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群星璀璨 相聚7月云端——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年会暨全国乳腺癌

群星璀璨 相聚7月云端——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年会暨全国乳腺癌

时间:2023-05-01 12:56:34

相关推荐

主题报告环节

科学前沿论坛

本次大会的首个重磅环节是科学前沿论坛。本环节主持人为江苏省人民医院唐金海教授、黑龙江省肿瘤防治研究所张清媛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耿翠芝教授以及江苏省人民医院妇幼分院殷咏梅教授。

唐金海教授

张清媛教授

耿翠芝教授

殷咏梅教授

首先,CSCO副理事长、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的于金明院士就“创新人才与学科建设——新挑战、再思考”做了精辟的报告。在报告之初,于院士借用习总书记的一句话,“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之根本”,强调了创新人才的重要性。他指出,战略性人才及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发展的关键,并针对战略性人才的核心能力、责任担当、素质要求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在报告最后,于院士对该类人才给出了以下期许,即树立远大目标,实现科学发展规划,有责任、有担当、勇挑战,同时团结务实、真抓实干。

于金明院士

接着,CSCO副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以肺癌临床研究的实际案例为例,对转化医学在肿瘤领域的科研探索和重要成就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她强调,转化医学源于临床问题,指导临床实践,是打破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固有屏障,把基础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诊治方法的重要学科。未来在肿瘤的早诊早治、精准治疗、全程化管理以及靶向肿瘤进化治疗策略方面都将大有作为。最后王教授对临床医生如何开展转化医学分享了个人感悟,她认为知识储备的更新、敏锐的洞察力、建立高质量临床数据库以及不同领域的协作共赢都是做好转化医学的重要关键。

王洁教授

如何实现生物医药的创新也是未来面临的重要挑战,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王晓东院士认为,生物医药的创新由四个部分构成,首先基础医学研究探索发现靶点与作用机制、随后应用研究开发出作用于该靶点的药物,紧接着临床研究对药物的临床适应证进一步探索,而转化医学研究则对基础科研与医学需求实现对接,四者缺一不可。随后,王院士以所在研究所高浓度雌激素可以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现为例,分享了从基础医学研究到临床新药研发的历程,让我们对生物医药的创新和面临的挑战有了切实的认识。

王晓东院士

最后,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上海市东方医院李进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中国抗肿瘤新药研发的创新之路。李进教授指出,随着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强以及新药临床研究申请的提速,国内抗肿瘤新药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仿制走向创新的艰难过程。阿帕替尼、西达本胺、呋喹替尼、索凡替尼、多纳非尼等中国创新药物接连走向世界舞台,令人欢欣鼓舞,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到,目前我国抗肿瘤新药研发仍然存在仿制改良比例较高,创新性不足的问题。他强调,药物的开发需要差异化生存,建议研发多元化,提升产品优势,同时推广合作共赢模式,避免同质化竞争,另外,临床研究国际化也有助于走出国门,走向国际。

李进教授

创新药物论坛

创新药物是乳腺癌诊疗水平发展的源动力,本专场主要围绕新药研发和临床研究的设计展开。

首先,邹建军博士为我们带来了抗肿瘤新药研发从满足可及性到走向科学创新的心路历程。她指出满足药物可及性,让国人买得到、吃的起,是民族企业创新药研发的源动力,而开放式的创新与包容式的发展更是实现药物创新的重中之重,她以吡咯替尼两度登上ASCO年会舞台并改变我国临床指南的十年历程为例,讲述了我国创新药物是如何在兼顾“创新”与“可及”前提下得到国际认可的。

其次,何静博士对生物标志物在乳腺癌领域的临床开发发表了个人思考,她回顾了生物标志物在激素受体阳性、HER2阳性以及三阴性乳腺癌领域开发的探索。随后,她展望了未来乳腺癌领域生物标志物相关研究的探索方向,例如基于ctDNA检测,确定高复发患者新辅助治疗研究方案、预判疗效进而进行早期干预或根据乳腺癌不同亚型的生物学表现对传统治疗进行降级等。

清华大学医学院陈晓媛博士则以“乳腺癌新药临床研究的观察终点”为题,对总生存(OS)的替代指标做出了合理考量,对pCR、DFS、DMFS等不同终点指标的优缺点进行分析。陈博士建议根据所研药物的类别、肿瘤类型、治疗现状以及开发目标等综合考虑,选择相应替代指标,并在未来基于科学考量探索创新的合理替代指标。

邹建军博士

何静博士

陈晓媛博士

专题讨论

最后,江泽飞教授作为主持人与北京现场嘉宾与线上嘉宾共聚一堂,对创新药物专场组织了精彩的专题讨论并给出了高屋建瓴的总结。他指出,我们总是通过研究去解决现在的问题,然而, 对于新药研发来讲,需要基础医学、转换医学的科学家、研发企业、审评部门和临床医生的共同努力。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合作和探索去解决未来会发生的问题。江教授强调,办法总会比困难多,未来我们要继续把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不断去创新、去探索,不但要解决中国患者的问题,还要去解决全人类的问题。

靶向治疗专场

浙江省肿瘤医院的王晓稼教授基于本次 CSCO BC指南的更新,总结了HER2阳性乳腺癌从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再到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晚期解救治疗方面的更新,让我们对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新格局有了全面的认识。

广东省人民医院的王坤教授结合目前最新临床研究结果,从新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周期数、HER2阳性的分型以及新辅助治疗模式对探索四方面,对“双靶”时代HER2+乳腺癌新辅助治疗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梳理。他总结到,目前新辅助治疗的最优方案是TCbHP,最佳周期数为6次,HR+HER2+患者有其特性而早期评估模式在新辅助治疗模式上更有前景。

王晓稼教授

王坤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殷咏梅教授则对HER2+晚期乳腺癌的早期治疗模式进行了分享,内容涵盖HER2阳性乳腺癌早期治疗策略的改变,曲妥珠单抗为基础经治的HER2阳性MBC治疗选择,T-DM1经治的HER2阳性MBC治疗选择以及曲妥珠单抗为基础的早期治疗后脑转移的治疗四方面,内容详实丰富,让参会者获益良多。

广东省人民医院廖宁教授的报告题目是“HER2+乳腺癌ADC单抗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她在报告中分享了两代ADC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在临床的疗效,并着重介绍了第二代ADC药物DS-8201,该药在HER2低表达和难治性HER2患者中获得了让人印象深刻的良好疗效且安全性好,让大家对该药上市后的表现倍加期待。

殷咏梅教授

廖宁教授

除了药物的疗效,安全性也是临床高度关注的问题。首先,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王碧芸教授对《TKI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临床应用安全管理专家共识》的编写背景、内容及重要性进行了清晰的阐述。她强调,重视TKI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助于提供靶向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对于TKI相关不良反应,应重认知、重预防、重治疗。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腾月娥教授则对抗HER2 ADC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管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目前临床研究显示,以T-DM1为例的ADC类药物在临床研究中展现出比靶向药物更强效,比化疗药物耐受性更好的表现,其不良反应大多可逆,但同样值得关注。她建议,对T-DM1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根据分级采用对应的处理方案,而对间质性肺病这类需要提高警惕的不良反应,建议临床上予以密切监测,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理。

王碧芸教授

腾月娥教授

热点讨论环节

本环节围绕“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的辅助治疗”以及“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MBC)”的方案选择这两个临床热点展开了热烈讨论,正反方唇枪舌战将会场气氛推向了高潮。辩论结束后,线上及线下专家积极投票,各抒己见对双方辩手发表了支持及反对意见。而主持人江泽飞教授幽默风趣的点评以及对现场气氛的把控度给参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宇博士

李健斌博士

严颖教授

王墨培教授

“CSCO BC指南基层巡讲”启动仪式

CSCO BC指南自发布以来,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兼顾诊疗产品可及,其清晰操作的特性在乳腺癌领域乃至基层肿瘤领域广受医生好评,成为目前中国影响力最大的乳腺癌诊疗指南之一,大会首日的最后一个环节即“CSCO BC指南基层巡讲"启动仪式,相信本次版CSCO BC指南的推出,必将再次为我国乳腺癌诊疗的规范化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大会首日的报告及讨论内容精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明日,大会将围绕乳腺癌名家讲坛、免疫治疗、骨转移治疗以及内分泌治疗一一展开,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编辑 | 郝冉(中国医学论坛报)

群星璀璨 相聚7月云端——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年会暨全国乳腺癌大会盛大召开

如果觉得《群星璀璨 相聚7月云端——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年会暨全国乳腺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