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胆囊肿瘤性病变的超声诊断

胆囊肿瘤性病变的超声诊断

时间:2022-06-03 02:38:09

相关推荐

解剖结构

胆囊位于右上腹肝右叶脏面的胆囊窝内,呈囊泡状鸭梨形

大小:长约7-9cm,直径约2.5-3.5cm,壁厚<0.3cm

毗邻结构:

广告

胆囊位于右上腹肝右叶脏面的胆囊窝内,呈囊泡状鸭梨形

大小:长约7-9cm,直径约2.5-3.5cm,壁厚<0.3cm

毗邻结构:

前外—肝右叶

内后—十二指肠、胰头

下—横结肠、右肾

基本扫查方法

患者仰卧位或右前斜位置

必要时膝胸卧位或站立位

右手向上抬举,于右肋弓下、右肋间,多方向,多切面扫查

防止将下腔静脉、门静脉误认为是胆囊

患者仰卧位或右前斜位置

必要时膝胸卧位或站立位

右手向上抬举,于右肋弓下、右肋间,多方向,多切面扫查

防止将下腔静脉、门静脉误认为是胆囊

正常切面声像

胆囊纵切类似鸭梨或茄子形,颈部为膨大的哈氏囊

胆囊壁光滑,胆囊内胆汁为无回声,透声性好。

胆囊壁厚均匀,<0.3cm

胆囊壁回声鲜明,内壁光滑

胆囊纵切类似鸭梨或茄子形,颈部为膨大的哈氏囊

胆囊壁光滑,胆囊内胆汁为无回声,透声性好。

胆囊壁厚均匀,<0.3cm

胆囊壁回声鲜明,内壁光滑

定义与分类

定义:胆囊内附壁性良性或恶性赘生性或肿瘤样病变

大体病理分类:按胆囊隆起性病变的病理组织

特点分五类:1.胆固醇息肉 2.炎性息肉 3.增生 4.腺瘤 5.腺癌

Chistensen从病理组织学分类,除恶性的腺癌外,分为两类:

临床上较常见:

胆固醇息肉(良性假瘤)

腺瘤

腺癌

胆固醇息肉(良性假瘤)

腺瘤

腺癌

胆固醇息肉

胆固醇代谢的局部紊乱,造成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增高,沉积于胆囊黏膜固有层的巨噬细胞内,逐渐形成向黏膜表明突出的小结节

弥漫型和限制型(后者多见,呈息肉样表现)

最常见的胆囊瘤样病变

临床表现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相似

胆固醇代谢的局部紊乱,造成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增高,沉积于胆囊黏膜固有层的巨噬细胞内,逐渐形成向黏膜表明突出的小结节

弥漫型和限制型(后者多见,呈息肉样表现)

最常见的胆囊瘤样病变

临床表现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相似

声像图特征

弥漫型:

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回声显着增强,不均匀,伴胆囊壁多发 彗星尾征,此型少见。

局限型:

一般为多发,以胆囊体多见

体积小,最大直径多小于10mm

形态多呈颗粒状,有蒂或基底较窄

内部呈强回声或中等回声,后方无声影

一般为多发,以胆囊体多见

体积小,最大直径多小于10mm

形态多呈颗粒状,有蒂或基底较窄

内部呈强回声或中等回声,后方无声影

胆固醇息肉

胆囊腺瘤

病理:

单纯性腺瘤和乳头状腺瘤

体积较小,呈圆形或乳头状,偶有蒂,乳头状腺瘤有恶变倾向,为癌前病变

临床表现:

体积小的腺瘤一般无症状,但常伴有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可出现右上腹不适,厌油等症状

声像图特征

形态呈乳头状或分叶状,有蒂或基底较宽

内部多为强回声,但无声影

平均体积较胆固醇息肉大,直径最大可大于10mm,但多数不超过15mm

单发或多发,常为单发性,好发于颈部或底部

凡大于10mm的结节,需高度警惕恶性可能

形态呈乳头状或分叶状,有蒂或基底较宽

内部多为强回声,但无声影

平均体积较胆固醇息肉大,直径最大可大于10mm,但多数不超过15mm

单发或多发,常为单发性,好发于颈部或底部

凡大于10mm的结节,需高度警惕恶性可能

胆囊腺瘤

胆囊癌

原发性胆囊癌是一种高恶性度的肿瘤,由于早期缺乏特异症状及体征,诊断往往被延误

病理类型:大多数为腺癌,占约70-90%,偶见鳞癌

腺癌可分为:浸润型(硬化型)、粘液型(胶质癌)、乳头状癌

胆囊癌扩散较快且广泛

乳头状癌少见,可能从乳头状腺瘤恶变而来

约70%胆囊癌同时合并胆囊结石

原发性胆囊癌是一种高恶性度的肿瘤,由于早期缺乏特异症状及体征,诊断往往被延误

病理类型:大多数为腺癌,占约70-90%,偶见鳞癌

腺癌可分为:浸润型(硬化型)、粘液型(胶质癌)、乳头状癌

胆囊癌扩散较快且广泛

乳头状癌少见,可能从乳头状腺瘤恶变而来

约70%胆囊癌同时合并胆囊结石

临床表现

多半有慢性胆囊炎和胆结石病史

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及体征

晚期出现右上腹持续性隐痛、恶心、纳差、呕吐

胆囊管梗阻合并化脓性感染时出现黄疸和发热,若浸润门静脉、肝脏时可出现腹水或消化道出血

多半有慢性胆囊炎和胆结石病史

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及体征

晚期出现右上腹持续性隐痛、恶心、纳差、呕吐

胆囊管梗阻合并化脓性感染时出现黄疸和发热,若浸润门静脉、肝脏时可出现腹水或消化道出血

超声声像图分型

小结节型

蕈伞型

厚壁型

混合型

实块型

小结节型

蕈伞型

厚壁型

混合型

实块型

实块型合并结石

I型 小结节型

胆囊癌早期表现

病灶一般较小,约1-2.5cm左右

典型的呈乳头状中等回声,团块自囊壁 向囊腔内突起

基底较宽,表明不平整

好发于胆囊颈部

合并多量结石时易漏诊

病灶一般较小,约1-2.5cm左右

典型的呈乳头状中等回声,团块自囊壁 向囊腔内突起

基底较宽,表明不平整

好发于胆囊颈部

合并多量结石时易漏诊

II型 蕈伞型

基底宽而边缘不整齐的块状肿物突入胆囊腔

呈弱回声或中等回声

常见多发,可连成一片

单发的病灶以乳头状为基本图像

肿块周边可见胆泥形成的点状回声

基底宽而边缘不整齐的块状肿物突入胆囊腔

呈弱回声或中等回声

常见多发,可连成一片

单发的病灶以乳头状为基本图像

肿块周边可见胆泥形成的点状回声

III型 厚壁型

胆囊壁呈不均匀增厚,可呈局限型或弥漫型

弥漫型以颈部、体部增厚更显着

内壁线多不规则,呈不规则锯齿状改变

早期与慢性胆囊炎所致的囊壁增厚不易鉴别

胆囊壁呈不均匀增厚,可呈局限型或弥漫型

弥漫型以颈部、体部增厚更显着

内壁线多不规则,呈不规则锯齿状改变

早期与慢性胆囊炎所致的囊壁增厚不易鉴别

IV型 混合型

此型多见,胆囊壁呈不规则增厚

伴有乳头状或蕈伞状突起物,突入胆囊腔

即蕈伞型和厚壁型的混合表现

此型多见,胆囊壁呈不规则增厚

伴有乳头状或蕈伞状突起物,突入胆囊腔

即蕈伞型和厚壁型的混合表现

V型 实块型

胆囊肿大,正常液性腔消失,呈现一个弱回声或回声粗糙而不均匀的实性肿块

胆囊腔内可充满不均质斑点状回声,其内有结石时可见结石的强回声团伴声影

因肿块浸润肝脏,使肝脏和胆囊间的强回声光带被破坏、中断甚至消失

肿块侵犯周围组织及肠袢时,胆囊轮廓显示不清

胆囊肿大,正常液性腔消失,呈现一个弱回声或回声粗糙而不均匀的实性肿块

胆囊腔内可充满不均质斑点状回声,其内有结石时可见结石的强回声团伴声影

因肿块浸润肝脏,使肝脏和胆囊间的强回声光带被破坏、中断甚至消失

肿块侵犯周围组织及肠袢时,胆囊轮廓显示不清

声像图特征 :

隆起型

1、胆囊腔内见息肉样隆起或乳头状结节样实性回声

2、从胆囊壁向胆囊腔内隆起,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

3、基底宽,蒂短小

声像图特征 :

肿块型

1、团块自囊壁突向胆囊腔,附着的胆囊壁显示模糊

2、团块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坏死钙化时有强回声

3、合并结石可见强回声伴声影

4、CDFI:团块内可见血流信号

声像图特征

壁肥厚型

1、胆囊壁非均匀性肥厚,并且回声强度不均匀

2、胆囊腔变小,显示模糊

3、胆囊外形欠规则

声像图特征 :

混合型

1、胆囊腔内见乳头状团块突入,胆囊壁不均匀肥厚

2、胆囊腔形态欠规则

3、胆囊腔变小或显示模糊

转移征象

胆囊癌易侵犯肝脏及早期转移

超声诊断间接特征:

肝门部胆管阻塞,肝内胆管扩张

肝实质浸润及肝内有转移灶

胆囊颈部和胰头淋巴结肿大

胆囊癌易侵犯肝脏及早期转移

超声诊断间接特征:

肝门部胆管阻塞,肝内胆管扩张

肝实质浸润及肝内有转移灶

胆囊颈部和胰头淋巴结肿大

胆囊癌CDFI表现

胆囊壁和肿块内可探及丰富的高速低阻动脉血流信号,RI多<0.40

炎症所致的胆囊壁增厚,较少探及动脉血流信号,且速度较低

胆囊壁和肿块内可探及丰富的高速低阻动脉血流信号,RI多<0.40

炎症所致的胆囊壁增厚,较少探及动脉血流信号,且速度较低

鉴别诊断:

1.胆囊壁本身良性病变形成的增厚或隆起性病变,如:慢性胆囊炎,腺肌增生症,良性腺瘤,息肉等.

鉴别要点:

(1)慢性胆囊炎多属均匀性增厚,内壁较规则,厚度不如癌显着,

(2)腺肌增生症在壁内显示为小囊状结构为其特征.

2.囊腔内回声性病变形成的肿块伪像:如:无回声或声影不明显的堆积状泥沙样结石,陈旧性的稠厚胆汁团或脓团,凝血块等.

鉴别要点:

这些异物与胆囊壁有明显分界线,且改变体位可移动,易于作出鉴别.

胆囊内隆起性病变的鉴别

由叶瑞忠老师讲解的 《POC超声系列课》在即时超声千聊直播间播出 ,欢迎大家收听

本平台为公益性学习交流平台,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欢迎广大粉丝投稿

回声胆囊壁胆囊腔胆囊乳头状

平台声明

如果觉得《胆囊肿瘤性病变的超声诊断》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