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印象笔记七周年:从硅谷公司到本土企业 “大象”如何瘦身?

印象笔记七周年:从硅谷公司到本土企业 “大象”如何瘦身?

时间:2019-08-26 19:12:04

相关推荐

印象笔记七周年,也是从Evernote分拆独立、成功“变瘦”的第一年。

文 / 王增勇

7月18日,在印象笔记七周年线下活动的演讲台上,CEO唐毅笑谈这一年的最大感受:“我还真瘦了一点,但变瘦以后感觉更加灵活了。”

印象笔记七周年,也是从Evernote分拆独立、成功“变瘦”的第一年。

印象笔记CEO唐毅在现场分享发展路径和战略

从硅谷公司到本土企业

印象笔记七周年线下活动

绿色背景下的灰色大象Evernote来自美国,进入中国后,使用了“印象笔记”在华品牌名。在中国市场,这头大象一路向前,直到转折点的到来。这一年在用户量和付费用户量方面,中国已经是Evernote的第二大市场。

虽然印象笔记在中国市场取得了优异成绩,但时任Evernote中国区总经理的谷懿却在9月宣布从印象笔记离职。谷懿在印象笔记似乎形式一片大好的情况下选择离开,很多人表示不解。

她在微博中解释了选择急流勇退的原因:中国已经拥有1500万注册用户(非安装量),经历四年发展,从当初把美国模式照搬到中国,到现在与本土企业拼速度,“四年前不易,四年后愈难”。

当时还在K&A Ventures担任风险投资人的唐毅却对印象笔记非常看好,接任了印象笔记CEO的位置。

有人曾将硅谷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谷歌退出中国之前,以惠普、IBM等IT巨头为代表,中国市场是它们重要的销售增量;第二阶段是以Evernote、Airbnb、Linkedln等公司为代表,它们在中国市场启动了独立的品牌和运营团队,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入了中方资本,但并无独立决策权;最后一个阶段是以印象笔记等公司的独立为标志,代表着硅谷公司正视市场差异和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在中国市场拆分出具有自主决策权的独立公司。

从上任CEO起,唐毅便致力于推动Evernote中国区分拆独立,想将印象笔记变成一家真正的本土互联网公司。

终于在6月,印象笔记宣布从Evernote分拆独立成功,独立后的印象笔记获得红杉宽带跨境数字产业基金首轮数亿元人民币投资。中国资方、管理团队与Evernote均衡持股,在印象笔记的董事会上各占一席。

印象笔记至此变成了一头中国本土的大象。

过去一年:“进入了日更节奏”

“过去的一年是印象笔记用户可感知进步最多的一年,这一年,我们进入了日更节奏。”

唐毅说的“日更节奏”虽有些夸张,但过去一年中,印象笔记功能更新速度的确在明显加快:从“千出万唤始出来”的“Markdown编辑器”到“大象好物”、“大象学院”的推出,从“Siri捷径”、“密码锁”、“桌面便签”、“内置模板”到“微信小程序2.0”、“思维导图”、“空间协作”和“印象助理”等功能更新……这一年的印象笔记对用户需求的感知与反应变得更“敏感”和“灵活”。

“有些功能是全新的,有些功能不仅是全新的,而且是全新品类的,或者是在原有品类里具有相当程度的创新。”

与拆分独立前的那头慢吞吞的大象不同,印象笔记过去一年动作变快了很多。

印象笔记拆分独立前,唐毅形容:“那是无法施展的状态,或者只能施展一只手,另一只手绑着也不能打出拳。”

“另一只手绑着也不能打出拳”似乎就是当年谷懿发出“四年前不易,四年后愈难”感叹的原因。

Markdown功能的推出历程,是印象笔记拆分独立前后变化的一个缩影。

Markdown是一种轻量级的标记语言,创始人为约翰·格鲁伯。它凭借简洁的语法被众多知识工作者、写作爱好者和程序员等群体喜爱。中国笔记类产品的用户尤其钟爱这项功能。

早期的Markdown功能还可以说只局限于程序员这样较小的用户圈中,但随着Markdown越来越普及,它的受众人群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多样化,不支持Markdown功能的印象笔记严重影响了这一群体的使用体验。

其实实现Markdown功能并不复杂,但中国的印象笔记用户一直呼唤了几年都没能如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Evernote对中国市场用户需求反应的迟钝,也反映了未拆分前的印象笔记的笨拙。它无法对本土用户的需求快速的聚焦,更不用谈解决了。

“那时候我们既没有现在企业的治理架构,更没有研发人员、产品经理,我们没有办法把一些核心的东西在中国互联网环境下真正通过产品诠释出来,我们也无法独立的提出符合中国互联网或者印象笔记自己的合理愿景和方向,我们甚至无法做一些最基本的功能。”

6月6日,印象笔记宣布拆分独立。8月,Markdown功能随即上线。拆分前后,差异立现。

如今市场:“C端一点都不担心”、“B端决不放弃”

“用户增长翻倍、用户活跃翻倍、营收增速翻倍。”

这是灰色大象在过去一年的另一项速度指标。

在7周年的线下活动演讲中,唐毅并没有提及具体的用户与营收方面的数据,只是给出了这样一个相对的结论。

在被问及能否展示详细数据的时候,他说“我们这次讲的不是特别具体,我们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会讲得特别具体。我觉得每个产品都有不同的状态,我们强调的是一个加速的过程,我们写的是‘加速增长’。”

但“加速增长”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正变得越来越困难。

印象笔记分为企业版和个人版,个人版又有免费版本和收费版本。

目前云笔记市场在C端的竞争日益激烈,有道云笔记、麦库笔记、为知笔记等产品接连推出,并逐渐获得大批用户。虽然此前无论是CEO唐毅还是高级副总裁乔迁,都不愿将印象笔记简单的划归到“云笔记”范围内,但这些新秀们的确正在与印象笔记竞争,有些甚至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迭代,各大云笔记的功能差距会越拉越小甚至消失。另外部分受众对于云笔记的功能要求并不高,因此印象笔记面向个人用户推出的产品战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现在主要是C端的工具属性,或者C端的功能,来带出C端的场景。”唐毅认为印象笔记能“逐渐满足用户的痛点,超越客户的痛点”,因此“在C端我一点都不担心,我们的位置是非常稳定的”。

B端市场的竞争似乎比C端更加激烈、更加火热。过去一年中,国内各大互联网厂商纷纷布局B端:4月,腾讯推出腾讯文档,并宣布个人版永久免费;5月份,网易有道推出了企业级的Wiki产品“有道云协作lite”;接下来,钉钉和金山WPS联合推出了钉钉智能文档,快手收购了在线文档一起写,字节跳动也投资了石墨文档。在这样的激烈竞争环境下,印象笔记的企业版似乎显得格外低调。

提及印象笔记在B端的发展前景和布局,唐毅认为要看到B端和C端的勾连,认识到每个人的多重身份,而印象笔记也“绝对不会放弃B端”。

“B端我们是绝对不会放弃的,B端是一个正确的策略方向,我们B端的策略方向肯定既不是复制中国的,也不是复制印象笔记,也不是举一个大旗说我们进军B端。每一个C端用户不仅仅是一个C端的人,同时又是B端的,不管你是虚拟团队、小团队、自由职业和大公司里面的小团队,你有一个B端属性。但同时B端的决策方式、行为特点、消费特点等都与C端存在差异,我们充分理解这一点,另外我们习惯的思考方式是想深一层。”

未来目标:“成为3亿人的首屏应用”

对于印象笔记的未来发展,唐毅提出了他的“小目标”:“成为3亿人的首屏应用。” “首屏是一个非常狭隘的概念,那就是随手用的那几个。三个绿色应用,印象笔记、微信、电话。”

唐毅又将这个目标具体分为了三点:能够管理个人信息的智能助手,能够提高团队效率的企业工具和富集高价值信息的内容平台。

印象笔记能成为“第二大脑”,是Evernote创始人Stepan Pachikov 和Phil Libin的初心,也一直是唐毅在坚持的方向。“第二大脑一定是有思考的,一定有交流,一定有分享,你脑子里面存了很多内容,它会管时间、管任务、管内容,但是也会思考、也会联想、也会创意。”

印象笔记能否成为首屏应用,与它能否真正成为用户的“第二大脑”其实是同一个问题。

目前来说,要成为用户的“第二大脑”,这头灰色大象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AI技术的发展似乎能为这头大象插上翅膀。在七周年发布会这天,印象笔记特意邀请了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主任李涓子,在CEO唐毅之前讲解“知识图谱与人工智能的未来”,似乎也就显得理所当然。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主任李涓子在做演讲

将人工智能技术在印象笔记产品中具体落地才是成为“第二大脑”的关键,唐毅坦言:“这个问题我们没有一个旗帜鲜明的答案。这个问题只能是一边深耕,一边研究需求,一边看技术发展。”

唐毅说重组后的公司人员多了三、四倍,刚开始以为硅谷的企业员工文化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会有冲突,结果整合了一下发现不但没冲突,而且整合的特别好,只要“你不是特别装、特别事儿,真正为了产品认真思考”。

印象笔记七周年,是灰色大象狂奔的一年。灰色大象能否实现其小目标?能否依托AI成为用户的第二大脑?只要“不是特别装,特别事儿,真正为了产品认真思考”,也许未来可期。

如果觉得《印象笔记七周年:从硅谷公司到本土企业 “大象”如何瘦身?》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