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穿刺会不会导致肿瘤表面破裂而转移 理论上可能存在 但没见到过

穿刺会不会导致肿瘤表面破裂而转移 理论上可能存在 但没见到过

时间:2020-07-16 22:13:56

相关推荐

肿瘤上扎针,就是现在所谓的穿刺,其目的是为了取得肿瘤组织明确良恶性,获得组织相关免疫信息等,为肿瘤治疗提供有效信息。

那么扎针真的会引起癌细胞扩散吗,目前的研究提示发生针道转移可能性微乎其微。

肿瘤的转移模式有直接蔓延,淋巴道转移,血性转移以及种植转移。穿刺的针道转移可以种植转移,也可以是癌细胞入血导致转移。其实该转移的发生需要满足一下条件:1.取出已穿刺针时,癌细胞脱落粘附局部组织、或正好刺破局部血管;2.掉落或停滞于的组织器官微环境适于癌细胞生长;3.免疫逃逸发生。因此三者均需满足的条件,才有可能发生转移。国外的大型研究发现,头颈部肿瘤经细针穿刺后发生针道种植的几率为0.012%(5/41468),因此发生种植转移的几率相当低。而目前能够进行CT\B超引导下穿刺的技术多在三级医院开展,设备条件好,操作专家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其次,现在的穿刺针也很人性化,针芯外层有保护套管避免了其与周围正常组织的接触降低癌细胞附着于周围正常组织的风险,并且针径较小对局部组织、血管损害小。即使以上条件均满足,我们也不该小看人体免疫力,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如NK细胞,巨噬细胞等一直起着监视、清除作用,其次特异性免疫如抗体,T细胞也担负着清除癌细胞的重任。只有脱落的癌细胞数量非常多,超出机体清除力度才有可能引起不良后果。

那么肿瘤发生转移,究竟还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

1.宿主因素:例如前面提高的免疫力,人类健康的重要防线,当免疫力低下或缺陷时则容易发生转移。患有一些基础疾病,例如糖尿病,如果血糖居高不下,既是诱发肿瘤的高危因素,同时又可以导致细胞外环境改变,使癌细胞易于活动转移到其他部位。如果长期卧床、血小板增多,血液瘀滞、粘度增加,便于肿瘤粘附也增加转移的风险。

2.肿瘤自身因素:例如组织类型与转移途径也有关系,实体瘤多是淋巴道转移,肉瘤则以血行转移为主;肿瘤大、生长快者容易转移,分化差、浸润深者容易发生转移,例如一项包含967例胃癌术后回顾分析发现,肿瘤侵及浅肌层,淋巴结转移率41.9%,侵及深肌层者淋巴结转移58.7%,累及浆膜层者为74.1%。其次一些基因如Ras,CD44促进癌细胞转移,而nm23则抑制肿瘤。

3.外界因素,例如不恰当的理疗、按摩,粗暴的体格检查挤压肿瘤等都可以促进肿瘤细胞脱落,增加转移风险。

因此,穿刺对于有需要的患者而言,利大于弊,我们不应恐惧潜在的风险阻断自己治疗长征之路。

如果觉得《穿刺会不会导致肿瘤表面破裂而转移 理论上可能存在 但没见到过》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