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公文紧急程度 公文紧急程度特提什么意思

公文紧急程度 公文紧急程度特提什么意思

时间:2024-01-03 02:54:58

相关推荐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公文版头部分六要素】

1.份号

份号是指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是将同一文稿印制若干份时每份的顺序编号。并不是所有的公文都需要编制份号,《条例》规定:“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编制份号的目的是掌握公文的印制份数、分发范围和对象。当文件需要收回保管或销毁时,就可以对照份号掌握其是否有遗漏或丢失。

如需标注份号,一般用6位3号阿拉伯数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

2.密级和保密期限

秘密等级是标识公文保密程度的一种标志。保密期限是对公文密级的实效加以规定的说明。《条例》规定:“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如需标注密级和保密期限,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二行;保密期限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如“密级★1年”。

3.紧急程度

紧急程度是指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电报应当分别标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如需标注紧急程度,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如需同时标注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按照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的顺序自上而下分行排列。

4.发文机关标志

发文机关标志是公文版头部分的核心,用套红大字居中印在公文首页上半部,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35mm,推荐使用小标宋体字,颜色为红色,以醒目、美观、庄重为原则。字体要庄重、规范、美观、大小适度(一般应小于上级机关的字体大小)。

发文机关标志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二是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称,也可以单独用主办机关名称。如需同时标注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一般应当将主办机关名称排列在前;如有“文件”二字,应当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以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为准上下居中排布。

5.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是指党政机关制发公文的编号。公文标注发文字号,一可表明该公文出自什么单位,二可表明形成的时间及顺序,便于公文的管理和统计,并可有效地利用发文字号进行查询检索,同时方便公文引用,有利于提高公文处理工作的效率。

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如“国发〔〕12号”,“国发”是国务院机关代字,“〔〕”代表年份,“12号”是文件的发文顺序号。其中发文字号中的机关代字应由机关的办公厅(室)统一编排,从机关和单位名称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字,并注意名称相近的单位机关代字不能重复或雷同。年份、发文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发文顺序号不加“第”字,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在阿拉伯数字后加“号”字。

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发文字号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居中排布。上行文的发文字号居左空一字编排,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

6.签发人

《条例》规定:“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在上报的公文中标识签发人姓名,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上级单位的领导人了解下级单位谁对上报的公文内容负责。同样,也是下级单位表示谁可以对上报的公文负责,以保证上报公文的及时办理。

签发人,由“签发人”三字加全角冒号和签发人姓名组成,居右空一字,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签发人”三字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姓名用3号楷体字。如有多个签发人,签发人姓名按照发文机关的排列顺序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均匀编排,一般每行排两个姓名,回行时与上一行第一个签发人姓名对齐。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应与发文字号处在同一行并距红色分割线4mm。

【公文写作常见问题解答】撰拟通知标题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解答】标题是通知的“眉目”,一定要写得准确、规范、明晰。以下几点细节问题需要引起我们注意:

(1)“发文机关 + 文种”的写法应该慎用。前些年形成的通知标题,还有“发文机关 + 文种”的写法。这种标题用于公开发布的周知性文件较为适宜,用于进入正式收文办理程序的下发文件就不够规范。

(2)仅用文种名称“通知”二字作公文标题是错误的。一些公文教材认为写作通知可以直接用“通知”两字作标题,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既违背《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公文标题应当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组成”,又不便于实际工作中发文、收文办理,也不利于文件的编目调阅。

(3)“紧急通知”的用法。如果通知的事项十分紧急,可以把“紧急”二字直接写入公文标题之中,放在文种“通知”之前。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防范大雾天气影响交通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如此标注,即使文件不方便显示格式上的紧急程度,仅有公文标题一项也不会贻误文件的传递与处理。

(4)“补充通知”的用法。如果通知的事项是发文机关对不久前就同一内容所发通知的补充,可以在后发通知的标题中加入“补充”二字,放在文种“通知”之前。如此标注,可提示阅文机关注意前后两个“通知”的内在联系与补充关系,便于对文件整体精神的把握与贯彻执行。例如国务院的两个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通知》在前,《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补充通知》在后。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公文考点积累之“公文的分类”】

在考试中,公文的考察,如果是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难度并不大。认真仔细的学习,客观题很多同学是能保证不丢分的。公文在学习过程中重点也是比较突出的,像公文的分类、公文的格式规范、文种的选择等知识点都属于客观题的考点。如果以主观题的形式考察,对于考生来说难度也不高,但是要拿到高分数确实也不易,需要较强的写作功底。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公文的分类。

一、按公文的行文关系划分

行文关系,是指发文机关同收文机关之间的公文往来关系。这种关系是根据机关的组织系统、领导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的。通常划分为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三类。

(1)上行文。上行文就是下级组织向上级组织所发送的公文,具体而言,指下级机关向上级领导机关,下级业务部门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送的公文,是自下而上的行文。主要有报告、请示以及上行意见。

(2)平行文。平行文是指同级或者不相隶属(无领导或业务指导关系)的机关单位之间的行文。如:各个平级的党委之间,平级的政府之间,党委的各个部门之间,政府的各个局、委、办之间,都是同级平行机关;再如:省军区和省人民政府之间,学校和工厂之间,工商业公司与银行之间,没有领导关系或业务指导关系,则是不相隶属的机关。平行文主要有函、议案、平行意见。此外,部分通知、纪要等,在特定情况下也可平行发送。

(3)下行文。上级机关、部门、单位对有隶属关系(有领导或业务指导关系)的下级机关、部门、单位的行文。比如,党中央给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国务院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以下类推,下同)所发的文件就是下行文;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委、办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对口的有关部、委、办、厅(局)所发的文件,也是下行文。

二、按公文的涉密程度和阅读范围划分

从公文的内容是否涉及党和国家的秘密,涉及秘密的程度,以及发文机关对公文所的阅读范围,可将公文划分为涉密公文、普通公文和公布性公文。

(1)涉密公文。涉密公文是指内容涉及党和国家的秘密,需要控制知密范围和知密对象的公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与《条例》均明确规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据此来划分涉密公文,就形成绝密公文、机密公文、秘密公文三类。

①秘密公文:含有一般的秘密,泄露会使国家或团体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②机密公文:含有重要的秘密,泄露会使国家或团体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害。

③绝密公文:含有最重要的秘密,泄露会使国家或团体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损害

(2)普通公文。普通公文是相对于涉密公文而言的。具体指不涉密但限于本机关或本组织向相关的组织机构传递或内部使用、不向社会公众公布与传播的公文。

(3)公布性公文。指直接向社会公众和国内外公开发布的公文,如公报、公告、通告以及公开发布的决议、决定、命令等。通常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传媒或公开张贴等方式进行公布。

三、按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划分

(1)特急公文。习称特急件,指内容与事项特别紧急的公文。其送达与办理时限一般不得超过24小时。

(2)加急公文。习称急件,指内容与事项比较紧急的公文。其送达与办理时限一般不能超过3日。

(3)一般公文。习称平件,其办理时限一般不宜超过15个工作日

【练习】

1.(单选)下列公文属于上行文的是:

A.批复 B.通报 C.决定 D.请示

1.【答案】D。解析: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公文的分类。上行文是下级给上级呈送的公文,请示是典型的上行文。而批复、通报、决定等一般是下行文。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岂 不 更 快

有一人奉命去送紧急公文,上司特别地给了他一匹快马。但他却 只是跟

在马的后面跑。路人问他:“既然如此紧急,为什么不骑马?” 他说:

“六只脚一起走,岂不比四只脚快?”

#笑话##搞笑沙雕幽默爆笑冷笑话段子笑话##每日一更,幽默笑话##那些压箱底的笑话##今日笑话#

【问题】文件印制(包括缮印、校对和用印等)环节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您了解了吗?

【解答】文件经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分管负责人签发后即送交印制部门印制,进入制发阶段。只有通过缮印、校对等环节,才能成为正式文件。

文稿送印前要注明紧急程度和密级标志,并确定印制份数,编好发文字号,以便一并缮印。

缮印和校对工作,是文书处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文件的处理速度和准确性。在具体印校时要求做到:

(一)缮印要按公文格式国家标准规定进行,文件的字数多少要和纸幅大小相适应,最大限度地避免在末页出现“此页无正文”的现象。

(二)印制时要分清主次缓急,急件先印;密级较高的文件应由专人负责打印;大量印刷的文件应指定专门印刷场所。

(三)印制文件时需认真校对,校对是保证公文不出差错的重要一环。校对的方法当是一人念原稿,一人查印件。发现文稿上有疑问,应向承办人员提出核对,不得擅自改动。

文件印制好以后,还需加盖机关印章,这是代表机关的标记。加盖印章的文件才能生效,这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习惯。具体的用印规范是除了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文件、纪要以及采用电报形式发出的文件不加盖印章之外,其余文件都要加盖印章。

有些文件,如命令(令)以及议案等,则需要加盖主要负责人签名章。

【问题】在公文处理实践中,应如何对收入的文件做好分类处理?

【解答】(一)按需要分类办理

这是收文办理中最基本的办法,将需要办理的公文与不需办理、只需阅知的公文区别开来,以便按照不同的要求对公文进行处理。

(二)按来文的方向分类办理

按来文的方向分类,是最简便易行的分类办法,也是在区分了是否需办件之后,再做分类时经常采用的办法。以一个地级市政府为例,将收到的公文,按国务院(及办公厅)来文、国务院各部委来文,省政府(及办公厅)、省政府各厅局来文,市政府各部门来文、各县市区政府来文等类别分类办理。

(三)按秘密等级分类办理

主要应用于电报,如将电报按明码、密码分成两大类,便于按保密要求分别对待和处理。

(四)按重要或紧急程度分类办理

将领导同志的批示件作为重要和紧急的公文对待,单独做出标注,或者单独统计,同时更要精心地处理,更及时、迅速地运转并反馈办理情况。

(五)按审批事项分类办理

有的部门会收到并需办理一些批量较大的涉及审批事项的公文,这类公文数量多,有其特定的处理要求,也有专门的处理方式,所以有必要单独分类处理。如在市一级政府需要办理的文件中,就有许多请示件涉及因公出国审批、土地审批、股份公司审批等专项审批,如果对这些来文进行单独分类,就可以将这些文件从大量的其他请示件中分离出来,便于简化程序,专项处理,加快运转,方便基层,同时也有利于经办公文的同志对此进行查询和统计。

公文分类要掌握突出重点的原则,分类要方便工作,分合有度,防止过于繁琐。

#高效公文写作# 开会前发现会议材料有错要不要收回重印呢?

虽然说每次开会的材料都要经过反复校对才能付印的,但也不是绝对不会出错的,朱雀就经历过多次这样惊心动魄的时刻,距离开会只有一个小时了,突然发现材料有错,怎么办?

一、看看是什么样的错误。如果是标点符号、页码这种无关紧要的小错误,考虑到把会议材料全部收回重印成本比较高,可以不理。即使有人发现了,也无伤大雅,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二、看看重印是否麻烦。如果错误比较明显,但是所在的那份会议材料页码不多,收回重印不麻烦的话,还是有必要收回重印的。

三、如果错误比较明显,所在会议材料页码很多,收回重印很麻烦怎么办?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过,紧急应对措施就是把主席台的材料以及涉及到的参会单位的材料收回重印,然后会前进行温馨提示,会议材料会后回收,请参会人员不要带走。

刚刚工作的时候,每次开大会都会高度紧张,生怕出现什么纰漏。等到工作多年后,经历了大大小小各种状况,终于明白不可能每次会议都能做到毫无纰漏,只要做好应急预案,出现任何状况都能第一时间妥善处理好,那就算是圆满完成任务了。

朱雀还经历过比会议材料出错更严重的状况,想知道是什么吗?点个赞告诉我,下次我再分享出来。

如何高效起草紧急会议领导讲话稿?

效率,是体制内考验和评价干部能力的重要一条。特别是起草紧急会议的领导讲话稿,让不少人唉声叹气、望而生畏,那么,如何高效完成这样的任务呢?我谈几点体会。

首先是“不要怕”,要有胆子“敢上”。某种意义上讲,越是紧急任务,越见干部担当。不论你是不是单位的“笔杆子”,关键时候该上就得上,毕竟起草公文是机关干部的基本能力。所以,与其纠结“不得不”,不如坦然“干就干”。

其次是“有预期”,要把判断“跟上”。时间紧的材料,也是最容易“过关”的材料。对这样的稿子,领导一般不会太苛刻,只要点出了几个“关键点”,那么就是“好稿子”。所以,咱们都要务实一些,不要想着“半小时内出精品”,对大多人而言,那是不切实际的。你应该首先保证“完成”,再去追求“完美”。所以,一篇合格的公文,是前提;能够起草一篇合格公文,是王道;

最后是动脑筋,要有方法“能上”。任务越是紧迫,你构思稿子的时间越是短暂,就越需要集中精力攻其一点,聚焦起草材料中的某一部分。至于材料的其他部分,就需要善于把已经成熟的材料转换过来,这样才能保证稿子总体质量“合格”。比如,一个紧急工作部署会,在起草领导讲话时,可以把稿子分为提高认识、明确重点、组织保障(或工作要求)三部分。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这三部分都可以从上级文件、本级方案中大量吸收转化,而你只需要集中精力,把领导“需要特别强调”的事项加上去即可。

总之,越是急难险重,越需要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只有这样,领导才会认可,下级才会服气。

曾国藩正准备就寝,外面骤然响起急促的马蹄声,木匣上写着:六百里加急,送东流两江总督曾大营。为何这般火急?他匆匆拆开信套,一行字跳进眼中,只觉两眼一黑,手一软,人瘫倒在椅子上,刚出房门,康福捧着一个木匣正从大门口进来:“大人,朝廷来了紧急公文。”

曾国藩急忙接过木匣进了屋。木匣打开了,露出一份兵部信套,兵部咨文从手中飘落下来……

原来,兵部咨文报告了一桩天崩地裂的事:

咸丰皇帝已于七月十六日晏驾热河行宫,皇长子载淳即位为新主。

过一会儿,曾国藩回过神来,吩咐九弟满弟连夜布置灵堂,传令闺城官吏,明天一早成服,会集于总督衙门,给大行皇帝行哭拜礼。两弟走后,曾国藩把房门紧闭,静静地思索着这突发的重大变故。

皇上只有三十岁,正当盛年,虽有体弱多病、常常咯血的传闻,但曾国藩从没有想到皇上会这么快地驾崩。尽管这些年来,皇上对自己有过猜忌,但总的来说还是信赖、依界的,尤其是去年实授两江总督,这表明猜忌已大为消除。有此际遇,本人生大幸,正要乘风远扬,岂料……曾国藩心里很痛苦,叹息自己命运多塞。他拿起兵部客文,将八个顾命大臣的名字再细细地看一遍。新主只有六岁,国家的大计今后都在这八个顾命大臣的手中,自己的命运,湘勇的命运,乃至东南大局的命运,都将听命于这八人的安排。八大臣中载垣、端华都是袭爵的王爷,名位虽高,人却平庸;景寿是个射马,为人木讷谨慎,无所作为;名列第四的肃顺,是曾国藩熟悉而钦佩的人,他干练刚明,早为朝野所知,尤其是力主起用汉人平乱,足可证明他是满蒙亲贵中有识之士。

曾国藩永远记得,当年的出山,正是基于肃顺向大行皇帝的荐举,而去年的实授江督,更是因为得力于肃顺对大行皇帝的劝说。没有肃顺,说不定会没有今日的三军统帅;没有肃顺,说不定自己现在仍处在孤悬客位的尴尬局面。曾国藩是感激肃顺的。但肃顺太专权,太跋扈了,积怨甚多,仇人甚多,曾国藩一直审慎地与他保持着不远不近、不亲不疏的关系。另外四人都唯肃顺马首是瞻。端华是肃顺的异母兄,载垣与端华亲如兄弟。这样看来,除开一个景寿外,其余七人都是一党,这一党的首领便是肃顺。顾命大臣,远者如南北朝的傅亮、徐羡之,近者如本朝的鳌拜,都没有好下场。顾命大臣地位太高,权力太大,既为别人所嫉恨,又难尽如新主之意。一旦新主羽翼丰满,根基巩固,便会嫌顾命大臣的束缚。而顾命大臣又往往自恃功高,不甚敬重新主,也就容易为新主制造加害的口实。对于这些复杂的君臣关系,曾国藩是揣摩得很透彻的。何况现在这个顾命大臣的首领是如此的刚慢自用,不得人心,又是如此明显地结党拉派,自我孤立,他能“顾”得久吗?曾国落为肃顺的前程捏着一把汗。

第二天一早,安庆城里的文武官吏们一齐前来督署,身着素服的曾国荃带着他们,在大行皇帝的牌位面前三叩九拜,然后放声大哭。曾国落想起咸丰帝对他的恩德,动了真情,眼角边不断流出泪水。曾国荃和大部分官吏们只是阴沉着脸,干号了几声。

正哭拜之际,胡林翼赶来了。他是特为来安庆祝贺的,进城后见到素灯白花,惊问其故,才得知这一消息。胡林翼赶忙驱马来到总督衙门,来不及与曾国藩等人打招呼,先对着咸丰帝牌位大哭了一通。哭临结束,曾国藩置办素酒,为胡林翼洗尘。吃过饭,二人携手来到签押房。曾国藩吩咐荆七,今日一律不见客,他要与这位心心相印、足智多谋的老友畅谈当今的局势。

“大行皇帝驾崩,既感意外,又不感意外。”胡林翼平静地说。他没有曾国藩那么多的忧心,且自己正患咯血,极需保养,他哭临纯粹是演戏。“应甫、壬秋这一年来,信里都提到圣体不康,京师知内情的人都说,皇上的病难以痊愈。不过,毕竟只有三十岁,也太早了,我又感到意外。”

“大行皇帝即位十二年,长毛就造反十二年,没有过一天安宁日子。

去年洋人兵临京幾,被迫求弥木兰,身体原就弱,又受此奇辱,更是雪上加霜呀!”曾国藩的情绪仍在悲痛之中。

“本来,京师有恭王在那里应付,洋人的事也平息了,大行皇帝在热河好好休养休养,身体也就会日渐好转。偏偏大行皇帝年轻,放任自己,不知爱惜,终于越来越不济。”胡林翼不悲痛,反倒不讲情面地揭穿了咸丰帝毙命的老底。他出身官宦之家,年少时也是个浪荡子弟。二十岁那年,时任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的胡达源,下狠心把儿子死死地打了一顿,这一顿打把胡林翼打转了,二十四岁乡试高中,第二年连捷中进士点翰林。胡林翼虽然以后克己修身,但可惜,少年放荡时得下的疝疾却害了他一生,不仅身体懦弱,更使他后悔莫及的是,三妻四妾没有给他生下半个子女。因为有这层缘故,胡林翼对咸丰帝的死因看得清楚。

素来谨慎的曾国藩从不在人前谈论皇上的事,更何况是皇上不光彩……

关注收藏点赞转发评论留言,[祈祷][来看我][赞][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微故事: 下黑手小伙心黑手狼挖下大坑,半夜三更老者指石狮大哭:"给我砸!″。北宋仁宗年间,辽军又一次大举进犯边关,紧急军情公文一封又一封送达东京。皇帝为这事烦心的很,到底派谁去抵挡辽军的进攻呢?大宋朝自开朝以来就重文轻武,特别提防武将权力过大,但边境时常不稳又只能倚重武将。

朝堂之上,大臣们纷纷推荐杨老令公率军出征。杨老令公从打仗来说自然是威名赫赫,可皇帝有自己的小心思啊。仁宗微微沉着脸听着群臣们言语也不说话,眼角瞟了一眼还没有发言的潘太师。潘太师察言观色心里有了计较。说起拍皇帝马屁摸皇帝心思潘太师那绝对是一把好手。

潘太师施施然走出班列,先轻咳一声:

"臣倒另有一人推荐。"

只一句话就让仁宗皇帝有了兴趣,还是太师懂我,"太师请讲″

"令公年事已高不宜久战,不如派一员猛将为先锋,定能击退敌军",潘太师微一停顿又说道:"圣人云举贤不避亲,我有一儿名豹,熟识兵书武功盖世,可出任先锋之职″。

八贤王早就不满这潘太师弄权,现在又插手军务,试图捞取军权。于是说道:"果然武功盖世?"

潘太师微昂头,傲然说:"当然不假,如果有人不服,我儿愿设擂七天,受天下英雄挑战!"

八贤王见他这么说也不好明着反对了,皇帝也抚掌大笑:"好,好,就设擂选出大宋好儿郎。″,接着又说道:"八王叔可为主持,太师监理。″两人领旨谢恩。

下朝之后潘仁美又想到一件事,虽然他的儿子潘豹武艺极为出众,一般的好手都不用担心,但杨家世代习武又素有战功,几个儿郎武艺均不弱于自家孩儿,须得有所防范才是。于是潘仁美以探望令公身体为由,来到杨府并送上一份厚礼,两人一番客气后离去。

令公焉能不知潘仁美送礼的意思,一方面如今皇上不希望他带兵,另一方面潘太师亦不希望他杨家儿郎前去打擂争胜。于是吩咐下来,杨家人一律不得前去打擂,违者家法伺候。想想还是有点不放心,其他人还好说,唯有最小儿子杨七郎素爱争锋好胜,未必能听话不去。于是特别指定两名可靠家将,这几天将七郎看好了,只能在府中玩耍,绝不可出府闹事。

太师府中,潘仁美对潘豹面授机宜,如此这般这般。潘豹大笑道,:"爹爹果然好计算,那杨家收了厚礼自不好意思前来攻擂,虽然孩儿并不怕他们,但能少一点阻碍总是好的"。潘仁美点头说道:"吾儿能知不一味争胜,甚好″。潘豹又笑着说:"都是爹爹教导,且那一计孩儿也早准备去,这次定能将先锋之位拿到手″。

(未完待续)

如果觉得《公文紧急程度 公文紧急程度特提什么意思》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