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高血压病辨证论治:朱良春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高血压病辨证论治:朱良春

时间:2022-06-11 09:21:39

相关推荐

朱良春临证心法

朱良春教授(生于198月,江苏镇江市人,南通市中医院首席技术顾问、主任中医师,着名中医内科专家,获首届“国医大师”称号)具有求实创新的治学精神,学验俱丰。朱氏认为,中医学虽无高血压病名,但根据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失眠、心悸、心烦、头面烘热或脊背升火、神倦、腰膝酸软、下肢浮肿、足胫不温、小便频清、妇人带下清稀等症状,应属中医眩晕、头痛、肝风、中风等病证范围。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颇有独到之处,善用虫类药物,疗效卓着。临证心法如下:

1、气虚痰瘀证候用双降汤屡收效验

“高血压病因病机虽有多种,但总以肝肾阴阳平衡失调,阴虚阳亢为主要关键,临床证实气虚夹痰瘀亦是高血压之主要病机之一”。朱氏自拟“双降汤”调气血之虚,去痰瘀之实,虚实同治,去瘀降压,降脂降黏,随证加减用以治疗气虚夹痰瘀见证之高血压病,伴高血黏、高血脂者每收着效。药用水蛭0.5~5克(粉碎装胶囊服),生黄芪、丹参、生山楂、豨莶草各30克,广地龙、当归、赤芍、川芎各10克,泽泻18克,甘草6克。治疗气虚、血瘀、痰浊兼夹之证,此型高血压病患者往往伴高血黏、高血脂。盖气虚则血运无力,血流不畅久而成瘀;气虚则运化无能,膏粱厚味变生痰浊,乃至气虚痰瘀互为因果。如脂浊黏附脉络血管,络道狭窄,遂成高血压,脂浊溶于营血遂成高血黏,故变生诸症。

邓铁涛教授曾谓“从高血压病的证候表现来看,其受病之脏主要属于肝的病变”。高血压病多因情志失调而发生发展,情志失调则肝气郁结,血脉瘀滞。临床观察发现,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变化多不同程度受情志因素的影响。因肝主疏泄,调气机,畅情志,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则气血畅行无阻,血压即可保持正常。若情志失调,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一则瘀血内生;二因木郁则土壅,土壅则枢机失转,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张锡纯指出:“肝气不升则先天之气化不能由肝上达,胃气不降则后天之饮食不能由胃下输,故痰浊内生”。临床所见气虚夹痰瘀即是高血压病常并发心、脑、肾、眼底病变的诱因。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肾动脉硬化血管病、眼底病等,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均与气虚兼夹痰瘀密切相关。气虚兼夹痰瘀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病机之一,亦被现代医学之病理学研究所证实。气虚夹痰瘀之病机从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的角度看,高血压病患者存在着血液流变学的浓、黏、聚、凝的异常变化和微循环障碍。临床所见高血压病多发生在男女更年期前后,有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这又与中医学的年老久病、多虚、多痰、多瘀的规律相吻合。因此,朱氏从气虚夹痰瘀着眼,创“双降汤”治疗高血压、高血黏、高血脂是经得起中西医理、法、方、药推究的治疗特色和临床宝贵经验。方中用水蛭、地龙破血逐瘀为主药;合丹参、当归、赤芍、川芎活血通脉;生山楂、泽泻、豨莶草,除有降脂泄浊之外,还有去瘀降压之功效;重用黄芪补气降压,取其双相调节之妙,补气则血行畅达,补气则可免除破瘀伤正之弊。更要提及的是黄芪降压和升陷之理,此乃“双相作用”,如何掌握升降之机?邓铁涛教授曾介绍经验说:“黄芪轻用则升压,重用则降压。为什么药理研究只得一个降压的结果?因为动物实验都是大剂量用药进行研究的”。邓铁涛教授治低血压,在补中益气汤中仅用生黄芪15克,而治气虚夹痰瘀型高血压黄芪用30克以上。临床研究证明,本方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改变血液黏稠度、改善脂质代谢等作用,服后既可降压降黏,降脂通脉,防止心脑血栓梗阻,又能减肥轻身。

2、阳亢肝风证候用镇肝熄风重酸敛

“镇肝熄风汤”并非对所有高血压均有效,朱氏自拟“乌梅甘草汤”合“镇肝熄风汤”加减,随证增损,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气血逆乱并走于上,上实下虚之高血压者亦屡屡奏效。朱氏指出:“镇肝熄风汤并非对所有高血压均有效,其适应证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气血逆乱并走于上之上实下虚证。”张锡纯说:“肝木失和,风自肝起,又加肺气不降,肾气不摄,冲气、胃气又复上逆,于斯脏腑之气皆上升太过。”张锡纯此说是识得高血压病只是一种标象,其病机乃是多脏腑关系失调之故,与肺胃冲气、肾虚皆有关系,所拟“镇肝熄风汤,”由牛膝、生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版、乌梅、甘草、生麦芽、茵陈、川楝子、天冬、玄参组成,决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与当今的时医见高血压病则单纯降压不可同日而语,此方标本兼治诚为独识卓见。张锡纯方解说:“重用牛膝以引血下行,此为治标之主药。而复究病之本源,用龙骨、牡蛎、龟版、白芍以镇肝熄风;赭石以降胃降冲;玄参、天冬以清肺气,肺中清肃之气下行,自能镇制肝木。”

治肝莫忘敛肝。张锡纯云:“肝木失和,风自肝起,又加肺气不降,肾气不摄,冲气、胃气又复上逆,于斯脏腑之气皆上升太过。”朱氏深究张氏力主酸敛以救欲脱之候,元气之虚,阴阳失和,心火暴甚,本气自病,湿土生痰,水不涵木等治肝独识卓见,结合清代善用乌梅敛肝的“知梅学究”刘鸿恩经验,在“镇肝熄风汤”中用乌梅易白芍,因白芍敛肝力微,故重用乌梅以敛肝阳、肝风,使“镇肝熄风汤”添上敛肝熄风之猛将,颇能提高疗效,确有画龙点睛之妙。朱氏在治疗中风时使用“镇肝熄风汤”去麦芽、茵陈、川楝子是因为考虑中风证兼夹痰瘀或肾虚等因,而用“镇肝熄风汤”治疗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之高血压病则不去麦芽、茵陈、川楝子,朱氏遵张氏之说“盖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强,若但用药强制,或转激其反动之力。茵陈为青蒿之嫩者,得初春少阳生发之气,与肝木同气相求,泻肝热兼舒肝郁,实能将顺肝木之性;麦芽为谷之萌芽,生用之亦善将顺肝木之性使不抑郁;川楝子善引肝气下达,又能折其反动之力”。张氏此论正合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之高血压病的治疗用药规律,亦是谨守原方之理。邓铁涛教授说:“治疗高血压,治肝是重要的一环。”朱氏指出:“由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是以内因为主,其病变主要在肝。因此,治肝、调肝,尤其是敛肝是治疗高血压的关键。”临床所用治肝之法如凉肝熄风、镇肝潜阳、滋补肝肾、养血平肝、益气养肝等常用治法,均须不忘敛肝舒脾,肝病宜敛不宜散,宜补不宜伐,正合《内经》治肝之旨。盖乌梅最能补肝且能敛肝,其敛肝的奇特效果是通过敛肝而达到疏肝理气,滋阴养血,补虚祛实,平熄肝阳肝风的目的。既清虚热,又泻实热。以乌梅易白芍是朱氏宗张锡纯而用药独擅,“镇肝熄风汤”去麦芽、茵陈、川楝子治中风和谨守原方治高血压(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型)的用药技巧,可见朱氏对张锡纯的用药法则除继承之外而颇有更多的发挥。

图书作者:沈元良

如果觉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高血压病辨证论治:朱良春》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