循个体化治疗的原则,就是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癌肿情况,以及癌肿的生物学行为,综合起来决定采取最适合这个患者的方法。总之,作为临床治疗的医生,应该重视癌症的合并症与并发症,权衡利弊,为患者制订切实可行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尽可能以最小的痛苦和最少的费用,换取患者最长的生存时间和最佳的生活质量。

如果觉得《抗肿瘤药物 抗瘤氨酸》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