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中医经方治疗肿瘤的病例分析

中医经方治疗肿瘤的病例分析

时间:2019-11-28 09:16:54

相关推荐

经方治疗肿瘤实录是一本关于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实践经验总结。本书以真实案例为依据,记录了中医药在治疗肿瘤方面的疗效和临床经验。通过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治疗过程和疗效观察,系统总结了经方治疗肿瘤的中医药方剂、治疗原则和临床技术。本书旨在向医学界和患者普及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实际效果和临床应用,让更多人了解并信任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通过阐述经方治疗肿瘤的实际案例,本书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多的临床经验积累,促进中西医结合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深入发展。

杏林墨香

■每天中午11:00

■推动中医药干货盛宴

■置顶我,每天一起阅读中医好文

运用经方治疗肿瘤验案5则

周仲瑛教授业医六十余载,擅治内科疑难杂证,对肿瘤的治疗也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周老治肿瘤以癌毒立论,以复法大方为特色,整体辨证,病证合参,临床上每获佳效。其中活用经方也是周教授诊治肿瘤的一个重要特色,笔者随周教授习诊多年,略举数例,管中窥豹。

1旋覆代赭汤辅助化疗减毒增效案

徐某,男,69岁。患贲门癌,手术后化疗1疗程,出现恶心等消化道反应,上腹部有梗塞感,大便干结,口稍干。舌偏暗、苔淡黄厚腻,脉小弦滑。证属痰气瘀阻,胃失和降。

旋覆代赭汤加减,处方:旋覆花(包)6g,代赭石、石打穿、白花蛇舌草各20g,法半夏、太子参、麦冬、失笑散(包)、炒枳壳各10g,生薏苡仁、煅瓦楞子各15g,山慈菇、泽漆各12g,降香3g。每天1剂,水煎服。配合中药治疗到化疗6疗程结束,消化道反应不明显,饮食顺利,临晚嗳气,餐后无饱胀感,两下肢麻木,大便正常。舌暗红、苔中薄黄腻,脉弦。仍以化痰消瘀、清中和胃为主法,上方加桃仁、莪术各10g,砂仁、白豆蔻各3g,生薏苡仁15g。服药后病情稳定,仍宗上方加益气健脾之剂调理善后。

中医经方治疗肿瘤的病例分析

按:旋覆代赭汤为补虚降逆,消除痞噫之剂,“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许多癌症患者在化疗后有消化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不思纳谷等,以及部分晚期患者经常出现呃逆等,均为脾虚气弱,胃气上逆所致。本例患者,周教授认为是术后、化疗后伤正,脾虚胃弱,一则消谷不能,二则运化不及,三则气逆不降,故以旋覆代赭汤为基础,加以散结化瘀之剂,配合和胃降逆之品,后期加入益气健脾、解毒抗癌之品结合辨病治疗,病情稳定。

2小柴胡汤治疗热郁少阳枢机不利癌性发热案

万某,女,51岁。患者阴道鳞癌伴直肠浸润,行姑息手术后放疗25次、化疗6疗程,经服中药长期稳定。近1月来时有发热,体温高达39℃~40℃,热前形寒,服药汗出热退,咽痒,纳差泛恶,偶有咳嗽,无痰,无尿频、尿急、尿痛,无鼻塞,昨晚测体温38.5℃。舌偏红、苔黄薄腻,脉弦细。证属湿热内蕴,枢机不利。

小柴胡汤化裁,处方:柴胡、黄芩、法半夏、葎草、党参、南沙参、北沙参各10g,厚朴5g,蒲公英、漏芦、鸭跖草各15g,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20g,炙甘草3g。每天1剂,水煎服。药服1周热退。

按:《伤寒论》第96条曰:“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治疗伤寒转属少阳的证侯。周教授认为,本患者虽然发热时间较长,但抓住其热前形寒、寒热交作,纳差泛恶,脉弦的证候特点,认为是湿热郁滞、少阳枢机不利,宗小柴胡汤化裁,和解少阳,兼以清利湿热,使上下条达、内外宣通、气机和畅,因而热退较速。

3己椒苈黄丸治疗水热互结癌性胸水案

刘某,男,患食道癌。7月前饮食不顺,逐渐加重,查胃镜示为食道中段癌,后行手术治疗,病理不详。诊见:纳差,胃胀,胸闷,气急,咳嗽,咳痰不多,口干,饮食吞咽时咽喉不顺,曾见吐酸,大便偏软,舌红、苔中部块状腐腻,脉濡滑。胸部CT及B超检查显示:左侧胸腔大量积液。证属痰瘀阻胃,肝胃不和,饮停胸胁,脾运不健,气阴两伤。

己椒苈黄丸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出入,处方:黄芪、白术、泽兰、泽泻、炙刺猬皮、葶苈子、泽漆各15g,煅瓦楞子、肿节风、炙桑白皮20g,法半夏、汉防己各12g,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藿香、紫苏叶、南沙参、北沙参、陈皮、神曲各10g,花椒、黄连、吴茱萸各3g。商陆根6g。每天1剂,水煎服。二诊:咳嗽,无痰,胸闷减轻。B超复查显示胸水减少,吞咽仍不畅,大便每天1次。仍守前法进退。

按:己椒苈黄丸原治水饮停聚,水走肠间之证,《金匮要略》曰:“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方中汉防己泻血中湿热,而利大肠之气;花椒,椒之核也,椒性善下,而核尤能利水;葶苈子泻气闭而逐水;大黄泄血闭而下热。周教授认为,恶性肿瘤晚期,痰、瘀、水、热诸邪互结,水道不利,留而成饮,但晚期肿瘤多邪实伤正而见虚实杂夹之候,大黄一物,泻热祛瘀通便,有虚虚之虞,故将其易为黄芪,一药之差,治法则异。周教授常以此方出入治疗恶性胸腹水,每多良效。

4抵当汤加味治疗痰瘀阻络椎管占位术后案

纪某,男,70岁。患椎管占位病变而行椎管狭窄手术。术后大便干结如栗、难解,用泻药后稀溏不尽,从心下当脘不舒,渐肿胀,腹部胀满硬,足跗浮肿,双下肢冷,腿足麻木,口干尿黄,矢气多,舌暗红、苔薄黄中部微腻,脉小滑兼数。证属肾督受损,痰瘀阻络。

治以抵挡汤加味,处方:熟大黄、桃仁、石斛、路路通各10g,怀牛膝12g,续断25g,细辛、水蛭各4g,炙蜈蚣3条,附子、全蝎、土鳖虫各6g,天仙藤、莱菔子、槟榔、晚蚕砂(包煎)各15g,陈葫芦瓢(煎汤代水)30g。每天1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40多剂,症状明显改善,大便每2天1次,质软易行,两足跗浮肿渐消,胀痛缓解,两下肢亦渐觉有力,大便有明显改善,质软易排,仍以前方善后。

按:抵当汤原方治疗伤寒太阳蓄血重症。“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周教授曾著书阐发瘀热论,认为瘀热互结为内伤杂病的一个重要病机,上可到脑腑,痹阻脑络,而致中风;下可结于下焦,蓄血留瘀,水热互结,见尿少重症;内可结于厥阴、少阴,络热血溢;外可著于肌肤、筋脉,非独治太阳蓄血证。故在临床上周教授用抵当汤化裁治疗疾病甚广,如脑血管、免疫、泌尿生殖、皮肤等系统病症,肿瘤患者亦习用之,如脑瘤、前列腺癌、肝癌等。本例患者因椎管占位术后,便结尿黄,下肢肿胀,周教授认为属痰瘀阻滞,络脉不通,当祛瘀通脉,化痰通络,以抵当汤化加味,药证合拍,收效较好。

5大柴胡汤治疗胆囊癌术后湿热郁滞、腑气不调案

朱某,女,77岁。胆囊腺癌根治术后1月半,胸胁闷痛,精神萎靡,面黄不华,大便或干,2~3天1次,稍有腹胀。舌红、苔薄黄,脉细滑。证属肝胆湿热郁滞,腑气不调。

治以大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九香虫各5g,熟大黄6g,赤芍、枳实、黄芩、法半夏、莪术、太子参、麦冬、延胡索、神曲各10g,茵陈、全瓜蒌各12g,黄连3g。每天1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2月,胸胁闷痛缓解,食纳增多,大便每天1~2次,精神状态尚好,略有疲劳感,舌暗红有裂纹、苔薄黄腻,脉小滑。宗前方加桃仁、南沙参、北沙参、神曲、鸡内金各10g,泽漆、山慈菇各15g,肿节风20g,砂仁3g,青皮、陈皮各6g善后。

按:仲景用大柴胡汤治少阳邪热未解,阳明里热炽盛,以和解少阳,内泻热结。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能食,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秘结,舌苔黄。本案患者以胸胁部满闷疼痛为主,病位属肝胆,虽无恶心、口苦口干之症,但腹胀、便结,为热结里实,腑气不调之征。治当理气通腑,疏利肝胆为法。故周教授以大柴胡汤加味,因术后体虚未复,故加以太子参、麦冬轻补之,以防苦辛之剂伤正。

周教授使用经方一则灵活,随症而施,或用其方,如用抵当汤治疗前列腺癌;或师其法,如用麦门冬汤治疗放疗阴伤案;或取其意,如己椒苈黄丸治疗癌性胸腹水案。既师古用经,又不泥古教条。二则周教授用经方大都融入复法之中,周教授指出恶性肿瘤的病机主要为湿、痰、热、瘀、毒诸邪交结,耗损正气,尤其是对于中晚期癌症多为虚实杂夹,临床上难以用一证一方概括。故多以复法大方应之。针对主要证候,或消瘤抗癌,或减毒增效,或缓解主症,或姑息支持。

(霍介格整理)

版权声明

如果觉得《中医经方治疗肿瘤的病例分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