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早秋的胃部护养

早秋的胃部护养

时间:2021-10-12 17:06:04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胃,人之“中土”,喜燥恶寒,居于膈下,腹腔上部,中医将其分为上、中、下三部。胃的上部称上脘,包括贲门;中部称中脘,即胃体部位;下部称下脘,包括幽门。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与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与脾相表里。

立秋已过,天气也变得越来越凉爽了,早秋正是寒暑交替时节,昼夜温差大、气温冷暖多变,很容易导致新病陡生或旧病复发。由于人们刚刚经历过夏季高温酷暑,特别是夏季贪食冷饮寒凉,脾胃功能弱的人往往容易被秋后算帐。如秋季腹泻,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败,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肠炎等肠道疾病多发期;胃病患者也容易复发,受冷空气刺激后人体胃酸分泌增加,胃肠会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都较弱。如果不注意保暖和饮食卫生,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中医认为秋意味着暑去寒来,因此初秋应着重肠胃保养,注重保护胃部

胃寒胃热表现

胃寒症:是指由于寒邪侵犯胃肠,表现以脘腹冷痛为主症的实寒症候,主要表现为脘腹冷痛,痛势暴急,遇寒加剧,得温痛减,恶心呕吐,吐后痛缓,口淡不渴或口泛清水,腹泻清稀或腹胀便秘,面白或青,肢冷不温。本证多因过食生冷或脘腹受冷,以致寒凝胃肠所致。

胃热症:是指由于胃中火热炽盛,胃失和降所表现的实热症候,主要表现为胃脘灼痛,拒按,可喜冷饮或消谷善饥或见口臭或牙龈肿痛溃烂,大便秘结,小便短黄。本证多因过食辛辣温燥之品,化热生火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犯胃或邪热犯胃,以致胃火过旺而成。

安胃止痛片能够和胃制酸,理气止痛。对胃气不和引起的胃烷胀闷、疼痛,反酸、吞酸等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着很好的疗效,全国独家胃药起效快、30分钟止痛;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

秋季保养

中医养生有“夏长”“秋收”之说,立秋之后,天地阳气渐收、阴寒渐长,人体之气血也随之内收,食欲旺盛,正宜通过食补滋养胃肠。此时要注意保暖肠胃喜暖恶冷,暖散而冷凝,凝则伤胃。入秋后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特别是本身患有慢性胃炎的“老病号”,应及时增添衣物,夜晚避免腹部着凉。

少食油腻 入秋以后人们食欲回升,口味可能逐渐转“重”,不再像炎热酷暑时偏爱清淡食物。建议此季应多吃清淡温润类食物,因为素食能保持胃肠冲和之气。不应太过摄取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增加消化系统负担从而诱发胃肠道疾病。此外,还应少食辛燥伤津食品,如辣椒、生葱、姜、八角、茴香以及火锅、麻辣烫等,以免加重“秋燥”对身体影响。应当多喝水,多吃蜂蜜、香蕉等食物和水果。

黄帝内经有云,“思伤脾、怒胜思”。郁闷、焦虑、高压、愤怒等会直接影响到肠胃功能,诱发了各种胃肠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秋季天气肃杀,容易引发悲观抑郁等不良心境,古人更为此而有“悲秋”一说。因此,秋天养护胃肠,需注意“养心”,保持平和的心境,所谓“心宽病自除”,平和的心境往往能促进胃肠疾病的康复,提高胃肠保养的效果。

按摩治疗小贴士

——安胃止痛片

中脘穴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指压时应采用仰卧位,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后将手离开,重复10次,能使胃部感到舒适。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天枢穴此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左右三指宽处。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天枢穴的主治病症包括消化不良、恶心欲吐、胃胀、腹泻、腹痛等。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按压该穴6秒钟后将手离开,重复10次,可促进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还能起到止痛的作用。

摩腹采用坐位或卧位,双手叠掌置脐下腹部,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约3~5分钟,然后起身散步片刻。一般宜在饭后半小时进行。

以上这些方法,每日进行2~3次,并要注意调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不吃刺激性食物,坚持一周即可缓解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的症状。

宏济堂小儿消食颗粒专治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食滞,疳积。针对14岁以下患儿研制的儿童专用药,有效成分以药食两用药材为主,无添加剂,更安全,颗粒剂型,易于吸收溶解,水果口味,儿童服用顺应性好。

本文部分图片和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觉得《早秋的胃部护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