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央美教授于光华谈临摹 写生到创作

央美教授于光华谈临摹 写生到创作

时间:2021-04-21 03:42:15

相关推荐

刘海勇:请于老师谈谈中国画教学中的临摹课问题?

于光华:关于中国画教学从临摹、写生到创作如何过渡,是我这些年一直在思考,并在教学中一直调整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临摹的目的是什么?临摹就是学习中国画特殊的、独特的绘画语言。临摹不是说完成课程作业而已,而是按照自己的情况来设定学习的进程,去想明白为什么要临摹、如何去临摹。为什么在写生之前要先讲临摹呢?因为临摹、写生、创作它是一体的。

“为什么临摹,如何临摹,我临摹之后是否能够运用?”这三个问题解决了,在写生的过程中就会游刃有余。怎样临摹,如何应用,是有方法的,比如对临、背临、意临、变体临摹或者是创作性的临摹,都可以。我觉得至少有两种方法在临摹过程中一定要解决,一个是对临(能画得很像、准),一个是背临(脱离范本能背画下来,也可能画得不是太准,但是它的神、境,可以表达出来)。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背临,能够解决如何心手一致。

在写生观察中,有时会突然发现这一块石头特别像八大的笔墨,那一块景致特别像徐渭的某张作品。当出现这种感受的时候,你临摹的那些作品的图像很快就出现在脑海里,很快就能确定用什么样的方法、笔墨语言来表达,当然还要加上自己的与前人不同的当下的精神感受。我觉得一旦产生这种激动的情感,随之而来的就是丰富的笔法,新的构图,它是有诗境的。假如说我们没有这么多知识,有可能这种感觉就转瞬即逝。等你再看这个景物的时候就觉得索然无味,这是非常可惜的。

刘海勇请您谈谈中国画中的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于光华:人是一个精神的运动体,所以写生这个最初阶段的感受一定要把握住,然后抓紧时间,随机而发把它表达出来。回来之后你可以有余地去整理、去思考,沿着思路去补充,这是写生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如何用笔墨表达,如何来解决写生和创作问题。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刚才那种情境,实施创作的过程本身,既有技术的又有精神的,它是统一体,技术助力于精神,反过来精神策动于技术,这里面又有 每个同学日常的修养、生活经历以及你的老师、同学、父母传输给我们各个方面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因素,如果养分很足,就自然而然地流入到你的笔墨里了。

临摹大师的作品,比如徐渭经典的作品,我觉得就是如入无人之境,所谓物我两忘。那么后面还有是没有忘我的,它是一种发泄的,或是一种悲愤的,对朝廷、对政治上的报复却没有达到的作品,看上去铿锵有力,用笔非常潇洒、激励,但是那样的作品按照过去的审评方式就不是神品。还有一类是纯自然的描述。八大的作品我个人觉得是对自然的所有因素的充分表达,但是画面的情境、精神还是看得出来的,当然他也有几幅作品,更多地表达了虚实关系、古典哲学、老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点我想就是八大的特征。

海派的作品我觉得更多的是入世,像任伯年、赵之谦这些画家的作品,但吴昌硕我觉得他更多的是书卷气,他的笔墨当中更多充斥着书法、诗词,当然他的金石味道是他的特点。如果我们能把这些东西分析到、认识到,那么在写生的过程中就会比较准确地表达我们自己的内心,这样我觉得写生就不会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情,反而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情,随时想到大自然中去。

如果觉得《央美教授于光华谈临摹 写生到创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