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中生康元快速跟进二代肿瘤疫苗研发 | 江湖

中生康元快速跟进二代肿瘤疫苗研发 | 江湖

时间:2021-03-12 04:11:13

相关推荐

“回国第一年,我拜访了超过150位国内各大医院的肿瘤科医生,深刻感受到肿瘤病人的痛苦和绝望,也理解医生和病人对临床有效的创新药的渴望。而二代肿瘤疫苗核心的技术环节,如算法开发、高通量测序、基因编辑、药物筛选平台搭建等我都熟悉,因此就决定创立中生康元,开展针对中国人群的二代肿瘤疫苗研发。” 中生康元创始人程旭东博士(下图)开门见山介绍了他的创业初衷。

自PD-1抑制剂、CAR-T等肿瘤免疫疗法之后,癌症疫苗重新被寄予攻克恶性实体瘤的厚望。

肿瘤疫苗发展经历了两个不同时期。在Provenge之前或者同期研发的属于第一代产品,它们是肿瘤免疫治疗时代的开启者,但因为疗效不佳等原因遭遇临床研究失败或上市后被迫退市的命运;而如今基于肿瘤新生抗原(neoantigen)理念研发的则是二代产品,属于个体化治疗范畴,根据已发布的研究数据,疗效指标有较明显改善。

4月《Science Translatiotnal Medicine》刊文报道的一项癌症疫苗研究结果称,在入组的25例晚期卵巢癌患者中,对治疗有应答的患者2年生存率达100%,无应答者生存率仅25%。

这些积极的研究结果再次激发肿瘤疫苗的全球研发热情。截至10月,美国FDA共认可23个基于肿瘤新生抗原的治疗性肿瘤疫苗开展临床研究(IND)。国内公司和投资机构也在抢占二代肿瘤疫苗研发赛道。

中生康元即是同创伟业、华创资本和首都发展集团旗下基金共同投资的一家肿瘤疫苗研发公司,主要从事基于肿瘤新生抗原的DC细胞(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开发。

搭建新生抗原技术平台

肿瘤新生抗原发现和鉴定平台是二代个体化肿瘤疫苗商业化开发的核心,平台涉及高通量基因测序、生物信息学预测、HLA分型、基因表达分析、MHC亲和力测定、蛋白质谱分析、肿瘤克隆亚群分析等一系列技术环节。

得益于近年来高通量测序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单细胞测序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突破,以及肿瘤基因组学和肿瘤免疫学研究的深入,这一技术平台搭建和应用逐渐在欧美进入商业化阶段,Neon Therapeutics、Inovio Pharmaceuticals都是新近成立从事个体化肿瘤疫苗研发的公司。

而国内在这方面的技术开发和商业化进度与欧美有较大差距,仅少数公司推出肿瘤新生抗原预测平台,尚未有个体化治疗性肿瘤疫苗临床研究IND获得批准。这让刚刚从美国肿瘤免疫产品研发腹地费城回到北京的程旭东博士看到了机遇。

程旭东师从国内著名分子遗传学家凌宏清教授,博士毕业后进入著名RNA研究专家——1989年诺贝尔奖得主Sidney Altman教授实验室进行新型基因编辑技术的博士后研究,后在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工作6年,回国后一直从事肿瘤临床转化医学研究和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肿瘤早筛技术开发。

程旭东和他的导师Sidney Altman(左)合影成立中生康元只是第一步,对于初创公司而言,挑战总是接踵而至。第一个挑战就是核心技术平台搭建,在公司5月成立至今的一年多时间里,程旭东大部分精力都用于搭建中生康元的自有技术平台,他的策略是整合国内外优势。

程旭东用了2个月时间走访美国和欧洲十多所大学、研究所和行业领先企业,通过国际合作,参考并改进国外先进平台技术,搭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肿瘤新生抗原免疫学功能鉴定平台。

而后他又得知,挪威OncoImmunity公司开发的基于机器学习的肿瘤新生抗原生信预测系统对白种人的新抗原预测准确性能达到60%,且于今年3月成为全球首家获得CE-IVD认证的人工智能新生抗原预测技术临床应用公司。

这一消息对于他而言是真正的及时雨,若能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预测新生抗原,除了提高预测准确性,还能突破传统实验中的一些障碍。传统方法多需要获得新鲜肿瘤组织样本用于测序,这一步骤会受到仪器设备和患者肿瘤已手术切除无法获得样本等限制,基本上只有临床研究病人才有条件完成实验测序。因此如果能将中生康元自主开发的新生抗原鉴定平台与OncoImmunity的预测平台结合,就能提高新生抗原的预测准确度和适用范围。

经过程旭东的一番努力,最终中生康元成为OncoImmunity在中国的独家战略合作伙伴。OncoImmunity已利用其在人工智能和肿瘤新生抗原预测算法开发方面的技术优势,协助中生康元开发基于黄种人的肿瘤新生抗原预测系统。

目前,中生康元正在开展深度测试工作,检测平台的预测稳定性和准确性,利用不断积累的数据,训练提升平台预测能力,完善预测系统。程旭东表示:“相信该平台未来在黄种人中的预测准确度能达到OncoImmunity的系统在白人中的同样水平。”

选择DC疫苗为研发对象

确定肿瘤新生抗原后,肿瘤疫苗制备技术亦有多种类型,包括DNA疫苗、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RNA疫苗和DC疫苗等,程旭东结合了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和中生康元自身优势,最终决定选择DC疫苗作为研发对象。

DC疫苗是将采集到的患者自体单核细胞在体外培养成DC细胞,再负载肿瘤新生抗原并催化DC细胞成熟后,用皮下注射或瘤腔内注射的方式输回患者体内,以激发特定的杀伤性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攻击。

根据程旭东介绍,DC疫苗具备其他几种类型疫苗没有的优势。首先,DC细胞是专职抗原呈递细胞,也是体内唯一能活化静息T细胞的抗原呈递细胞,是直接效应因子,理论上其有效性高于其他类型疫苗;其次,DC疫苗在体外完成了DC细胞负载抗原肽片段,这样的负载对比于将肽片段输入体内再负载DC细胞,减少了损耗,且目前的生产成本也较肽疫苗更廉价;另外,自体DC疫苗因为回输的是患者自体细胞,不经过任何基因改造,不良反应较小,基本不会发生过敏等反应。

国内外已开展的大量治疗性肿瘤疫苗临床研究结果显示,DC疫苗的安全性较好。今年ASCO上报道了一项关于自体DC疫苗在转移性黑色素瘤中的研究,重复印证了DC细胞疫苗的安全性,这项数据包括45名男性和27名女性,所有存活患者经历了5年随访,只有轻微细胞毒性。

建立严格的生产质量管控体系

中生康元还在修筑与产品生产相关的企业护城河,建立DC细胞疫苗生产质量控制体系。公司已在北京中关村园区内建设了500平米DC细胞研发和生产中心,并开始DC疫苗的制备小试。

程旭东与马艳玲女士(右)中生康元邀请国内最早从事免疫细胞生产的工艺和质量控制专家马艳玲女士加入公司,并将细胞制剂生产工艺研发和细胞生产质量控制(CMC)当作和肿瘤新抗原发现/鉴定平台并重的核心技术体系对待。他们正在积极准备申请德国ISO认证,计划成为国内第一个通过认证的二代DC疫苗研发和生产企业。

程旭东(二排右三)与中生康元团队依托该中心,中生康元已经和国内多家三甲医院肿瘤科和细胞治疗中心合作,为他们提供肿瘤新生抗原发现/鉴定服务和新一代个体化DC细胞制剂生产相关的技术服务,并已经和国内多家三甲医院肿瘤科合作开展多项针对不同实体瘤的肿瘤新生抗原致敏自体DC细胞制剂的探索性临床研究。

此外,中生康元试图建立行业产品生产规范和质量标准,通过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打消外界对于产品有效性问题的质疑。比如通过对所发现肿瘤新生抗原的克隆比例、亲和度、患者体内免疫细胞比例、免疫微环境等多个指标进行标准化评分,做到针对每一个患者的治疗选择都有科学依据。

在程旭东博士的规划中,中生康元会坚持产品和数据并重的双向发展模式。一方面,不断对肿瘤新抗原技术平台进行技术迭代,努力实现更精准、更高效和更低成本的肿瘤新抗原发现和鉴定;布局针对多个癌种的个体化DC疫苗产品管线,推进产品临床研究步伐,加快产品报批和上市,为国内肿瘤病人提供临床急需的有效性高、制备快捷、价格低廉的新一代个体化自体DC细胞制剂产品。

另一方面,中生康元将利用生物信息学平台优势,用好不断增加的多组学数据,搭建肿瘤新抗原知识库,利用AI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打造集肿瘤诊断、个体化新药定制和术中术后个体化监控为一体的个体化肿瘤精准免疫治疗诊疗体系。

采访结束时,他告诉我,他的目标是,未来肿瘤这种不治之症能转变成如糖尿病和高血压一样的常规慢病来治疗和管理。

总第840期访问研发客网站可浏览更多文章

如果觉得《中生康元快速跟进二代肿瘤疫苗研发 | 江湖》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