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兴趣作为学习的原动力 离不开教师的启发

兴趣作为学习的原动力 离不开教师的启发

时间:2020-04-30 05:50:15

相关推荐

第一重“矛盾困境”是教学或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之间的矛盾。大多数教师对古代散文教学有较高的兴趣,而且愿意也能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辨析。兴趣本应是强大的行为动力,引领教师主动把对文本的解读感悟、思维过程呈现在教学中,构建起各具特色的高效课堂。但实际的教学却出现了以考试内容为参照、对文本的“思辨”无法延展到教学中去的现象,主动性受到了限制。

学生也处于这样的矛盾之中,大多数高中生对古代散文比较感兴趣,知道阅读古代散文能让我们触及更广阔的世界,受到思想精神的启迪,但学生学习古代散文的状态却很被动。多数教师对自身教学兴趣与主动性之间的矛盾是能够自查的,并尝试作出了改变,学生则不然在学习中安于接受现成的、速成的知识,无意中把老师、教辅资料所提供的讲解内容等同于自己感兴趣的、想要了解的“文化”。实际上,古代散文传递出来的思想精神、文化价值,只有经过个体的独立思考、感悟才能内化于心,真正成为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

第二重“矛盾困境”是教学或学习内容与目标之间的矛盾。调查结果显示,“了解文本内容及特色,提升文学素养”和“挖掘古代散文的精神价值,传承优秀文化”是师生除了掌握文言字词、应对考试之外的共同目标,但这两类目标在教学中却没有被有效落实。

师生们一面有着通过阅读探索文本思想价值,以传承优秀文化、提升素养的追求,另一面又被“文言”的学习阻挡了脚步——学生受困于庞杂的文言字词句法的学习,教师也有着文言知识点难以整合的苦恼。识记文言字词、准确翻译全文等“言”的学习成为古代散文教学着力攻克的领地,挤占了本应用于“文”的教学空间。

“文”的学习也主要局限在对既定的、合“主流”的文本思想主题的解读阐释、艺术特色的梳理上,至于学生是真正地通过动脑分析有所认知,还是只是在反复的阅读“练习”中掌握了回答这一类问题的经验性技巧,是需要教师进行辨别的。所以说,教学或学习目标与实际内容相脱节。

第三重“矛盾困境”是进步的观念认识与落后的实践操作技能之间的矛盾。学生明白古代散文学习的重要性,想要学好古代散文,但是却没有独立“思考”“质疑”“反思”的习惯与能力,学习方法也停留在机械的听讲、识记、背诵上。大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一贯的讲读为主的古代散文教学方式相对低效,老师逐字讲解、反复强调常是口干舌燥,学生手忙脚乱地记着笔记,偶尔还神游天外,而且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然脱离了真实的阅读情境。

因此,不少教师已经开始了新的教学方式的尝试。目前教师普遍认同教学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古代散文教学中常采用“自主学习,提问答疑”的方法,还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独立思考,但同时却又会按照准备好的答案来引导学生,使之又落回既定的“圈套”。这反映出教师自身的思辨能力有所欠缺,无法灵活处理既定结论与学生独立认知之间的矛盾。半数的教师对“思辨性阅读”有初步的了解,“思辨性阅读”的理论与方法却很少参与教学的过程。

有不少教师根据课标(版)的要求,借助“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展开古代散文教学,可是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就显现出师生在古代散文阅读中落后的实践操作技能,与相对进步的观念认识不相匹配的矛盾。

如果觉得《兴趣作为学习的原动力 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