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文献推荐 | 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儿血管瘤临床效果观察

文献推荐 | 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儿血管瘤临床效果观察

时间:2023-03-09 19:15:37

相关推荐

《临床误诊误治》

2月第31卷第2期

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儿血管瘤临床效果观察

刘召明,杨秀丽,李三林,朱丽杰,申林林,仇树林

【050000 石家庄,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整形外科( 刘召明、杨秀丽、李三林、申林林) ; 054000 河北巨鹿,巨鹿县妇幼保健院功能科( 朱丽杰) ; 050000 石家庄,河北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仇树林)】

摘要:

目的:探讨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儿血管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60例婴儿血管瘤采用聚桂醇泡沫硬化剂瘤体内注射疗法治疗,观察其治疗12个月后临床效果。

结果:60例中13例经1次注射后血管瘤局部血流信号消失,28例经2次注射后血管瘤局部血流信号消失,19例经3次注射后血管瘤局部血流信号消失。60例均跟踪随访12个月,治疗后12个月随访时IV级52例,III级7例,Ⅱ级1例,有效率100% ,治愈率为86.7% 。5例注射后出现局部肿胀,2例注射3d后出现局部皮肤发黑、坏死,1例注射过程中出现咳嗽,给予相应处理均缓解。

结论: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儿血管瘤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

血管瘤; 婴儿; 聚桂醇

文献编号:

1002-3429( ) 02-0077-03

婴儿血管瘤是常见的先天性血管良性肿瘤,发病率为3%~8%,多数在患儿出生1周左右出现[1]。婴儿血管瘤虽然为良性肿瘤,但是部分发展迅速,可侵蚀周围正常组织导致容貌受损,重要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安全,所以需要早期预防治疗。血管瘤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激光治疗、射线敷贴及硬化剂注射等,疗效不一,且均有不同程度并发症。聚桂醇是当前国际上使用广泛的硬化治疗药物[2]。9月—9月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整形外科采用聚桂醇泡沫硬化剂瘤体内注射疗法治疗婴儿血管瘤共60例,随访12个月,效果较佳,现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男25例,女35例; 年龄1个月~1岁;平均病程6个月。病变位于躯干部30例,四肢关节25例,头面部3例,会阴部2例。病变范围1cm×1cm~3cm×4cm。60例均于出生后1周左右被家长发现局部皮肤出现多个红色斑点,且增长迅速,融合成片,局部逐渐隆起形成红色皮肤肿物,其中34例皮下青紫。60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

1.2 治疗方法

60例术前均行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待结果回报无异常后进行治疗。瘤体表面消毒铺巾,用注射器抽取1%聚桂醇注射液( 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0401)与空气以1∶4配置成泡沫硬化剂,分成2份,接5号头皮针,排空空气后从瘤体外周0.5cm处的正常组织分2点刺入瘤体,两端均回抽见血后,一端注入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另一端给予负压抽吸,然后相反操作,使药物在瘤体内均匀分布,注射至瘤体发白、肿胀为止,1min后回抽无血即可拔针,消毒后无菌敷料适度加压包扎。对瘤体较大的血管瘤可分3点或4点注射。术后1~3d,局部可出现轻微肿胀,无明显疼痛,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预防性外涂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聚桂醇注射量一般以每1.0cm2体表瘤体面积注射1ml1%聚桂醇原液计算。操作时应避免将药物注入皮内,以免引起皮肤坏死而形成瘢痕。瘤体较大者需多次治疗,每次治疗后观察1个月如无异常方可再次注射,直至瘤体消失。

1.3 疗效评价标准

所有患儿治疗后均跟踪随访12个月,观察并测量瘤体大小、颜色、质地变化,拍照记录。治疗后12个月随访时采用Achauer等[3]报道的血管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Ⅰ级(差) : 瘤体缩小≤25% ; Ⅱ级(中) : 瘤体缩小25% ~50% ; Ⅲ级(好) : 瘤体缩小 50%~75% ; Ⅳ级(优) :瘤体缩小75%~100% 。有效率以Ⅳ级+Ⅲ级+Ⅱ级计,治愈率以Ⅳ级计。即刻不良反应包括疼痛、肿胀及一过性咳嗽等,远期不良反应包括表皮坏死、溃疡及瘢痕等。

2结果

60例中13例经1次注射后血管瘤局部血流信号消失;28例经2次注射后血管瘤局部血流信号消失;19例经3次注射后血管瘤局部血流信号消失。60例均跟踪随访12个月,治疗后12个月随访时Ⅳ级52例,Ⅲ级7例,Ⅱ级1例,有效率100%,治愈率86.7%,见表1。5例注射后出现局部肿胀,予局部加压包扎,约1周左右消退;2例注射3d后出现局部皮肤发黑、坏死,经换药2周后愈合;1例注射过程中出现咳嗽,予低流量吸氧,2min后缓解。

3讨论

血管瘤是婴儿时期常见病,为胚胎时期毛细血管网增生所致[4]。Mulliken 和 Glowacki[5]根据疾病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学不同将血管瘤划分为真性血管瘤和血管畸形2大类。真性血管瘤又分为婴儿型血管瘤、先天性迅速消退型血管瘤及先天性不消退型血管瘤等,其中以婴儿型血管瘤最常见,血管瘤类型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以往临床上治疗血管瘤常采用手术切除、注射硬化剂、脉冲激光、同位素贴敷及口服泼尼松等方法,但每种方法均有其治疗局限性,效果不甚理想,且并发症较多。手术治疗常导致患处局部组织缺损畸形、瘢痕形成和局部功能障碍等; 以往常用的血管硬化剂如无水乙醇等,硬化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较大,包括局部和全身损害[6-7],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以全身反应为主,包括高热、皮炎、口腔炎、脱发及肺纤维化等[8]; 脉冲激光仅对厚度<1mm的血管瘤效果较好,对于病变较深以及混合型血管瘤效果较差[9]; 同位素敷贴可造成放射性皮炎,导致病变局部色素沉着或脱失、萎缩性瘢痕及辐射引发的局部器官发育不良等; 口服泼尼松治疗不良反应较大[10],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进一步探寻治疗作用更具靶向、有效及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是目前血管瘤临床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聚桂醇注射液属于聚氧乙烯月桂醇醚类化合物,是当前国际上公认的、使用最广泛的硬化治疗药物,具有低毒性、低致敏性,为一种安全的、常用的硬化剂。聚桂醇注射液最初应用于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止血及曲张静脉的硬化治疗[11-12]。聚桂醇注射液用于血管瘤的硬化治疗时,当在静脉内注射聚桂醇后,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即刻形成血栓,从而闭塞血管; 在微小静脉旁注射聚桂醇后,可产生无菌性炎症,压迫闭塞周围静脉血管,降低其血流速率及压力,从而产生硬化作用。聚桂醇属于醚类,曾用于麻醉,进行硬化治疗时患者耐受性好,术后无痛感。聚桂醇注射液制成泡沫硬化剂后,可以较小剂量发挥较大作用,防止血流将药液迅速冲走,并可将瘤体血管内血液尽可能排走,增加聚桂醇与血管内皮的接触时间和面积,更好地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与此同时有效降低药物对人体不良反应。聚桂醇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局部组织坏死、一过性头晕、胸闷及呼吸困难等,但发生率很低。有研究表明采用聚桂醇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大部分患儿术后局部有不同程度的肿胀,一般持续1~5d,小部分患儿局部会出现疼痛、坏死,可自行缓解或经换药后愈合[13-16]。Matsuo等[17]报道眉间血管瘤1例因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导致永久性失明,所以眶周血管瘤进行硬化治疗时需谨慎。陆晓逸等[18]报道1例血管瘤患儿在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局部治疗过程中出现一过性干咳、胸闷、呼吸困难,立即停止治疗,休息后症状消失,可能与部分聚桂醇泡沫硬化剂随血流进入肺部有关,一般给予吸氧、平卧及对症处理后可消退。本研究5例注射后出现局部肿胀,给予局部加压包扎,约1周左右消退; 2例注射3d后出现局部皮肤发黑、坏死,经换药2周后愈合;1例注射过程中出现咳嗽,给予低流量吸氧,2min后缓解。

本研究60例血管瘤患儿采用聚桂醇注射液泡沫硬化疗法治疗,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86.7%,明显高于血管瘤自然消退的治愈率(5岁时50%患儿能完全消退痊愈,7岁时70%患儿能完全消退痊愈) [19]。另外,聚桂醇注射液泡沫硬化疗法治疗血管瘤不良反应少,可使患儿避免手术治疗,且大多数患儿经2~3次硬化治疗后瘤体大部分消失,若残留散在点状瘤体组织,可联合脉冲激光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本研究60例中13例经1次注射后血管瘤局部血流信号消失;28例经2次注射后血管瘤局部血流信号消失; 19例经3次注射后血管瘤局部血流信号消失。

总之,本研究表明聚桂醇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婴儿血管瘤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硬化网

如果觉得《文献推荐 | 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儿血管瘤临床效果观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