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马小烦(马伯庸儿子)的一年级书单 想取经的家长们收藏起来吧!

马小烦(马伯庸儿子)的一年级书单 想取经的家长们收藏起来吧!

时间:2018-09-08 12:29:08

相关推荐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马伯庸 个人微博,微博ID:马伯庸 作者:马伯庸 原标题:马小烦的书单 未经授权请勿随意转载。

马伯庸在读书这件事上一直有着很强大的影响力,每年年底总结的个人书单,包括儿子昵称马小烦的书单,都备受大家关注。

末,马小烦的书单如约而至,6本书籍推荐,实实在在,优点缺点一并指出,当然少不了对儿子的阅读习惯的分析/吐槽,有同龄娃、或者同款育儿烦恼的的家长们赶紧收藏,没有同龄娃的建议提前收藏,因为问题早晚要出现,总有一天你会用得上。

----------------------------我是分割线---------------------------------------

马小烦今年上一年级了,变成了一枚真正的学生。

首先我必须伤感地承认,他的阅读生涯和我预期的不太一样。大概是我从前给他讲故事讲得太多,忽略了视觉阅读的训练,导致他现在缺少自主阅读的动力,更喜欢通过听觉来理解。平时让他读书,哼哼唧唧总嚷嚷着累。

我举个例子。有一次做数学作业,有道应用题是这么问的:篮子里一共有9个苹果,3个小朋友分别拿了2只,那么盘子里还剩几只?他写了一个7,以致错失满分。

我复盘的时候发现 ,他之所以做错,是因为读题时漏掉了“分别”这个词,理解成3个小朋友拿了2只。我又找出同样题型的应用题,念给他听,他却能挥笔做答,毫无窒涩——标准的听力型理解。

究其原因,还是他读(重音)书太少,对很多词汇不够熟悉,会下意识地漏掉。这个光教他数学是没用的,就是阅读量不够。只有把阅读量堆上来,对各种表达方式足够熟悉了,才能顺畅读题,正确理解,这是个水磨功夫。语文是底板,阅读理解不行,会导致所有科目都会出问题。

所以这里要给广大学龄前儿童的家长们提个醒。差不多中班之后,要有意识地减少听故事,增加让孩子自主阅读故事的练习,否则形成听力依赖,不利于小学阶段的发展。当然,你们的压力,肯定比我要小,体会不到我每次见到老师——尤其有的老师还是我书粉——都要解释为什么一个作家的孩子不爱看书时的窘迫……

所以在这个阶段,我给他挑选的书,不再特别关注情节性和教育意义,而是侧重于词句本身。

1 、《没头脑和不高兴》

现在市面上的儿童类读物,我也算是博览群书。我发现好书和差书之间的差异,不在别的,就在于文笔。这个文笔不是指成年人读物,而是指儿童的接受度。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童书,压根没考虑过文字上的细功夫,故事是儿童故事,写出来全是成人式表达,根本不用心。包括我自己,原来我觉得给孩子写东西很简单,但自己试着给儿子写东西之后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不光是遣词造句要尽量简单,还要在简单的前提下保持生动、有趣,这事儿本身绝不简单。

比如说我买过一套儿童百科。里面讲到火山湖,大家可以试着读一下。把不知哪里查来的资料原封不动地端上来,丝毫没考虑到儿童读者的阅读特点。甚至连基本的语句分段都懒得调整,比如红线部分,稍微有点责任心都不会写出这种中文。

相比之下,《没头脑和不高兴》真是返璞归真的大师级作品。

任溶溶老师的《没头脑与不高兴》,我早年只觉好看,这次偶尔买了本珍藏版,以现在的眼光再审视,才看出“好看”下面精深的文字功力。大师到底是大师,不用任何复杂的字词,简单几个句子,画面感超强。我说好,不算真好。我儿子特别不爱阅读,给他买了一堆书都不大看,觉得累。但这本拿过去,他能津津有味地翻看起来。我问他为啥爱看这本,他理由很简单:能看懂。

不过不推荐买这个版本,正文没多少,前后是大量介绍性文字、书评、照片、动画配图与作者的回忆文字。买回来做纪念不错,给孩子看的话,还是买个更单纯的版本好。

2 《一年级的小蜜瓜》

这本书的作者,一定当过小学老师,或者有一个上过小学的孩子。因为它的节奏感,和一年级学生的成长几乎完全同步。马小烦上学的困惑、苦恼、兴奋与遭遇的种种问题,在书里都有。甚至当他当选小队长的当晚,这本书恰好读到了当选小队长的一章,掐得太准了。作者对儿童心理把握得非常好。

之前我反复强调“儿童文笔”,这本书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标杆 。文字平实流畅,不致于太过艰深,但也不会故做幼稚,表达方式上还是稍微绕那么一点点弯,略带难度,正好可以让孩子有点挑战,这样才有提高。

每一章都可以视为一个独立故事,情节相对简单,很适合做阅读理解。我现在每晚让孩子读一章,读完了我就问他,这一章大概讲了个什么故事,谁说了什么话,谁的反应是什么。里面碰到生词的话,还会进行提问,看他是否彻底理解。讲完这个词,还会让他试着用书里的人物造几个句子。

还有一个很有效的训练 ,可以让孩子试试。我让他标记出每一个自然段和每一句话,这是标点符号的基础训练,也可以让他对为什么分段落这件事有所感觉。

要说缺点,也是有的,就是太朴实了。相比起现在各种奇思妙想的故事设定,整个基调偏传统了一点,我个人很喜欢,但孩子初读会容易不耐烦觉得乏味,这一点家长要注意。

3 《暴风雨》

这个作者之前有一本《独生小孩》,也在我的推荐书单里。

这是一本没有文字、纯画面的书,虽然是黑白画面但却拥有典雅的气质,细节动人,即使是大人也完全可以当成艺术品来欣赏阅读。

之前的《独生小孩》讲的是孤独与对亲人的思念,这次的《暴风雨》讲的是爱,更重要的是讲的是同理心。说实话,我感觉现在的孩子们各方面都很优秀,唯独同理心这一块有问题,不是传统语境里的“独”,该表现的都表现得很好,但是缺少发自内心的对旁人的理解。这种感觉很微妙,不易调控,更没法用明确的规则去硬性要求,只能让孩子自己去理解。让他们多看看《爱心树》、《暴风雨 》这样的读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所触动,潜移默化,比反复讲道理强多了。

4 《上下五千年》

虽然我觉得一味尊古不是正道,但有的时候也忍不住感慨,从前的东西还是好。比如说历史入门读物。目前市面上花里胡哨的各种给孩子讲的历史 ,都不如我小时候读的那套 《上下五千年》好。

这套书是我小时候家里摆的,那时候特别喜欢,拿出来反复看。它跟随着我走南闯北,从来没舍得扔过。

马小烦上小学以后,我想给他了解历史故事,本来想自己讲,但怕他对听力产生太多依赖,只好去买书。但买来买去,都不满意。那些作者要么特别懒,各种历史术语与名词一古脑扔过来,不做任何调整;要么特别讨好,书里的玩笑玩闹大于干货,最后弄得不伦不类。

我没办法,只好把这套书翻出来重读。当自己家有了学龄儿童之后,我才惊觉这套书写得有多牛逼。它的遣词用句,极有讲究,我没法选取其中一两段话来给你们展示,因为句子太简单了,读起来平平无奇。但这些平实、朴拙的句子组合到一块,意思清晰,表达流畅,知识点严谨精准,而且读起来还朗朗上口。

我试着自己模仿着写过一段,发现不行,这个分寸很难把握。又得把复杂的历史事件人物说清楚,又不能用太艰深的词句,讲明白一件事,太难了。不过我倒不怎么沮丧,这本《上下五千年》的作者,可是林汉达啊,他的生平查一下就知道了,那是真正的大师手笔。可惜他写完东汉部分就去世了,后面是别人补缀,水准就差了许多。

顺便说一句,马小烦最喜欢的故事,居然是荆轲刺秦,尤其对“图穷匕见”的实现过程很感兴趣,没事儿就拿白纸和尺子练习,我跟他妈商量,要不家里大厅加一根柱子吧……

5 《给孩子的唐诗课》

六神磊磊的这本《给孩子的唐诗课》,我给马小烦每晚读一章,目前读了大半本了,效果很是不错。他虽然听得半懂不懂,但兴趣始终盎然,天天缠着问我一些诸如王之涣厉害吗?彩楼赛诗谁最能打之类的问题。我虽然对诗史略知一二,但要系统地梳理一遍再整理成孩子听得懂的内容,会耽误太多玩游戏的时间,这本书很好地弥补了这个空缺。你别看它是给孩子写的,语言很通俗,其实里面内容挺硬核的,就是大人看,也能学到不少东西。比如讲到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能一直回溯到曹植《赠白马王彪》里的“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又略讲了曹植曹彪的际遇,与两首诗的立意差异。虽然只是浅浅一谈,稍涉即止,但稍熟文史的家长,能看到这一个小知识点下蕴藏的丰富矿脉,散开来可以讲化用、讲作法,讲升华,讲心境。陪着孩子读一遍,家长自己也可以有深入挖掘的契机。

当然,这书也不是没毛病。为了力求浅显有趣,行文中加了很多梗和段子,但很多是成年人才懂的好笑,小孩子其实一头雾水。比如讲到文章四友,作者说不是一个偶像组合叫f4嘛,文章四友也可以简称为w4。我自然听得懂,但马小烦就不明白,跟他解释了一番,他也不觉得有多好笑。后来我碰到类似的段落,索性都跳过去了。

如果有机会再版的话,我建议文字再修改一下,使之真正适用于儿童。

6 《迷宫大侦探皮埃尔》

没什么特别要解说的,这是一本救命书。

每一页都是一个超大的迷宫,里面有几十样东西需要孩子去找,难度还不低。而且任务发布的文字都是故事性的,可以让他自行挖掘文字意义。一般来说,每一关怎么也得半个小时才能完成 。

每天我让马小烦翻开它,让他去研究,都能给我带来片刻的宁静。

如果觉得《马小烦(马伯庸儿子)的一年级书单 想取经的家长们收藏起来吧!》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