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陈奕禧1700年作 行书唐人张景源诗 立轴

陈奕禧1700年作 行书唐人张景源诗 立轴

时间:2023-07-12 09:18:42

相关推荐

陈奕禧(1648-1709),清代书法家。字六谦,又字子文、文一,号香泉,晚号葑叟,浙江海宁盐官人。

录文:飞塔凌霄起,宸游一届焉。金壶新泛菊,宝座即披莲。就日摇香辇,凭云出梵天。祥氛与佳色,相伴杂炉烟。

斗得了蝗虫,打得过怪兽,写得好书法

—陈奕禧《行书唐人诗》笔趣赏读—陈奕禧《行书唐人诗》笔趣赏读

陈奕禧水墨绫本的《行书唐人诗》作于1700年冬月,是其晚年的作品,尤要引起注意的是,这幅书法就作于陈奕禧发迹的这一年,那么陈奕禧是如何发迹的呢?

陈奕禧是海宁陈氏家族的一员,于明代中后期逐渐显宦,及至清初已达鼎盛。陈奕禧在清初也是一个传奇人物,1700年,只是一个户部郎中的陈奕禧,奉命司理大通桥,是个管理漕运的小官。

这一天,喜欢书法康熙皇帝乘船从此经过,听说守桥的官吏是个世家子弟,家学渊源,书法甚佳,于是命其登船。陈奕禧在御前于素绢上写字,奔蛇走虺,深得康熙皇帝赞赏。于是虽无科举功名的陈奕禧,破格被召入直南书房。此后的陈奕禧,由于书法出众而备受康熙帝睿赏,成为南书房第一书家,一时名满天下,四海争购。

陈奕禧的书法与姜宸英、汪士鋐和何焯并称为“康熙书坛四家”,他的书体也被称为“香泉体”。上行下效,康熙雍正年间学“香泉体”者比比皆是,陈奕禧所书的《梦墨楼法帖》、《予宁堂法帖》,流传甚广。

陈奕禧的《行书唐人诗》大字条幅沉着浑融,绝无轻佻之态,有“用笔千古不易之正宗”。观其书法用笔点画精到,笔笔不苟,墨色淋漓,线条遒劲,气势酣畅,用笔结字、章法布局均变化多端,给人以一种气势酣畅、痛快淋漓之感。虽然陈奕禧竭力反对因袭董其昌的书法,但其行文用笔却尽得董其昌风貌,由董其昌而上追晋人,将董其昌书法的那种形态、气势、神韵与境界表现得出神入化,奕奕有雅致,同时又尽显“香泉体”的流畅自在。

陈奕禧的书法专法晋代及米芾、黄伯思一流人,“配制匀停,调和安协,修短合度,轻重中衡”,堂堂正正,内涵博大,态度雍容。其笔势淳厚,从容不迫,沉著浑融,一片庙堂气象,为“黄钟大吕之音,清庙明堂之气”。

陈奕禧是位金石收藏家,集有大量秦、汉、唐、宋金石,逐一辨证题跋,辑为《隐绿轩题跋》。此外他嗜古如命,推崇北碑,一生中的访碑活动十分频繁,他的“香泉”之号,也与游历有关。

陈奕禧在直隶深泽县(今石家庄)任职期间,访碑经过大忍寺,大忍寺曾为曹溪禅道场,寺左之泉水甚甘美,于是陈奕禧在此捐资筑了一座覆盖井水的凉亭,“香泉”由此得名,成为一桩美谈。

陈奕禧的一生,还是很有政绩的,蝗灾爆发他大战蝗虫,怪兽出没他聚众捉拿,极得民心。此外石家庄有遗弃老妇的风俗,陈奕禧下文命令禁止,劝化世人恪守孝道,而他本人也是大孝子,曾经不远万里赴广东为父亲治丧。

陈奕禧是笃信“举头三尺有神明”的,他也以“神明于古”的观点论书,所以他的书法“技通于神”,由于他的倡导,开创了有清一朝学习北碑的先河,对金石学的复兴贡献尤大,为邓石如及晚清诸家的书学道路奠定了基础。此篇文章为

如果觉得《陈奕禧1700年作 行书唐人张景源诗 立轴》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