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记者手记:大鹏展翅再高飞

记者手记:大鹏展翅再高飞

时间:2024-01-09 09:51:42

相关推荐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大湾区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大湾区天然气消费规模不断增加,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逐步提升,天然气供应体系日趋完善,形成了海上天然气、进口LNG和陆上进口管道气等多气源供应格局。

当前大湾区天然气产业迎来了良好的战略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国际一流湾区,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给体系,统筹推进新建LNG接收站和扩大已建LNG接收站储转能力,依托国家骨干天然气管线布局建设配套支线,扩大油气管道覆盖面,提高油气储备和供应能力,确保香港、澳门能源供应安全和稳定。认真研判未来天然气市场发展前景,解决好天然气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对发挥天然气作为清洁化石能源在大湾区能源供应体系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1

粤港澳大湾区天然气产业发展现状

粤港澳大湾区天然气利用最早可追溯至1996年中国海油崖城13-1气田建成投产为香港龙鼓滩电厂供气,广东大鹏LNG接收站一体化项目的建成则拉开了区域天然气大规模利用的序幕。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区域天然气消费初具规模,产业链逐步完善,天然气在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产业转型、改善大气环境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此外,随着区域内天然气供应能力的不断提升,大湾区作为国内重要的供气枢纽,还可以通过南气北输等形式辐射内地,其在全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区域天然气消费规模不断提高

粤港澳三地天然气消费总量为255亿立方米,其中大湾区天然气消费量约226亿立方米。广东省已成为我国天然气第二大消费省份,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已经由的1.3%提升至的8.4%。燃气发电在当地天然气用气结构中的占比超过50%,这与全国其他地区的情形有较大差异。

天然气供应网络日趋完善,多元化的供气体系已经形成

大湾区天然气供应已形成海上天然气、进口LNG和陆上管道气等多气源竞相供应、充分竞争的供应格局。目前,供应大湾区的天然气主要来自于国外,少部分来自于中国南海的海上天然气项目,形成以进口LNG为主、海上天然气和西二线的陆上天然气作补充的天然气供应格局。

1)海上天然气。1996年崖城13-1海气开始通过海底长输管线供应香港,设计能力约30亿立方米/年,但随着气田产量的逐年递减,近年供气量逐步下降。番禺/惠州海气开始在珠海横琴终端登陆,供应能力约20亿立方米/年,供气量也在递减。开始,我国首个深海气田荔湾3-1开始大规模供应珠三角地区,供应能力约40亿立方米/年。

2)进口LNG。供应范围覆盖大湾区的已投产LNG接收站共有5个,分别是广东大鹏、珠海金湾、粤东、深圳迭福和东莞九丰LNG接收站,合计处理能力达到1830万吨/年(汽化后按1吨=1400立方米计,折合256亿立方米/年,进口LNG来自澳大利亚、卡塔尔等全球多个LNG资源国。

3)进口管道气。6月中亚气通过西气东输二线开始向广东供气,后中缅管道与西气东输二线互联互通,供气能力合计160亿立方米/年。

在管网方面,目前广东省已建成运营的管道长度约2140千米,其中国家长输管网(西气东输二线管线)800千米,省级主干管网1340千米,覆盖珠三角地区并与港、澳地区相连,实现了接通海上天然气、进口LNG、陆上管道气三大气源的环形管网。广东省多元化的供气结构,不仅为区域内天然气安全稳定供气奠定了基础,还在全国天然气保供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供暖季期间,配合国家开展冬季天然气保供,中国海油大力通过管道互联互通工程,形成3000万立方米/日的“南气北上”供应能力,累计保供气量14亿立方米。

2

粤港澳大湾区天然气市场展望

随着珠三角九市“煤改气”的大力推进和香港淘汰煤电机组进程的深入,大湾区新建和规划燃气电厂项目将逐步建成,城镇燃气和工业用能向清洁化方向发展,预计未来大湾区天然气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综合分析,2030年前后,粤港澳大湾区用气规模将达到400亿立方米。

大湾区天然气需求展望

珠三角九市

《广东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全面推进天然气在城镇燃气、工业燃料、燃气发电、交通燃料等领域的高效科学利用,大力发展城镇燃气,加快推进工业燃料和交通燃油替代,鼓励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根据电力调峰和供热需求进一步扩大天然气发电规模。根据对珠三角现有及潜在用户的调研及用气分析,预测2030年珠三角九市天然气需求量约为330亿立方米。

港澳地区

由于香港本地火电站的设备陈旧,香港政府发布《未来发电燃料组合咨询文件》。征询方案包括从内地购电和增加本地发电两个建议方案,方案1拟将从南方电网公司购买满足未来30%电力需求的电量,使内地输入电力所占比重提升至50%,天然气发电比例为40%;方案2拟将本地天然气发电所占比例提高到60%。期间收到超过86000份意见书,大部分响应者支持在本地以天然气发电。

为应对气候变化,提升环境质量,香港特区政府发布《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30+》,提出到2030年香港碳强度较下降65%~70%,将逐步用天然气取代煤炭进行发电,提高天然气发电所占比例,提高至50%,2030年提高至60%。在此背景下,香港电灯和中华电力两大发电公司分别规划新建燃气发电项目,将增加天然气需求约22亿立方米。

澳门特区城市化水平较高,产业布局集中在服务业,未来人口增长及工业发展空间较小。预计未来澳门天然气消费量将维持在1.5亿~2亿立方米/年的消费水平,主要为燃气发电用气。但随着澳门特区与大陆的进一步融合,特区内电力需求有可能完全由南方电网公司满足,届时区内燃气电厂将不再发电,天然气消费量将可能大幅下降。

天然气供应展望

当前大湾区天然气供应体系已经初步形成,现有供气能力约500亿立方米/年。未来新增的气源主要包括新开发的海上天然气、新建LNG接收站、新疆煤制气和西气东输三线资源。南海深水气田不断有较大的发现,南海海域远期供应潜力将超过100亿立方米/年。

在LNG方面,各方资本涌入上游市场,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纷纷在大湾区及周边布局LNG接收站项目,势必将进一步提高大湾区的天然气供应能力(不完全统计,在建及规划LNG接收站10座,设计供气能力280亿立方米/年)。如果规划资源按期供气,2030年大湾区天然气供应能力将超过700亿立方米/年,区域内天然气供应仍将延续当前宽松的局面。

随着今后国家天然气管网公司的成立,未来区域内供气网络也将愈加完善,供应主体和销售主体不断增多,市场竞争将更加充分,大湾区将走在全国天然气市场化的前列。

3

大湾区天然气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天然气发电的调峰和环保价值未能充分体现,燃气发电缺乏竞争力

天然气发电机组启动迅速,调节便利,具有较强的调峰能力,有利于提高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但是目前广东天然气发电面临着政策支持不足、价格机制不完善、关键设备存在瓶颈、经济性差等问题,导致发电企业经营困难。另外,广东省内电力改革进度不断提速,市场交易规模逐渐扩大,燃气发电机组的基数电量已减少超过50%,且市场电量的上网价格进一步下降,燃气电厂加权上网电价约0.64元/千瓦时,相比整体降幅达0.105元/千瓦时。气价和电价无法有效传导,导致广东地区燃气发电企业和上游气源方承受巨大的经营压力。

对进口气源依存度过高,自产海上天然气供应不足

在大湾区约230亿立方米的消费量中,来自区域内及周边的南海天然气供应量为57亿立方米,占比只有25%,而对进口LNG和进口管道气的依赖程度超过70%。比例失衡的供气结构增加了供应风险,同时进口气与油价挂钩,价格受油价、汇率等因素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从南海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前景来看,未来海上天然气供应极具潜力,但是受当前供需宽松形势的影响,难以快速落实市场用户,相关政策的缺失也制约了海上天然气的开发进度。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够,LNG接收站建设缺乏统筹规划

由于存在多供应主体,目前广东省内天然气管网间互联互通程度不够,气源间难以有效发挥协同作用。同时天然气管网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粤东、粤西地区天然气管网仍缺乏规划建设,管道设施的不均衡导致过剩的天然气资源无法有效向周边地区辐射。在接收站方面,广东沿海已规划十余个LNG项目,若这些接收站全部建成投产,将进一步加剧大湾区天然气供应过剩的局面,也造成土地岸线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4

对大湾区天然气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建立气价和电价的疏导机制

天然气发电相较于燃煤发电具有较大优势。一是污染物排放少,二是发电效率高,三是机组调峰性能强。要充分考虑天然气发电的环保、调峰优势,完善气电竞价、调峰环保电价机制;探索气电上网价格联动机制,并考虑建立对天然气发电及供气企业的财税优惠机制,提升气电竞争力。加大国产燃机制造技术攻关,支持大中小型燃气装备制造,争取关键设备制造国产化,从而促进天然气发电产业的持续发展。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开发深海天然气

一是油气企业继续加大南海气田的开发力度,加快推进陵水17-2等新增气田的建设,并继续挖掘现有气田的外输能力,通过工艺优化、合理安排检修时间等方式,不断推动现有气田增产增供并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国家层面及时解决海上油气开发项目和调整井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用海矛盾等问题,妥善化解海上地缘政治影响,加快释放海上油气产量潜力。建议国家对深海油气勘探开发给予开发投资、税收返还、财政补贴、资源消纳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统筹LNG设施建设,促进资源高效配置

建议根据广东省未来的天然气需求情况,合理控制LNG接收站的建设数量和建设进度。同时,优先考虑在已建接收站新建储罐解决储气能力问题,以减少储气能力建设成本,节约土地和岸线资源。加强区域管网的互联互通,充分发挥各供气企业相互间的供应能力,保障区域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鼓励通过共享运营等多种模式实现LNG接收站公平开放,提高接收站周转率,降低进口LNG市场进入门槛及中间成本,提高市场参与积极性,增强市场活力。

提升中国企业议价能力,降低LNG进口成本

一是在国家或行业层面加强统筹协调,规范市场主体无序竞争行为,鼓励大湾区内骨干优质天然气企业牵头建立进口LNG采购协同机制提升整体议价能力,增强话语权,以保障国内引入质优价廉的天然气资源,促进我国天然气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是为了提升我国在国际天然气市场的话语权,逐步打造有影响力的中国天然气价格指数势在必行。可依托具备多主体供气条件的地区作为基准点,确定国内天然气价格基准参数,形成中国的天然气价格指数。以此影响国际天然气定价,采购契合中国沿海天然气市场需求的进口LNG。

《国际石油经济》

原文信息

题目:粤港澳大湾区天然气产业发展前景及政策建议

作者:刘伟,欧阳波,汪楝钦,陈鹏宇

作者单位:1.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贸易分公司;2.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销售分公司

原文字数:6181

刊登期号与页码:第6期27-32页

如果觉得《记者手记:大鹏展翅再高飞》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