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诗经》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

《诗经》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

时间:2022-02-19 22:48:21

相关推荐

孔子重视诗教,《诗经》是他所创办私学开设的主要课程,也是特色课程。《诗经》的三百零五篇诗章就是三百多首歌曲的歌词,这门课程相当于今天学校里的音乐课。现在来看音乐课在学校早已普及并不陌生,可若把时光追溯到2500年前,古老东方的私学学堂里就已经有了音乐素质教育,也足够引为自豪了,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比较超前的。

孔子重视诗教是因为周朝是提倡以德治国的始端,以德治国总要有一套制度规范才行,缺少条条框框的制度规范,以德治国就拿不出一个可操作的规则去做参照,后来这个具有一定约束力的衡量标杆出现了,就是礼乐制度。“礼”是用来维护社会基本秩序的,“乐”是用来让内心保持喜悦和谐的;以礼维序,以乐致和。有了礼和乐,外在的约束力与内在的自省力就形成了两股合力,这就保障了德治的有效进行。

周礼的制定者认为,只有人人不逾越礼制规定,社会规则才能建立,否则整个社会就会演变为丛林法则的游戏,以德治国便不能推行。乐曲是人思想情感流露的工具,通过乐曲的演绎淋漓尽致的传导出丰富的内心情感,让欣赏的人达到内心的喜悦,使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充满和谐,进而实现社会和谐,这又是乐曲所具有的强大魔力,也是乐致中和的思想源头。

孔子看重诗教,一方面是美妙的乐曲能让他产生精神共鸣外,另一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源于《诗经》本身所具有这份社会功用,有一次在谈到《诗经》的社会意义时,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是对《诗经》社会作用的具体概括,被孔子凝练总结为“兴观群怨”四个字。

“ 兴观群怨”,是孔子的美学观点,这四条《诗经》都具备。

兴,《诗经》具有激发感情的功能。

观,《诗经》具有观察了解人间万象的作用。

群,《诗经》能够让人致中和,便于人们相处。

怨,《诗经》能排解内心的哀怨,民众可以用诗的这一形式来指责抨击为政的过失,表达自己的不满。

在孔子看来,《诗经》的社会作用是具体的,“兴观群怨”面面俱到,虽是艺术的形态却绝不抽象,离生活如此之近。接着“兴观群怨”之后,孔子又说:“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就是说通过对《诗经》的学习,近可侍奉父母亲人,远可侍奉国君,还可以多认识动物植物的名称。自从有了此番概括,“兴、观、群、怨”也就成为了中国传统文艺批评的理论基础和大原则,孔子也名符其实的成了中国最早的文艺鉴赏家。

孔子教《诗》,他自己对《诗经》的研习自然精深。“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史记·孔子世家》) 三百零五首诗,孔子不仅吟咏,还能够用乐器演奏出来。若不是真喜欢,不会反复玩味有得;若不是源于深深的共鸣,也不可能做到“皆弦歌之”。

如果觉得《《诗经》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