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父母对孩子的过度限制 是孩子一生的灾难 这3点伤害父母要明白

父母对孩子的过度限制 是孩子一生的灾难 这3点伤害父母要明白

时间:2022-11-19 14:05:10

相关推荐

人生就是一场不断的选择,如果你无法去选择,留给你的终究只是一声叹息!

父母总希望孩子得到的所有都是最好的,所处的环境是最安全的,这并没有错。但不知觉中,父母为此设立的种种限制会抹杀孩子天生的“兴趣感”,生活在父母安排好的舒适圈里,丧失了“如何选择”这种思维能力。

在人生这把刻度尺上,一个又一个拐口堆砌成了尺上的小刻度,拐口意味着选择,它包含了未知、能力和思考,父母不要过于限制孩子的选择,否则留给孩子的终究是一声叹息。

01

父母限制的不仅是选择,还有孩子的好奇之心

高中时一个英语老师说过,一个处处被限制的小孩子,想象力受限,长大后会对很多事都提不起兴趣来。

身边有个朋友确实是这样,她爸妈是比较循规蹈矩的人,小时候就老是对她说:“不准玩这个,不要玩那个。”

初中学校统一组织的校外游玩也不允许她参加,理由是怕发生什么意外。她说:“我从小就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利,爸妈看待事情太保守了,很多新鲜事物我都没机会触及,现在长大了似乎已经缺少了那股需要从小培养起来的好奇心。”

看到过很多公司的招聘要求上都写着“拥有足够的好奇心”这几个字眼,事实上那份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往往是兴趣的源头,它会成为你积极探索的动力,这对一个具有创造力的员工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没有了选择的权利意味着多了一分禁锢,少了一份探索新世界的快乐,从而可能成为一个无趣的人。

孩子的安全问题固然是最重要的,但父母应该做的不是把孩子圈禁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而是教会孩子如何去自我保护。孩子长大后终究是走出外面的世界看一看的,父母可能不能常伴左右,比起“不准玩这个,不要玩那个”,跟孩子谈谈“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可能会更实用。

02

父母总是习惯性的限制孩子的选择,孩子遇事也不懂得思考

曾经在一本小说集里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几个小朋友在游乐场里站着,大人让他们去玩,他们呆呆站着哭了起来,说不知道玩哪个。只有当大人们给出了明确的指示即告诉他们玩的先后顺序后,才敢迈起坚定的脚步。

这些小朋友就是典型的“等待指示族”。

大多数孩子从小就被教育,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遵照父母和老师的指示,孩子的主见早已被扼杀在摇篮之中。一旦指示缺失,就容易惊慌失措变得什么都不会做,或者总容易出错。

从而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他们不懂得如何去比较各个选项,在从小就事事被安排的成长环境下,他们不但被动舍弃了自主选择的机会,也丧失了主动取舍的能力。

“被动舍弃”并不包含面临选择时的纠结,而没有了纠结,也就缺失了用心思考的机会。

在法国小说《偷影子的人》中,主人公能够通过与别人的影子重合来聆听对方的心里话,为每个偷来的影子完成内心真正想要做的事。这本书阐明了一个道理:要先确定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然后去追逐,而不要在那些幻影上浪费时间。

“有些人只拥吻影子,于是只拥有幸福的幻影。”父母的安排其实就像舒适圈里的幻影,孩子被动地拥吻着,却从未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

像上文提到的小朋友们面对琳琅满目的游乐设施伫立不前一样,若习惯了等待指示,也就习惯了不需要思考选择的舒适圈了。

03

父母总是过度限制孩子选择,会导致孩子长大后的人格不独立

《特别狠心特别爱》中有这样一段话:“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让他们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也不懂得在适当时机向他们索要,因此最终导致子女们一辈子艰难,一辈子朝他们索要!”

过度的关爱,不仅让孩子能力低下,失去接触外界的机会,对父母产生依赖心理。还会压抑孩子的天性,导致成年后人格不独立,身心发育不健全。

在电视剧《黑暗者3》里,李昶饰演的吴洋是一个获得生物学界国际大奖的学霸。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别人眼中的天才,却活得很压抑痛苦,甚至做出残忍弑母的行为。

原来,吴洋的母亲是个控制欲极强的人,从小到大,吴洋无论做什么,她都会横加干涉。

小到起床、吃饭、上厕所,大到学习、交友和择校,哪怕吴洋即将读博了,出门聚会依然要她同意。

吴洋一旦反抗,她就会说:“你都是我生的,我都是为你好。”

一个密不透风的空间,动植物尚且都会因空气稀薄而缺氧窒息,更何况是人?

没有自由空间,没有选择权,无法构建自我的吴洋,最终选择了反抗。

据伦敦大学一项研究显示:儿童时期被父母过多限制行为、干涉隐私的人,长大后独立性较差,依赖性较强,幸福指数更低。

父母只是孩子前半生的陪跑人,爱有限度、适当放手,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纪伯伦在《论孩子》中说:“你们的孩子,其实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这世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目的,唯有父母对子女的爱,以分离为目的,分离得好,才是教育的成功。

舍不得放手,并不是爱之深切,而是不够尊重和信任。

04

父母的意愿可以是建议,但不应成为孩子的唯一选择

明星关晓彤作为童星出道,从小就喜欢跟随父亲去拍戏,也是个小有名气的演员了。关晓彤的爸爸妈妈都是一名演员,出生于艺术之家的关晓彤从小受到家族文化的熏陶,成为一名演员也是不足为奇的。

但其实她还有一个姐姐,她姐姐并没有像关晓彤一样继承父母的职业进入娱乐圈,而是自己开了一家面馆,利用自己的经商头脑打拼出自己的小天地,虽收入不及关晓彤高,但也有所盈利。

最重要的是,她能自由地干着自己喜欢的事,不为“继承”一词所束缚,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关晓彤姐姐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离不开她父母的开明、理解与支持。关晓彤妈妈十分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倾向于开放自由式的教育,很注重培养孩子学习的自主性,获得了“中国榜样家长”的奖项。由此看来,父母的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发挥着重要作用。

或许父母会觉得,自己去选择可能会走多很多弯路,碰到各种石子。

但选择是一门需要从小培育的课程。家长需要做的不是把四个选项的选择题变为单一命令题,而是让孩子从小就去接触“选择”,培养其如何取舍的思维能力。

孩子的生活中需要作出判断的情况太多了,不是每一次都有人帮它去做选择,况且路是自己走的,只有自己才知道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就算路上摔了跟头,结果不如人意,那也是孩子一生中不可避免的一场历练。

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特长,父母的意愿可以成为意见和建议,但不应成为孩子的唯一选择。

05

哲学家弗洛姆曾说:“检验一个母亲给孩子的爱是否优质,有一个试金石,即母亲是否愿意充分地对孩子放手,是否愿意推动孩子自主和独立。”

只有父母适当放手,孩子才能在生活的考验中习得生存的能力。

越是依赖父母,孩子就越难学会照顾自己。

人这一生,注定要靠自己走完余生,无人可替代。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足够狠心,他们懂得克制,爱有限度,舍得让孩子吃苦,不会事事包办,更不会过度管控。

要想孩子成为一个有主见、有思想的人,父母就要学会尊重孩子的内心想法,可以作出相应的引导,但不是一味地限制孩子。不然以后进入社会,成为“等待指示族”的孩子更容易变成任人摆布的线偶。

我是@悦妈育儿经 期待你能关注我,每天分享和善而坚定的育儿理念,育儿路上我们一起成长。

如果觉得《父母对孩子的过度限制 是孩子一生的灾难 这3点伤害父母要明白》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