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专家慢性乙肝治疗的金银铜牌

专家慢性乙肝治疗的金银铜牌

时间:2024-04-19 23:16:43

相关推荐

编辑:各位网友下午好,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请到了上海华山医院的翁心华教授和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巫善明教授来跟网友们谈一谈关于乙肝防治方面的话题,首先请两位教授跟我们网友打一声招呼。翁心华:各位网友下午

1专家慢性乙肝治疗的金银铜牌

编辑:各位网友下午好,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请到了上海华山医院的翁心华教授和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巫善明教授来跟网友们谈一谈关于乙肝防治方面的话题,首先请两位教授跟我们网友打一声招呼。

翁心华:各位网友下午好。

巫善明: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有机会来跟大家交谈一下关于乙肝的治疗问题,我们觉得很高兴,愿意为大家服务。

编辑:两位教授都是我国肝炎防治领域的权威教授,希望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到我们的访谈中。

今天谈的是乙肝治疗目标的金银铜牌,可能很多网友比较疑惑乙肝治疗也会有金银铜牌?相信通过今天的访谈乙肝患者或者关注乙肝防治的网友会对乙肝治疗的怎样夺取金牌有一定的了解。

乙肝治疗的金银铜牌是指什么?

编辑:首先请翁教授跟我们谈一下乙肝治疗目标的金银铜牌概念是什么内容?

翁心华:我们形象的把慢性乙肝治疗过程所发生的一些现象用金银铜牌这样的一种比喻来说明,把最好的治疗结果看成是金牌,次的一点是银牌,再次一点的目标就是铜牌。

在慢性乙肝治疗里面,特别是抗病毒药物出现以后,病人的治疗结果出现了几种情况,一种是比较好的境界,患者的表面抗原消失,而表面抗体出现,即出现了表面抗原的血清学转换,这个尽管是很少的一部分病人能达到,但这个是最好的境界,所以把它比喻成在运动比赛里面得到金牌;另外一种情况,很多病人可能表现的是e抗原消失,e抗体出现,即是常说的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这种治疗结果稍微次一些,比喻成是银牌。

[1]>下页

1 2 3 下一页

2慢性丙肝淋巴结病表现

7月22日 最新研究发现,对于多数慢性丙肝患者,其肝周淋巴结病变的MR表现可反映出慢性丙肝的活性。

为了探讨淋巴结的MR表现与慢性活动性丙肝活性的关系,研究人员比较了MR成像结果与活性水平的组织学等级。

研究人员选择50例曾在1个月内行MR检查与肝脏活检的慢性活动性丙肝患者,回顾性研究其MR结果与相关组织学报告。同时依据组织学报告将50例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活性组。两位放射科医师在不知道组织学分级的情况下独立回顾MR结果,观察脾相关淋巴结的肝周位置、数量、大小(定义为最大的三个淋巴结的长宽总和)和强度。

结果发现,MR显示,48例(88.0%)患者的肝周淋巴结大于5 mm,其中包括64.2%(9/14)的轻度活性患者,96.3%(26/27)的中度活性患者和100%(9/9)的重度活性患者(p = 0.0034)。

轻度活性患者的肝周淋巴结平均数量±标准差(SD)为2.5±1.8,中度活性患者为5.6±2.2,重度活性患者为8.5±3.5(p=0.0001)。轻度活性组的淋巴结平均大小(±SD)为151.0±104.9 mm2,中度活性组为366.8±143.0 mm2,重度活性组为488.2±244.8 mm2(p = 0.0001)。

研究人员指出,脂饱和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MR成像显示,轻度活性组的高强度淋巴结平均数量(±SD)为0.17±0.25,中度活性组为1.7±0.80,重度活性组为2.4±0.60(p = 0.0001)。组织学活性与肝功能检测结果没有相关性。

研究人员认为,对于多数慢性丙肝患者,MR检查可反映其肝周淋巴结病变,其中,淋巴结的数量、大小和高强度与慢性丙肝活性相关,但肝功能检查结果与其活性无关。

3乙肝与丙肝有何异同

1.感染传播方式相似,两者均主要经过血液或输血制品等方式传播。

2.临床表现相似,但丙型肝炎无症状及无黄疸病例较多,有些患者不易被发现,且肝功能检查常表现单项转氨酶升高,持续不降或反复波动。

3.均有向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发展的倾向,其发生率丙型比乙型肝炎更高,丙型肝炎发展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危险性更大。

4.由于传播途径相似,因此丙肝与乙肝可以重叠感染,且重叠感染较单个感染发生重症肝炎和病死率要高,表明丙肝与乙肝重叠感染可加剧肝脏的损害。

5.丙型肝炎也可能有性接触传播及母婴传播,但不如乙型肝炎发生率高。

4慢性丙肝的纤维化进展

纤维化是肝硬化的显著特点,而其恶化是慢性肝病进展的最佳指标。美国国立糖尿病、消化系疾病和肾病研究所的Marc G. Ghany博士及其同事利用组织学方法评估了大量慢性丙肝(CHC)患者,评价了纤维化的进展率与预测指标。

研究对象包括123例未接受介入治疗的CHC患者,他们在4-212个月(平均44个月)内行2次肝脏活检。肝组织按照组织学活性指数(0-18分)分级,利用0(无纤维化)至6(肝硬化)分的评分系统将纤维化分期。

在123例患者中,48例(39%)纤维化评分增高,46例(37%)无变化,29例(24%)有所改善。纤维化加剧的患者中,75%升高1分,25%升高2分以上,9%发展为肝硬化。全部进展率为每年0.12纤维化单位;即如果进展为线性,则50年后发生肝硬化。患者的纤维化进展率各不相同,老年、血清丙氨酸及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高、首次肝脏活检示广泛门周坏死的患者进展率较高。

Ghany博士等总结认为,CHC患者纤维化进展的最佳预测指标是血清转氨酶升高程度、肝脏活检时肝细胞坏死和炎症程度。这些发现证实,转氨酶水平正常、肝脏组织学病变轻微的患者能够安全地推迟治疗。

5慢性丙肝与肝脏铁浓度的关系

美国一项先导研究的结果显示,肝硬化前慢性丙肝患者的组织学进展与肝脏铁沉积增加无关。

慢性丙肝(HCV)患者经常出现肝脏铁沉积,后者在肝病的进展中发挥作用。华盛顿大学的Anne M. Larson博士及其同事对HCV患者的肝脏铁浓度(HIC)与组织学进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选择例在干扰素治疗前进行次肝脏活检的患者,回顾性检测其。两次活检的平均时间间隔为±个月。

研究人员发现,第二次活检与第一次相比,平均Knodell评分加重(分别为10.0±2.8和12.4±3.3;P=0.007)。门脉炎症(分别为3.2±0.4和3.6±0.5;P=0.028)和纤维化(分别为1.8±1.3和2.7±1.2;P=0.002)都有所加重,但碎片状坏死和小叶变形无显著变化。第一次与第二次活检时的HIC无显著变化(P=0.66)。然而,第一次活检即具有肝硬化的患者或进展为肝硬化的患者HIC显著增加(P=0.009)。

Larson博士指出,肝硬化前HCV患者的组织学进展与HIC增加并无相关性,但3例发生肝硬化的患者具有肝脏铁积聚。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丙肝进展与铁沉积之间的相互作用。

如果觉得《专家慢性乙肝治疗的金银铜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