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张祖庆|反求诸己 正心修身(教育叙事)

张祖庆|反求诸己 正心修身(教育叙事)

时间:2021-04-16 07:07:53

相关推荐

昨日,和Z君聊天。

说及近况,Z君深有感慨。走出狭小的圈子,遇见了很多人,也遇见了很多事。

一打开话匣子,他就刹不住车。我呢,基本上,充当旁听者。

听他眉飞色舞地谈自己的创业故事,听他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Z君,是个反思力超强的人,好几次,他都自问自答,聊着聊着,就把心结儿,轻轻解开。

聊天中,反复出现的词儿,就是“反求诸己”。

1

先从出租车上的故事说起。

这天,Z参加公益活动回来。高铁到站,等了一辆出租车。说好目的地,司机很快开出停车场,往公路驶去。

手机快没电了。为了不打扰驾驶员,Z拿充电线,摸索着插往充电处。

“你要干嘛?”驾驶员有些懊恼。

“充电呀!”

“充电,你要先和我打招呼啊!”驾驶员提高了嗓门。

“嘿!坐车这么多年,我都是这么充电的。”Z显然也火大,平生第一次遇见这么较真的司机。

司机显然吃了火药:“唷!你这还有道理?!你充电,得先问我啊!这样摸来摸去的,干啥呢?!”

司机越来越较真,Z越来越生气。

两人互不相让,战火一触即发。

司机嘟囔一句:“做人,得讲规矩!”

“你还教训人!?我做人怎么做,用得着你来教我?!下车!”Z终于忍无可忍,付了起步费,下了车。

从上车到下车,不到五分钟。

Z惟妙惟肖地讲述。我忍俊不禁。

“这事儿,还真怨不得别人。是我自己错了。第一,我把所有司机,都当做了心平气的和善之人。一千个司机中,遇到一个较真的司机,正常啊!第二,其实追根究底,是自己没有做到位。按理,充电前,是应该先招呼一声。”

Z开始了复盘。

“生活中,我们常常为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大动干戈、大打出手。说到底,是我们的自己的修养不够。遇事先责怪别人,却不反求诸己。这,就是问题的本质。”

我笑笑,点点头,继续听。

2

Z是培训管理者。他接着给我讲了单位网上业务竞赛,某个班组开天窗的事。

单位新员工外出培训。这次培训,分为三个阶段:线上+线下+线上。先是进行网络理论学习,再是集中外地,分组研习,最后是分组呈现产品,导师点评。

前两阶段任务,都已经顺利完成。到了网上展示成果阶段,Z在群里@了全体,提醒晚上7:30分组展示。

当晚6点,1、2、3三个组的组长,都已经落实了任务,开始调试PPT。唯独4组杳无音讯。

“4组人呢?是哪位汇报?”Z在群里问。

石沉大海。

过了大概半小时,有人私聊Z——

“报告Z,4组没有组长,任务没有落实!”

“啊?没有组长?!竟然没有组长?上次,你们组不是有人代表展示嘛?居然连组长都没有?!”

“上次是临时大家推的,真没有明确组长。事情一忙,于是就……”

Z彻底无语。忍无可忍,在大群里发飙——

“匪夷所思!4组居然组长也没有!到现在都没有准备,责任心哪里去了?你们花钱,是来学习,还是来玩的?!”

z的怒火,都快把屏幕烧着了。

群里没有任何人回应。

活动如期举行,4组以开天窗的方式,缺席本次展示。

总结时,Z语重心长地说:“首先,我要反思自己。出现今天的状况,这是管理事故。我负主要责任。我想当然地以为,各组一定有组长,也想当然地认为,各组一定落实了任务。其实,培训会的第一天,我就应该把组长名单收起来,建立组长微信群,把事情落实给组长。看来,无论多小的培训,都不能没有组织。

“当然,你们也不是什么责任都没有。我在群里问了这么多次。4组十几个学员,居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稍微有点责任心,就会站出来,跟我反映这样的情况。一个个做鸵鸟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最终,是每个人自己利益的受损。培训,只有行动,才有效。否则,光听讲座,不行动,效果等于零!”

Z加了4组微信群,敦促落实任务。

“这个管理事故。其实,责任100%在我。我却凶他们不负责任。其实,类似的事例,任何单位都有。明明分工不明确,组织不健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底下人不知道怎么做,做什么。出了事,却埋怨底下执行不力。”

又一次反求诸己。

3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语出《孟子·离娄章句上》,意为“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只要自身端正了,连天下的人都会归服。”这里的“归服”,其实可以引申为心悦诚服。

是谓“正己化人”。

为什么先“正己”才能“化人”呢?

《大学》中说:“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也就是说,自己身上还隐藏着不为别人所接受的缺点,却能改变他人,这种情况是不会有的。

从根本上说,外境都是自心的折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有什么样的心就会有什么样的境与之相应。

内心宁静,则世界宁静;内心懒散,则周遭结皆懒汉;自私自利,见到人的大多也自私自利;自己无私利他,周围的人也会无私利他……一个人遇到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子女、妻子、父母、同事以及生活环境等,都是由他自己内心的性格与思想决定的。

在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墓志铭,举世闻名——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据说,许多世界政要和名人看到这块碑文时都感慨不已,悟到了要改变他人必先改变自己的道理。

年轻的曼德拉看到这篇碑文时,醍醐灌顶。回到南非,一下子改变“以暴制暴”的风格,他从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家庭和亲朋好友着手,经历几十年,终于改变了他的国家。

同样的道理,《大学》中说得明明白白:“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我辈凡俗,无治国之志。但正心修身,任何人概莫能外。不懂反求诸己,常会“严以待人,宽以待己”,置自身缺点于不顾,在自身缺点的影子上——也即他人的缺点上,大做文章,千方百计去指责,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这只能导致彼此互相争斗、相互怨恨、最后一起堕入痛苦深渊的悲惨结局。

“正己化人”与“以暴制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生命姿态。无论何时,“正己化人”“反求诸己”者,给人如坐春风之感,身边胜友如云、高朋满座;而“以暴制暴”或“反求诸人”者,则令人敬而远之,形单影只,自己和别人都会迈向痛苦深渊。

生命行进的途中,唯有按照“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的古训改变自己,才能走向正觉圆满。

如果觉得《张祖庆|反求诸己 正心修身(教育叙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