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车钩缓冲装置 从板组件 从板及磨耗板的制作方法

车钩缓冲装置 从板组件 从板及磨耗板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1-11-05 16:02:14

相关推荐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道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钩缓冲装置、从板组件、从板及磨耗板。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铁路货运列车重载、提速技术的日趋成熟,以成熟的路网为依托,铁路货运作为清洁、高效的运输组织模式在货物流通方面的优势愈发凸显。而车钩、钩尾框、缓冲器等作为其中的关键核心技术,对车辆的安全有效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典型的车钩缓冲装置包括从板和钩尾框,在不断的牵引、压缩转换过程中,从板的底面与钩尾框的内底面不断的接触、往复摩擦,在接触表面上的磨损非常严重,极大的提高了钩尾框和从板的检修维护费用。

为解决接触表面的磨损问题,传统技术中通过在从板的上下两面各增加一块磨耗板的方案。然而,此种方案会造成在从板与磨耗板作为整体往钩尾框内组装、拆卸的过程中,磨耗板容易从从板上脱落,无形中增加检修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有效防止磨耗板从从板上脱落从而降低检修维护工作量的车钩缓冲装置、从板组件、从板及磨耗板。

一种从板,包括板状部及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位于所述板状部的一侧面,所述板状部的底部形成有第一防脱位,所述第一防脱位用于与磨耗板上的第二防脱位相配合,以防止所述磨耗板与所述从板之间产生垂向位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状部底部形成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侧壁形成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与所述第一卡槽组成所述第一防脱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块与所述板状部的底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导向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状部背向于所述配合部的一侧面还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贯穿所述板状部的底面。

一种磨耗板,包括板体、前立挡、后立挡、两个侧立挡及第二防脱位,所述前立挡与所述后立挡分别位于所述板体的相对两侧,所述两个侧立挡分别位于所述板体的另外相对两侧,所述第二防脱位用于与从板上的第一防脱位相配合,以防止所述磨耗板与所述从板之间产生垂向位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脱位形成于两个所述侧立挡的相向面,两个所述侧立挡的相向面分别形成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侧壁形成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与所述第二卡槽组成所述第二防脱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块与所述侧立挡的顶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导向面。

一种从板组件,包括一如上任一项所述的从板及一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磨耗板,所述磨耗板设置于所述从板的底部,所述第一防脱位与所述第二防脱位相配合。

上述从板组件、从板及磨耗板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从板组件由从板与磨耗板装配组成,板状部的底面承载于板体上,第一防脱位与第二防脱位相配合,以防止磨耗板与从板之间产生垂向位移,从板的前后两侧位于前立挡与后立挡之间,前立挡用于限位配合部的底部,后立挡用于限位板状部的底部,以限制磨耗板与从板之间产生纵向位移,从板的左右两侧位于两个侧立挡之间,以限制磨耗板与从板之间产生横向位移,因此,从板与磨耗板组装好后,垂向、纵向和横向都被限位,可以有效防止磨耗板从从板上脱落,进而降低检修维护工作量,延长检修周期。

一种车钩缓冲装置,包括钩尾框及如上所述的从板组件,所述钩尾框上开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贯穿所述钩尾框的左右相对两侧,所述从板组件装配于所述收容槽内,且所述磨耗板位于所述从板与所述钩尾框的底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车钩、钩尾销及缓冲器,所述车钩的尾端通过所述钩尾销与所述钩尾框的前端连接,且所述车钩的尾端面与所述从板的配合部相接触,所述缓冲器装配于所述收容槽内且与所述从板的板状部相接触。

上述车钩缓冲装置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从板与磨耗板组装好后形成从板组件,从板组件再与钩尾框装配,装配时,从板组件装配于收容槽内,磨耗板位于从板与钩尾框的底板之间,在不断的牵引、压缩转换过程中,从板不直接与钩尾框的底板接触,而通过磨耗板与钩尾框的底板接触,因此,可以防止从板与钩尾框之间的磨耗问题。

而从板组件由从板与磨耗板装配组成,板状部的底面承载于板体上,第一防脱位与第二防脱位相配合,以防止磨耗板与从板之间产生垂向位移,从板的前后两侧位于前立挡与后立挡之间,前立挡用于限位配合部的底部,后立挡用于限位板状部的底部,以限制磨耗板与从板之间产生纵向位移,从板的左右两侧位于两个侧立挡之间,以限制磨耗板与从板之间产生横向位移,因此,从板与磨耗板组装好后,垂向、纵向和横向都被限位,可以有效防止磨耗板从从板上脱落,进而降低检修维护工作量,延长检修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的车钩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车钩缓冲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方式中的从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从板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从板的正视图;

图6为图5所示从板的侧视图;

图7为图5所示从板的仰视图;

图8为图3中磨耗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磨耗板的正视图;

图10为图8所示磨耗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请参阅图1及图2,一实施方式中的车钩缓冲装置10,主要应用于铁道车辆上,在铁道车辆的运行过程中传递纵向牵引力和圧缩力。具体地,车钩缓冲装置10包括车钩100、钩尾销200、钩尾框300、从板组件400及缓冲器500。如图1中所示,建立三维坐标系o-xyz,定义x轴方向为横向(即左右方向),定义y轴方向为纵向(即前后方向),定义z轴方向为垂向(即上下方向)。y轴方向即为车钩的牵引力方向。

车钩100的尾端通过钩尾销200与钩尾框300的前端连接。具体地,车钩100的尾端开设有第一通孔110,钩尾框300的前端开设有与第一通孔110相对应的第二通孔310,钩尾框300的前端面还具有敞口320。当车钩100与钩尾框300装配时,车钩100的尾端通过敞口320伸入钩尾框300,钩尾销200穿设于第一通孔110与第二通孔310内,实现车钩100与钩尾框300的装配。

钩尾框300上开设有收容槽330,收容槽330贯穿钩尾框300的左右相对两侧。收容槽330还与敞口320相连通,从板组件400装配于收容槽330内。缓冲器500也装配于收容槽330内,缓冲器500的一端与从板组件400相接触。

请参阅图3及图4,从板组件400包括一从板410及一磨耗板420,磨耗板420设置于从板410的底部,且磨耗板420位于从板410的底部与钩尾框300的底板301之间。考虑到实际运用的情况,本实施方案中只在从板410的底部增加一磨耗板420,从板410不直接与钩尾框300接触,而通过磨耗板420与钩尾框300接触。由于只在从板410的底部增加一磨耗板420,因此相较于传统通过在从板410的底部和顶部各增加一磨耗板420的情况,本实施方式中的从板组件400厚度更小。

请参阅图5至图7,从板410包括板状部411及配合部412,配合部412位于板状部411的一侧面。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配合部412位于板状部411的前侧面,车钩100的尾端伸入钩尾框300内后,车钩100的尾端面与从板410的配合部412相接触。例如,车钩100的尾端面为第一非平面,对应地,配合部412具有第二非平面,第一非平面与第二非平面相对应。缓冲器500装配于收容槽330内后与从板410的板状部411相接触。具体地,缓冲器500与板状部411的后侧面相接触。

因此,车钩缓冲装置10的牵引力传递过程为:车钩100←钩尾销200←钩尾框300←缓冲器500←从板410,从板410在牵引梁内的前从板410座上,完成整个牵引力传递。圧缩力传递过程为:车钩100→从板410→缓冲器500,缓冲器500压在牵引梁内的后从板410座上,完成整个圧缩力传递。

板状部411的底部形成有第一防脱位,磨耗板420上设有第二防脱位,第一防脱位与第二防脱位相配合,以防止磨耗板420与从板410之间产生垂向位移。

磨耗板420还包括板体421、前立挡422、后立挡423及两个侧立挡424,前立挡422与后立挡423分别位于板体421的相对两侧,两个侧立挡424分别位于板体421的另外相对两侧。具体地,前立挡422与后立挡423分别位于板体421的前后相对两侧,且前立挡422与后立挡423相对设置。两个侧立挡424分别位于板体421的左右相对两侧,且两个侧立挡424相对设置。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板状部411底部形成有第一卡槽413,第一卡槽413的侧壁形成有第一卡块414,第一卡块414与第一卡槽413组成第一防脱位。两个侧立挡424的相向面分别形成有第二卡槽425,第二卡槽425的侧壁形成有第二卡块426,第二卡块426与第二卡槽425组成第二防脱位。即,第一防脱位为形成于板状部411底部的类似燕尾结构,第二防脱位为形成于磨耗板420上的类似燕尾槽结构。当磨耗板420与从板410装配时,第二卡块426卡入第一卡槽413内,第一卡块414卡入第二卡槽425内,以达到限制磨耗板420与从板410产生垂向位移的目的。

进一步地,当磨耗板420与从板410完成装配后,从板410的左侧面与磨耗板420的左侧面平齐,从板410的右侧面与磨耗板420的右侧面平齐,保证磨耗板420与从板410组装完成后,与现有从板410的左右尺寸一致,不需要对现车进行技术改造即能装车使用,使用范围广。

进一步地,第一卡槽413的底壁和侧壁为曲面,第一卡块414的表面为曲面。对应地,第二卡槽425的底壁和侧壁为曲面,第二卡块426的表面为曲面。当第一卡槽413与第一卡块414相配合时,接触面积更大,稳定性更强。类似的,第二卡槽425与第二卡块426配合时,接触面积更大,稳定性更强。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防脱位和第二防脱位还可以是其他可以防止磨耗板420与从板410产生垂向位移的结构。例如,第一防脱位为卡槽,第二防脱位为卡块。或者第一防脱位为卡钩,第二防脱位为与之配合的另一卡钩等等。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块414与板状部411的底面之间还形成第一导向面415,第二卡块426与侧立挡424的顶面之间还形成有第二导向面427。当磨耗板420与从板410进行装配时,通过第一导向面415与第二导向面427相配合,将从板410的燕尾结构直接压入磨耗板420的燕尾槽结构,使磨耗板420与从板410的组装更便利。例如,第一导向面415为圆弧面,第二导向面427也为圆弧面。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状部411背向于配合部412的一侧面还开设有容纳槽416,容纳槽416贯穿板状部411的底面。即,板状部411的后侧面开设有容纳槽416,容纳槽416用于容纳后立挡423,保证磨耗板420与从板410装配好后,后立挡423的后侧面与板状部411的后侧面平齐,保证磨耗板420与从板410组装完成后,与现有从板410的后尺寸一致,不需要对现车进行技术改造即能装车使用,使用范围广。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板410可以采用铸造、锻造工艺的方式生产,也可以通过对既有现车的从板410进行简单技术改造后使用。例如,对现有从板410进行改造时,通过在从板410的底部开设第一卡槽413和形成第一卡块414,开设容纳槽416等等。

上述车钩缓冲装置1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从板410与磨耗板420组装好后形成从板组件400,从板组件400再与钩尾框300装配,装配时,从板组件400装配于收容槽330内,磨耗板420位于从板410与钩尾框300的底板之间,在不断的牵引、压缩转换过程中,从板410不直接与钩尾框300的底板接触,而通过磨耗板420与钩尾框300的底板接触,因此,可以防止从板410与钩尾框300之间的磨耗问题。

而从板组件400由从板410与磨耗板420装配组成,板状部411的底面承载于板体421上,第一防脱位与第二防脱位相配合,以防止磨耗板420与从板410之间产生垂向位移,从板410的前后两侧位于前立挡422与后立挡423之间,前立挡422用于限位配合部412的底部,后立挡423用于限位板状部411的底部,以限制磨耗板420与从板410之间产生纵向位移,从板410的左右两侧位于两个侧立挡424之间,以限制磨耗板420与从板410之间产生横向位移,因此,从板410与磨耗板420组装好后,垂向、纵向和横向都被限位,可以有效防止磨耗板420从从板410上脱落,进而降低检修维护工作量,延长检修周期。

当磨耗板420磨耗超限后,可以直接更换新的磨耗板420即可,安装方便快捷。而且本实施方式中,可对既有现车磨耗严重的从板410稍加改造(在从板410上形成第一卡槽413、第一卡块414和容纳槽416),加装上述磨耗板420就能装车使用,可降低从板410因磨耗超限的报废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从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状部及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位于所述板状部的一侧面,所述板状部的底部形成有第一防脱位,所述第一防脱位用于与磨耗板上的第二防脱位相配合,以防止所述磨耗板与所述从板之间产生垂向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部底部形成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侧壁形成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与所述第一卡槽组成所述第一防脱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块与所述板状部的底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导向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部背向于所述配合部的一侧面还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贯穿所述板状部的底面。

5.一种磨耗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前立挡、后立挡、两个侧立挡及第二防脱位,所述前立挡与所述后立挡分别位于所述板体的相对两侧,所述两个侧立挡分别位于所述板体的另外相对两侧,所述第二防脱位用于与从板上的第一防脱位相配合,以防止所述磨耗板与所述从板之间产生垂向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磨耗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脱位形成于两个所述侧立挡的相向面,两个所述侧立挡的相向面分别形成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侧壁形成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与所述第二卡槽组成所述第二防脱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磨耗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块与所述侧立挡的顶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导向面。

8.一种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从板及一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磨耗板,所述磨耗板设置于所述从板的底部,所述第一防脱位与所述第二防脱位相配合。

9.一种车钩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钩尾框及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从板组件,所述钩尾框上开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贯穿所述钩尾框的左右相对两侧,所述从板组件装配于所述收容槽内,且所述磨耗板位于所述从板与所述钩尾框的底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钩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钩、钩尾销及缓冲器,所述车钩的尾端通过所述钩尾销与所述钩尾框的前端连接,且所述车钩的尾端面与所述从板的配合部相接触,所述缓冲器装配于所述收容槽内且与所述从板的板状部相接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钩缓冲装置、从板组件、从板及磨耗板,从板组件包括一从板及一磨耗板,从板组件由从板与磨耗板装配组成,板状部的底面承载于板体上,第一防脱位与第二防脱位相配合,以防止磨耗板与从板之间产生垂向位移,从板的前后两侧位于前立挡与后立挡之间,前立挡用于限位配合部的底部,后立挡用于限位板状部的底部,以限制磨耗板与从板之间产生纵向位移,从板的左右两侧位于两个侧立挡之间,以限制磨耗板与从板之间产生横向位移,因此,从板与磨耗板组装好后,垂向、纵向和横向都被限位,可以有效防止磨耗板从从板上脱落,进而降低检修维护工作量,延长检修周期。

技术研发人员:康凤伟;李权福;王洪昆;王蒙;孟庆民;丛盛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神华铁路货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04.12

技术公布日:.02.07

如果觉得《车钩缓冲装置 从板组件 从板及磨耗板的制作方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