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理论文化 现代书法的标准

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理论文化 现代书法的标准

时间:2024-01-30 07:40:44

相关推荐

本文乃作者百年一遇可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书法现在很多是强制标准、绝对标准,“人展=人眼”, 但一件作品如何进行品评,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同时标准中有隐形标准,两套甚至多套标准并存,以至于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当弹性成为借口,无法严格执行,有时硬性指标也会把一些有 真才实学的书家挡在门外。现在假博导、假学者太多了,却可以横行无忌,因为符合切学 者所要有的标准。标准要有可行性,做到公开、透明、公决,采信大多数人的意见。目前许多标准未能经过深思熟虑,而且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应该加以调整。现在的展览与过去大不一样了。首先是含金量没办法比,其次是内在本质发生了很大变化。二三十年前没什么限制标准,人情利害关系没有膨胀,展览是把不同风格的人集中在一起展示。现在展览操作已经烂熟,利害关系非常严重,必须适应种种有形或无形的标准,绝大多数书家已被贴上有色标签归类,看具体适用于哪一条标准。

书法标准

劳斯莱斯轿车以个性和经典闻名于世,要求每辆车和另一辆车不同,一律采用手工生产的方式,每年生产的数量极其有限,与书法追求经典意识相类似。不过公司最后被大众收购了,“世界上最孬的车打败了世界上最好的车”。大众汽车以量取胜,平均成本很低,还有不断进:行的维修需求以及淘汰更新机制,各个生产流水线环节能够不停地产生利润,财富持续增长。换一个角度来看,劳斯莱斯的目标并不是财富积累,追求品位,大众的目标并不是汽车,更不是品位,只是一种平常的↓消费品而已,目标就是财富积累。在商业化大潮中,书家追求经典,走自己的路,往往有很多需要放弃,可能会被边缘化,甚至被视为不人流者。现今展览被打造成“唯一标准", 很多人在如火如茶地征战,弄成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状况,会被排斥。但真正追求艺术,必定有得有失,要拿得起、放得下。

书法个性

时下书法标准不管有多么繁杂,最终就一种一熟人标准与陌生人标准,或曰公开标准和私下标准。熟人不仅仅是现在已认识的,还有自己将要认识的,或者暂时对方不熟悉自己而必须认识的都在内。凡是没有任何瓜葛或对个人来说没有预期利益的,都是“熟悉的陌生人”。中国是一个人情文化大国,在个人小圈子里执行另一种标准, 势必难免。一个人如果对待不熟悉和对自已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人仍一视同仁, 那才是真正的热心肠。在现实中,说别人容易而自己真正做起来很难。最典型的便是,反对一些恶心的吹捧文章,但有时自己也要做恶心之事。事到临头,方见英雄本色。一般所强调的都是外在标准,关键是个人内心有什么样的标准,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真正做到问心无愧、严于律己、脚踏实地,也就足够了。最后只有两种评价标准,一是作品标准,二是是非标准,前者是做事,后者是做人。

作品标准

现在经常讨论所谓的底线问题,证明某些地方失范,没了标准,但很多人再怎么嚣张,也不敢公开地为所欲为,只能“暗箱操作”,因为“公道自在人心”的标准始终存在。目前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展览,从大的方面来说,标准已变成各种模式的泛滥,诸如培训模式、展览模式和地狱模式等;从小的方面而言,“标准” 已成为书法的痼疾。跟风换个角度来说,就是依照一定的“标准”来制造和生产。古人的“标准”之意,是以此作为个人的学习方法、求学精神的参照,今人的“标准”之意是针对一些现成的流行或获奖作品,不计任何后果的“拿来主义”,直接克隆复制。

展览模式

书法提倡原创,需要原创。原创性并不是凭空而来,先有思想的原创性,才有技法的原创性。且在理论认识 上缺乏前瞻性,思维和思路局限于老话题,养成惰性、不越雷池,必然跟风成疾。当然,在跟风者当中,也有的人是为了达到人展或人会的目的。如果实现了个人目的,后面就应该走自己的路。有的没有自我意识,只是盲崇,要学会逐渐确立自我意识,有意识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即使模仿,并不等于完全就是翻版照抄,应该有所借鉴和侧重,注意个性化的成分,吸纳更多更好的元素。跟风现象透露出书家文化创造能力的低下,心态的浮躁,尤其是缺乏文化理想。归根结底,是因为书家缺少独立思考精神,不动脑筋,简单地拷贝、复制,最终成为艺术创意的障碍。个人心态往往是分裂的,创作也是分裂的,甚至人格也是分裂的。书家应该拿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来,有志者更应该将开创潮流作为自己的使命。真正的书法大师具有原创精神,能够代表一个时代, 即使在几十年上百年之后,也会得到尊重和推戴。

书法提倡原创

书法注重个性化,个性化是反标准化的,愈是追求个性化,愈是要远离诸多的“标准”限制。与其说书坛很多人在努力跟风,毋宁说是评审标准在一定程度丧失,导致了“被跟风”。时至今日,不能忽视创作中普遍存在的“盲目复制”现象,自己复制自己,自己复制他人,他人复制自己。甚至包括些名家在内, 也大量复制自己,以流水线生产个人的“得意之作”。书法家的创造精神不断地在应酬复制中消磨殆尽,艺术生命迅速走到尽头。书家不断复制同一题材、 同一内容、同一形式的“作品”,没有任何真实情感,远离艺术本体,这种行为可以归结为“艺术造假”。临摹也算是一种“复制”,但不是盲目复制,而且需要区分临摹古人和临摹今人,属于两种不同性质。临摹古人是继承传统,取法今人未必有错,但动机和目的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倡原创,遵守“游戏规则”,也是尊重知识产权。即便进人市场,作者在成熟市场中跟风,也不可取。一旦书法消费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个性化之时,跟风就没有效益或效果。

书法注重个性化

近几年来,书法圈内存在一种不良现象, 一且某一路的作品在展览中被一时看好, 准确地说是被几个评委看好,一旦真的获奖了,就预示着将被未来的市场看好,说明就是一条 “成功之路”,紧跟着就有大批效仿作品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现象愈演愈烈。成功的范例在前,依样画葫芦进行机械复制,既可以减少成本,又可以降低风险,这就是经济学上所说的“搭便车”现象。这与时下的整个社会风气密切相关,成群结队地克隆,以模仿为能事,汹涌而来。如今服装市场上的假鳄鱼品牌,遍地开花,直到把这个品牌弄得跌落尘埃,不再是品牌为止。国内省级电视台彼此模仿、复制的“婚恋”节目就多达几十家。有时甚至就连书名也成为模式,大加拷贝,一大堆“xx那些事儿”,封面也雷同。说到底,跟风是利益驱动的必然产物,缺乏艺术内涵的支撑,呈现出庸俗化的倾向。匈牙利学者阿诺德。豪泽尔在《艺术社会学》里说过,通俗文艺“总是机械地套用某些创作规则,即坚持那些畅销书、红极一时的东西的标准,某种手段“ 旦获得成功,就百用不厌,不管是否已经用烂了。

跟风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当下缺少大师,只有大师才会有原创性。当然,大师不可能时时都有。在书法领域,可能不一定有原创结果,但一定要有原创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总有一天会有结果,否则就会遥遥无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师本身就是一种“标准”。但是,按照一定的标准不能产生大师。书法不存在唯我独尊、顶礼膜拜,但要有一种标杆、一种共识,和谐也并不意味着整齐划一。如今书法走向文化工业和文化产业,追求高产值、高利润,已经到了一个极端,过分强调评委的意志,必须还原书家生命的激情体验,使书法创作成为个体生命的内在召唤。标准化的培训、生产、打造,是对标准最大的误读。

参考资料《中国书法论》

如果觉得《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理论文化 现代书法的标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