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桂林旅游新发现 II 神奇的龙井 一个待开发的乡村旅游胜地(中)

桂林旅游新发现 II 神奇的龙井 一个待开发的乡村旅游胜地(中)

时间:2022-10-29 05:52:35

相关推荐

神奇的龙井,一个待开发的乡村旅游胜地

文/唐榕

2·神秘的鱼井大塘

龙井有个古称,名“鱼井”。何谓“鱼井”?说的是龙井水中鱼虾特别多,个儿大,故名“鱼井”;称鱼井北面的大塘古村为“鱼井大塘”,南面的蒋家村为“鱼井蒋家”,西南面的村庄为“大天井”,统称“鱼井大塘”。据《全县志》(注:全州县以前叫全县,1950年更名为全州县)记载:“鱼井大塘在建江龙井村后,石山绵亘,山下有泉从岩穴中涌出,汇为二塘,阔约数亩,澄清可鉴。有鱼游泳,大者体长数尺,小者亦尺余,鱼不畏人,投以石摇尾而已。塘上有石崖有石亭可憩,水声浪涌,终日不息,自龙井经阎家、阳堰垌达洛口大坪,约50里,灌溉田亩不可以数计。”生产队时人们还时不时经常拦河放水,捞取大个的鱼、虾和蟹的。

从“鱼井”流出来的河水绕村望北流行,灌溉着安和、凤凰、绍水三个乡镇的上万亩良田。

“鱼井大塘”距安和镇政府三公里许。南临土枧头,北连大天井,东北与龙家村相隔不远,西与江明、跳石埠等村隔江相望。清时属建安乡——二十七都三甲,民国时属内建特别乡。该村地处越城都庞二大山脉之间狭长平川之中,南促而北阔,南可经四所、万板桥、界顶而达兴安,北至麻市则一马平川,而建江婉蜓其间,滋润着此方土地。

大塘村名的由来,源于岭脚不远处有一湾池塘泉水四季不涸,远眺则状若“金盆”,由是以大塘命名。旧时大塘村居民多依山围塘而建,村后古木葱茏、山石嶙峋,所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塘泉之水北流,其溪沟曲走村间,村中古道,沿溪而行,有古桥多座,或条石横架、或半月拱跨,小桥、流水、人家,古意盎然;若登高望远,则后山葱茏,更远倚巍巍都庞。村前田畴间一湾塘泉,水色澄碧,水流成溪绕村望北流行,至龙井村北与龙井之水合流,灌溉着杨堰大垌之千倾良田。稍远则建江蜿蜒流过,极目远望,则都庞、越城风光尽收眼底。如此山环水绕的一处村落,叫人不能不佩服古村先人的眼光。

村庄整体格局坐东朝西,所谓青山启后,绿水承前,符合于古人的风水学,不愧为风水宝地。村后之龙头石山长年封禁,不许就近取柴伐薪。而山间古木花草竞秀,则四时风景不同,山光水色可悦人眼目,亦可怡人心性。

走进大塘,该村厚重的历史底蕴扑面而来,沿街破损的功名甲石见证了该村昔日的荣光。据了解,该村很有一些背景和文化历史。村中姓氏,以唐氏为主,间有陈氏蒋氏。唐姓始祖延康、延昭兄弟,湖北江陵人。唐延康为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唐延昭为文科举人。

查《唐氏大族谱》等资料,大塘历史上有文科举人科名者凡二:一为大塘建村始祖唐延昭,元至大壬子科;一为唐尚光,清光绪癸巳(1893年)科中式第九名为进士,清光绪甲辰(1904年)科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旋授编修。另有武举人两名,分别为嘉庆十三年(1808年)戊辰科武举人唐良藩,同治六年(1867年)丁卯科武举人唐必见。值得一提的是,唐必见与唐尚光是叔侄。

而唐尚光作为全州最后一个进士无疑是大塘村最引以为自豪的显赫人物。唐尚光,号星航,生于晚清同治年间,幼承家学,少年智慧。十岁开始出外求学应试,十六岁中秀才,二十三岁成为食官府薄禄的廩贡生,二十四岁中举,三十五岁登进士第授翰林院庶吉士。后游学日本习学法政,归国后任广西谘议局副议长,又任广西高等学堂监督(或相当于现在的广西大学校长),民国二年(19)被任命为广西高等审判分厅长,只可惜英年早逝,尚不满四十四周岁。

另外,唐尚光的门人兼女婿蒋伯文更是名闻两广,曾任粤海道尹、两广财政厅长、民国广西参议长。

行走在村中,沿途有甲石数对很是醒目。听村民说最多时有二十多对,现已多损毁,所余不多。初略统计,计有甲石五对半,诰封碑一块,古记事碑两块,复制碑两块,皆显恢弘大气,说明这个村真不简单。

3·美丽的传说

关于龙井的来历,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

传说这里是直通东海龙宫的出入口,龙王、龙母经常在这里出没,故名“龙井”。很久很久以前,这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有一条盘踞在井底的青龙,修炼成精后,化变人形,常与当地的人们来往。久而久之,他爱上了附近母里村里一位美丽的姑娘三姑,两人情投意合,恩爱无比。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年突然灾难降临,连续几个月下大雨,致使这里洪水泛滥,民不聊生。青龙心地善良,非常同情受苦受难的人们。于是他决定凭借自己修炼的法力去上界打听个究竟。经过四处查访,终于弄清了发生水灾的原因:原来玉帝在王母娘娘生日时因为高兴喝得酩酊大醉,天旋地转,在批阅奏折时把雨簿写错了。

这样,就弄得这一带洪水滔滔。青龙得知这个原因,便偷偷地溜到天宫里,改了雨簿,使人世间慢慢地恢复了本来面目。青龙因违犯天条,被天兵天将所杀。青龙死后,他的骨骼化作高山,这就是龙井村后的龙头岭;他的面部七窍化作七个巨大的池塘,这就是现在的龙家井塘;口中龙珠遗落在龙家村里,被村里人所收藏,成为当地人的镇村之宝。噩耗传来,三姑痛不欲生,纵身跳下龙井殉情。她的身体化变成一座土山脉,与青龙相伴。不信你看,村后那一石一土两座绵延不断的山脉就是他们俩的化身。

后人为了纪念青龙,将全村人改姓为“龙”,村名改为“龙井村”(又名“龙家村”),七口井塘改为“龙井”。还修了一座庙,里面供奉着龙王和三姑娘娘,只可惜那座庙不知何时已经倒塌,现已不复存在了。

“龙井”一连串的傍山天然连池井塘相连,绿水碧波,四季长流,深不见底,至今无人知晓它的深度,在当地传为神井。特别是中间最大的那口井塘中有一大股泉水直往上冒,仿佛沸腾的开水一般。村里的小孩子夏天都喜欢来这里洗澡游泳,他们从高高的树上或石头上跳进水里,身子不但不会下沉,反而被底下往上冒的泉水给托浮出水面。井底有一棵直径约2米的大树,仿佛生长在水里,虽没有树叶,但树干树枝俱全,长年泡在水里,竟不枯不朽。井塘附近山上三姑庙的遗址还在,据说旧时每逢旱灾时,村民就来这里求雨,井底之树便成为村民求雨的“法器”,并由此留下了“三姑娘娘”的传说。

传说,有一年发大水,井里飘浮出一段大树枝,沿河下游相距约10里地三个地方的村中百姓做了一个同样的梦:龙王要他们分别将那树枝锯断一节雕刻成一尊雕像,取名大姑、二姑和三姑,供奉在庙里,可保当地一方平安。每逢干旱年景,远近的村民们抬着大姑或二姑、三姑娘娘“回娘家”,敲锣打鼓前来求雨。求雨时,除了焚香祭拜大姑或二姑、三姑娘娘外,还必须安排一位龙家村的“龙子”(全村能潜入深水之下一刻钟以上的男子)下水,潜入龙井深处,找到水中那棵大树,用绳绑住树蔸。岸上的人们用力拉动绳索,直至树枝被撼动,冒出浑水时,片刻间大雨便倾盆而下。说来也怪,方圆几百里一遇到缺云少雨,旱情肆虐,苦难百姓只要到三姑庙求神祈雨,都会如愿以偿,甘露降临。因此千百年来,这一带从来没有遭受过旱灾。据说这大姑、二姑和三姑就是东海龙王的三个女儿。

村庄背后的石山岭之间,是一片上千亩的茅草坪,是村民们养殖牛羊的天然牧场。小时候在家放牛,只需将牛群赶入草坪里,便不需再理会,牛群自由地在草坪里吃草,直待天黑时将牛赶回去即可。

这里的茅草可长成一米多高,尾部结一个长长的穗子,仿佛麦子一般。搞生产队的时候,每到冬天,村民们便将这漫山遍野的茅草割了运回去,用于村集体烧石灰窑和红砖窑,所以又叫“窑草”。

村后山顶上有一个古石寨,历经几百年了,至今仍保存较好。石寨占地约四十亩左右,四周石林环绕,缺口处都有大石块砌墙封闭。建有南门、东门两座石门,东门通山下,南门通往怪石峋嶙、群峰险峻的喀斯特石林,有一条石径通往龙井村。更奇特的是寨内有一泉井,泉水甘甜,长年不断,足够几百人的生活用水。以前寨内还有几座平房,供人们避风躲雨。据老人们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说法是,石寨是周边几个村集资建起来用于兵荒马乱躲避灾难的。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有游击队在此抗击日寇。此言有理,全州地处湘桂走廊,”南北通衢,楚越门户”,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未完待续……)

【编辑 | 夏岩,正文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唐榕,60后,桂林市全州县安和镇人,毕业于广西师大中文系,做过教师、记者。现在南宁工作,为一家传媒公司负责人。

如果觉得《桂林旅游新发现 II 神奇的龙井 一个待开发的乡村旅游胜地(中)》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