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黄酒品味(十四)房县黄酒(上)

黄酒品味(十四)房县黄酒(上)

时间:2018-08-20 09:39:18

相关推荐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房县黄酒,湖北省房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黄酒是中国特产,也称为米酒,属于酿造酒,在世界三大酿造酒(黄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房县黄酒性温和、酒味甘醇、绵长,有一种特殊的馨香,鲜甜可口,喝不赘头,富含18种氨基酸,每升酒中的必需氨基酸达3100毫克,半必需氨基酸达2830毫克,还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及微量元素,已检测出的无机盐就有15种之多,包括钙、镁、钾、磷等多种常量元素和铁、铜、锌、硒等微量元素。

黄酒为该县千年历史特产,早在隋唐时期作为钦点贡品而誉满京师。房县黄酒起源于周朝,兴盛于唐朝。据史书记载,“白茅”是房县黄酒最早的称谓,此后又有“黄酒”、“皇酒”、“白马尿”之称。公元684年,唐中宗之子李显,被其母武则天贬到房陵(房县旧称)做庐陵王时,最喜欢饮用这种酒,被人称为“品酒郎君”。他曾做诗“此酒只应天上有,瑶池天宫量也无,他日龙驾回长安,每年送朕三万斛。”后来,庐陵王将其作为贡品献给武则天,故房县黄酒又称“皇酒”,从此沾上了皇家的气息。西周至明18个朝代,共有23位帝王级人物与房县黄酒结缘,此乃中国以至世界酒文化的一大奇观。

04月0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房县黄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房县黄酒以房县境内19个乡镇和1个国营林场范围内种植生产的优质糯米为原料,以特制曲和酒母为糖化发酵剂而酿成的发酵原酒,黄酒具有酒度低,口味独特,营养丰富的特点,是一种兼饮料、食疗、药疗及佐料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特殊种酒,黄酒酒味醇和,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还含有多种有机酸、酯类物质及矿质元素,完全具备了含多种氨基酸,发热量高,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这三项认定营养食品的必要条件,被形象地誉为液体蛋糕。

黄酒素有百药之长之美称,是医药上很重要的辅料或药引子。中国古代着名医典《黄帝内经·素问》在汤液醪醴篇中说,以黍做原料的黄酒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因此用这种酒在邪气来时,服之万全。古代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杂症篇方剂中,用黄酒做药引的约占1/3。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黄酒有行药势,杀百邪毒气,通血脉,厚肠胃……养脾气等作用,饮用黄酒不仅可以增加食欲,使人心情愉悦,身体舒畅,而且可起到保健作用,适时常饮有助于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并有补血养颜,舒筋活血,健身强体,延年益寿之功效。

工艺特色

房县具有独特的自然气候和微生物菌群,只有用房县的野生蓼子秘制小曲,以及高山糯米、溪水或地层深处矿泉水(神农架北麓青峰断裂带),结合特殊手工酿造技艺,配制出的黄酒才具有独特风格,这也恰恰是房县黄酒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重要原因。房县黄酒发酵采用典型的边糖化边发酵的方法,使用自产米曲,发酵过程中不加麦曲,不加纯酵母,采用糖化醪回淋工艺。,该制作技艺入选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房县黄酒按其属性分属北方半甜性黄酒,与绍兴黄酒(属半干性、干性黄酒)和省内孝感米酒(属甜性和浓甜性黄酒)有所不同。

产地环境

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介于大巴山和武当山之间,北与十堰城区、郧县、丹江口市接壤,东界保康、谷城,南邻神农架林区,西与竹山毗邻,总面积5110平方千米,素有千里房县之称。全年日照数1700小时—2000小时,太阳总辐射量103千卡/平方米—104千卡/平方米,平均气温10℃—15℃,无霜期170天—240天,降雨量560毫米—1150毫米。

房县古称“房陵”,因“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有如房室”而得名,自古就有“秦陕咽喉,荆襄屏障”之称。房县受季风影响明显,加之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差异十分明显,形成了“日照长,温差大,干湿交替”的气候特征,适宜多种作物生长。

一、气候:房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明显,加之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形成了日照长,温差大,干湿交替的气候特征。有利于各类农作物的成熟及有益菌的培养繁殖。

二、土壤:根据土壤普查结果,由于我县没有大型化工厂带来污染的三废排放,也没有重金属污染的历史,土壤清洁肥沃,为各类农作物的生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环境:房县南接神农架林区,北与丹江口市、武当山接壤,远离工业污染,被国家确定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好,空气质量优,为房县黄酒的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多类型气候带,独特的土壤自然气候和微生物菌群,形成酿造房县黄酒独自风格特有的自然环境,是区别其他地方黄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历史渊源

中国是酒的国度,酒文化源远流长,而房陵(现湖北省房县)的酒文化基本上和中华民族的酒文化同步。虽然有许多个性,但共性是主流。房陵的羊鼻岭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是同一时期,发掘出了用于盛酒的鬲、鼎罐和高杯盂形器。在羊鼻岭生活的房陵人的祖先也开始了饮酒的历史,彭方部落方国也就是最早饮酒的人群。

据史料记载,早在西周时(前1046—前771年),房县民间已开始有酿制黄酒的技艺。当时用糯米酿造的“白茅”就是后来的房县黄酒。

周宣王时,楚王派房陵人尹吉甫(周朝太师《诗经》作者,房县人)作为使者向周宣王进贡,尹吉甫带了一罈房陵人自产的白茅(黄酒)献给周宣王,宝物呈上殿开罈满殿香,周宣王尝了一口,大赞其美,遂封为封疆御酒。并派人把房陵每年供送的白茅用大小不等的罈子分装,依白茅封疆土,奖诸侯,并任尹吉甫作太师,扶朝政。后来,尹吉甫成为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一代贤臣。

《诗经·野有死麕》:“白茅纯米,有女如玉”。白茅属于南方贡品,所以白茅就是房县黄酒最早的称谓。再后来,又有黄酒、皇酒、白马尿等称谓。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房陵成为历代帝王将相的流放地,到房陵后都养成了喝黄酒的习惯。

汉朝时,房陵黄酒广为普及,成为达官贵人的随葬品。1974年,房县七里河出土的汉墓中发现大量的装黄酒的酒具,其中一个大罈子仍保留有当时的黄酒。

唐代,黄酒更为盛行。光宅元年(684年),唐中宗之子李显,被其母武则天贬到房州为庐陵王时,他最喜欢饮用这种酒,被人称为品酒郎君,曾作诗此酒只应天上有,瑶池天宫量也无,他日龙驾回长安,每年送联三万斛。庐陵王将房陵黄酒作为贡品,献给武则天,因此房县黄酒又有了皇酒之说,名扬天下,使房县黄酒沾上了皇家的气息。神龙元年(705年),庐陵王官复皇位,将房县黄酒定为贡酒年年进贡,岁岁来朝。中宗用黄酒宴请文武百官,饮后神清目朗,满口异香,众官连声称奇,有一文官即席赋诗曰:房州神泉水,皇家桌上珍,托得天子福,喜得百官醉。从此,房县黄酒正式被命名庐陵王黄酒。

图文消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谢谢合作!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如果觉得《黄酒品味(十四)房县黄酒(上)》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