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肠系膜混浊―炎症 肿瘤 淋巴水肿等

肠系膜混浊―炎症 肿瘤 淋巴水肿等

时间:2022-03-01 21:02:09

相关推荐

(-06-05)

肠系膜混浊征

肠系膜脂肪受炎症细胞、液体(水肿、淋巴液和血液)、肿瘤浸润及纤维化的CT表现。当肠系膜被液体或细胞浸润时,其脂肪CT值增加到-40~ -60HU(肠系膜脂肪的CT值类似于皮下及腹膜后脂肪,约-100~-160hu,肠系膜血管常呈横行或断面显示。),动、静脉失去锐利边缘。根据浸润的性质和范围,肠系膜血管可部分或完全模糊,顺着脏层腹膜常能发现肠系膜疾病的线索,在周围脂肪衬托下,肠系膜病变显示更加清晰。

造成肠系膜混浊征的主要有以下疾病需要鉴别:

1、肠系膜水肿

肠系膜水肿可由许多疾病引起,如低蛋白血症、肝硬化、肾病、心力衰竭、三尖瓣狭窄病变、缩窄性心包炎、门脉高压、门静脉血栓、肠系膜血管栓塞、血管炎、柏-查综合症、下腔静脉阻塞和外伤等,如肠系膜水肿是由全身性疾病引起,则有广泛的皮下水肿和覆水。CT扫描常由于身体近床侧的皮下组织内有新月状高密度影,代表增多的细胞外水分,肠系膜呈云雾状改变的范围从肠管的浆膜面直到肠系膜上动、静脉起始部的肠系膜根部;肝硬化由于低蛋白血症门脉高压常引起肠系膜水肿。肠系膜动、静脉血栓所引起的肠系膜水肿可呈局限性或弥漫性,发现血管内栓子或管腔缩小常可提示肠系膜血管栓塞,肠缺血的其他征象为节段性肠壁增厚,气肿性肠炎,当出现坏死时可有小静脉分支内集气。

2、淋巴水肿

肠系膜淋巴水肿常继发于淋巴系统阻塞,如先天性发育异常、炎症、肿瘤、外科手术和放疗等,淋巴液从淋巴管内渗透至肠系膜间质。淋巴系统的先天发育异常可引起通过肠系膜的侧支交通扩大及及发行淋巴水肿;肠管的淋巴管扩张征表现为淋巴淤滞伴有肠系膜淋巴水肿计入糜腹水。丝虫病以侵犯淋巴系统,引起中心淋巴阻塞,常累及腹股沟区,但也可侵犯肠系膜、

3、炎症

典型的小肠系膜炎症浸润可见于胰腺炎,重型胰腺炎时,释放的胰酶渗入小网膜内或沿身旁前间隙进入小肠系膜,有时甚至结肠系膜。其他局灶性炎症如阑尾炎、炎性肠病及憩室炎也可引起附近小肠系膜的炎症。腹部结核最常表现为淋巴结结核,尽管受累淋巴结直径可达3公分,但多数只是表现淋巴结数量增多,大小仍正常,肠系膜可弥漫浸润,肠攀粘连,肠系膜表面有小结节,大网膜浸润,肠壁受侵,淋巴结边缘强化而中养成低密度。

4、出血和损伤

血液可由供应肠系膜、肠壁、后腹膜或盆腔的血管渗出至肠系膜内,急性出血CT呈高密度(40~60hu),肠系膜内出血可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常引起肠壁水肿,集气及游离气体,具有外伤史或过度抗凝治疗史者有助于做出正确诊断,但肠系膜缺血可有类似CT表现。

5、非何杰金氏病淋巴瘤(NHL)

肿瘤最常累及肠系膜的肿瘤是非何杰金氏病淋巴瘤(NHL),NHL常导致淋巴结肿大成团而呈“三明治”征,NHL也是边缘清楚的肠系膜混浊最常见的病因,化疗使受累淋巴结缩小后易与显示,受累肠系膜呈薄纱状,与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肠系膜水肿不同,病变完全局限于原肿大淋巴结的区域,尽管有乳糜腹水的报道,但合并腹水并不常见,对照化疗前肠系膜区和覆膜和膜膜后淋巴结肿大可作出正确诊断,何杰金氏病极少累及肠系膜,NHL累及小肠系膜远较其他系膜多见。侵犯肠系膜的其他肿瘤包括:胰腺癌、结肠癌、乳腺癌、胃癌、类癌、黑色素瘤、白血病、间皮瘤及卵巢癌等,偶尔中央淋巴管阻塞引起肠系膜水肿,发现肠系膜根部的肿块常提示中央淋巴管阻塞。肿瘤半纤维化和淋巴水肿可类似肠系膜混浊,类癌表现为肿块周围有星样放射状扩展的纤维条索并有结节,常有钙化,这在其他病少见。约1/3肠系膜纤维化增生弥漫浸润肠系膜,尽管组织学表现为良性,但肿块为局部侵蚀性,半数强化较肌肉明显,腹壁纤维增生或纤维瘤常伴有Gardner氏综合症提示此病。

6、特发性疾病

肠系膜脂膜炎(收缩性或脂肪硬化性脂膜炎)可与NHL相似,肠系膜呈弥漫增厚及炎性改变,病理特征为噬脂细胞,代表肠系膜内吞噬脂质的巨噬细胞,放射学表现为围绕大血管的软组织密度放射状条索影,对血管不产生推移现象,无淋巴结肿大,典型表现为肠系膜血管周围的脂肪晕轮,血管受包绕及肿块内钙化可与NHL鉴别。

如果觉得《肠系膜混浊―炎症 肿瘤 淋巴水肿等》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