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张天佑 张天佑3d推荐码

张天佑 张天佑3d推荐码

时间:2022-06-25 23:22:19

相关推荐

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满心欢喜地以为,濠州、滁州这一带起义军的统帅肯定就是他了。可不久,小明王韩林儿发下旨意,命郭子兴的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也就是濠、滁方面军总司令;郭子兴的妻弟张天佑为右副都元帅;而朱元璋只是左副都元帅,在义军领导集团中排名老末。

朱元璋郁闷极了,他想到了以前郭子兴、郭天叙父子俩是怎么坑他、怎么设法害他的,一幕幕景象浮现在眼前…

前一年,元朝军队攻打滁州东面的六合,六合的红巾军赶紧派人来滁州求援。郭子兴非常犹豫,他只想占山为王,霸占滁州这里享清福,于是硬拖着不愿意去救。

可朱元璋着急啊,他明白六合是滁州的门户,而滁州城群山环绕,只有六合这一条出口,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就说过,“环滁皆山也”,所以一旦六合有失,滁州将赤裸裸地暴露在元军面前。到那时别说享清福了,就连能不能活命都另说。

想到这里,朱元璋立马面见郭子兴说道:“大帅,六合不能不救啊,一旦元军攻陷六合,下一步矛头必将对准我们。就凭我们滁州这点人马,能抵挡住朝廷十几万大军吗?唇亡齿寒的道理,您不是没听过啊!”

郭子兴虽然不信任朱元璋,但听他这么一说,也是有几分道理。

就在郭子兴举棋不定的时候,他的儿子郭天叙从内室出来,悄悄跟郭子兴耳语了几句,父子俩就进了里屋。郭天叙压低声音说道:“父亲,朱元璋说得有道理,我们何不借此机会来个一石二鸟呢?”

郭子兴不解,问道:“何来一石二鸟?”

郭天叙笑着说道:“他朱元璋不是建议咱们救六合嘛,咱们索性就派他去,但不要给他太多人马,让他去拼命。若能救下还则罢了,救不下来,我们正好可以借朝廷的手除掉朱元璋。”

郭子兴听后大赞:“妙,果然是妙。这样即便六合没救下来,各路义军也说不上咱们什么!还真是个一石二鸟之计呀!”

说罢父子俩对了一眼,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郭子兴定了定表情从内室走出,严肃地问朱元璋道:“本帅如你所请,同意去救六合,可是这统兵将领不知何人可以担当?”

朱元璋毫不犹豫地答道:“我去,恳请大帅让我去!”朱元璋这会儿就一门心思想要建功立业,没想别的什么。

郭子兴暗喜,正色说道:“好,本帅答应你,就给你六百精兵,你可即日启程,救援六合。务必舍身用命,无论如何也要击退元军,保我滁州周全。”

朱元璋一愣,才六百人?还说的这么一套一套儿的!但想想滁州本身人也不多,也就痛快地答应了。

朱元璋就带着这600人出发了。事实证明,一个有本事的人如果势头起来了,别人是压不住的,朱元璋正是如此。他到了六合,与城中义军里应外合,只将元军先锋击退,没想到十几万元朝大军就直接撤退了。

郭子兴是万万没有想到,原本想来个借刀杀人,却反倒给了他机会,这一下朱元璋在军中的威望更高了,整的郭子兴十分郁闷。事实再证明,心胸狭窄、器量小、格局小的人,不仅成不了大事,还会影响健康。半年之后,郭子兴就因为另外的事,气急而病,不久郁郁而终了。

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满心以为大帅的位置肯定轮到他了,因为此时他在军中的威望已经都超越郭子兴了,所以郭天叙、张天佑之流根本没放在他眼里。《明太祖实录》中就记载道:“遇公事至,诸将但坐视,如木偶人,不能可否。(而朱元璋)剖决如流,咸得其宜,众心屈服。”各部将领也都听朱元璋的。

可谁知,小明王还是令郭天叙当了元帅,朱元璋不爽,但也无奈,而除掉郭天叙的计划,也就排在日程上了!

很快,这个机会就来了,因为元朝大将陈也先率领7万大军朝他们打了过来!

朱元璋令手下大将常遇春出击,三下五除二就将元军击败,陈也先也被俘虏了过来,带到营中。朱元璋一看,这姓陈的是个汉人,说他是元朝官军,其实是江苏、安徽这一带的地主武装,是为了对付红巾军而专门招募的。朱元璋觉得可以拉拢收编,于是赶紧给陈也先松绑,并热情招待他,宰白马乌牛,祭告天地,竟然跟陈也先结拜成了义兄弟。

这天,朱元璋召开军事会议,商讨下一步动向。当众人都撺掇着进攻集庆(今南京)的时候,陈也先表现出了超出正常状态的兴奋感,也跟着不停地鼓噪。朱元璋多精啊,心下就明白此中有诈。下去后让人秘查,发现这个陈也先还真是假投降,还与南京城中的元朝守将福寿保持着密切联系。

朱元璋眼轱辘一转,一条一石二鸟之计便在胸中了。他又召开军事会议,让郭天叙、张天佑、陈也先三人分统三路兵马,一同进攻集庆。郭、张二人此时也不知陈也先心怀二意,他俩只想夺回的兵权。

到了集庆城下,郭、张二人猛攻城墙,陈也先却按兵不动,等到元军杀出来的时候,与其里应外合,将郭、张二人斩于马下。可陈也先与福寿还没来得及庆祝,朱元璋亲自率领的一部人马竟杀了过来,福寿见势不妙,逃回城中,陈也先被朱元璋斩杀,而城中的元军抵抗了两下,也就弃城而逃了。

进了城,朱元璋改集庆为应天,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也终于坐上了统帅的位置,开启了他建立大明王朝的路。这一年,朱元璋才29岁!

近日,北京多个公交车站台出现一则广告:一个名为张天佑的人,自称“李白再世”,广告上不仅有他个人的介绍,还有他个人出版的诗集。

没拜读过这位张大师的旷世神作,但如果广告上“过尽文墨客,还看后来人”这句是张大师写的,那么张大师水平可能不比写春联的农村大伯,或者自费出版诗集的体制内退休大爷强。

吹牛其实没什么,是个人就爱吹。前几年还有人吹自己“当代鲁迅”呢,到现在一直都还活挺好,还能继续招摇撞骗。

但吹出牛来得经得起检验才行。写作要是不行,别处得有一技之长,好比会开个车什么的。实在不行,脸皮够厚,被判了抄袭还能觍着脸混圈也可以。

文人这个圈子特有意思。古往今来最推崇气节,最爱谈廉耻的是这个群体。但最不要脸的往往也出于这个群体之中。

朱元璋深夜巡查营房,突然听见有人哭泣,循声找去,竟发现在营门旁的一个营帐里关着几个男人。

跟随左右的值夜千夫长张天佑慌张不安起来。

朱元璋转过头问道:“这几个乡民所犯何事啊?为何关押在这里?”

张天佑回答说:“他们半夜在军营门外徘徊且偷视,想是元军密探。”

朱元璋大惊,目光严历的扫向那几个男乡民,并且仔细打量观察他们,却怎么也觉得他们不像密探。

这时,一个男乡民努了努嘴想要说什么,但看了一眼千夫长张天佑,又不敢说了。

朱元璋觉察到其中必有隐情,但却装着没看见似的,对千夫长张天佑说:“对这几人必须严加审问,严防元军密探混入军营。”

张天佑拭了下汗,如释重负的答应着。

朱元璋回到自己营帐后,喊来汤和,叫他引开值夜千夫长张天佑。

汤和明白,拿了坛酒,以饮酒为名引开了值夜头领张天佑。

朱元璋于是私下令值夜士兵把那几个元军“密探″提来审问。

这一审顿时令朱元璋勃然大怒。

原来,这几个男人哪里是什么元军密探。他们就是种庄稼的普通百姓。但军中有些将士横行不法,把他们的媳妇强行虏走,带到军营。名为洗衣做饭、服役军营且有工钱,其实很多是陪同将士饮酒作乐。

这些丈夫们敢怒不敢言,但与妻长期分离,因此甚是思念。有些人就趁机应召到军营中养马帮厨,会见妻子,以解相思之苦。

没有选上的丈夫便夜晚隔三差五来到军营门外等候。那些为人妻的女人会偷偷跑来跟丈夫隔着栅栏相聚片刻。

军中值夜士兵知晓此事,但都睁只眼闭只眼。

可这几天朱元璋经常夜巡军营。几个乡民还来营门外等候。有些将士生怕朱元璋知晓此事,故而把这些男乡民抓了起来,先暂时关起。

那几个男乡民怕连累到妻子,因此当着千夫长张天佑的面只能欲言又止。可朱元璋饱经风霜,哪里能瞒得过他,略施小计便探出了事情的真相。

朱元璋随即命人把值夜千夫长张天佑绑了,准备先拿他开刀,可是张天佑的姐姐是郭子兴的次夫人,跑来一通求情,朱元璋只能放了张天佑。

为了补偿这些乡民,朱元璋下令给他们每个家庭发了一笔慰问金。并且放还原先征召的妇女,让他们回家与丈夫团聚。同时整顿军务,禁止将士外出胡作非为、任意虏掠妇女,违者军法严惩。

有人说:“朱元璋不仅智勇善谋,而且观察入微、粗中有细。他看到那几个男乡民粗手粗脚、木讷老实,断定他们并非元军密探。为了让他们放下介心,又调开值夜千夫长张天佑,最后才令事情水落石出啊!”

其实,朱元璋入过寺庙、当过和尚,颠沛流离、做过乞丐,可谓饱经风霜。因此对普通人心中的惶疑与担忧还是察觉的出来的。然后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果断的革除弊端。作为一支军队的高级将领,这都是顺理成章的,难道有什么困难吗?

一位自称李白再世的诗人张天佑,在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门口公交站打广告,我个人觉得这是在哗众取宠,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文联和作协里面也不缺哗众取宠之人,关键还要看你爹叫不叫贾平凹,你妈是不是方方?你老婆是不是袁立?

【朱元璋的贵人】郭子兴,是朱元璋发达路上的贵人。郭子兴死后,朱元璋、郭天叙(郭子兴的儿子)、张天佑(郭子兴的小舅子)三人掌握了濠州军,后来郭天叙和张天佑被人出卖战死,朱元璋彻底掌握了军队,开始清洗郭氏势力。

朱元璋杀了郭子兴的小儿子,又娶了他的小女儿,就连马皇后都是郭子兴的养女。

朱元璋的崛起可谓离不开郭家的支持和提携啊。

此外,朱元璋手下也有一名大将叫郭子兴,后来成为开国功臣,封巩昌侯。

张天佑,以李白再世来做广告,且打在了中国文联大楼门口的公交站台上。我只想说,一是有钱敢花,二是从营销上来说,堪称天才。不管如何,出名了,骂名也好,赞誉也好,流量一来,广告费是可以赚回来的。#北京多个公交站现“李白再世”个人广告#

#史图馆历史问答#.07.17

1.他籍贯是今山西地区,其人忠义豪爽。

2.其主上早年居于北方边境州郡,生活不易,但志向已被他人所传述,主上的一位女眷亦流显名于世。

3.他因故成为旁人手下,当得知原主消息毅然脱离现有势力,远行跨河奔于旧主。

4.他的兄弟也为同一主公效力,曾经有退追兵的故事,也曾成功招降过西部势力的重要将领,该将领后来为政权坚守某城。

5.主上居于天府之地割据一方,他官至南方X州的长官,并死于此,其子亦以忠义出名。

请问,他是谁?

【投稿作者】厚彼熙归去

【本题难度】较难

【上期答案】陈埜先

【上期易混】吕布

【上期解析】

1.陈埜先,又作陈野先、陈也先,元末义兵元帅。正统天子指元顺帝,元末大起义群雄四起各据一方。

2.元顺帝至正十五年,陈埜先兵败,被朱元璋俘虏后投降,不久复叛。视他如赤子指朱元璋,《明太祖实录》:乃召野先,谓曰:“人各有心,识见不同。从元,从我,任汝所适,不相强也。”野先自誓曰:“若背再生之恩,神人共殛之。”乃纵之还。被谋杀上司指郭天叙、张天佑。《明史·太祖纪》:时刘福通迎立韩山童子林儿于亳,国号宋,建元龙凤。檄子兴子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太祖为左右副元帅。…陈野先水军帅康茂才以数万众攻城。太祖遣徐达、邓愈、汤和逆战…擒野先,并降其众…秋九月,郭天叙、张天祐攻集庆,野先叛,二人皆战死,于是子兴部将尽归太祖矣。

3.陈埜先自称忠于元朝,与元将蛮子海牙、阿鲁灰、福寿等有联系。

4.《冯胜传(附冯国用)》:太祖既擒陈野先,释之,令招其部曲。国用策其必叛,不如弗遣。寻果叛,为其下所杀。

5.部将指陈兆先,C指朱元璋。《冯胜传(附冯国用)》:其从子兆先复拥众屯方山。蛮子海牙扼采石,国用与诸将攻破海牙水寨,又破擒兆先,尽降其众三万余人。众疑惧,太祖择骁勇者五百人为亲军,宿卫帐中。悉屏旧人,独留国用侍榻侧,五百人者始安。淮河以南地区指鄱阳湖,统治者指陈友谅,《靖江王传》:居无何,友谅帅舟师六十万围洪都。陈友谅死于鄱阳湖之战,《明史·列传(南昌康郎山两庙忠臣)》:先一日,左副指挥韩成,元帅宋贵、陈兆先战没。兆先者,埜先从子,既被擒,太祖以其兵备宿卫。感帝大度,效死力,至是战死。(曹操没有建立新朝。)

#历史#

北京多个公交站现李白再世个人广告

律师:有悖社会公序良俗

近日,北京的多个公交车站台出现了一则广告:一个名为张天佑的人,自称“李白再世”,广告上不仅有他个人的介绍,还有他个人出版的诗集。

7月13日,记者到北沙滩东、长虹桥北、东土城路南口等多个公交站点探访,发现这些公交站点都出现了相同的广告。这则广告上不仅有张天佑拿着摇扇、写着个人姓名的宣传照,还有宣传其个人诗歌观点的介绍。他出版的诗集也出现在广告上,诗集封面上赫然写着“李白再世”四个字。

不知是不是巧合,这些广告刊登的地点位于中国文联大楼、中国作家协会附近。这样宣传个人及其作品的广告出现在公交车站,让不少市民觉得这样“狂妄”的语言实在太随意。现场一位市民表示,如果这是张天佑个人有特为之,实在是太过招摇。

记者通过上网查询发现,这个名叫张天佑的人,从大学起开始作诗,主张诗词打破格律,全其音乐性,并亲身实践写了很多诗词,“李白再世”四个字,即标榜在其诗集《登云路》的封面之上。还有网友翻出了拍摄于北京大学门外的照片,那时他就打着“李白再世”的招牌在北大门前卖书了。

在张天佑的短视频账号上,他展示了自己的数百首诗作。在留言中,有网友对其执着的追求表示了赞赏,也有网友指出,所谓的“李白再世”,连平仄都没有严格遵守,语言也难以和唐诗媲美。更有网友评价说:“难道非此行为艺术不足以表达其狂傲病态之心吗?就算他的诗歌真的优秀到足以与古人比肩,有必要做此令大众哗然的举动吗?如此招摇过市,难道不怕得到一个班门弄斧的局面吗?”

对此,北京市常鸿律师事务所彭艳军律师认为,该广告已经涉嫌违反《广告法》第3条: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以健康的表现形式表达广告内容,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这则广告宣传的内容描述过于夸大,很多只是个人主观论断,缺少科学性、严谨性,容易对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不良的引导,有悖社会的公序良俗。

另外,根据广告法第5条,彭律师特别提醒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从事广告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诚实信用,公平竞争,对发布的广告应应该进行必要的审核把关。

终于搞明白受疫情打击最大的行业,竟然是广告公司,还是曾经一牌养三代的户外媒体广告公司。

看看在北京公交站台上是什么广告?

我就不明白自费出书之后,还能自费包公交站牌广告,这个叫张天佑的人是不是富二代不重要,关键是看来户外广告公司现在是真缺客户,是真穷,接这种自费个人吹捧的广告,得有十多年未见了。

印象里,上一次看到好象还是纽约时代广场广告牌上的中国好人陈光标。

朱元璋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秀英为妻,可他还没品尝多少婚姻生活的幸福呢,他的老丈人就被别的红巾军绑架了。朱元璋冒死救出了郭子兴,郭子兴却越来越怀疑他,甚至要设计害掉他!

原来在这濠州城中有郭子兴、孙德崖等五位起义军统帅。五个人一字并肩,约为兄弟,各自占领一块地方,互不统属,割据在濠州城里好不快活。可好景不长,等到他们在濠州站稳脚跟后,内部争权夺利就爆发了,毕竟五支部队挤在一个城里,资源有限,势必产生互相兼并的想法。

这边朱元璋听说老丈人被绑,赶紧来到郭府。郭府上下已经乱成了一团,郭子兴的长子郭天叙已经派人去孙德崖府上要过人了,可孙德崖就是装傻,死不承认,说根本没这回事。郭子兴的夫人张氏,妻弟张天佑等人都焦急地没有办法。

朱元璋刚进来,就看到郭天叙准备带人去找孙德崖厮杀,于是赶忙拦住说道:“小帅大人,千万不可鲁莽行事啊。如果我们带人去火并,不仅不能救大帅,反而会害了他啊。”

郭天叙不解,瞪着眼睛问他:“为何?”

朱元璋答道:“孙德崖早就想兼并我们,如果我们去火并,他们肯定杀了大帅灭口,并纠集另外三位大帅一起攻打我们。到那时,恐怕我们连这濠州城也待不下去了!”

郭天叙虽然不信任朱元璋,但自己又没有什么智慧,此时听朱元璋这么一说,觉得还挺有道理,于是怒气冲冲地问道:“那你说,该怎么办?”

朱元璋也不含糊,大声吼道:“我去换,拿我的命去抵大帅的命!”

就在郭家众人惊讶不已的时刻,形势又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因为濠州城外,又来了两股实力更加雄厚、级别更高的起义军队伍!

这两路部队是红巾军北路军彭大,称彭王;东路军赵君用,称赵王。两人在徐州被元军小挫,于是率部来到临近的濠州。由于彭、赵二人级别高,所以濠州城的五个小统帅都得听这两人的,当彭、赵二王到达城下的时候,便命人到城中叫五位元帅来军前开会!

郭天叙、朱元璋等只好停下争吵,怏怏地来到了二王军营,而孙德崖等人已经先到了。正在众人互相拜见的时候,彭大一眼就认出了朱元璋,赶紧走下台来,一把拉住朱元璋说道:“兄弟,你怎么在这里?”

朱元璋定睛一看,也高兴地喊道:“哎呀,大哥,怎么是你!”

原来,这个彭大,正是朱元璋前几年要饭时结识的一位老大哥。彭大当时就很欣赏朱元璋,一直撺掇朱元璋跟他一起造反,可朱元璋那会儿还没有被逼上绝路,还有皇觉寺僧人的正经身份,所以不愿意造反,彭大也没勉强他。

就这样,过了没几年,彭大已经是红巾起义军徐州地区的大统领了,朱元璋也参加了义军,成了濠州城小统帅郭子兴的一名亲兵。

朱元璋和彭大相认之后,互道这七八年间的变化,聊得非常高兴。孙德崖见此情景,便悄声吩咐从人,赶紧回家把郭子兴放了!

这就算是朱元璋把郭子兴救得出来,可郭子兴根本不领朱元璋的情,反而更加忌惮他,郭天叙好几次都想除掉朱元璋。

朱元璋也算是看透了这伙人,一个个胸无大志,心胸狭窄,只会窝里横,只想着割据在这个小地方盘剥百姓,跟着他们肯定没前途,而这个时候,彭大又病死了,朱元璋在濠州彻底没了靠山,便带着马夫人和几个兄弟离开濠州。

他们回到凤阳招募新的义军,有七百多人响应。

在那样一个乱世,一个人只要讲义气、肯拼命、有主意,人们就愿意跟着他,把命交给他。朱元璋就是这样的人,他带领着700人攻打濠州南部的滁州,没想到真打下来了。由此,朱元璋的名声开始在义军中逐渐显露。

而濠州城中呢,郭子兴被其余几位大帅欺负得也够呛,孙德崖等人要不是看他有个有本事的女婿,估计早把他解决了。

郭子兴一看,女婿又占了一座新城,于是率领自己的部众来投靠。朱元璋见老丈人来了,居然把自己的部队指挥权让给了他,自己又另招募一部人马,去攻打滁州南边的和州,没想到也给他打了下来。

而那边濠州城呢,军人数量越来越多,粮食越来越少,孙德崖顶不住了,于是便想着来和州投靠朱元璋,朱元璋也接纳了他。

可这事马上就有人报告给了郭子兴,郭子兴立马就火了,对着众人大骂:“他朱元璋不知道孙德崖是我的仇人吗?他这是要干嘛!胳膊向外拐?还是想联合我的仇人来对付我!”

说罢就气冲冲地带着人马杀向了和州。到了城内,朱元璋一见到郭子兴就立马行礼。但郭子兴愤恨地说:“汝乃何人?”朱元璋一听话不对劲,也不跟他套近乎了,只好乖乖答道:“在下和州总兵官朱元璋。”

郭子兴继续质问:“汝知罪吗?”朱元璋一下就看透了郭子兴,于是说了两句非常有名的话,“家事缓急皆可理,外事宜速谋。”意思就是你要杀孙德崖咱就赶紧行动,也别那么多废话了。

没想到这句话却把郭子兴给难住了,他本就是个优柔寡断的人,就在这犹豫的片刻,孙德崖直到郭子兴来者不善,居然带着部队回濠州去了。事实证明,郭子兴的确是一个气度很小的人,因为孙德崖被发放走后,他气得吐血,没过多长时间竟然死了。

郭子兴一死,朱元璋也没客气,直接设了个计谋害了他的三个儿子,还娶了他唯一的女儿为妾,算是正式开始了自己的霸业!

1353年,朱元璋被岳父郭子兴关进大牢。妻子马氏偷偷来看他,神情却一直怪怪的。朱元璋感觉不对劲儿,一番挣扎后,朱元璋扯开马氏的衣服,看到眼前的场景,顿时嚎啕大哭。

马氏就是朱元璋后来的皇后——马皇后,也是郭子兴的义女。马氏自幼没了母亲,后来父亲被人追杀遇难,临终前将她托付给了好友郭子兴照顾。

元朝末期,多地爆发了农民起义,郭子兴也作为一方将领,领导红巾军。此时,穷苦出身的朱元璋正无家可归,误打误撞加入了郭子兴的麾下。

朱元璋加入后,展现了不俗的军事才能,曾经单枪匹马冲进对手阵营,救出了郭子兴。出于对朱元璋的赏识,也为了笼络朱元璋,郭子兴将义女马氏许配给了他。

1352年,朱元璋迎娶了马氏。这一年,朱元璋25岁,马氏21岁。

马氏姿色并非出众之人,却十分贤惠、明事理。朱元璋在外打仗,她在家料理一切后勤事务,并打理得井井有条,常让朱元璋刮目相看。

随着朱元璋对军中事务涉入的加深,威信也越来越大,遭到了郭子兴之子郭天旭的妒忌。一次,郭天旭伙同舅舅张天佑,在背后编排朱元璋的不是。郭子兴听信了二人的挑衅,一怒之下将朱元璋关进了柴房。

马氏知道丈夫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了,便偷偷烙了几张饼给他送去。谁知,路上碰见了义母张氏。为了不让母亲发现,情急之下将热饼揣进了怀里。

等见到朱元璋时,哪知刚拿出饼,马氏就疼痛难忍,不禁叫了一声。原本想遮掩过去,奈何拗不过朱元璋,拉扯间扯开了衣服。

只见,身前包裹饼的地方,早已被热气烫出了水泡,红 肿一片。朱元璋见此,顿时心疼地哭了起来,发誓定不辜负妻子的情意。

(帝又为郭氏所疑,尝乏食。后窃炊饼,怀以进,肉为焦。——《明史.后妃传》)

1368年,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马氏被封为皇后。

马皇后是陪着朱元璋从一介小兵成长起来的,即使后来成为皇后,也一直保持着之前简朴的作风,禁止铺张浪费。并且带动了后宫嫔妃,以及达官贵 族也力行节俭。一时间被百姓传为佳话。

为了防止后宫干政,马皇后制定了《女诫》,以供后宫女子引以为戒。

朱元璋一生能有42位子女,便得益于此。当然,从中也少不了马皇后的仁慈和多方照拂,才可保皇 室开枝散叶。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性情越来越怪癖暴躁,后期更是大肆杀害建国功臣,知名的有胡惟庸案、蓝玉案等。

宰相胡惟庸涉嫌图谋不轨,被朱元璋诛灭九族。案件牵连甚广,前后共有3万多人被株连,其中也包含宋濂的孙子宋慎。

如果宋慎被治罪的话,按照株连九族的规定,宋濂也会牵涉其中。宋濂曾是太子朱标的老师,辅 导太子,当时已经71岁,早已赋闲在家,不问世事。如因此被治罪,简直太冤枉了。

马皇后不忍心于此,便想了一个办法。

一天,朱元璋早朝后,马皇后服侍朱元璋用膳。她故意命人做了一桌子素菜,一点酒肉都没有。

朱元璋不解,便问她原因。马皇后说:“臣妾要为宋濂行善积德。”朱元璋听后大怒,筷子都扔出好远,宫人吓得连连叩首,大气不敢喘,只有马皇后气定神闲。

气归气,但第 二天,朱元璋还是下旨赦免了宋濂的死罪,改为流放。

马皇后深明大义,每当朱元璋暴怒时,她总是毫无畏惧上前阻止,保护了众多贤臣免受杀害。

1382年,马皇后不幸染病离世,享年51岁。朱元璋痛哭不止,在此后的里再也没有立后。

(帝恸哭,遂不复立后。——《明史》)

【半月历史阁】

史书中都言:自古帝王多薄情。但对于朱元璋而言,马皇后似乎是个例外。

他们之间没有掺杂太多的政 治利益,而是纯粹的爱与欣赏。

在朱元璋发迹之前,马皇后便对朱元璋真心相待;在朱元璋建功立业拼杀时,她又是一个贤内助,为丈夫的事业出人出力;功成名就后,马皇后又退居幕后,为朱元璋打理后宫。

后宫自是不缺貌美 女子,但能够为朱元璋提供情绪价值的,就只有马皇后一人了。不仅能为朱元璋分忧,也能在关键时刻劝谏他,像普通夫妻那样相处,没有君臣间的隔阂。

即使是现实生活中,那些夫妻关系融洽的,往往也是能为对方提供情绪价值的伴侣。

史书上记载的马皇后,全是贤良淑德的典范,并无半点不是,的确配得上“一代贤后”称赞。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关注我@半月历史阁,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

其实留学生回国不回国,真的跟爱国无关。

说实话,太多留学生回国,都是迫不得已回来的。

因为找不到工作,或者说找到工作了,却没有抽签机会,或者说有抽签机会,抽不到签。签证到期,不得不回来。

有的人喜欢打肿脸,充胖子,或者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找不到工作回来的。就会扯上爱国的大旗。说自己的孩子是爱国,不在国外做二等公民,说的好像你回来就跟马云一样了似的,你回国就是一等公民?是人上人了?

其实,这样的人大把,不肯承认自己孩子无能。却用爱国来遮丑。

其实,回不回国,跟爱国真的是不沾边的。

回国的无非是这么几种。

第一,特别优秀的人,比如华大基因尹烨。比如施一公。还有很多特别优秀的人,回国创业,因为国内有很好的创业环境。

第二,家里有矿,家里有家族企业的。回来家族企业接班的,或者人家出国就是为了镀金的。回来家族联姻,做全职太太也好,愿意干点啥也好。人家无论怎样,都是如鱼得水的。比如宗庆后的姑娘,宗馥莉,比如柳传志的姑娘,柳青。

第三种,能留下,也能抽签,但是父母在国内,不愿意出去。家庭条件也不错,北上广有房子。回来随便上个班够吃饭就好。

第四种,就是绝大多数人了,想留下,各种原因留不下。迫不得已,签证到期,不得不回来的。

所以,留学生无论是回国还是不回国。基本都是衡量一下自己的各种情况的选择。真不是什么爱国不爱国。

那你说,有没有一腔热血,我就是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当然有了,有钱学森,詹天佑,肯定有王学森,张天佑。

这是肯定的,我们不能否定有真正的爱国赤子。

但是,我们说的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没那么优秀,国内也没有多少家产,也没有多少人脉的孩子。

留学生回国不回国,没必要非要争论出一个爱国不爱国的结果。

出国的不一定不爱国,国内的也不一定就是爱国。

抗日战争时期,有国外回来抗战的南洋技工,也有国内土生土长的汉奸狗腿子。

出国的,心系祖国,为国争光的也不少,而在国内,有的人也就是给国家贡献几泡屎而已。

#翻开我的生活日记# #头号周刊# #留学# #回国# #留学生# #我要上 头条# #我要上微头条# #我要上头条# #头条# #微头条日签#

在民国我所知道的一众名人里,包括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蔡元培,张天佑等一大堆各种各样的家里面,你知道我现在最敬佩的是谁吗?我最敬佩的是辜鸿铭。

如果民国有大师的话,我认为有且只有这一位是真正的大师,当至1840年第1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开始开启了一系列的失败,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各个阶层开始了救亡,开始提出自己的救国方案,有人说要学英国搞君主立宪,有人说要学日本搞明治维新,有人说要学美国搞民主共和,唯独辜鸿铭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选择,就是中国的文化,中国自己的制度就是最好的。

从历史发展了100多年来看,辜鸿铭是唯一正确的,再之后教员也是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其中重要的不是前几个字,而是后面三个字,中国化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中国文化制度一时的失败就全盘否定,却忘记了,是人类有文明以来的三五千年中,中华文明一直在一半的时间里都是处于世界第一,这样的文明,这样的文化,如果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那还有什么文化能够说得上是最优秀的文化呢?

一个学霸年年考试都是全市第一,唯独有一次期末考试考了一个不好的成绩,于是这个学霸就否定自己原来的学习方式,你觉得这个学霸是愚蠢还是聪明呢?

搞来搞去,100多年,新中国成立了70多年,中国的文化越来越迸发出它的力量,它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不管你喜欢不管,你讨厌,不管你承不承认,他始终存在你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言所语,无一不在反映着你受这个文化的影响。

辜鸿铭在我看来是民国中唯一有独立思想的大师,其他所谓的大师,不过是人云亦云,看到英国强大就想着学英国,看到日本知道就想着学日本,美国强大学美国,苏联强大就是学苏联,没有任何一个提出自己的想法,完全就是人云亦云,不加思考,全盘照抄以为靠抄别人作业就能成为世界第一?做梦去吧,即使你把美国完全复制到中国,顶多你也是美国第二,你永远没有办法成为世界第一。

唯独辜鸿铭老先生掷地有声的,敢于在那个中国文化最低潮中国社会最黑暗的时代,喊出了最强大的声音,中国的文化就是最优秀的。

惭愧,直到近中国发展的日新月异,才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自己民族的伟大,自己国家的伟大,而人家却在100年前就已经看到了这一点,这才是真正的智者。

1390年,朱元璋杀功臣李善长,李善长拿着免死金牌说:“我有陛下赐的免死铁券,可免我二死,陛下是天子不会食言吧?”朱元璋面无表情说:“朕不食言,铁券刻有大逆不道和欺君不能免死。”李善长听后,当场晕死。

1354年,朱元璋攻打滁州,在滁州城做教书先生的李善长前往拜见朱元璋,朱元璋一见如故,将其留在府上命为书记,主管撰写文字和掌管文史书籍的属官,此时李善长已年逾四旬。

李善长虽是个撰写文字的属官,但他总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当朱元璋问到天下之乱什么时候才能平定,李善长拿刘邦为例说:“汉高祖知人善任,不胡乱杀人,用五年成就了帝王的基业,倘若效法他,天下便可轻易地平定。”

朱元璋听后,便让李善长主管军队的物资供应,并嘱咐他好好协调将领间的关系,很快朱元璋夺下了滁州。然而朱元璋的义父郭子兴,因听信流言就让朱元璋交出兵权,又想把李善长夺过来辅助自己,却被李善长坚决拒绝,朱元璋因而十分信赖他。

1355年,郭子兴病死,其子郭天叙被小明王命为元帅,妻弟张天佑为右副元帅,而朱元璋为左副元帅。过了一年,郭天叙和张天佑被陈埜先出卖,兵败被元军杀死,因此朱元璋继承了郭子兴的家底。

之后,朱元璋选择主动出击,攻占集庆改为应天府,与湖北的陈友谅、江浙的张士诚争霸。在这期间,李善长把后方打理得秩序井然,所以朱元璋心里,李善长虽然从没上过战场,但他的功劳一点不比前线的徐达、常遇春等人的小。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追封祖先和册立后妃、太子及诸子,都由李善长担任大礼使。不久后,朱元璋便带着朱标巡幸开封,让李善长留守处理朝政,特许他一切事情都可以不经请示由其决定。连爵赏功臣,事无巨细,朱元璋都委托李善长与诸臣商议才执行。

两年后,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长排在第一被封韩国公,并赐予免死铁券,可免李善长二死,其子也免一死,又拜为左丞相统领百官。

而朱元璋担心群臣不服,就把李善长比作萧何说:“李善长虽然无汗马功劳,但是跟随我多年,为大军供军粮,功劳很大,所以应当晋封大国。”

1371年,李善长因病辞官,朱元璋就赐给他佃户一千五百家,设守坟户一百五十家,同时他的弟弟李存义升官,李存义的两个儿子也授予官职。之后,李善长推荐胡惟庸为右丞相,朱元璋没有多想就答应了。

1376年,朱元璋将长女临安公主下嫁李善长的儿子李祺,恰好遇上朱元璋生病近十日没有上朝,李善长却不来问侯,李祺也不来朝见,召李祺来也不肯认罪。

一个月后,御史大夫汪广洋就参奏李善长父子不敬,因此李善长获罪,被削去年禄一千八百石。可是没过多久,朱元璋又命李善长和李文忠一起统领中书省、大都督府。

次年,胡惟庸升为左丞相,然而胡惟庸却想谋反,因李存义是他的侄女婿又与自己互相交往,便让他暗地里劝说李善长,李善长没有答应。胡惟庸又许诺事成之后,以淮西之地封李善长为王的条件,派李善长的好友杨裕劝说,再被拒绝。

于是,胡惟庸亲自上门劝说,李善长仍然不同意,胡惟庸再派李存义去劝说,李善长还是不同意,长叹说:“我已经老了,我死之后,你们好自为之。”

1380年,胡惟庸谋反之事败露,朱元璋将其株连九族,受株连者有三万多,李善长作为胡惟庸的举荐者,并没有受到治罪,仍旧如之前一样受信任。几年后,李存义父子被告发是胡惟庸的同伙,朱元璋下诏免死,但李善长没有上奏感谢,朱元璋很不高兴。

1390年四月,李善长见亲戚丁斌等人因罪发配边疆,便几次上书为他们求情,却一下子把朱元璋惹怒了,要治丁斌的罪。不料丁斌供出了李存义与胡惟庸互相交往的情况,朱元璋将李存义下狱审问,因而李存义供出受胡惟庸所托劝说李善长一事。

可是,李善长又被告发扣下蓝玉捉到胡惟庸私通沙漠使者的书信,朱元璋勃然大怒,以知道有叛逆而不揭发,将七十七岁的李善长诛灭三族,但除了李祺一家被赦免外其余七十余口一并被处死,爵位也被废。

李善长被朱元璋称为再世萧何,封公拜相而位极人臣,儿子娶公主而成了皇亲国戚,但最后难逃被杀的结局,然而他谋反的证据并不充分,真是可悲可叹……

参考文献:《明史》

1355年,朱元璋大军进攻南京时,他的结拜兄弟、小舅子、舅舅全部战死,朱元璋异常痛苦,谁知一会儿,他找了个僻静地方,竟哈哈笑道:一箭三雕!天助我也!

1352年,朱元璋结束了他的和尚生涯,投奔了濠州郭子兴的义军。从此,成为了义军中的一员。

朱元璋因为有谋略、会打仗,很快就得到了义军元帅郭子兴的赏识。

郭子兴为了朱元璋能够死心塌地的为自己效力,就把义女马秀英嫁给了朱元璋。从此,无依无靠的朱元璋,成了义军元帅的乘龙快婿,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朱公子。

1355年,郭子兴不幸去世,这时,郭子兴名义上的领导,红巾军的皇帝韩林儿,就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这支义军的元帅。

郭子兴的妻弟张天佑,为右副元帅,而朱元璋只为左副元帅。

也就是说,朱元璋的小舅子郭天叙,是一把手,他名义上的舅舅张天佑,是二把手,而朱元璋只是三把手。

朱元璋看到名义上的皇帝韩林儿如此安排,便大怒道:大丈夫要有自己的事业,怎么能受制于人?

其实,朱元璋是对自己被任命为三把手不服气,不过,不服气归不服气,朱元璋并没有与韩林儿翻脸。

当时,韩林儿的势力要比朱元璋的势力大许多,若真翻了脸,对发展中的朱元璋,没有一点好处。

因此,不管朱元璋高不高兴,他都接受了这个安排。

事实上,朱元璋在这支义军中,虽是三把手,可郭天叙和张天佑的带兵能力,远远不如朱元璋。

所以很多事情的抉择,还是朱元璋说了算。

在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率军渡过长江,相继占据了采石、太平等地。

之后,朱元璋又打败了元军驻扎在方山寨的一支兵马,并且活捉了这只兵马的头目陈也先。

当陈也先被五花大绑的押到朱元璋面前时,朱元璋赶紧给他松绑,还客气的请他坐下。

陈也先见如此,便问道:为什么不杀我?

朱元璋回道:如今天下大乱,到处都是占山为王的人,若打了胜仗,别人便依附他,若打了败仗,他便去依附别人,陈将军亦是当世豪杰,难道不知道我为什么不杀你?

陈也先问道:你是想让我招降,我四散的兵马?

朱元璋爽快的答道:正是!

见朱元璋如此爽快,陈也先便道:我的部将与我的关系非常好,只需一封信,我就能让他们全来归降你。

当时陈也先兵败后,四散的部众有数万人,朱元璋听了陈也先的话后,大喜道:我想与陈将军结拜兄弟,如何?

陈也先笑道:那我就高攀了!

之后,二人宰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结拜为兄弟。

后来,陈也先便向自己的部众写信,他的几万兵马,很快都归到了朱元璋的麾下。

朱元璋见陈也先的部众来的这么痛快,心里不禁犯疑:他们是真心的吗?

原来,陈也先忠于元朝,内心并不想投降朱元璋,他给部众写信,是想激励部众,让他们与朱元璋战斗到底。

可这些人不争气,一见信中有个“降”字,不管真假,就纷纷来了,陈也先只能暗暗叫苦。

八月初七,郭天叙与张天佑商量:南京是军事重镇,咱们若能打下那里,在军中的威望,必能超过朱元璋。

因此,这二人便向朱元璋提出,他们愿率军进攻南京。

朱元璋为了壮大他们的力量,便把陈也先新归降的部众,都拨给他们,让他们去进取南京。

但为了以防万一,朱元璋把陈也先留在了自己身边。

可是临行时,陈也先悄悄告诉他的部众:打南京时,你们做做样子就行,千万别卖力,等时机成熟了,咱们还投奔元朝。

结果,郭天叙、张天佑带大军进攻南京,陈也先的兵马出工不出力,战斗可想而知,郭天叙、张天佑,垂头丧气地打了败仗回来了。

这时,陈也先的一举一动,朱元璋的密探都上报到了朱元璋那里。

朱元璋知道陈也先是假投降,便向他说道:你我虽是结拜兄弟,但人各有志,从元从我,任你挑选,我不强求。

陈也先听后,赌咒发誓的说只忠于朱元璋,朱元璋表面相信,可心里却不相信。

九月十六日,郭天叙、张天佑又要主动率兵,进取南京,朱元璋便把陈也先和他的部众,全部拨给郭天叙。

然而,陈也先假投降的事情,朱元璋却没有告诉郭天叙和张天佑。

朱元璋为什么不说,原因很简单,他想除掉自己头上的这两个领导。

郭天叙、张天佑、陈也先率大军直抵南京,打了一天没打下来,晚上,陈也先便请郭天叙和张天佑,到自己寨中吃饭。

郭、张二人没多想就来了,结果,吃饭时都被斩杀,郭天叙、张天佑死后,他们的兵马猝不及防,被陈也先联合南京的兵马,追着到处打。

陈也先因立功心切,就追着郭天叙的残部跑出很远,由于速度快,跟上他的部众,只有十几个骑兵。

路上,恰巧遇上了一支元军兵马,这支兵马只知陈也先降了朱元璋,不知他现在又归顺了元朝。

因此二话不说,就将其斩杀,如此,郭天叙、张天佑、陈也先,都战死的消息,传到了朱元璋那里。

朱元璋表面上哭得泪眼婆娑,可心里痛快:顶头上司郭天叙、张天佑死了,我就是这支义军的老大!

叛徒陈也先也死了,爽!

那么,您对朱元璋一箭三雕的计策,怎么看待呢?欢迎讨论。

素材来源:明史、洪武皇帝十一讲。

#在头条看世界#

为了搏出位,文人的风骨不重要,脸皮也可以不要。

6月24日,位于北京北沙滩桥东的

中国文联大楼门口和位于东土城路的中国作家协会门口,惊现“李白再世”海报,几个江湖体也非常醒目。

同时,位于10号线团结湖地铁站B口的,中国顶级诗歌刊物《诗刊》的门口,也出现李白再世海报

这个张天佑何许人也,居然如此大的胆子。

现在诗歌界,文人有底线吗?

1352年,已被元军围了很久的郭子兴,去处理一名来投军的奸细。他觉得有些好笑,此时谁还会来投军。但他一见此人面相,十分吃惊:竟有丑的如此有特点之人?一交流更吃惊,忙把女儿嫁给他。

郭子兴(注意不是唐朝的郭子仪)是元末群雄之一,他的祖上是曹州(山东菏泽)人,父亲郭公擅长相面、算卦,而且很准,后来在定远一带给人算命时,县城富豪有一个女儿,由于眼疾一直未能出嫁。

郭公便娶富豪之女为妻,从此富贵起来。郭公婚后生育了三个儿子,郭子兴是次子。当初郭子兴出生时,郭公给儿子占了一卦,卦象大吉。等郭子兴长大后,便养成了侠义的性格,喜欢结交江湖豪杰。

元朝末年,民不聊生,百姓被逼的走投无路。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揭竿而起,士兵们头裹红巾,号称“红巾军”,并推韩山童为明王。紧接着,徐寿辉起于蕲州,李二、彭大、赵均用起于徐州。几个月之间,各地农民起义军纷纷响应,举起抗元大旗。

1352年,定远县的郭子兴散尽家财,联合孙德崖等人相应明王起兵,一时之间,数万百姓响应郭子兴,跟随他攻下濠州,郭子兴便自称元帅,据濠州坚守,扯起反元大旗。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郭子兴虽然聚集了上万人,但相比于元军来说,实力还是很小的。既然郭子兴造反了,元军自然会来围剿,而郭子兴等人也不可能轻易投降,所以元军在城外,郭子兴等起义军在城内,互相攻防了几个月,彼此不见胜败。

然而就在此时,门卫报告郭子兴,说城门外抓了一个相貌奇丑的人,此人冒充来投军,实际是间谍。郭子兴听后也感觉好笑,心想奸细也是够傻的,你说个啥理由不行,非要说个投军,这濠州都被围了几个月了,跑还来不及,你还来投军?

按以往,郭子兴也不过问这等小事,直接拉出去砍了就是了。但这日,郭子兴也来了兴致,好奇这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便骑马来到城门,果然见到一位相貌奇特的人。

对于此人的相貌,《明朝那些事儿》这样描述:“用今天的话来说,这个人的相貌是地包天,下巴突出,更奇特的是,他的额头也是向前凸出的,具体形状大概类似独门兵器月牙铲,上下凸,中间凹。”

总而言之,相貌非比寻常,所以才被门卫当做奸细给抓了起来。兴许是郭子兴从父亲那里继承了看相的本领,当他看到此人的相貌后,反倒是令人速速解绑,然后和他聊了几句后,得知,原来此人是千户汤和介绍来的,而郭子兴也认为此人日后定有大作为,便没有送去汤和哪里,而是带回军营,提拔为十夫长,带在自己身边,做警卫员。

过了一段时日,郭子兴的第二个妻子张夫人偶然见到此人,震惊地指着他说:“这真是一个奇人啊!”

于是,和郭子兴一商量,便把他们所抚养的义女马氏许配给此人为妻,这位马氏也就是后来的孝慈高皇后(马皇后),而这位相貌奇特的人,便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因相貌得到郭子兴的器重,后来在战场上展露出了自己的勇敢,在做事上体现出了他的智慧,郭子兴见朱元璋有勇有谋,对他更是倚重,军中大事往往都爱和他商量。但时间一久,郭子兴发现朱元璋好似比自己还厉害,如此发展下去,怕是朱元璋会把自己给顶下去,心生猜忌。

同时,郭子兴的两个儿子,见朱元璋被父帅所见爱,授以大权,心中忧虑老爷子把自己打下的家底送给了朱元璋,所以暗中屡屡攻讦,陷害朱元璋。有次,郭子兴听信谗言,把朱元璋关进大牢,不给他饭吃,差点饿死。后来,多亏妻子马秀英拿出钱财,请郭子兴的张夫人出面说情,这才保住了一命。

朱元璋意识到自己功高震主,而郭子兴又格局狭小,只偏执于在濠州城内,和孙德崖等人内斗,不会有什么前途,他便以外出募兵拓展地盘为由,带领淮西二十四将,打定远,下滁州,攻和州,扯起自己的大旗,自立门户。

果然如朱元璋所料,朱元璋走后,没人再为郭子兴出谋划策,郭子兴很快就被孙德崖、赵均用联手,赶出濠州。郭子兴没有去处,只好移驻滁州,投靠朱元璋,不久后抑郁而终。

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没了顾虑,便在攻打南京时,借元军降陈埜先之手,除掉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以及郭子兴的小舅子张天佑,最后又以谋叛为由,杀了郭天叙的弟弟郭天爵,郭子兴的队伍,也就名正言顺地完全归附朱元璋。此后,朱元璋便开启了他夺取皇位的大计划。

历史有料、有趣, 读明史我推荐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此书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小说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六帝和王公权贵、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此书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必读十本好书之一,还是众多名人、名流的枕边书。笔者读《明朝那些事儿》十几遍,受益匪浅,很多生活中的困惑、难题,历史上都有相似典故,古人的解决方法,我们可以加以借鉴,甚至搬来运用。下方升级插画详解版,整套9本,满满的干货,想学习、提升自己的读者可点下方链接了解↙↙↙↙↙

1355年,探马上报郭子兴:“你女婿朱元璋的计策失败,攻打和州的三千多兄弟全部战死。”郭子兴听后向朱元璋怒吼道:“你速去和州打探情况。”朱元璋到和州后,差点没把自己笑死。

朱元璋在结束和尚生活后,便投奔了郭子兴的义军,在这支义军里,朱元璋凭着自己的军事才干,深得郭子兴器重。

郭子兴为了朱元璋能够死心塌地的效力于自己,就把义女马秀英,许配给朱元璋。

因此,这个昔日讨饭的叫花子,摇身一变,成了义军元帅的乘龙快婿。

郭子兴在兵力渐渐壮大后,感觉粮食供应越来越困难,便召集众将领,商讨怎么解决粮食问题。

当时,朱元璋正生病,就推辞没去参加会议,可郭子兴手下的那群将领,叽叽喳喳说了老半天,也说不出个解决问题的方案。

郭子兴只好派人,一连叫了朱元璋三趟,朱元璋无奈,只能打起精神,去参加会议。

当朱元璋得知,几万兵马的粮食紧张时,立即说道:眼下坐守孤城,粮食问题根本无法解决,离此不远西南方向的和州,处于长江北岸的战略要地。

它进可攻,退可守,我们应占据那里,不但可以解决粮食,还能为义军将来的发展壮大,打下基础。

郭子兴听后,先是点头,一会儿却又叹息起来,只见他皱着眉头说道:元璋的方案很好,只是,和州城小而坚,且有元军重兵把守,想拿下来不容易。

朱元璋道:父帅说的对,要想拿下和州,只能智取,不能硬攻。

郭子兴听朱元璋话语的意思,已有了作战方案,便高兴的说道:你快说说,怎么个打法?

朱元璋不紧不慢的说道:前段时间,我们刚收编的庐州三千兵马,让他们打扮成元军模样,穿上青色衣服,用骆驼载上一些赏赐用的东西,就说是庐州兵,护送元廷使者,来和州犒赏将士们。和州兵见了,不会怀疑,必会迎接他们入城。

然后再派一万精兵,穿上绛红衣服,与三千青衣兵相继十余里,青衣兵赚开和州城门后,举火为号,则一万红衣兵火速杀入城中。如此,和州必可一举攻克。

郭子兴听了朱元璋的计策后,连呼三声好,于是,派自己的小舅子张天佑,率领三千青衣兵。赵继祖扮成元朝使者,用骆驼载着货物出发了。

之后,又派耿再成率一万绛衣兵,一切按朱元璋计策执行。

朱元璋的计策,本来是天衣无缝的,可战场的形势,总是千变万化,随时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

张天祐带领三千兵马,到达离和州不远的陡阳关时,当地乡绅,听说庐州兵护送使者来了,赶紧拿出酒肉招待他们。

张天祐见了酒、见了肉,心想:管他呢,先吃饱喝足再说。

为了吃喝方便,不被别人打搅,他还把三千兵马调移大路,找了个偏僻地方,吆五喝六地吃喝起来。

至于攻打和州的计划,酒后全忘了。张天佑的手下将领,更是高兴躲在这里吃喝。

若去打和州,一不小心会送命的,怎能比得了在这里,大吃大喝痛快。

因为张天祐的兵马躲到了偏僻处吃喝,所以,耿再成率领兵马走到那里时,也没有发现他们。

因此,耿再成自然认为,一切都在按原计划进行,当耿再成到达和州不远处时,便暂停前进,等待城中举火,再杀奔进去。

可左等右等,眼看时间都过去老半天了,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

耿再成一拍脑门:遭了,那三千兵马进城后,会不会被元军识破,出现了意外?

于是,他率领兵马火速前进,直逼和州城下,元军见有敌人来了,立即紧闭城门,然后,就是一阵弓箭乱射。

耿再成兵马被乱箭射得退了回来,更糟糕的是,耿再成也中箭了,受伤后的耿再成,见城中也没有举火为号的兵马,只好撤退。

元军见耿再成撤退,立即派精锐兵马杀了出来,耿再成大败,一路逃窜。元军一直把他们追出了30多里。

看看天快黑了,元军才调转马头往回返,这会儿,张天佑率的那三千兵马,吃饱喝足后,忽然想起来:哎呀,咱们还有任务!

于是,他们赶紧组织起来,向和州进发,路上恰巧遇上了追赶耿再成,正返回的元军,两支兵马立即就打了起来。

元军虽然人多,可和耿再成打了一阵,又追了耿再成老半天,此刻一个个疲惫不堪,哪还有战斗力。

张天祐兵马虽少,可一个个吃饱喝足,精神状态非常好,因此打的元军一路逃窜。

元军被打的赶紧往和州城溃逃,和州的守将见自己的兵马,被敌人追了过来,想关城门,又怕自己的兵马进不来而被斩杀。

因此就犹豫着没关城门,等被追的元军大部分入城后,张天祐兵马也紧随其后,趁机一拥而入。

元军想把城门吊桥拽起来,汤和大喝一声,提刀砍断了吊桥绳索,如此,张天祐兵马一举入城,占据了和州。

而耿再成大败后,逃回了滁州,上报郭子兴:计划失败,先入城的三千兵马,入城后全军覆没。

郭子兴听后,差点没昏死过去,于是,冲着朱元璋发了一通脾气,又让他率两千兵马,去和州打探消息。

朱元璋到和州后,才知张天祐早打下了城池,一询问,弄清了怎么回事。

原来张天祐只顾着吃喝,误了正事,后来又阴差阳错的夺取了和州城。此战,也算有惊无险。

那么,您对张天祐只顾吃喝,而忘了军事行动,有何看法呢?欢迎讨论。

素材:明史。

#寻找故事家#

1362年,朱元璋对企图谋害自己的绍荣、赵继祖两员将领,不知如何处理才好,这时,常遇春说了一句话,朱元璋只好含泪下令:将他们处死。

邵荣、赵继祖作为朱元璋手下的大将,在朱元璋南征北战,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一幕呢?

1352年,朱元璋参加了濠州郭子兴的起义军,在之后一次一次的战斗中,义军元帅郭子兴,发现朱元璋是个难得的人才。

因此,他将自己的义女马秀英,许配给了朱元璋,这样一来,朱元璋在这支义军中的地位,一下子就高了起来。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兵,成为了元帅的乘龙快婿,大家也都亲切地称他为朱公子。

1355年,郭子兴去世后,他的儿子郭天叙,成为了义军的一把手,郭子兴的小舅子张天佑,成为了义军的二把手。

而朱元璋,只是这支义军的三把手,但是很快,郭天叙、张天佑,在战斗中牺牲。

如此,朱元璋顺理成章的,就成为了这支义军的一把手。

然而,此时郭子兴还有一个小儿子郭天爵,在这支义军中。

按理说,郭天爵作为郭子兴的亲儿子,在父亲去世、哥哥牺牲后,他是有资格,继承这支队伍的领导权的。

但有个现实问题,那就是他斗不过朱元璋。因此,眼看着朱元璋,占了本该属于自己的位置,他却毫无办法。

谁让自己的能力有限,可对眼前的一切,郭天爵并不甘心。

他时常口出怨言,甚至一度想从朱元璋手里,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可惜很快,朱元璋就发现了他不正常的行为。

因此,朱元璋便以谋叛罪将其处死,郭子兴死了,郭子兴的两个儿子也死了,可在这支义军中,还有郭子兴的很多嫡系将领。

比如说邵荣、赵继祖,他们追随郭子兴的时间,比朱元璋还要早,而且对郭子兴及郭子兴的儿子们,一直都忠心耿耿。

眼看着朱元璋诛杀了郭天爵,作为郭子兴的嫡系将领,他们对朱元璋,有非常大的意见。

甚至,大到了你死我活、不可调和的地步。

在1356年,郭天叙战死后,这支义军名义上的皇帝韩林儿,册封朱元璋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

很快,又把朱元璋晋封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而原来的平章一职,则由邵荣接替。

当时的行省丞相,与行省平章政事,都属于从一品,也就是说,邵荣与朱元璋的权力、地位,几乎是持平的。

而朱元璋的心腹爱将徐达,是正二品的中书右丞,心腹爱将常遇春是从二品的参政,而非朱元璋嫡系的赵继祖,也是从二品的参政。

也就是说,在这支义军的高层人员中,邵荣与赵继祖联合,其力量是不可小觑的。

所以,看不惯朱元璋的邵荣、赵继祖,便想除掉朱元璋。

1362年7月的一天,朱元璋在三山门外阅兵,邵荣、赵继祖又联合了元帅宋国兴,在门内设下伏兵,准备对朱元璋下手。

在阅兵结束后,朱元璋正要返回时,恰巧来了一阵怪风,将一面旗帜,刮在了朱元璋的身上、脸上。

警觉的朱元璋,立即想起了前几天刘伯温的叮嘱:这段时间,一定要小心谨慎,很可能有意外发生。

于是,朱元璋没有按原路返回,而是在侍卫的护送下,秘密走了另一条路,悄悄回府。

朱元璋的行程路线突然改变,使元帅宋国兴的心中惊疑不定,他总觉得,事情是否暴露了呢?

为了保命,他主动去朱元璋那里自首告发,朱元璋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以吃饭为名,请邵荣、赵继祖前来赴宴。

然后,要趁机将其抓获。

这二人当时并不知道,同伴宋国兴早告发了他们,为了不引起朱元璋的怀疑,便假装高兴地前来赴宴。

席间,朱元璋早埋伏好的侍卫,将二人一举擒获。之后,所有的话也都挑明了。

当时,朱元璋不知是出于真情,还是假意,他含着泪问道:你们二人,同我一起在濠州起事,甘苦与共,本想将来成就大事,我们共享富贵,为一代君臣,你们为什么要谋害我?

邵荣也流泪回道:每天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不能与妻小团聚,这都是为了你一己私利,不得已才如此。

绍荣的回答,是真心话吗?恐怕只有邵荣心里清楚。

赵继祖见朱元璋、绍荣二人,哭哭啼啼的如女人一般,便大声叫道:要是听我的话,早日下手,还会有今日之败吗?死就死,哭什么?

朱元璋虽然控制了二人,可由于二人在军中的威望很高,朱元璋犹豫着,没有对二人下手,他想找一个更合适的理由。

因此,朱元璋召开了会议,表示自己不想杀他们,让众人说怎么处理?

这时,朱元璋的心腹常遇春说道:绍荣忘恩负义,谋逆作乱,今日害主公,明日还会害我等,即使主公不愿杀他们,我等也与他们势不两立。

常遇春的话,正是朱元璋想听的,更是朱元璋想让所有的人听得。

因此,朱元璋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态度,如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般,含泪再次与邵荣、赵继祖饮酒,而后,把他们送上刑场。

那么,您觉得在这次事件中,能说得清楚谁对、谁错吗?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素材来源:明史、洪武皇帝十一讲。

#在头条看世界#

如果觉得《张天佑 张天佑3d推荐码》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