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治疗毛细血管瘤的最好方法

治疗毛细血管瘤的最好方法

时间:2021-09-07 03:26:02

相关推荐

毛细血管瘤是血管瘤的一种,较为常见,属于血管畸形,由扩张和增生的毛细血管网构成,至于新生儿出现毛细血管瘤后要如何治疗呢?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治疗毛细血管瘤的最好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毛细血管瘤的病因

一、遗传原因

毛细血管瘤多是先天性的,一般一出生就会有,据研究发现,可能与其遗传因素有关。基因可能会造成血管畸形,导致血管的细胞及组织结构的分布发生异常变化,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二、营养因素

胎儿在母体内或者出生后营养不良,可能会导致血管的发育出现残缺或者畸形,导致血管肥大或者堵塞堆积,最后形成毛细血管瘤。

三、意外损伤

母亲在妊娠期间或者分娩期间,胎儿或婴儿受到了惊吓或者机械性损伤也是造成毛细血管瘤的病因之一。由于意外的损伤可能会导致母亲正常的组织受影响,而婴儿受损伤的血管会逐渐发生变形,或者形成阻塞,最终形成血管瘤。

四、孕期保养不当

母亲在妊娠期间受到化学物质、药品以及辐射等不良因素的刺激也有可能会导致婴儿出生后出现毛细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的症状

1、新生儿斑痣:又称橙色斑,常见于前额、上眼睑、眉间、鼻周或颈颌部。橙红或淡红色,不突出皮面,轻压即可退色,随患儿生长而略增大,无需治疗。

2、葡萄酒色斑:多见于面部,少部分位于躯干或四肢,呈淡红至暗红色,或呈暗紫色,不高出皮面,病变范围随患儿生长而扩大,不会自行消退。

3、蜘蛛形痣:细小如针眼,多见于面、臂、手、躯干部。

4、草莓状毛细血管瘤:少部分患儿出生时即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由散在红斑点融合或不完全融合的班块,不高出或略高出皮面。表面稍粗糙,而大部分仅为极小的小红点,扩大并互相融合成块,常高出皮肤3-4毫米,鲜红色,表面呈许多颗料状,类似草莓而得名。

5、家庭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病变:多见于鼻腔粘膜,其次为面、舌、唇、手指等,扩张的毛细血管主要位于真皮及粘膜下,管壁菲薄,仅有一层内皮与表皮相邻,病灶直径一般为1—3mm,不规则,平坦或隆起,红色或紫红色,加压时颜色变白。

治疗毛细血管瘤的最好方法

对于毛细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尚存在争议。

1.观察

发展较慢或静止,不影响视力或外观,可不予任何干扰,静待其自行消退。

2.皮质类固醇疗法

肿瘤发展较快,可口服或肿瘤内注射皮质类固醇。采用长效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40~80mg和速效的倍他米松(betamethasone)6~12mg混合液,注射于肿瘤内,1~2次肿瘤可完全消退。用地塞米松代替倍他米松有同等疗效。口服皮质类固醇也可达到治疗肿瘤目的,但长期应用可引起全身并发症。

3.硬化剂瘤内注射

用于肿瘤较小的皮下病变,常采用5%鱼肝油酸钠或50 %尿素瘤内注射。也可采用瘤内注射无水酒精0.5~0.7ml于病灶中央,施行1~2次据称肿瘤可全部消退。另外,热凝也可应用,但应避免形成皮肤瘢痕。

4.抗癌药瘤内注射

应用平阳星4~8mg与地塞米松混合,瘤内注射,可使肿瘤消失。

5.冷冻和激光照射

应用于表层病变。

6.放射治疗

小剂量放射治疗对防止肿瘤增长,促使病变萎缩有肯定的效果。浅层病变应用软X线、深层病变应用60Co或加速器照射。

7.手术切除

毛细血管瘤无囊膜,与正常结构界限不清,且手术出血较多,广泛切除易损伤功能结构,除非以上方法不能实行或无效才考虑手术切除。手术要注意保留重要正常结构,如肿瘤边界未能完全切除,在手术床上冷冻可避免复发。如存在美容问题,留待以后解决,有些病例在生长过程中可自行改善外观。

毛细血管瘤预后

取决于患儿的病变程度。新生儿斑痣、草莓状毛细血管瘤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颜色会越来越淡 。鲜红斑痣、葡萄酒色斑颜色随着患者的年龄增长由淡红到深红甚至暗紫色,未经治疗终身不退,特别是在面部,因为影响美观,使病人产生心里烦恼和思想负担,对婴幼儿的成长心里发育造成很大影响,对成年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不便,有的甚至造成性格孤癖、内向、极端等。家庭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化脓性肉芽肿病变表面容易发生溃疡引起出血,创面难愈合,愈后留疤痕等危害。

看了"治疗毛细血管瘤的最好方法"

如果觉得《治疗毛细血管瘤的最好方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