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上海交大陈国强:我仍是一片成长的枝叶

上海交大陈国强:我仍是一片成长的枝叶

时间:2022-04-29 20:07:12

相关推荐

多年前,陈国强曾做过这样的一个比喻:他把历经多载春秋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比作一棵参天大树,老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教授是当之无愧的 树根 ,时任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教授是挺拔伟岸的 树干 ,而他自己则是一片蓬勃向上的 枝叶 。陈国强常说: 枝叶 是 树根 和 树干 所养育的,我是吮吸几位院士的营养成长起来的。

前的春节,陈国强进入研究所实验室,被分到当时刚从法国学成归来的陈竺和陈赛娟研究员领导下的研究小组,开始从事白血病研究。导师给陈国强的任务是探讨低剂量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药物动力学研究。结果,仅仅数月时间,研究就得以完成,并由陈国强作为第一作者在《Leukemia》发表了相关论文。这也成了他在国外刊物上发表的 处女作 。这之后,陈国强又开始了氧化砷治疗APL的细胞分子机制的研究。在获得博士学位前夕,陈国强关于氧化砷的研究工作的第一篇论文被《Blood》接受,并草就了另外两篇论文。1996年8月1日,《Blood》发表该文的时候还将其部分结果刊于该杂志的封面。8月2日《Science》以 古药新用(Ancient Remedy Performs New Tricks) 为题发表了专题新闻。当时,陈竺等敏锐地意识到,这项研究工作势必 一石激起千层浪 ,因此必须 乘胜追击 ,争取更多的研究成果。陈国强博士毕业后,留在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并被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半年的时间里,他补充实验,又就相关工作整理出了两篇论文,并于1997年5月1日同时在《Blood》发表。

陈国强

如果这个教研室没有发展,我拿自己的住房来做抵押

2001年底,作为中国科学院 百人计划 入选者,陈国强成为刚成立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健康科学研究所的重要一员。2002年,他又兼任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一职。此时,教研室仅有员工10人,科研固定资产和研究经费奇缺,更缺乏国际学术成果。

陈国强说: 当年我找校长借了70万块钱装修和武装实验室,跟他承诺,如果这个教研室没有发展,我拿自己的住房来做抵押。5年内,病生室科研经费要达到500万元以上,科研设备价值500万元以上,有一批高质量论文发表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带出一批至少能承担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科研队伍。如有一项达不到,我第一个卷铺盖走人。

仅仅3年时间,陈国强领衔的病生室创建了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组学实验技术体系,并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几乎没有科研课题,到承担了20多项国家和上海市的科研项目,总固定资产超过1500万元,总研究和建设经费达1600万元,在国际重要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20多篇论著。用了5年的时间,就使病生室变成了国家重点学科。 我觉得做事一定要把自己逼上梁山,没有退路,就有一种冲劲。 陈国强这样坚定地回忆。

社会上浮躁的气氛迟早会过去,学术应该也必须回归科学本位

陈国强经常告诫学生: 不管你处在人生的高峰还是低谷,命运终究需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当你经过长途跋涉、身心疲惫时,只有坚持 再跑一圈 ,才能跨越极限,迈向人生旅程的新起点;当你面临困难挑战、风险危机时,只有坚持独立思考、不随大流,才能做出正确选择赢得尊重;当你面对巨大压力或者诱惑时,只有坚守最基本的价值观,才能看淡得失、懂得放弃,获得内心的宁静,感受到生命的厚重。

为了这种责任、担当和对科学的热爱,陈国强始终没有离开他喜爱的科学事业。近来,陈国强几乎没有假日、没有周末。深夜里,他还在灯火通亮的实验室里工作着。

陈国强说: 我是白天做院长,晚上7点钟以后做科学家。 这5年里,他每年自己作为通讯作者的论文大约有两三篇,虽然数量不多,但都是经历数年工作的踏实积累。他利用 发现抗白血病活性化合物 探索相应药物靶标揭示白血病细胞命运决定的分子机制 等策略,第一次明确了Prx I/II作为治疗白血病药靶的重要性,并入选度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德国马普研究所的专家们将其列为大海捞针般发现药靶的十大成功案例之一。他在提出并验证体内低氧微环境有利于砷剂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假说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与对实体瘤的效应不同,低氧本身能够诱导多类白血病细胞分化,并在随后的10余年时间里,深入揭示了低氧诱导因子1 (HIF-1)和去磷脂层酶1在白血病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并发现多个HIF-1的靶基因,揭示这些靶基因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

但对此,陈国强却有自己的坚持: 社会上浮躁与功利的气氛迟早会过去,再过、,学术应该也必须回归科学本位。到那时候,谁是有准备的人,谁就会脱颖而出。

陈国强:在我心目中,我肯定不属于医学院的 掌门人 。上海交大医学院真正的 掌门人 是 全院师生医护员工 。

上海交大医学院已走过63个春秋,是一代又一代的师生医护员工共同努力,才推动医学院走到今天。我想,如果我们医学院22000多名医护员工,将近1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以自己的发展为傲,以推动医学院的发展为荣,各自扫好自己的 门前 当然这个门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上海交大医学院一定会早日成为世界一流的医学院。

陈国强个人介绍

陈国强,男,1963年出生,湖南攸县人,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兼医学科学研究院院长和研究生院院长,细胞分化与凋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常务理事、上海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上海生理学会副理事长,《生理学报》、《癌症》、《国际病理与临床科学杂志》副主编、《Open Hematology J》、《Acta Pharmacology Sina》、《中华医学杂志》、《科学通报》、《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辑》、《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等编委。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1996年7月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并分别于1997年和1999-2001年在法国巴黎Saint-Louis医院和美国Mount-Saint医学院从事合作研究。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白血病细胞分化和凋亡的分子机制和治疗学基础研究,他所从事的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引起国际同行的高度重视。2002年5月回国,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后,使一个当时只有十位职工、不到1万元的科研资产、更没有科研课题的教研室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几年来,他在发现低氧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基础上,提出以 低氧-低氧诱导因子(HIF-1a)-C/EBPa 为主轴的白血病细胞分化信号机制;报道磷脂爬行酶介导白血病分化,并就其表达调控机制提出新发现;发现新型喜树碱衍生物NSC606985在低浓度下即可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并对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进行了研究,展示良好的药物研发前景。此外,在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和白血病相关蛋白的功能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

迄今,他先后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如JNCI、BLOOD,JBC, ONCOGENE,LEUKEMIA,CANCER RES等发表60多篇论著。自97年以来,在全国单篇论文引用数统计排名中始终处于前八位,共达2700余次。他也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杜邦科技创新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上海医学科技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等学术奖励和全国和上海市劳动模范、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入选者、上海科技英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等荣誉称号。

如果觉得《上海交大陈国强:我仍是一片成长的枝叶》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