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揭秘:云冈石窟为何会有维摩造像呢|百家故事

揭秘:云冈石窟为何会有维摩造像呢|百家故事

时间:2019-08-30 03:21:03

相关推荐

本篇文章收录于百家号精品栏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题将聚集全平台的优质故事内容,读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维摩诘,梵语译意为“净名”或“无垢称”。《维摩诘经》中说他和释迦牟尼同时,是毗耶离城中的一位大乘居士。尝以称病为由,向释迦遣来问讯的舍利弗和文殊师利等宣扬教义。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45窟就有维摩像,第1窟的南壁窟门两侧分别雕刻有维摩像、文殊菩萨像,佛经里有《维摩诘经》,诘(jie),盘问、反问之意。维摩是《维摩诘经》中的主人公,在这部经中以居士的身份出现。

他被描述成一个俗人,同时又是一个正在修行菩萨道的化身。在被描绘成一个享受尘世一切快乐的普通的佛教修行者的同时,他又被描述成一位使他人觉悟的精神导师。该经通过两个人一问一答的方式来阐述佛教的理论,所以称之为诘经。

《维摩诘经》对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与士大夫阶层的影响特别大,唐代大诗人、佛教徒王维的号就是维摩诘。该经的中心思想就是强调居家修行的意义,认为要达到解脱不一定要过严格的出家生活,只要:“实无所贪,远离五欲淤泥”就能“通达佛道”,是真正的“菩萨行”。

佛教并不是一种颂扬神或众神力量的宗教,勿宁说他是一种颂扬人的力量或智慧的宗教。由于这样的情况,佛教为人在尘世中开掘他的力量和智慧提供了一系列道德和心理修炼方法。在佛教教义中,人能决定他将在尘世中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不论是悲惨的还是幸福的,在这种意义上,人总被认为是他自己的生活的主宰。

然而如果没有因果报应和轮回这两种宗教信仰,佛教就不能被看作是一种宗教。佛教使人相信,不管一个人做什么,说什么,他都必须对后果—恶报或者善报负责。

在佛教的发展过程中,其教义和修炼变得非常复杂。大乘佛教是佛教史上的后来者,他特别强调菩萨道的修行,把他当作本派的主要特征。大乘教义认为,众生皆可成佛,或者说众生皆可达到涅槃或圆觉之境,那么众生便皆能进行菩萨道修行。

《维摩诘经》便是阐述上面所说的大乘空宗哲理。《维摩诘经》认为,不管一个人如何修行,不论他是一个俗人还是一位出家者,他必须在尘世中修行并且视尘世为净土,维摩本人就在他的家庭和社会中达到了他的净土。

《维摩诘经》传入中国后,直到公元5世纪初才得到广泛传播。持基本相同观点还有《华严经》。

《维摩诘经》的思想,即佛教修行应该世俗化,在河西走廊的凉州建立北凉政权的沮渠蒙逊放扬光大了这一思想。北魏太武帝用武力灭掉了北凉政权,将凉州的僧人与工匠统统的俘虏到了平城即今天的大同。后来又用长期生活在凉州僧人昙曜主持开凿了云冈石窟,凉凉州以及西域的那些佛教东西无一不渗透到云冈石窟之中,洞窟之中出现了维摩的造像,那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张梦章:(文博硕士)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大同作家协会会员 大同周易研究协会常务理事

如果觉得《揭秘:云冈石窟为何会有维摩造像呢|百家故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