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澳门的建筑:东西方文化交汇互动的绝佳案例

澳门的建筑:东西方文化交汇互动的绝佳案例

时间:2020-03-30 03:54:57

相关推荐

-02-23 谢尔盖 尤莉亚

感谢您关注《孔子学院院刊》微信!请您点击上方的“孔子学院院刊”关注我们。

原标题:澳门的建筑

中俄对照版 第3期

澳门独特的建筑外观与其多种传统交叉的历史发展状貌相适应。早在16世纪初,葡萄牙人就以势不可挡的态势穿越海洋出现在那里。之后他们从中国手中租赁该地区,于1849年吞并它并正式宣告其为殖民地。殖民者在澳门修建了要塞和教堂,意在周边地区推广基督教。如1587年多米尼加人创立了多米尼加圣教堂,相对应的,奥古斯丁协会于1591年创办了圣奥古斯丁教堂。

最初的要塞是暂时性的,并曾被明朝统治者多次摧毁。到17世纪,防御工事开始建立,其主要用料是“春安搏”——一种泥土、秸秆和用牡蛎壳做成的石灰的混合物。从1632年的地图来看,澳门曾在北面、东面和西面被城墙围护。城墙尚存部分(长18.5米,高5.6米,厚1.08米)和拱形门是十六世纪下半叶的建筑。17世纪的防御工事——设有哨塔和弹药库的大炮台——也保存了下来,现在的澳门博物馆就坐落在这里。

同欧洲城市规划一样,教堂以及毗邻地区占据了城市的中心位置。狭窄的、被多条小巷横穿的街道由此呈放射线状延伸出去。其中一些由过去从葡萄牙进口的花岗岩铺设,另一些用绿色石板铺设,极富中国韵味。

澳门最主要的建筑风格为巴洛克式,并添加了形成于早期葡萄牙在印度地区的殖民地果阿的某些建筑特色。其基本特点是在装饰欧洲结构时对亚洲元素的大胆运用,这一点至今在果阿的圣弗朗西斯科教堂仍能看到。

最初的建筑由木头建造,用编织草席覆盖,之后采用中国方法,用捣固的泥土“汉土”建造,从十七世纪中叶开始用石头建墙并用石膏覆盖。双塔式的大教堂便属此例,教会的影响力最早正是由此传播至中国、韩国、日本及周边岛屿。1558年开始建造的钟塔在1576年取代了屹立近三个世纪的木制教堂。在1849年它被用石头改建成现代大教堂的规模,但经过20多年的台风侵袭已被摧毁。因此在1937年用混凝土重建教堂,但考虑到原先的布局,该教堂被建成中心没有圆柱的柱厅式样。

澳门最有名的教堂是圣母教堂,远东地区第一个欧式高等教育机构圣保罗耶稣会学院就设在这里。它建于1572到1575年,之后经过多次改建。历经数年建造,到1640年其花岗岩的外表面已经竣工。东方风格的装饰和雕刻由中国和日本的能工巧匠完成。楼正面有66级台阶的花岗岩楼梯。新建筑的正殿为木柱结构,屋顶用中式瓷砖覆盖。侧墙的建筑材料是木材和“春安博”。该教堂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基督教教堂,但遭受1835年的火灾之后,原先的宏伟建筑只残存了南墙、石梯以及地下小教堂。

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在挖掘建筑地基时人们发现了数目众多的宗教用具,日本基督教殉道者的圣骨以及当地神职人员的墓地。图片和出土物品已被放入博物馆陈列,被称为“圣保罗教堂遗址”(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的墙宽18米,高38.5米,分为四个层级和三角门梁,两个高层逐渐向三角形门梁的顶端延展,这象征着圣灵的上升。正面按照当时葡萄牙流行的样式融合东方装饰特征设计,包含象形文字和菊花式样的圆形图案,这是非常典型的日本艺术。这是宏伟建筑作品与弥撒元素以及中国元素组合的独一无二的范例。例如其中踩着七头蛇的女性形象,旁边的注解性汉文指出这是“圣母踏龙头”,而从肖像画法上可见明显的佛教影响。

大三巴牌坊的第一层,即最下面一层是进入内室和要塞的大门。进入该层的入口被装饰墙和十根按照2-3-3-2顺序排列的古希腊尼奥尼式的壁柱包围。

在第二层展出极富战斗精神的教会和耶稣会骑士团历史。其中分布着10根科林斯式壁柱和三扇窗孔,中央窗口的壁板一侧装饰着棕榈枝,意为生命的象征。

第三层展出圣母玛丽娅死亡和升天。建筑正面由此开始向中心轴收拢。在三层中心位置矗立着6根壁柱,以及有圣母铜像的壁龛,其壁板上雕刻着天使图案。中心主题是基督教信条,而在细节上应用了东方元素,比如浮雕配上象形文字说明。两块最边缘的壁板上雕刻有狮子,跟佛教庙宇中的形状类似。

在第四层的中央壁龛中设有基督像及其四名圣徒的画像。壁龛被四面侧板围护,侧板间的壁板上装饰有雕刻的天使塑像。

建筑以饰有被星星、太阳(左边)和月亮围绕的铜鸽子的三角门梁收尾,这是圣灵的象征。与“阴阳”哲学概念相符,左边的太阳象征着男性本源,而月亮则代表女性本性。角门梁的顶上有青铜的天主教十字架。从开始,“大三巴牌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分。

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体现在住宅、佛教庙宇、道教教观以及公园中。大多数居民住宅按照南方式样修建。红色的门、各种木雕窗(也是红色的)体现了广东的建筑风格。两层建筑划分为各个独立的部分。下面的一层用木制门窗孔,窗子开在二楼。部分建筑,包括庙宇在内,先用灰泥构建,然后用砖装饰,屋顶则用绿色琉璃瓦覆盖。

当地的庙宇展现出澳门固有的折中风格(包括思想层面上的)。如莲峰寺为供奉天妃娘娘而建,采用道教式样。它由位于一个轴上的三座殿组成(即庙宇横连三间),有两个门。第一殿供奉妈祖女神, 第二殿供奉观音。正殿前有方亭一座,这里曾是官吏处理官方文件的地方。其一砖一瓦都饰有著名的佛山市出品的图样。

同样为了供奉妈祖而建的妈阁庙是一个“综合”的建筑方法案例。大门两边石狮镇门(佛教胜利的标志),院内有一块带有帆船图案的石雕,据说正是在这艘船上妈祖显灵。该建筑包括观音阁,对观音的崇敬和当地的妈祖神崇拜融合为一体,妈祖女神被视为水手、渔民和海盗的保护者。1557年正是在该庙宇中完成了租赁澳门给葡萄牙的仪式,足见妈阁庙的地位。

澳门大花园主要由当地商人出资按照中国“园林建筑”原则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时建造。卢廉若公园(卢园)按照苏州园林样式建造,亭台楼榭自成一统,雅致的拱形小桥架设在平静湖面上,怪石错落有致。从亭阁凉台上可以俯瞰沿假山而下的瀑布。大体上,单独的建筑并不会赋予公园传统感,它们是园林建筑里“小中见大” 这一基本原则的体现,即将建筑元素与树木花草(竹、梅、兰、菊)组合设计独特的空间结构。

但是澳门也有欧式的公园。最闻名的一个是为纪念曾在澳门居住的著名诗人路易斯·贾梅士而建造的。为了纪念他,葡萄牙语言和文化传播中心命名为贾梅士学院,该学院与孔子学院在办学目标方面有同宗之妙,两家机构之间有伙伴关系。

外来的葡萄牙建筑风格(巴洛克、新古典主义等)创造性地与当地传统相互作用,并导致了一种与中国传统习俗相适应的全新风格。澳门为东西方文化交汇互动的绝佳案例从各方面而言都理所应当。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

关注孔子学院院刊

如果觉得《澳门的建筑:东西方文化交汇互动的绝佳案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