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对“黄梅戏”阐述

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对“黄梅戏”阐述

时间:2020-09-20 11:17:25

相关推荐

前一篇:黄梅戏发源地系列... / 后一篇:黄梅戏的源流与发...

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对“黄梅戏”阐述

-12-26 22:16:16

阅读(218)评论(0)

系统分类:文化 个人分类:黄梅戏发源地 关键词: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县黄梅戏

204 黄梅戏

时间: 类别:传统戏剧

地区:安徽 湖北 编号:IV-60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安庆市

湖北省黄梅县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现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梅县等地。

清末湖北省黄梅县一带的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当时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早期的黄梅戏。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后以安庆为中心,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黄梅戏成为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全国知名的大剧种。

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优美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腔曲调欢畅,曾在花腔小戏中广泛使用;主调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厚,唱腔纯朴清新,细腻动人,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群众的喜爱。在音乐伴奏上,早期黄梅戏由三人演奏堂鼓、钹、小锣、大锣等打击乐器,同时参加帮腔,号称“三打七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黄梅戏正式确立了以高胡为主奏乐器的伴奏体系。

黄梅戏的脚色行当体制是在“二小戏”、“三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正旦、正生、小旦、小生、花旦、小丑、老旦、老生、花脸、刀马旦、武二花等行。虽有分工,但并无严格限制,演员常可兼扮他行。黄梅戏的表演载歌载舞,质朴细致,真实活泼,富于生活气息,以崇尚情感体验著称,具有清新自然、优美流畅的艺术风格。黄梅戏中有许多为人熟知的优秀剧目,而以《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打猪草》、《纺棉纱》等最具代表性。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影响十分深远。目前黄梅戏流行区域正在萎缩,各级黄梅戏剧团特别是县级剧团的生存日益艰难,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关心与扶植。

相关传承人:

韩再芬 赵媛媛 黄新德 周洪年

(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inc/guojiaminglunry.jsp?gjml_id=204)

劳春燕

李思思

王曦梁

梦桐

谢颖颖

红果果

杨一

陈滢

程雨涵

刘芳菲

本文只代表博友个人观点,版权归作者和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共同拥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一键转帖:

相关博文

黄梅戏发源地系列(三) 黄梅人... (哈虎哈虎, -12-26)

黄梅戏发源地系列(五) 黄梅戏... (哈虎哈虎, -12-26)

黄梅戏发源地系列(九) 皖西南... (哈虎哈虎, -12-26)

黄梅戏发源地系列(十一):黄... (哈虎哈虎, -12-26)

如果觉得《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对“黄梅戏”阐述》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