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国医大师李今庸:“中医”与“中药”的关系! [一点资讯]

国医大师李今庸:“中医”与“中药”的关系! [一点资讯]

时间:2019-03-23 06:44:21

相关推荐

小编导读

国医大师李今庸,当代著名中医药学家,通晓中医内、外、妇、儿及五官科,尤以治疗内科、妇科病见长。在多年的医疗实践中,李老形成了独特的医疗风格、完整的临床医学思想,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今且听李老分析“中医”与“中药”的关系,好文难得,可要细看哟!

中医药学是伟大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财富,它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在它正以自己的医疗效果和科学价值走向世界,它具有无限生命力,我们必须把它发扬光大!

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中医药早在原始社会里就被我们的祖先发明出来了。在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而医药兴”,正表明了中医药的发现与我国古代农业的发明有着密切的关系,且肇始于上古时代。《白虎通义》说:“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淮南子·修务训》说:“……食蠃蛔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如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远古时代,我们祖先在生活变革中,饥不择食,遇到什么吃什么,吃到了稻、麦、粱、黍、稷、粟、菽等植物而饥饿消除,并通过无数次的反复实践,逐步认识到这些植物有消除饥饿、充养人体的作用,于是有意识地把它们用于充饥养体,这就发明了谷物;另一方面,吃到了藜芦而呕吐,吃到了大黄而泻下,吃到了车前而尿多,吃到了麻黄而汗出,吃到了乌头而闷冒,所谓“一日而遇七十毒”也。然有些身患疾病的人,却吃到藜芦呕吐而胸闷欲吐遂解,吃到大黄泻下而腹满便结消失,吃到车前尿多而小便涩痛转愈,吃到麻黄汗出而寒热头痛告已,吃乌头闷冒而肢节疼痛蠲除等,并经过无数次的反复实践,逐渐认识到了这些现象,于是就有意识地利用藜芦催吐以治疗胸闷欲吐,利用大黄通下以治疗腹满便结,利用车前利尿以治疗小便涩痛,利用麻黄发汗以治疗寒热头痛,利用乌头大毒以治疗肢节疼痛,等等。此《素问·藏气法时论》所谓 “毒药攻邪”者也。从而发明了我国古代医药。

药字本作“藥”。《说文·草部》说:“藥,治病草。”一些草木,本是先于人们发现其治病作用而存在,但只有当人们发现其治病作用并利用其治病作用而为人体治疗疾病时,它才是药物,否则,它仍然只是草木。俗所谓“认得它,是个宝,不认得它,是个草”。在人们运用它为人体治疗疾病时,也就是在进行“医”的活动。而“医”也就在其中,故其“医”(不含非药物疗法的医疗活动)与“药”是一对孪生兄弟,同时出生。医,原作“醫”,《说文·酉部》说:“醫,治病工也。”“药”为“治病草”,“医”为“治病工”,二者在“治病”活动的基础上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没有“医”,就无所谓“药”;没有“药”,也就不成其为“医”,只有医术高明,才能发挥药物的更大效能;只有药物质优,才能保证医疗的更高水平。“医”与“药”两者一出生就互相联结,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同呼吸,共命运,存则俱存,伤则俱伤。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长期过程中,医疗的发展,促进了药物的丰富和发展;药物的丰富和发展,促进了医疗范围的扩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它们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两者分工不分家,总是在相互合作,同步发展。中医中药都代有发展,代有著述,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版权声明

戳原文,一键购书!

如果觉得《国医大师李今庸:“中医”与“中药”的关系! [一点资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