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读书故事】匡衡穿壁引光

【读书故事】匡衡穿壁引光

时间:2019-07-25 23:07:29

相关推荐

匡衡穿壁引光

【原文】

匡衡勤学而无烛①,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③,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⑤。主人怪问衡⑥,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⑦。”主人感叹,资给以书⑧,遂成大学⑨。

(选自《西京杂记》)

【注释】

①匡衡,西汉后期著名学者。题目为编者所加。②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③穿壁:在壁上打个洞。穿:打穿。引:引进。④邑人:谓同县的人。古时“县”通称为“邑”。大姓:富户。文不识:富户的姓名。姓文,名不识。⑤与其佣作:给他做雇工。偿:值,指报酬。⑥怪:感到奇怪。⑦愿:希望。遍:尽。⑧资:借。⑨大学:大学问家。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把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学习札记】

上次看到一本书上有“凿壁借光”的故事。这是写汉代匡衡小时候读书的事情,说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我们以前只知道这个故事叫“凿壁偷光”,后来虽然也听人议论到,这个“偷”字不好,你想,读书人的事,怎么能说“偷”呢?似乎有辱斯文。但是我们听了也不以为然,想想这个行为确实类似于“偷”。只是觉得在墙上打洞,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还是不小的工程,需请工程队来施工。再说那么大的动静,人家也不知觉,也是一件怪事。想来匡衡也只是挖个小洞,手段断然也很原始,大概像渣滓洞中挖的传送消息的小洞,这样的洞可能无声无息的进行,挖好了,人家也不知觉。这自然是暗中进行,用个形容词,也叫“偷偷的”做。这样来看,用“偷”字也无非不可。

大约是人们的议论终于有了效果,于是有人把“偷光”改为“借光”。我开始还以为是有人打字打错了,等到在网上一查,发觉铺天盖地已经全部是“借光”了。但是我们知道,“借光”原本就是一个现成的词语。当然,我们还是能把“借光”理解为动宾短语,但是这个“借”字用在这里,还是不妥当的。你想,既然是“借”,自然是和别人商量了。匡衡大概不会去商量此事,说:“先生,我想在你家墙上打个洞,你看行吗?”估计也是商量不通的事情,还是“悄悄的”做吧。

这个故事,出自《西京杂记》,原文是:“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相对应的一个词,原文用了“引”字。我想,这里该用个什么字?作者大概也推敲过,用“偷”字,用“借”字,或许还有别的字,最后还是用了“引”字。我觉得,这个“引”字用得好,它只表示这个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引其光”,而没有去评价这个行为的性质是“偷”还是“抢”,当然不会是“借”。

因此,与其用“借”字,不如用“引”字。这个故事的名称还是根据原句“衡乃穿壁引其光”叫“穿壁引光”较好,既避免了无谓的争端,也正符合故事原意。

(朱福生)

如果觉得《【读书故事】匡衡穿壁引光》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