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为什么会有肝脏血管瘤_肝脏血管瘤治疗_肝脏血管瘤并发症

为什么会有肝脏血管瘤_肝脏血管瘤治疗_肝脏血管瘤并发症

时间:2021-10-13 18:29:32

相关推荐

肝血管瘤大多数属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在成年人出现症状,女性为多,肝血管瘤是肝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术前大多数病例都能得到确诊,绝大多数无症状,少数因肿瘤较大而出现肝区不适。如有增大趋势,或者位于肝包膜下,有大出血可能,危及生命,应尽早治疗,肿瘤见于肝脏任何部位,常位于包膜下,多为单发,肿瘤直径多小于4cm,但亦可小至数mm,个别大至30cm者,肿瘤表面呈暗红或紫色,外有包膜,切面呈海绵状,有时血管瘤内可见血栓形成和瘢痕,偶有钙化。显微镜下血管瘤是一内壁为不同大小的扁平内皮细胞的血管管道构成交通的空隙网,其中含红细胞,有时可见新鲜的机化血栓。

1为什么会有肝脏血管瘤

先天性发育异常(30%):

肝血管瘤的发生是先天性肝脏末梢血管畸形所致,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肝血管发育异常,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肝血管瘤。

感染因素(15%):

有人认为毛细血管组织感染后变形,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肝组织局部坏死后血管扩张形成空泡状,其周围血管充血扩张;肝内区域性血循环停滞,致使血管形成海绵状扩张。

内分泌因素(20%):

女性青春期、怀孕、口服避孕药等可使血管瘤的生长速度加快,认为女性激素可能是血管瘤的一种致病因素。

发病机制

肝血管瘤的大小差异很大,小者仅数毫米,大者直径可超过20cm,一般将直径超过10cm者称为巨大血管瘤,约85%的肝血管瘤为单发,位于肝右叶,且常靠近肝表面,呈膨胀性生长,多与周围肝实质分界清楚,肉眼观呈暗红色或蓝紫色,可呈不规则分叶状,镜下观,病变中包含许多大小不等的薄壁静脉腔,内衬单层上皮,腔隙之间有细的纤维隔,根据肿瘤中纤维化组织的多少可将其分为4型:

1.肝海绵状血管瘤

瘤体切面呈蜂窝状,由大小不等的血窦组成,在大的病变中可见由于陈旧性出血或血栓形成后引起的中心纤维化区,此型最常见,临床上所说的肝血管瘤多指此型。

2.硬化性血管瘤

血管腔塌陷或闭合,纤维组织增多,瘤体质硬。

3.血管内皮细胞瘤

是源于肝血管内皮细胞的肿瘤,易恶变,此型临床罕见。

4.肝毛细血管瘤

血管腔狭窄,间隔纤维组织增生是其特点,此型国内少见。

2肝脏血管瘤治疗

肝脏血管瘤西医治疗

大多数肝血管瘤的患者在确诊后无需特殊治疗。女性患者应考虑停止使用口服避孕药。对于较大或巨大血管瘤(6cm以上),有症状者或病人思想负担较重者,为防止肿瘤破裂出血,可行择期手术摘除肿瘤。对于不能耐受手术而又需要治疗者,可先行肝动脉栓塞或肝动脉结扎术,待病情稳定后再择期手术。放疗在肝动脉栓塞或肝动脉结扎术的基础上可能有助于使肿瘤萎缩机化。

对于不愿或不宜手术治疗者,也可尝试中医中药治疗,中医临床上常将其分为肝气郁结、痰湿留滞、肝脾两虚等三型进行辨证施治,常能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

预后

本病无恶变潜能,发展缓慢,预后良好。

肝脏血管瘤中医治疗

中医中药疗法是根据中医益气养阴、凉血行瘀、疏肝理气、滋阴解毒的理论,研制出治疗肝血管瘤的纯中药方剂,具有增强血管免疫功能,改善调节人体自身机能,软坚散瘤的作用。主要用于肝血管瘤及胸腹腔等内脏血管瘤。

1.以血瘀为主,就采用以下药物:羚羊骨、水牛角、牛黄、赤芍清热凉血止痛;柴胡、黄皮核、素磬针等理气开郁;丹参红花活血化瘀;炒山甲、皂角刺、川足软坚散结、走窜经络。

2.以气滞为主,就采用以下药物:柴胡、郁金、黄皮核、素磬针等行气解郁;配丹参、红花、三棱、莪术、大黄活血化瘀;炒山甲、皂角刺、川足软坚散结、通络止痛。

再配合口服“熊胆丸”和“丹火透热疗法”,疗效更佳。症瘕之症,与一般的气滞血瘀病症不同,其往往淤积日久,非单纯行气活血之法可以奏效,故在选用药材是,在用行气,活血药的同时,配炒山甲、皂角刺、川足软坚散结,而且能通络止痛,具有独当一面的功效。

3肝脏血管瘤并发症

1、术后腹腔内出血

多数发生在24h以内,是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格外重视。肝血管瘤病人多无肝硬化基础且术前肝功能良好,术后因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出血较少,大多数是由于术中止血不彻底或血管结扎线脱落所引起的。对于血管瘤术后出血应积极剖腹探查,用血管缝线严密缝合可疑出血点,术后密切关注出血情况。

2、术后胆漏

肝血管瘤剥除术后创面较大,术中未能发现和缝扎某支细小胆管是导致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肝血管瘤术后胆漏需要保持引流通畅,一般能自行愈合,必要时需要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3、术后肝功能不全或衰竭

往往与术前未能充分评估残余肝体积、伴有肝脏的其他基础性疾病,术中大出血、长时间的低血压休克,术中损伤了保留肝叶的入肝或出肝血管,术后发生门静脉主干血栓、残余肝的扭转影响肝脏血流有关。肝血管瘤病人术中使用肝门阻断的方法控制入肝血流,大多数病人术后出现转氨酶升高,术后2-3天达到高峰,一般在1周左右降至正常范围,部分病人还可出现胆红素轻度增高,多能经护肝支持治疗逐渐好转。如果发生难以扭转的肝功能衰竭,惟一的办法就是行急诊肝脏移植

4肝脏血管瘤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你好!肝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小血管瘤多无症状,较大血管瘤可有肝区胀痛.肿瘤直径<5cm者,无症状的者,不需治疗.平时注意不要剧烈运动,以免血管瘤破裂,定期复查,随诊即可.如果大于5厘米,建议介入治疗,属于微创手术,恢复快,效果好。

这位患者你好,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绝大多数无症状,少数因肿瘤较大而出现肝区不适。肿瘤见于肝脏任何部位,常位于包膜下,表面呈暗红或紫色,外有包膜,切面呈海绵状,有时血管瘤内可见血栓形成和瘢痕,有时候会钙化。

在预防方面要加强体育运动,要持之以恒。戒烟限酒,因为烟酒可干扰血脂代谢,使血脂升高。平常要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失眠、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焦虑、抑郁等,这些因素可使脂代谢紊乱,保持心平气和。

正确对待各种事情,解除忧虑紧张的情绪,避免情志内伤,饮食上应少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之品,多吃新鲜蔬菜,如见腹内有积块,身体消瘦,倦怠乏力等症状应早期检查,及时治疗。

5肝脏血管瘤检查与诊断

辅助检查

1.B超 常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均匀高回声的肿块。大血管瘤可见网状回声不均,有时可见钙化。

2.CT 典型的血管瘤的CT表现平扫为密度均一边界清楚的低密度肿块;静脉造影动态CT扫描显示为由周边开始的密度增强,此后逐步向中心充盈,并且与周围肝组织呈等密度。

3.MRI 检测血管瘤的特异性可达92%~100%,血管瘤具有很高的T2信号,而T1强度则与周围相等。

4.放射性核素血池扫描 用99mTc标记的红细胞进行血池扫描,肝血管瘤表现为早期的不充盈,随后由周边开始逐步充盈,填充期延长。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可达90%,是一种高特异性无创伤的检查。

5.肝动脉造影 对诊断本病准确率高,能显示1~2cm大小的血管瘤。表现为早期造影剂充盈且持续染色,可有特征性的“棉絮团”或“雪树状”样表现。此方法为创伤性检查,临床不作为首选。

6.活组织检查 虽然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相对安全,但常得不出诊断性结论;若使用标准穿刺针,如Menghini或Trucut,则穿刺的危险性增大,且已有穿刺引起致死性出血的报道,因此活检应尽量避免。

7.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多正常,AFP阴性,有的可有全血细胞轻度减少,偶有血清AKP轻度增高者。

诊断

由于本病多无临床症状,许多病人是在行B超等查体时发现的;如出现临床症状,适当选用B超、CT、MRI等检查方法,明确诊断应无困难。

鉴别诊断

肝脏血管瘤需与肝脏恶性肿瘤及其他良性肿瘤相鉴别。

1、肝脏恶性肿瘤:常见症状有用有肝区疼痛、纳差、消瘦、乏力以及不明没钱原因的发热、腹胀、腹泻、黄疸等。

2、原发性肝癌:多合并肝硬化,病情进展快,病程短,AFP常阳性。

3、肝转移癌:常有胃肠道肿瘤等原发病史,不难作出鉴别诊断。在肝脏良性肿瘤方面主要与

4、先天性肝囊肿:病程长,病灶多数为多个,1/3~1/2伴有多囊肾,影像学检查可进一步鉴别。

5、小肝癌:一般是指肿瘤直径小于3cm的肝细胞癌的早期,但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

如果觉得《为什么会有肝脏血管瘤_肝脏血管瘤治疗_肝脏血管瘤并发症》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