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经历五次手术 肿瘤反复复发 上海医生跨院合作24小时通宵手术切八斤顽瘤

经历五次手术 肿瘤反复复发 上海医生跨院合作24小时通宵手术切八斤顽瘤

时间:2021-07-13 20:38:13

相关推荐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传来一段合作佳话:在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晓华团队与第九人民医院董佳生教授团队的协同合作下,为一位后脑勺长了罕见巨大肿瘤(肿瘤长约30厘米、周径超过80厘米、重达4公斤)的38岁女患者成功切除肿瘤,并成功进行伤口皮瓣移植。

据了解,患者曾做过五次手术,肿瘤反复复发,这次术前肿瘤枕颈部生长到背部,手术医生历经整整24小时的艰辛拼搏获得成功,患者术后伤口恢复良好,等待进一步治疗。

“上海的专家给了我尊严,给予我再次做正常人的机会!”患者激动地说。

今年9月中旬,神经外科主任张晓华专家门诊来了一位来自黑龙江的特殊患者。虽然天气炎热,但这名患者厚厚的外套以及脖子上的围巾引起了周围病人的注意,当张晓华主任揭开围巾时顿时吃了一惊,患者枕颈部露出个硕大的肿瘤,肿瘤表面已经腐烂且渗血,上面还有蛆虫在蠕动,并发出阵阵恶臭。

张晓华替患者稍加清理后仔细询问了病史,才知道这是4年前的一位老病人,当时患者出于自身原因未进行术后放化疗, 肿瘤再次复发,病人受肿瘤折磨外貌已完全改变无法辨认。

入院后进行全面术前评估发现,这名患者的营养状态极差,体重已下降到42千克(包括巨大的肿瘤重量),血色素仅有5克。

面对这种状况,张晓华马上组织全院多学科讨论,并邀请了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董佳生教授团队来出谋划策。

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张晓华马上整理出解决每个问题的方法和应急预案。

接下来四天里,患者每天获得输血400毫升,并结合其他营养支持治疗。

手术前两天,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潘耀华给患者做了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成功阻断了肿瘤的颈外供应血管。但意外发生了,由于病人属于肿瘤体质,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介入手术中突然发生了脱落血栓漂流到脑内血管造成分支堵塞,患者马上出现右侧肢体偏瘫和失语的情况。

当机立断!潘耀华医生及时通过血管造影找到血栓部位,通过高超的取栓技术紧急把堵塞脑内血管的血栓取出;再予以药物治疗,患者第二天白天已基本恢复了肢体和语言功能,保证了第二天手术的如期进行。

次日上午,麻醉科主任医师陈杰为患者进行了全身麻醉,张晓华按预定方案直接进入肿瘤切除手术,在头部寻找有限的正常皮肤安装好头架,然后寻着肿瘤和正常皮肤的边界做切口,并迅速而娴熟得沿着肿瘤和正常组织的界面分离……最后,张晓华完全阻断了最深部肿瘤主要的椎动脉血供,接着如秋风扫落叶般把大体肿瘤全切了下来。

经过整整五小时连续“扫荡作战”,侵袭周围的残存肿瘤组织终于全部得到切除,肿瘤紧挨着的神经和大血管都未受到任何损伤。取下来的全部肿瘤组织足足有四公斤重。

肿瘤切除后留下了直径约十几厘米大小的皮肤缺损,深部颅骨和颈椎骨及椎动脉完全敞开裸露着。在手术显微镜下,董佳生教授在缺损皮肤组织周围寻找合适的供吻合的动脉和静脉,然后从病人腋背部取下足够面积的带动静脉血管蒂的游离皮瓣以及从大腿取皮来移植覆盖在取游离皮瓣的腋背部,最后将游离皮瓣的动静脉血管通过显微血管缝合吻合到预留的动静脉血管上,并缝合了皮肤,这时已经是手术第二天凌晨4点。

但意外再次发生,游离皮瓣的颜色逐渐苍白,董佳生教授果断打开已密密缝合好的皮瓣,发现吻合好的动脉快速栓塞了,并从动脉管腔内取出长长的血栓,又是重复的两个多小时显微血管缝合,在长时间观察后,董教授再次把皮瓣皮肤密密得缝合好,只见皮瓣已恢复熟悉的“白里透红”的颜色。

整整24小时手术终于成功结束了。

手术完成后,病人马上被送到监护室密切观察。患者在术后24小时内又再次经历了偏瘫和失语,张晓华和潘耀华主任准确判断了血管痉挛缺血的病因,并及时施行相应的治疗,患者在短短两天后就基本恢复到了正常。

术后四天后,患者从监护室转到了普通病房。目前病人已起床走路,后续将进行放化疗。

作者:叶佳琪 唐闻佳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觉得《经历五次手术 肿瘤反复复发 上海医生跨院合作24小时通宵手术切八斤顽瘤》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