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一个拗口的名字:非肿瘤性肿瘤相关囊肿

一个拗口的名字:非肿瘤性肿瘤相关囊肿

时间:2022-10-03 01:21:50

相关推荐

※※※※※※※※※※※※※※※※※※※※※

非肿瘤性肿瘤相关囊肿

非肿瘤性肿瘤相关囊肿(Nonneoplastic tumor-associatedcysts,TAC)是指伴发于颅内轴外肿瘤的蛛网膜囊肿样囊性占位(但其也可伴发于部分脑室内甚至脑内病变,肿瘤的定位并非决定因素),临床工作中也称“先驱”囊肿。

囊肿的相对位置(即肿瘤与毗邻脑组织之间)以及囊壁不强化在本组病例中表现较为一致。 囊液信号多与脑脊液相仿,但有少部分病例可表现为略高信号 ,多数囊肿毗邻脑组织内可见少量水肿样信号,二者的发生机制尚不确切。

病理生理学机制:目前,主要有两种假说,

一是该囊肿形成于肿瘤与毗邻脑组织间脑脊液的局限和包裹,也可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后天性蛛网膜囊肿 ,可 能与毗邻蛛网膜下腔受压、粘连、脑脊液流体力学改变有关;

另一可能则是局部血管周围间隙扩大所致。

前一种假说可能性更大,原因是目前所认识的原发或继发的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多位于深部 脑实质内,而非肿瘤与毗邻脑组织之间的蛛网膜下腔区域,不能为肿瘤推压邻近蛛网膜下腔形成 TAC 提供合理的解释

鉴别诊断:肿瘤自身囊变:

①部位:TAC 始于原发病变对蛛网膜下腔的挤压,故其位于肿瘤周围,即肿瘤与毗邻脑组织之间,而非瘤体内部。

②囊壁血供:TAC 囊壁由纤维及脑膜成分构成,均匀纤薄,平扫几乎不可见,增强扫描不强化,这与肿瘤自身囊变不同 ,后者囊壁是 肿瘤的组成部分,多有血供,可以纤薄,但增强后往往有强化。

结语:TAC 作为颅内占位性病变的伴随征象,虽不能作为诊断原发病变的直接证据,但理解这一征象出现的病理机制在很多情况下可以有效缩小诊断范围。

比如:髓母细胞瘤,如熟悉 TAC 形成的病理机制,去除周围囊变成分仅分析中心区域实性部分,则该病变符合髓母细胞瘤的典型表现 ,但如不了解 TAC 的影像特点, 将囊性成分误认为是肿瘤自身囊变,则需与血管母细胞瘤或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等病变相鉴别,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误诊

典型病例:(1)脉络丛乳头状瘤

(二)髓母细胞瘤

参考文献:刘贤志,吴晓冬,刘 松.等.颅内非肿瘤性-肿瘤相关囊肿的 MRI 特点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7(7):519-521

版权声明

如果觉得《一个拗口的名字:非肿瘤性肿瘤相关囊肿》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