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文献推荐 | 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超声引导下治疗肝血管瘤疗效比较

文献推荐 | 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超声引导下治疗肝血管瘤疗效比较

时间:2019-10-31 19:19:03

相关推荐

《介入放射学杂志》

10月第26卷第10期

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超声引导下治疗肝血管瘤疗效比较

宋丽秀,尚国臣,陈卫刚

(83 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摘要:

目的:探讨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60例肝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无水乙醇组和聚桂醇组,每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每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9,P>0.05),无水乙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聚桂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3,P=0.03,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治疗肝血管瘤临床疗效相当,但聚桂醇组不良反应少,疼痛率低,患者耐受性好,此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聚桂醇注射液;无水乙醇;超声引导;肝血管瘤

文献编号:

1008-794X()-10-0886-03

肝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最常见的是海绵状肝血管瘤。以往的手术治疗费用高且并发症多,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肝血管瘤硬化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常用的硬化剂为无水乙醇,其疗效肯定、价格低廉,但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后因乙醇强烈的致血管内皮细胞坏死的作用而产生较为剧烈的腹痛、患者耐受性差,并发症多。聚桂醇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硬化剂,因其毒性低、不良反应少、疗效理想,国内目前已用于下肢静脉曲张、肝囊肿、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1-3]。本研究对比分析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超声引导下硬化治疗肝血管瘤疗效,为肝血管瘤临床治疗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方法。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一般资料 我院5月—5月收治的60例肝血管瘤患者,男27例,女33例,年龄在27~70岁。所有患者术前均经B超、增强CT及穿刺确诊为肝血管瘤,瘤体大小直径为3.8cm×3.2cm~6.5cm×5.4cm。术前凝血机制、肝肾功能、外周血血细胞分析、心电图均正常,无穿刺禁忌证。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无水乙醇组和聚桂醇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瘤体体积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仪器和药物 采用GE公司LOGIQ9超声仪。使用18G的PTC穿刺针及相应固定穿刺针的外套针。药物为聚桂醇注射液(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和医用99.9%无水乙醇。

1.2 方法

诊断方法 超声确定肝血管瘤的大小及位置,确定最佳穿刺体位及穿刺点,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在B超引导下局部麻醉皮肤至肝脏被膜部位,引导针道进针,穿刺至瘤体远端,抽取新鲜血液确诊为肝血管瘤。

治疗方法 无水乙醇组患者,诊断后向瘤体内缓慢推注无水乙醇5~10ml,注射先从深部开始,边注射边推针至瘤体浅部。注射后整个区域回声增强。注射时应多点、多方向注射,使无水乙醇平均分布于瘤体内。

聚桂醇组患者,诊断后迅速在血管瘤部位注射聚桂醇注射液5~10ml。注射后整个区域呈强回声,注射时应缓慢提针并旋转针柄,使药物平均分布于瘤体。

穿刺结束后,穿刺点常规消毒,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胶布固定,两组患者术后均观察4h。最大径<4cm的瘤体1次即可治愈,最大径>5cm需治疗2~3次,治疗间隔时间为7~10d[4]。

疗效评价 分别于术后3、6个月复查B超了解肝血管瘤大小,进行疗效评价:①治愈,指肿瘤直径缩小超过 90%,或完全消失;②有效,指肿瘤缩小 50%~90%,血流减少;③无效,指指肿瘤缩小低于 50%,血流无明显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中2个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平衡,在性别、年龄、瘤体大小方面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无水乙醇组30例患者共穿刺51次,3例穿刺3次,15例穿刺2次,12例穿刺1次,23例治愈,6例有效,治愈率76.7%,有效 率 96.67%;聚桂醇组共穿刺52次,2例穿刺3次,18例穿刺2次,10例穿刺1次,25例治愈,5例有效,治愈率83.3%,有效率10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9,P>0.05)。(见表2,图 1)。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在上诉治疗过程中,聚桂醇组患者共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疼痛3例,无发热、出血等,无醉酒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无水乙醇组共有11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疼痛8例,发热1例,肝功异常1例,醉酒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7%。两组均未发生气胸、胆漏等严重并发症。无水乙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聚桂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3,P=0.03,P<0.05)。(见表3)。

3讨论

肝血管瘤大多数属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在成年人出现症状,女性为多。瘤体<4cm 者多无症状,常于作腹部超声检查时发现,4cm以上者约40%出现临床症状,若持续增大,有大出血风险,故须及时治疗。目前经皮肝血管瘤穿刺硬化治疗因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为广大医、患接受。常用的硬化剂主要为无水乙醇和聚桂醇。为了探讨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聚桂醇在治疗肝血管瘤中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上述两种方法治疗肝血管瘤各30例,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和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不良反应方面,聚桂醇组明显低于无水乙醇组,尤其是聚桂醇组疼痛率明显低于聚桂醇组, 聚桂醇组无一例发生醉酒样反应。虽然两种硬化剂在临床疗效方面相当,但又有不同。无水乙醇是最常用的硬化剂,疗效肯定,但不良反应较多,最常见的为疼痛、醉酒样反应。聚桂醇作为一种新型的硬化剂,具有病灶治疗面积大、不良反应发生少、机体刺激性小、无明显疼痛更无醉酒样反应等特点[5-7],使患者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综上所述:经皮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注射液治疗肝血管瘤穿刺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少,操作简便风险低,治愈率高,且术中、术后疼痛率低,患者耐受性好,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微信号:硬化网

如果觉得《文献推荐 | 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超声引导下治疗肝血管瘤疗效比较》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